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后宮干政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我國封建社會時期,男尊女卑的思想非常的嚴重,但是女人們的抗爭從未停止,她們總是想出各種辦法來和命運抗爭。既然以前的中國是一個男權(quán)社會,那么能在史書中留名的女人大多和帝王們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所以我們看得最多的女人與命運抗爭的方式,大多數(shù)都走到了同一條路上——干政或者影響朝政。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后宮干政。其實,對歷史稍微了解一點的朋友們不難發(fā)現(xiàn),后宮中干政的女人們目的其實也差不多,要么爭取到更高的位置;要么得到更多的寵愛;要么排遣一下無聊的生活,我們仔細看,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干政的女人們是有一個同樣的訴求——那就是活得更好一些。她們中很多干政的人都為后世所不齒,究其原因不過是手段粗暴惡毒。
她們干政的目的,其實也就是她們干政的原因,小編認為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別。
長久維持自己的尊貴位置、永遠富貴
呂后是被劉邦空言有“萬金”騙到手的,隨后又跟著劉邦吃了不少的苦,甚至落入項羽手中,如果項羽稍微狠一點,呂雉怕是早就身首異處了。劉邦稱帝后,立呂雉為皇后,一些劉邦不方便處理的事情就由呂后代勞了,比如殺韓信,后來劉邦想要廢除呂后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呂后親自出面交結(jié)大臣,這才幫劉盈留住了太子之位。
數(shù)年后,劉邦去世,劉盈做了皇帝,這是一個懦弱的孩子,國家大權(quán)牢牢的被她母親掌握,將昔日和自己爭老公的人一一收拾掉,因為處理手段太過血腥,把劉盈嚇得不輕,數(shù)年之后,年紀輕輕的劉盈就去地府見他老爹了。
呂后為了繼續(xù)維持自己的尊貴位置,先后擁立前少帝和后少帝,因為兩個少帝都是小孩子,呂后遂臨朝稱制,行使皇帝的權(quán)力,成為漢朝的實際統(tǒng)治者。
取得更高的位置,報復曾經(jīng)的不公
這一類后宮干政的典型就是唐中宗李顯的皇后韋氏。唐高宗死后,李顯做了皇帝,但是因為一句“只要自己原因,天下就送給岳父”被武則天廢黜,與皇后韋氏一同被趕到條件艱苦的房州,兩口子成天提心吊膽,害怕被干掉。這個時候,韋后就顯得比自己老公堅強得多,每次李顯想自殺的時候都是被韋后勸阻的。李顯對自己的老婆非常的感激,發(fā)誓以后要是能過上好日子,老婆的任何要求都會答應。
武則天咽氣前,李顯被朝臣們推上皇位,韋后仍舊是皇后。主掌后宮的韋后,一想到在房州的痛苦日子就非常的憤怒,一定要好好的補償自己。
韋后的痛苦日子是因為武則天的強勢所致,她一方面痛恨武則天,另一方面又佩服武則天能夠掌管天下,于是,她想效仿自己的婆婆。每每李顯上朝,韋后就在殿后聽著,“以帷幔相隔預聞政事”,引起大臣們的極度不滿,他們隨時警惕第二個武則天的出現(xiàn),但是皇帝卻縱容自己的老婆,大臣們也無從下手。
李顯去世后,韋后密不發(fā)喪,把大權(quán)握在自己手中,甚至讓自己人上表請求韋后臨朝稱制。如果不是李隆基聯(lián)合太平公主除掉韋氏一族,唐朝中間真的可能還能再出一個“韋則天”。
皇帝無能,加上自己寂寞無聊,湊合打發(fā)一下時光
皇宮中的女人雖然每天都有宮女太監(jiān)陪著,但是她們卻直能在深宮之中終老一生,老公都要和很多女人分享,根本沒有普通人家婦女的幸??鞓贰]有生活的樂趣,就需要找一些東西作為自己精神的寄托,有些人選擇求神拜佛,有的人一生哺育自己的孩子,有的人則更是耐不住寂寞和外面的人有說不清的關(guān)系,有的人則是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參與政事,打發(fā)無聊的時光。
有人說馮太后臨朝稱制(二度臨朝稱制,扶持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十四年)是因為看不下去世道的混亂,要幫自己的兒子、孫子穩(wěn)定天下。小編則覺得,馮太后一生之中幾次臨朝聽政后由主動歸政,不留戀權(quán)力,和呂后、韋后壓根就不一樣,只是為了派遣寂寞罷了,而且她主政的時候做了很多改革,減輕百姓的負擔,壯大了北魏,廢除嚴厲的刑罰,為北魏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上就是小編個人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參考資料:《史記》、《新唐書》、《魏書》
在古代的封建體制下,可以說完全是男性主宰的世界,女性只能在他們制定的規(guī)則之下生存,一方面她們不被允許參與男人把持的政治,一方面卻又免不了成為男人政治籌碼的命運。其中一項,就是公主和親。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古代女子在政治上沒有發(fā)言權(quán),統(tǒng)治者為何還要讓公主和親呢?
其實,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沒有國家喜歡戰(zhàn)爭,畢竟一場戰(zhàn)爭對整個國家的打擊都是巨大的。他們盡可能地想“化干戈為玉帛”,而男人都喜歡美女,如果用一個女人就能與敵人握手言和,避免流血犧牲,對這些古代統(tǒng)治者來說,何樂而不為呢?不過,歷史上和親的多為“假”公主,比如王昭君、文成公主等,一般是宗室女子或女官,而不是真正的公主。這些被用作政治籌碼的女子基本上都沒有太好的結(jié)局,極少有文成公主這樣跟丈夫兩情相悅、最后心甘情愿留在外面的例子。
到了清朝,和親依然是統(tǒng)治者常用的政治手段,但是清朝皇室更喜歡用真公主去和親,甚至不乏后宮中最受寵的公主。這是因為滿蒙聯(lián)姻一直就是清朝的傳統(tǒng),自然不能用別人家的女兒去破壞這兩個血統(tǒng),而且蒙古和京城相距不算遠,另外,一些受寵的公主出嫁后并不會遠離京城,而是在京城建駙馬府,依然可以在父母身邊生活。
雖然歷史上的和親收效甚微,但在維系短暫的和平和促進文化融合方面,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1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魏延為什么不在街亭之前駐扎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