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韋昌輝,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故事。
韋昌輝原是廣西桂平縣金田村人,與洪秀全、楊秀清這些人不一樣,韋昌輝家境富裕,算是大戶人家,“占有水田二百六十畝”,此外家里還有幾樁買賣。后來韋昌輝還通過捐納的方式,取得了監(jiān)生的資格。拜上帝會的成員大多是貧苦農民,想要扯旗造反談何容易,這時候韋昌輝捐出所以財產,于是才有了金田起義。
永安封王時,韋昌輝被封為北王,稱六千歲。在太平軍北上的過程中,馮云山、蕭朝貴先后戰(zhàn)死,于是韋昌輝的地位就得到了提升,成為太平天國的第三號人物,僅次于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定都天京后,天京的防務一度由韋昌輝掌管,當時的北王府內有一座望樓,“日則吹角搖旗,夜則懸燈以傳令”。
后來韋昌輝又奉命出京,到江西主持軍務,屢建戰(zhàn)功。當時,清軍俘獲了一些太平軍,據(jù)他們供稱,“韋正督軍打仗,是他最勇。,常說他帶一千人,就有一萬官軍也不怕”。1854年,在洪秀全的支持下,頒布了《天情道理書》,對韋昌輝的功績進行了高度評價,其中寫道:
“北王、翼王亦是富厚之家,后因認定天父、天兄,不惜家產,恭應帝命,同扶真主,或居后護,或職掌左軍,剿滅妖氛,盡心竭力,百計圖維,又不知若何辛勤矣!”雖然如此,但韋昌輝依然受到一個人的欺辱,他就是東王楊秀清!與此同時,楊秀清以天父的名義,不斷斥責洪秀全,威脅到了天王的統(tǒng)治。
洪秀全對楊秀清的行為也十分不滿,擔心自己有朝一日會被取代。1856年8月,洪秀全頒布密詔,讓在江西指揮作戰(zhàn)的韋昌輝返回天京,誅殺楊秀清。9月1日深夜,韋昌輝率領三千軍隊返回天京,第二天凌晨對東王府發(fā)起了突襲,殺死了東王楊秀清以及黨羽兩萬多人。
韋昌輝手下只有三千人,楊秀清黨羽多達兩萬,如果沒有洪秀全的支持、協(xié)助,韋昌輝根本無法實現(xiàn)這么大規(guī)模的屠殺。所以說天京變亂的幕后主謀應該是洪秀全,韋昌輝只不過是同謀罷了。石達開返京后,曾公開質疑韋昌輝,當時洪秀全并沒有支持石達開,可見天王與韋昌輝的態(tài)度一致。
石達開逃出天京后,調集軍隊,準備向天京進軍。面對大軍壓境的情況,天王洪秀全將北王韋昌輝作為替罪羊,用韋昌輝的首級,來平息石達開的憤怒。韋昌輝的下場很慘,天王洪秀全“盡殺其妻小”,韋昌輝在某個巷子躲了三天,結果還是被抓了起來。洪秀全下旨,“令肢解之,割其肉方二寸許,懸城中各柵”。
天平天國運動,雖然積淀很多年,但是一般都認定金田起義是天平天國運動的發(fā)起點,而金田起義沒幾個月,洪秀全就在廣西宣稱自己為“太平王”,后來改成“天王”,這是太平天國第一個“王”。后來,太平軍攻占蒙山縣之后,有分封了諸王,分別是東王楊秀清(二把手),西王肖朝貴(三把手),南王馮云山(四把手),北王韋昌輝(五把手),翼王石達開(六把手)。這個時期,太平軍雖然分封了諸王,但是整個體量并不大,雖然叫“王”,實際權利并不大,勢力范圍更是小的可憐,并沒有形成完整的組織化。
1852年,大清帝國的部隊開始圍攻永安,太平軍也開始準備突圍,北上圍攻桂林,但是沒有成功,而且遭遇了大清官兵的瘋狂反撲,結果南王馮云山被大清炮火擊中,最后不治身亡。馮云山也由此成為第一個戰(zhàn)死的六大主力“王”。后來,太平軍在廣西作戰(zhàn)接連失利,開始向湖北進軍,結果是節(jié)節(jié)勝利(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大清帝國富裕地區(qū)守備力量并不強,從而證明,富貴使人懈怠,貧困使人奮進的道理),最終于1853年3月攻下南京,也是這一年太平天國正式建立,并且形成了于大清帝國對立的農民政權。
太平天國早期的“王”,還有燕王秦日綱,豫王胡以晃。秦日綱屬于勞苦功小的人物,自身實力并不強,但是能吃苦,一步步熬到“王”的位置,后來因其陷入天平天國內部斗爭之中,結果被天王洪秀全處決了,自然王位也被削掉了;而胡以晃則是因公封侯,經過疊加功勞,進而成“王”,不過,他去世比較早,1856年就“掛了”,胡以晃去世之后,他的兒子胡萬勝接班,被稱之為幼豫王。太平天國諸王之中,石達開的形象最好,也最具傳奇色彩,一方面是因為他體恤百姓,而且這類事跡特別多;另一方面是因為石達開武力值爆表,但是卻以悲劇收場,給人留下深刻的影響所致。石達開被俘之后,就義于成都。
韋昌輝,家庭比較富有,自身心機較深,隨機應變能力極強,但是看問題不夠透徹,所以洪秀全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利用他來誅殺楊秀清之時,沒有選擇勸阻洪秀全,而是充當了洪秀全的打手,最終導致自己被滅口的下場。肖朝貴,是太平天國早期核心領導人之一,可惜運氣不濟,攻占長沙的時候,就壯烈犧牲了。楊秀清,雖然是燒炭工出身,但是極有智謀,而且長期掌權,可以說到了權傾朝野的地步,但是個人野心越來越大,直接挑戰(zhàn)洪秀全的權威,這使得洪秀全必須表明自身態(tài)度,最終洪秀全借用北王韋昌輝將其殺害。
洪天貴福
洪天貴福(1849-1864) 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長子。廣東花縣人。初名天貴,后加“?!弊?。登極后,玉璽于名下橫刻有“真主”二字,清方又誤稱為“?,櫋?。從小誦習“拜上帝會,經籍。1860年(文宗咸豐十年)起,以幼主名義發(fā)布詔旨。1864年6月6日(太平天國甲子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同治三年五月三日)繼位登極稱“幼天王”(即幼主)。7月19日天京失陷。次日凌晨為李秀成等護送出城,尋由洪仁玕等送至安徽廣德(位皖東南寧國縣東北),繼被黃文金等迎入浙江湖州(今湖州市)。擬往江西會合李世賢、汪海洋等入湖北,再合陳得才、賴文光等部據(jù)荊州(今湖北省江陵縣,位沙市市西北)、襄陽(今襄樊市)以圖中原。8月復回廣德,趨寧國縣,旋走浙江昌化(原縣于1960年并入浙江省臨安縣,位今臨安縣西,現(xiàn)屬鎮(zhèn))、開化(位衢州市西北)、常山(位衢州市西),轉入江西玉山(位上饒市東北)、廣豐(位上饒市東)鉛山(今位上饒市西南)、新城(今黎川縣,位南城縣東南)、廣昌(位石城縣北)。10月9日夜,在石城楊家牌為清軍所襲,隊伍潰散。25日被俘。11月18日在南昌(今南昌市)殉難。有供詞(即《洪福瑱自述》)。
詳細經過
/diary,208332431.shtml
/xp_shen/blog/item/c91bc4ca4cbc3742f31fe700.html
太平天國末代君王在南昌被處死
由于太平天國舊部已經離開撫州,于是洪仁 等人護衛(wèi)幼天王洪天貴福尋蹤南行。1864年8月22日,太平天國的昭王黃文英與洪仁 及幼天王等又會合于黎川縣,此時兩路人馬僅萬人左右,晝夜兼程向廣昌橫村進發(fā)。
而此時,因未立戰(zhàn)功被朝廷革除按察使、降補知府之命的席寶田率部輕裝緊追,8月27日,洪仁 等在廣昌塘坊白水嶺被席寶田追及,太平軍一度接戰(zhàn)后又往前奔,由于路上不斷遭遇清兵,最后太平軍只剩下八千人左右。1864年的9月9日,洪仁 等人護衛(wèi)末代天王洪天貴福,疲憊不堪地退到了廣昌縣牯嶺楊家牌(排)。
9月9日的傍晚,將士們開始埋鍋造飯,裊裊炊煙在山野間升起。難得片刻休整的太平軍將士席地而坐,準備享用晚餐。
但是席寶田正虎視眈眈地捕捉戰(zhàn)機。當他派出的探子偵知太平軍在廣昌縣牯嶺埋鍋造飯的消息后,席寶田立即率清軍悄然展開偷襲。一場剿滅太平軍最后余燼的大網,就在夜幕的掩護下張開了。
清兵猝然而至,令太平軍將士驚心不已。處于饑餓黑暗中的太平軍,不得不丟下飯碗慌忙應戰(zhàn),好在有洪仁 等人的鎮(zhèn)靜指揮,驚散的士卒才以驚人的搏殺力量搶占了牯嶺。至今,在牯嶺還能看到太平軍用亂石壘起的戰(zhàn)壕。
這場惡仗一直持續(xù)了兩三天,太平軍雖在初戰(zhàn)中略有斬獲,但終因寡不敵眾,以致干王、昭王被俘。9月12日與13日,恤王被知縣曾繼勛率團勇所獲,尊王也在高田重傷被俘。太平軍除千余人退入福建外,余部均在牯嶺戰(zhàn)死。
在當夜混戰(zhàn)中,太平天國末代君王洪天貴福因跌入深溝而獨自走脫,躲至楊家牌一個山洞(據(jù)當?shù)卮迕窠榻B,洞里有七廳七堂。但記者探洞時,發(fā)現(xiàn)里面只能容下十人左右)。
洪天貴福在山洞里餓了四天,只能以野草果腹。到了第六日,洪天貴福決定下山。他先是求人剃了頭,改扮成普通百姓裝束,下山后第一件事就是解決腹饑之苦。
說來也巧,時值晚稻收割之時,廣昌楊家牌田地多的人家都有雇割禾客的習慣。9月25日,洪天貴?;燠E于割禾客中??墒呛樘熨F福平日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哪里會干農活,很快被搜山的清兵發(fā)現(xiàn)并俘獲。10月,洪天貴福和洪仁 在南昌先后被處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7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司馬懿的傳人是誰是鄧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