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鴻溝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鴻溝,是古代運河的名字,在今天的河南省滎陽市。楚漢相爭曾經以鴻溝為界限,也就是“楚河漢界”。后亦指疆土的分界。
鴻溝的出現(xiàn)要源于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出于對國家的需要,曾兩次動工修建了這條鴻溝。鴻溝是自西向東引黃河之水為源泉,經中牟,開封,后而南下,入潁河通淮河,把黃河與淮河之間的一些主要河道連接起來。
公元前前364年,秦國入侵魏國,斬首魏軍六萬有余。而魏惠王還沒想好如何面對秦軍,所以直接選擇躲避,下令遷都。
當然,遷都這件事,說起來容易,但實際上卻是個非常麻煩的事。普通人家搬家都是一個大工程,更何況是一個國家的國都呢?所以,當時魏國的這次遷都,一搬就用了四年,才算搬完。
魏國國都變動之后,在大梁附近修了兩條運河,其中一條就是我們所說的鴻溝,另一條叫做深溝。這兩條流域都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因為在戰(zhàn)國時期,中原是各個國家戰(zhàn)爭的主戰(zhàn)場。但是中原的一些河流,都是自西向東的,只有鴻溝是南北流向,溝通了許多條中原各種河流。所以,這條河對于戰(zhàn)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直都是兵家必爭的地盤。
而這兩條運河的開通,在沒有戰(zhàn)爭的和平年代,也讓商業(yè)溝通變得更加順暢,讓魏國的國民經濟變得更加繁榮。
但是,在漢初時,因諸侯國的割據,在鴻溝的系統(tǒng)流域,這些諸侯國經濟獨立,租稅方面往往不輸送到京城,就影響到了鴻溝的運輸。
漢初時采取的政策是休養(yǎng)生息,這樣就是鴻溝開始蕭條,并導致年久失修,漸漸地開始淤塞,逐漸的開始破壞。由于鴻溝本身就是人工開鑿的,本身并沒有多深,黃河水所含的泥沙日積月累的沉積,開始越來越高。后來鴻溝部分遭到破壞,就導致與其他段落的聯(lián)絡受到了影響。在后來越來越嚴重,慢慢的鴻溝就不再被用了。
鴻溝是被學術者們稱為中原最早的運河,但是楚河漢界中的“鴻溝”只是單單指的是南北走向的一條鴻溝河流,而不是整條鴻溝水系。鴻溝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楚河漢界”指的是河南省滎陽市黃河南岸廣武山上的鴻溝。溝口寬約800米,深達200米,是古代的一處軍事要地。西漢初年楚漢相爭時,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僅在滎陽一帶就爆發(fā)了“大戰(zhàn)七十,小戰(zhàn)四十”,因種種原因項羽“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鴻溝便成了楚漢的邊界。現(xiàn)在鴻溝兩邊還有當年兩軍對壘的城址,東邊是霸王城,西邊是漢王城。
楚河,位于今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境內。西起哈薩克境內巴爾喀什湖以南,向東流入吉爾吉斯境內的伊塞克湖,全長約600公里。
西漢王朝時期,因屢受北方匈奴的長期侵擾,自漢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一直到漢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歷時近百年,歷經漢武帝、漢宣帝、漢元帝三位皇帝終于將匈奴驅逐到了天山以西咸海一帶。
西漢王朝分別在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在今新疆境內庫車設立西域都護府;又于漢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將分裂的匈奴南部呼韓邪單于部收降使之歸附于漢朝,又將北部匈奴郅支單于驅逐至天山以北今新疆塔城一帶。
漢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漢王朝西域副校尉陳湯奉詔統(tǒng)領西域諸番國(已歸附漢王朝)諸兵及屯田吏士4萬余人兵分兩路進擊匈奴,殺郅支單于,驅逐北匈奴到咸海至錫爾河一帶,從而結束了西漢與匈奴的百年大戰(zhàn)。
至此,天山以西喀爾齊斯河與錫爾河流域(史稱兩河流域)廣袤的土地置于西漢王朝的統(tǒng)轄之下,并在兩河流域中的一條小河中游筑城駐守,由于當時的將士多為楚人,所以將此河定名為楚河(現(xiàn)仍稱楚河),所筑的城也叫楚城(亦即后來唐朝時期的碎葉城,唐朝大詩人李白就生于碎葉城)?,F(xiàn)在,哈薩克境內仍有叫“楚”(也叫布爾利克)的小鎮(zhèn)。而被驅逐的北匈奴余部也在咸海附近錫爾河邊筑城而居定名康居城(位置在今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帶)。
此即“楚河漢界”的真實歷史來源。并不是現(xiàn)在大數(shù)人所指的秦朝末年劉邦與項羽爭霸,以鴻溝為界的典故里所指的鴻溝。試想,一條鴻溝又怎么會變成楚河了呢
另外,象棋中楚河漢界的對壘雙方亦不是劉邦與項羽,而是西漢王朝的大軍與匈奴大軍,因此,棋盤中的楚河漢界所指的楚河,亦即是今天仍存在的發(fā)源于天山以西巴爾喀什湖以南向東流入伊塞克湖的那條楚河了。
鴻溝是中國古代最早溝通黃河和淮河的人工運河。戰(zhàn)國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開始興建。修成后,經過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一直是黃淮間主要水運交通線路之一。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時期又稱狼湯渠。 它在今河南省滎陽北引黃河水,東經過中牟北,開封北而后折向南部,經過尉氏東、太康西、淮陽,分成兩條支流:一條向南進入潁河,一條向東進入沙河,二條又分別匯入淮河,形成黃淮間的水運交通網。 楚河漢界這個詞語中的河界指的就是鴻溝。 典故: 當年楚漢相爭,打仗八年,曾以鴻溝劃地為界,東楚西漢。楚河漢界由此得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0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