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澄是什么人。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一次,北魏孝文帝在皇信堂召見任城王元澄。孝文帝說:從前,鄭子產(chǎn)把法律鑄在鐵鼎上,而晉國的叔向卻對他這種做法提出異議。這兩個人都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究竟誰是誰非呢?
元澄回答:要分辨是非,必須明了世情,通曉當(dāng)時的具體狀況。鄭國人孤勢弱,害怕強大的鄰國,老百姓紛紛遷離鄭國。如果不用刑法加以威懾,就難以禁止,所以把刑法鑄在鐵鼎上。這種做法不符合古代的禮制,卻符合當(dāng)時法家的法制主張,臣認為是可取的。叔向強調(diào)禮制,注重教化,實際上效果極慢,并不可取。
事后,有人責(zé)備元澄:你竟然游說皇上殘暴治國,這是忠臣所為么?你此舉或許可以討得皇上的時歡心,但終將為天下百姓所唾罵。元澄十分驚訝,他反省道:我只求一時有功,卻沒有深思此中弊端,這是我爭功逐利的思想在作校啊!我不能想百姓之所想,只想靠刑法威懾百姓,這當(dāng)不是長久之計。
元澄心中有悔意,郁郁寡歡。孝文帝要南下進攻齊國,他詔令太常卿王攝占卜南伐的吉兇,結(jié)果得“革”卦。于是孝文帝對文武百官說:朕此舉可比商湯,周武王革命,可謂順承天意。這可是順應(yīng)百姓心愿的卦象啊!
元澄趁機進言說:周易所謂革,是更替的意思。表示要迎合天命順乎民情,推翻舊王朝,因此商湯周武王占得革卦而取得天下。陛下是天下的皇帝,繼承了幾代積累下來的事業(yè),今日占卜出征,只可征伐叛逆,不能稱為革命,還請陛下三思。
孝文帝見元澄提出異議,十分生氣道:忠臣要和朕保持一致,你的言行太讓朕失望了!
元澄大聲說:一切要講個理字,這樣才可讓人信服。陛下以一人之愛憎作為取舍的標(biāo)準(zhǔn),臣擔(dān)心這樣會失去民心。
孝文帝對元澄十分不滿。一位近侍私下對孝文帝說:元澄和陛下爭辯,既不是為了一己的私利,也不是故意賣弄尖牙利齒,他是怕陛下有失威德。陛下身為圣明之君,當(dāng)理解其苦心,不可冤枉了他。孝文帝后來召見元澄,和顏悅色地安撫他。元澄道:說服人不可強詞奪理,縱是君王也不該這樣。只有確實有道理,方可便人心悅誠服。陛下能誠心改過,這是天下人的幸事啊!
后來,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他擔(dān)心眾臣反對,于是召見元澄,和他商議此事。元澄對孝文帝說:遷都之舉乃百年大計,陛下盡可從速實行。其他大臣如若反對,臣自會說服他們,陛下不用擔(dān)心。孝文帝一笑道:以朕的權(quán)威尚且不能令眾臣畏服,你為什么如此肯定呢?
元澄亦笑道:臣知道眾臣的心理,更知道大道能啟發(fā)人的心智。臣相信他們不是不可理喻之人,這一點臣是有信心的。元澄用古今變革的道理,慢慢曉諭眾臣。他誠懇地說:你們不贊成遷都,是不明白天下大勢的結(jié)果,也是私利考慮太多的緣故。如果從朝廷利益著想,你們就不會這樣計較了。我們是朝廷的大臣,倘若不能擁護皇上的決策,不為國家長治久安設(shè)想,那便是失職失德了,這絕不是我們應(yīng)該做的。
元澄不急不躁,耐心說服每一位大臣。最后,眾臣茅塞頓開,都表示贊成遷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1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