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神探狄仁杰的文章。
唐朝出了一個人人皆知的人物,他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偵探狄仁杰,也是唐朝的宰相。狄仁杰出生名門。他出生于公元630年,死于公元700年。他活了70歲,
唐高宗元年,狄仁杰被提升為大丞,他負責(zé)刑獄訴訟等事情。也正是從這個時候,狄仁杰的傳奇的一生才正式拉開序幕。
狄仁杰任職后,明察秋毫,秉公執(zhí)法。它在短短一年內(nèi)解決了許多懸疑案例,這令人震驚不已。
最令人驚奇的是,在他的判斷過程中,在處理這么多案件時,他涉及的人數(shù)超過10,000人,竟然沒有出現(xiàn)過一次錯判。這種超乎常人的偵查能力,讓年輕的狄仁杰知名度大大提升,成為那是著名的神探。
狄仁杰的斷案能力只是他其中一個優(yōu)點,他之所以能夠讓世人銘記,是因為他一心為國家,為人民辦事,是國家的棟梁之才,敢說,敢做,并且智慧超群。
據(jù)說武則天晚年信仰佛教和大興佛教寺院。公元700年,武則天想要建造一座大型佛像,需要好巨資,動用大量人工,當(dāng)時,狄仁杰已不年輕,就此時和武則天爭吵起來,但他仍然說:“佛教是以慈悲為懷。如果勞民傷財只為做表面功夫,他們就會偏離佛教的目的。而且洪水和干旱頻繁發(fā)生。動用如此巨資,如果一方百姓有難,該如何是好?
因此,武則天接受了狄仁杰的勸說,此事也被放棄了。事實上,關(guān)于狄仁杰的故事仍然很多,他之所以能夠讓后人銘記,除了有神探的能力外,他的品格才是人們所崇尚的。
畢竟,狄仁杰一生為官,經(jīng)歷了唐高宗和武則天兩個朝代,不僅是神探,還是名相
歷史上,狄仁杰確實在武周時擔(dān)任過宰相之職,也的確勸說過武則天順應(yīng)民心,還政于廬陵王李顯。據(jù)史料記載,狄仁杰從母子親情的角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年邁的武則天:“立子,則千秋萬歲后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于廟者也?!?
這一席話無異于一盤冷水,澆滅了武則天立武氏后人為皇儲的希望。這句話的要害在于,一代女皇武則天并沒有活在丈夫李治的陰影下,但她卻無可奈何地活在夫權(quán)之下。699年,武則天將廬陵王李顯召回,重新立為太子。至于為什么立李顯而不是立李旦,固然是受“立嫡為長”的影響。而更重要的,是武則天對夫權(quán)的尊重,畢竟,李顯是唐高宗生前立的太子,李旦則是她武則天廢黜李顯后立的太子。
一句話概括,即兩人是君臣關(guān)系,但非同一般。
唐高宗儀鳳年間,狄仁杰升任大理寺寺丞,在一年內(nèi)解決了積壓已久的大量案件,共牽涉一萬七千余人,所有人都信服他的判決,所以“神探”之稱,是從這里來的。
由于狄仁杰辦事能力強,遇事有決斷,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年),他由洛州司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書事務(wù),并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相當(dāng)于宰相??梢?,武則天對他非常器重。到了第二年,即長壽元年,酷吏來俊臣誣陷狄仁杰謀反,他被逮捕入獄。
當(dāng)時律法規(guī)定,審問后承認(rèn)謀反可以免死罪。狄仁杰當(dāng)場認(rèn)罪道:“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后來,狄仁杰讓兒子帶著訴冤的帛書求見武則天,后來武則天也很愛惜他的才能,在加上知道是來俊臣偽造的《謝死表》以陷害狄仁杰,所以免其死罪,貶為彭澤令。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因契丹人犯河北,狄仁杰被武則天再次起用。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擔(dān)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授銀青光祿大夫,等于再度復(fù)相。武則天幾乎沒有直呼過狄仁杰的名字,而是喚其“國老”,以示尊崇。
狄仁杰在任內(nèi),也不負武則天所望,興利除弊,并選拔上一批后來的名臣,如張柬之、姚崇等。久視元年(700年),狄仁杰病逝,終年七十一歲。武則天廢朝三日,追贈他為文昌右相,賜謚號文惠。
武則天之所以會如此尊崇狄仁杰,一來是因為狄仁杰有真本事,能夠真真正正、確確實實地為朝廷辦好事。必須得提到一點的是,武則天是非常愛惜人才的。唐初四杰之一的駱賓王曾隨同徐敬業(yè)起兵反武則天,撰寫了《為徐敬業(yè)討武瞾檄》一文。武則天看了檄文后,感嘆道:“這樣的人才竟然沒有被重用,是宰相的過失啊?!?/p>
二來,狄仁杰始終以唐臣自稱,但也多方替武則天擔(dān)憂的善后之事著想。狄仁杰勸武則天最后禪位于中宗李顯,而非侄子武承嗣。狄仁杰勸諫說:“陛下畢竟是李家的兒媳婦和皇后,以后千秋萬世也要供奉的。
如果傳位武承嗣,后來武承嗣只會傳位于子孫,作為武承嗣姑媽的陛下,您的位置將放在哪里呀?”這種話估計整個朝堂之上,也只有狄仁杰敢說。而對狄仁杰所說,武則天也會慎重考慮。估計這種君臣關(guān)系,古往今來,也只有這一對了。
1、策略:心理激勵策略,通過贊揚皇帝達到目的;判刑要依法
2、根據(jù)《舊唐書·狄仁杰傳》記載,唐高宗時期,狄仁杰升任為大理丞后,親自審理案件,一年就處理了大量的積案,且沒有一個認(rèn)為冤屈而申述的,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大法官。當(dāng)時,有個叫權(quán)善才的武衛(wèi)大將軍誤砍了太宗昭陵的柏樹,狄仁杰根據(jù)律法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處以免職的處罰,并據(jù)此上奏高宗皇帝。高宗看了非常惱火,說:“權(quán)善才砍了祖陵上的樹,使我背上了不孝的罪名,愧對列祖列宗,豈能輕易饒恕?必須處死!”狄仁杰泰然自若地應(yīng)對道:“微臣認(rèn)為如果是夏桀、商紂做皇帝,可能會是非??嚯y的事情,要是放在堯、舜之時就容易了。臣非常幸運, 恰逢堯、舜之時,所以不用擔(dān)心像比干一樣因進諫而被處死。漢文帝時期,有盜賊把皇廟的玉環(huán)偷走,文帝本來要以族誅之刑處罰,但是在廷尉張釋之的堅持下,還是按照法律規(guī)定將其處以棄市的刑罰??梢?明主是講道理的,忠臣不可因為畏懼就放棄直言納諫,置國家律令于不顧。如果皇上今天不采納微臣的建議,臣死后也羞于見張釋之于地下?;实垲C布法令,徒流死罪,都是有差別的,怎么能將沒犯死罪之人處死呢?這樣的結(jié)果將使得法令無常,天下百姓都不知所措?;实巯敫淖兎?也應(yīng)當(dāng)從今天開始。古人曾說:‘假使有人盜長陵一抔土,皇上給他定什么罪名?’今天皇上因為昭陵的一棵柏樹被砍而殺一將軍,千年之后,后人該怎么評價皇上?我今天之所以不敢遵圣命殺權(quán)善才,是因為害怕陷皇上于不道的境地啊?!备咦诼犃说胰式艿脑?漸漸冷靜了下來,覺得狄仁杰的話確實有道理,于是收回圣旨,將權(quán)善才改處流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7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