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京,作為大清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慈禧為了保全性命,攜光緒等人逃往西安,美其名曰“西巡”。在這生死關(guān)頭,慈禧沒忘記一件關(guān)乎個人恩怨的“大事”—處置光緒最寵愛的妃子珍妃。
此時的珍妃已被慈禧打入冷宮兩年有余,過著連宮女都不如的日子,而為解心頭之恨,慈禧以“珍妃年輕貌美,必遭洋人侮辱,愧對列祖列宗”為借口,要珍妃自盡。性格倔強的珍妃并沒有選擇屈服,她目光堅定地看著慈禧,一字一頓地說:“您可以避一避,但可以留皇上坐鎮(zhèn)京師,維持大局?!闭溴囊幌挻林辛舜褥耐刺?,慈禧隨即命人將珍妃推入井里,那一年,珍妃才24歲。
珍妃被慈禧打壓,固然有她支持光緒變法這一重要因素,但也和她鋒芒畢露的性格有關(guān)。
珍妃原本是光緒的心頭愛,卻紅顏薄命,最終慘死于一口深井中,令人唏噓。相比而言,她的姐姐、光緒的另一位妃子—瑾妃卻一生順?biāo)?,得以善終,成為大清朝最后一位體面入葬帝陵的皇妃。而“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也在她們姐妹倆身上得到了充分印證。
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為皇帝舉辦選妃大典,剛由廣州返京的禮部侍郎長敘的一雙女兒也報名參選。
這對姐妹和那些整日生活在深宮大院里的女子不同,她們自幼在廣州長大,不僅精通琴棋書畫,而且有幸接觸了當(dāng)時世界最新潮的生活方式,思想較為開放,行為舉止落落大方,一出場就猶如春風(fēng)拂面,讓人眼前一亮。最后,經(jīng)過層層篩選,15歲的姐姐被冊封為瑾妃,13歲的妹妹被冊封為珍妃。
常言道,“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此話用來形容珍妃和瑾妃再合適不過,她們雖為一母同胞,但無論容貌還是性格都有莫大差別。
珍妃因容貌美麗,性格開朗,閱歷淺,無心計,一入宮便深得光緒的寵愛,兩人整日你儂我儂,好不甜蜜。這使得原本就不受寵愛的隆?;屎笫鼙M了冷落,慈禧原本想借助侄女隆裕來控制皇帝,珍妃的出現(xiàn)讓她的計劃徹底落空了,慈禧開始對珍妃表現(xiàn)出厭惡和不滿。但珍妃不以為然,依舊我行我素。
因愛美愛時尚,陪伴光緒時,珍妃經(jīng)常一副男裝打扮,在腦后梳一條大辮子,頭戴一品頂戴、二眼花翎,再穿上箭袖馬褂,像極了一個俊俏的美男子。這還不算,思想前衛(wèi)的珍妃托人從宮外購買了全套的照相器材,在宮內(nèi)玩起了拍照,將自己和光緒的恩愛時光統(tǒng)統(tǒng)收進了相機。很快,珍妃的出格行為傳到了慈禧的耳朵里,慈禧勃然大怒,命人打她耳光。
其實,珍妃剛?cè)雽m時,慈禧并沒有刻意針對她,相反因她的靈動和活潑,還對她頗有幾分喜愛,但在往后歲月里,因她鋒芒畢露,一步步將自己推向了慈禧的對立面。正所謂“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一個人如果太高調(diào),就容易遭人嫉妒,甚至惡意攻擊,給自己招來無謂的傷害。
《周易》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睙o論你是誰,無論你身處何種境地,都不要到處炫耀自己的才能和技藝,唯有如此,才能為自己避開一些不必要的紛擾和麻煩。
除此之外,珍妃還依仗著光緒的寵愛,不懂得節(jié)制。
生活上,她揮霍無度,極盡奢侈,向光緒索要珍珠衫穿戴。更過分的是,珍妃為了維護好人緣,對宮中太監(jiān)多有賞賜,出手相當(dāng)大方,如此種種,每年下發(fā)的幾百兩例銀哪里夠花。于是,為了一己私欲,珍妃開始絞盡腦汁籌集銀兩。
馬克·吐溫說,“狂熱的欲望,會誘出危險的行動,干出荒謬的事情來”,此話在珍妃身上得到了完美印證。
雖然珍妃年紀(jì)輕輕,但瘋狂起來毫不含糊,她竟然賣官以聚斂錢財。此事最終傳到了慈禧那里,慈禧訓(xùn)斥她:“是誰教的?”珍妃非但不示弱,反而無所畏懼地回應(yīng):“祖宗家法亦自有壞之在先者,妾何敢爾,此太后之教也?!?/p>
一個人若不懂得收斂自己的脾氣,注定會惹禍上身,珍妃的一句話就為自己帶來了不小的災(zāi)難,先是遭到杖責(zé),后被降為嬪,還被打入冷宮,禁止與光緒見面。
如若珍妃懂得反思,日后小心行事,或許也不至于慘死,但遺憾的是,被從冷宮放出后,珍妃非但沒有收斂,反而開始干預(yù)朝政,鼓勵光緒自立,讓慈禧對她的恨又加深了一層。
戊戌變法失敗后,光緒被幽禁,珍妃也沒有逃過此次劫難,慈禧再次將她打入冷宮,這一次她幾乎是有去無回。直至八國聯(lián)軍攻入,珍妃才被太監(jiān)帶出冷宮。然而悲劇已成,珍妃的人生沒有絲毫回轉(zhuǎn)的余地,等待她的只有死路一條。
相較于珍妃的慘死,其姐姐瑾妃的人生結(jié)局,堪稱圓滿。和活潑的珍妃相比,瑾妃持守唯謹、內(nèi)斂沉靜,心忠厚而福泰,宮中人都稱她為“胖娘娘”。
入宮后,瑾妃并不得光緒喜歡,若換成其他人,大概會和妹妹爭風(fēng)吃酷,甚至用盡手段來爭寵,但瑾妃不然,面對皇帝的冷落,她并不介意。
在珍妃和皇帝如膠似漆時,她不唉聲嘆氣,也不偷偷抹眼淚,而是時常以丹青書法自娛。她的寢宮內(nèi)有數(shù)樣的瓶盤盆景,上面都鑲嵌著精致的鐘表和花鳥人物。瑾妃還是位地道的美食家,經(jīng)常派人到京城附近的天福號買醬肘子吃。雖然沒有皇帝的寵愛,她也不以為然,將自己的小日子經(jīng)營得有聲有色。
正因為她性格內(nèi)斂,溫文爾雅,一直依附于裕隆皇后,對慈禧也畢恭畢敬,所以,慈禧對她全無敵意,當(dāng)慈禧攜宮眷出逃時,瑾妃幸運地成為出逃中的一員。光緒駕崩后,溥儀尊瑾妃為“兼祧皇考瑾貴妃”,宣統(tǒng)遜位后,又為之上徽號“端康皇貴太妃”。
與珍妃曲折跌宕的人生經(jīng)歷相比,瑾妃的經(jīng)歷猶如一杯白開水,略顯寡淡,她一生雖然經(jīng)歷了清宮幾代帝王,卻一直默默無聞,甚至不被后人記起。但在那個風(fēng)雨飄搖的時代,處在人心險惡的后宮,瑾妃最終能以太妃的身份得以善終,這于她而言,何嘗不是一種成功。
正如三毛所說:“最深最平和的快樂,就是靜觀天地與人世,慢慢品味出它的美與和諧。”
做人不求高官厚祿,但求淡泊自然,淡泊的人生看似無味,實則如一株幽蘭,靜靜地生長,默默地綻放。當(dāng)你放平心境時,煩惱和憂愁自會隨風(fēng)飄散,幸福和快樂也會隨之而來,彌漫在你的心田。
透過塵封的歷史畫卷,回望珍妃的一生,她人生的起點原本無人能及,聰明、漂亮又活潑可人,她卻反被聰明誤,最后誤了卿卿性命。反觀瑾妃,她雖是中人之姿,看似有些愚鈍,實則最為聰明,她深知與其和命運去爭,不如學(xué)會淡然處世,而這“不爭”的處世哲學(xué),也讓她終成人生贏家。
從古至今,聰明人比比皆是,但能夠得善終者寥寥無幾,追溯根源,無非是有些聰明人太過耀眼,一不小心就將自己卷入了是非的旋渦中。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但身為個體的人的命運也和時代有關(guān)。那個腐朽的晚清朝廷和暴戾乖張的慈禧太后又給人帶來多少好運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9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