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盧植,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看看。
作為凡人,總會被各種各樣的事物影響,從而心有雜念,也正如另一句俗諺所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可見,既然人人都有缺點,雜念和過失,那么自然是不能成為完人的。
不過,有人卻提出了異議道,漢末三國時期就曾經(jīng)出現(xiàn)一個完人,而他也被譽為是那個時期唯一的完人。昭烈帝劉備對他以師禮相待,魏武帝曹操評價他是"士之楷模",隋文帝楊堅贊他為"前代名賢",他便是漢末名臣盧植。
東漢末年,盧植生于涿郡涿縣,也就是今河北涿州一帶。據(jù)《后漢書》記載,盧植相貌堂堂,且"身長八尺二寸,音聲如鐘"。按照今天的計量單位,那他便是一個足有一米八八,聲音渾厚有力的人。
少年時代,盧植前往著名經(jīng)學家馬融處學習。因為好學而聰穎,他很快就"能通古今學,好研精而不守章句。"
馬融是東漢開國名將伏波將軍馬援之后,又是明德皇后的從侄。因而家大業(yè)大,府中有很多的歌女,舞女。然而,盧植在府中待了多年,從未看那些女子一眼,這一舉動博得了馬融的敬重,可謂十分不易。
學成之后,盧植回到故鄉(xiāng)涿郡教書,日后揚名的諸侯公孫瓚,成為皇帝的劉備,都是他的學生。
據(jù)史書記載,這段時期的盧植"性剛毅有大節(jié),常懷濟世志,不好辭賦,能飲酒一石。"
能夠體現(xiàn)盧植心懷天下的事例,發(fā)生在建寧元年(168年)。
當時,竇武因為擁立靈帝有功被封大將軍,而一人得道的竇武想要給族人封爵。盧植得知后寫了一封長長的勸諫書阻止,但竇武沒有采納,結果數(shù)月后,他便因大肆擴張勢力被宦官忌憚而死于政變。
也是在建寧年間,原本一直拒絕做官的盧植終于響應征辟,成了一名博士,掌管經(jīng)學傳授。
熹平四年(175),九江郡爆發(fā)了蠻族動亂。盧植因為文武雙全被推薦前去平定,他到任后很快平定了叛亂,使得"蠻寇賓服",但水土不服也導致盧植不得不因身體抱恙離開職位。
后來廬江郡也發(fā)生了蠻族的動亂,盧植又不辭勞苦前往,很快取得成效。
廬江平定后,盧植回到朝中開始了《東觀漢記》的編寫工作。但漢靈帝認為盧植這樣的人才不應該從事這樣不要緊的工作,便封其為侍中、尚書。
光和元年(178),漢朝境內(nèi)有日食發(fā)生,在講究"天人合一"的當時,發(fā)生異?,F(xiàn)象代表著皇帝的治理出了問題。此時,盧植趁機上奏,提出了"一曰用良,二曰原禁,三曰御癘,四曰備寇,五曰修禮,六曰遵堯,七曰御下,八曰散利"共八條治國良策,但都被靈帝無視。
光和七年(184),著名的黃巾起義爆發(fā),盧植被封為北中郎將,前往家鄉(xiāng)冀州平亂。
盧植在戰(zhàn)場上接連取勝,將賊首張角逼得退守廣宗城,而盧植則是在城外修筑工事,準備與之持久作戰(zhàn)。當時,靈帝派出左豐前去督戰(zhàn),而盧植不愿對他行賄,招致了他的不滿。于是,他故意報告說盧植消極作戰(zhàn),于是憤怒的靈帝"遂檻車征植,減死罪一等。"
好在,另一位名將皇甫嵩在消滅黃巾后為盧植邀功,靈帝才將其釋放,并官復原職。靈帝駕崩后,外戚何進掌握了大權,為了鏟除宦官勢力,他不但暗中調(diào)兵準備將其一網(wǎng)打盡,還叫來了并州牧董卓,準備借助其兵力以求更加穩(wěn)妥。
盧植清楚董卓"兇悍難制,必生后患",會成為一個非常不穩(wěn)定的因素,于是苦諫不要召其入京,但未被何進采納。后來,何進因計劃敗露被宦官騙入宮中殺死,而董卓進京后又將宦官清楚一空,掌握了朝政,這又印證了盧植的猜測。
掌權后,董卓想要廢除少帝劉辯,改立其弟劉協(xié)為帝。當時朝臣們都畏懼董卓的淫威而不敢反對,只有盧植敢于直言,董卓本想將其殺死,但蔡邕等人為其求情,稱"盧尚書海內(nèi)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董卓這才作罷,只是將其免職。
不久之后,盧植以年老體衰為由請求辭官歸隱。董卓答應后又派人暗中前去刺殺,但盧植早已料到。他從小路離開,并且一路行到幽州上谷郡才停歇。
初平三年(192),盧植去世,臨終前,這位曾經(jīng)的漢室重臣讓兒子將他"儉葬于土穴,不用棺槨,附體單帛而已。"
盧植的身上具備著許多美德而難找到缺點,說他是完人,可以說并不過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0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