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今天小編為您講述王君廓的故事。
此人名叫王君廓,是小說《隋唐演義》中瓦崗英雄大刀王君可的歷史原型。但歷史上的王君廓品德實在太差了,他出身貧寒,因善于相馬,在馬市里做“中介”,當時叫做“駔儈”?;蛟S覺得來錢太慢了,王君廓居然做起了盜賊,比如說有一次,他用竹笱套住商人的頭,趁機偷走了商人的絲綢。
長此以往,王君廓竟然成為了家鄉(xiāng)里的一大禍患。到了隋朝末年,王君廓迎來了人生的轉(zhuǎn)折點,他想和叔叔一起“聚兵為盜”,但叔叔不愿意。王君廓又想出了一個餿主意,他誣陷鄰居和叔母私通,然后“與叔共殺之,遂皆亡命”。此后王君廓手下逐漸聚集了一幫人,他們在夏州、長平一帶劫掠。
王君廓為人狡詐,多次擊敗隋朝的官軍,利用智謀轉(zhuǎn)危為安。一次“宋老生與戰(zhàn),君廓不利,保方山,老生列營迫之”,王君廓當時已經(jīng)沒糧食了,但他“詐請降,與老生隔澗語,祈請哀到。老生為感動,稍緩之”,王君廓并沒投降,而是趁機逃走了。
李淵起兵后,曾派人招降王君廓,但王沒有接受,而是投奔當時勢力更為強大的瓦崗軍李密。但李密根本瞧不起王君廓,“不甚禮”,王君廓無奈之下,只好率軍歸順唐朝。李淵大喜,立即加封王君廓為上柱國、假河內(nèi)太守、常山郡公。
在唐朝,王君廓從一個盜賊迎來了人們的巔峰,他跟隨李世民征討王世充,大戰(zhàn)竇建德,平定劉黑闥,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比如王世充曾派大將郭士衡、許羅漢前后入掠,王君廓以少勝多,竟然只用了十三人,將其擊退。事后李淵加封其為武衛(wèi)將軍,并頒賜詔書褒獎:
“爾以十三人破賊萬,自古以少制眾,無有也!”
在之后的作戰(zhàn)中,李世民與竇建德在虎牢關僵持不下,特別派王君廓率一千多騎兵深入敵后,襲擾王世充,竇建德的糧道,大獲成功,才奠定了虎牢關之戰(zhàn)勝利的基礎。除了勇猛外,王君廓還有一點是要強于秦瓊、程咬金等人的,那就是他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經(jīng)常單獨率領一支軍隊,而且屢立戰(zhàn)功。
戰(zhàn)后王君廓因功被封為彭國公,到玄武門之變時,遠在幽州的王君廓雖然沒有直接參加,但因誅殺李瑗有功,也被授予第二等的賞賜,“長孫無忌、王君廓、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一千三百戶”,而直接參與政變的程咬金,秦瓊只有700戶。
勇猛善戰(zhàn),機智過人,王君廓本可前途無量,為啥卻沒進凌煙閣呢?原來他在貞觀元年就死了,而且死的很蹊蹺。原來王君廓雖然是幽州的主帥,但朝廷派了李玄道做長史,李玄道仗著自己的舅舅是房玄齡,因此兩人關系鬧得很差。一次王君廓奉命入京。
當行至渭南的時候,王君廓做了一件很讓人意外的事情,“殺驛史而遁,將奔突厥”。王君廓怎么會要投奔突厥呢,他可是突厥的殺星,曾經(jīng)“俘斬二千,獲馬五千匹”,但史書就是這么記載。之后又發(fā)生了意外,戰(zhàn)場上有萬夫不當之勇的王君廓,“為野人所殺”。這背后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至今無解!
李世民我們都知道他是我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一位皇帝了,他在位期間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在政治和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然而不得不說的是,李世民的這個皇位來的卻是非常的不容易,他是通過發(fā)動玄武門之變逼迫自己的父親將皇位傳給他的,這件事在歷史上也是有很大的爭議的。
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手下有10個大將。
歷史上李世民在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手下一共有10位大將,他們分別是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云、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正是這十個人的幫助之下,李世民發(fā)動的政變得以成功,最后坐到了皇帝的寶座之上,那么跟隨他打天下的這十個人的最后的結(jié)局是怎樣的呢?
先來說一下長孫無忌吧!
長孫無忌這個人很是不簡單,因為他的妹妹就是李世民的皇后,同時他也是李世民繪制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里面的第一名。而且李世民在發(fā)動玄武門之變之前一直是猶豫不決的,正是長孫無忌勸他一定要狠下心來,除掉他的兩個弟弟,李世民聽了他的話。最后在李世民當上皇帝之后,長孫無忌也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還被封為了宰相。
然而比較不幸的是,長孫無忌在晚年的時候遇到了武則天,武則天自然不會容得下他,最后就被流放了,然后就自殺了。其他的人的結(jié)局還算是美好。
不符合,和歷史差距特別大
《隋唐演義》的整體結(jié)構(gòu)以史為經(jīng),以人物事件為緯,以隋煬帝、朱貴兒、唐明皇、楊玉環(huán)的“兩世姻緣”為“大框架”,自隋文帝起兵伐陳開始,到唐明皇從四川還都去世而終,記說了隋唐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作者是(清)褚人獲。全書共一百回,六十六萬五千字。
是一部具有英雄傳奇和歷史演義雙重性質(zhì)的小說。以隋末農(nóng)民起義為故事背景,講述隋朝覆滅與大唐建立的一段歷史演義。
《隋唐演義》既是中國古代一部白話小說,也是一部演繹歷史風云、歌頌傳奇英雄的經(jīng)典之作。
大唐初年,從李淵開國到貞觀年間,名將輩出,得益于《隋唐演義》的流傳,唐初的名將都廣為人知,比如李靖,李勣(徐懋功),秦叔寶,尉遲敬德等等。誠然這些名將確實是戰(zhàn)功赫赫,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
其實除了這些外姓將領之外,李唐王室自己也頗有幾位戰(zhàn)功顯赫的名將,除了李世民自己和他妹妹平陽公主之外,有三位王室成員在大唐開國以及其后對外作戰(zhàn)和開疆拓土的過程中立下顯赫功勛。
李神通是最早追隨李淵起兵的人之一,但是他一生卻沒有打過幾場仗,他打的最大的一場仗還是個敗仗,最后還被敵軍給俘虜了。那是在李淵稱帝的第二年,李神通帶兵和宇文化及兩兄弟交戰(zhàn)。
剛開始交鋒的時候,因為宇文化及軍力較弱,糧草也供應不上,李神通把宇文化及打的四處逃竄,最后被困在聊城。如果按照這個情形進行下去,也許李神通真的能擊敗宇文化及,但是最后李神通卻因為嫉妒心喪失了致勝的關鍵。
隨李世民征戰(zhàn)時,經(jīng)常貪財爭功,發(fā)生了一些讓李淵李世民都無語的事。等到李世民登基論功行賞時,作為皇親的李神通卻與房玄齡等爭起功來,《舊唐書》記載李神通爭功一事。
李神通說“義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房玄齡、杜如晦等刀筆之人,功居第一,臣且不服”。打天下時我沖在前面,房玄齡杜如晦這些后生小子在哪?搖搖筆桿子就有大功勞了?
作為皇室中人,直接質(zhì)問李世民封賞不公,也只有李神通才做得出來。李世民聽后反駁說,叔父雖然起早,但敗仗也打得多,比如敗于竇建德,再敗于劉黑闥,全軍覆沒。
唯獨李神通的爵位沒有變動,還是當他的淮南君王。更重要的是,因為是皇帝的叔叔,李神通以前打敗仗的那些事,從來沒有人敢提,人們反而吹噓他的功高勞苦,去世后更是被吹成了一代戰(zhàn)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8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曹操為什么敢挑釁袁紹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