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張松背叛劉璋時,為什么沒有選擇東吳孫權的文章。
建安十三年,曹操領大軍南下,討伐荊州。當時荊州牧劉表逝世,劉表的次子劉琮在蔡瑁等地方士族的擁護下繼承了劉表之位。只可惜劉琮生性軟弱,加上蔡瑁等地方士族不愿荊州受到戰(zhàn)火的荼毒,因此極力慫恿劉琮投降。最終劉琮接受了蔡瑁等人的意見,將荊州對曹操拱手相送。
得知荊州盡歸曹操手中后,據(jù)守蜀地的益州牧劉璋惶惶不安,他當即派出益州別駕張松作為使臣,到曹操面前示好。只不過張松個子矮,相貌又很不出眾,因此新得荊州的曹操自然看不上他。而張松又是一個性子高傲的人,他見曹操對他不理不睬,因此一怒之下返回劉璋身邊,待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兵敗之后,張松便力勸劉璋與曹操斷絕來往,并慫恿劉璋與劉備結為同盟。后來張松作為內應,引劉備入川,最終幫助劉備奪得了益州。說起來,當時張松決心背叛劉璋時,為什么不選東吳孫權,而是選擇了劉備呢?
首先,張松在與曹操見面后,受到了曹操極大的侮辱,心高氣傲的張松自然義憤填膺,而就在這個時候,劉備的出現(xiàn)讓張松感到了溫暖,讓他覺得他的才學還是有人看得上的?;蛟S是劉備見過了貌不驚人,但才學出眾的龐統(tǒng),因此劉備同樣不嫌張松丑陋,并將張松視為上賓。張松認為自己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心頭一熱之下,自然愿意真心投靠劉備。他惟恐劉備不能成事,于是親手繪制地圖,把益州的地形地物、山川險要,以及兵器府庫、兵力部署等等軍事機密都一一告之劉備,內應工作做得極為出色。而張松并不知曉孫權是怎么樣的人物,自然不會投靠孫權。
更為重要的是,張松清楚的了解到劉璋不能成事,而他自己又是一個極有才學的人,他不愿意自己的才學被劉璋埋沒,自然要找一個明主。而劉備不僅是漢室宗親,還是漢獻帝口中的劉皇叔,今后定能大有作為,更為重要的是,劉備的事業(yè)剛剛起步,而且正處于上升期,張松若能輔佐劉備成事,今后的地位將大有提升。而孫權有江東六郡作為根據(jù)地,事業(yè)已經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就算張松此時過去投靠,也沒有太多的晉升空間,相比之下,張松自然更愿意投靠還是潛力股的劉備了。
筆者認為,張松的眼光還是十分獨到的,只可惜張松的哥哥出賣了他,使得他最終沒能看到劉備的成功,實在可惜。
劉備不想取西川那是絕不可能的事情,他當時所居的荊州,可以說是四面用兵之地,北方曹操,東南方孫權,西方劉璋,西北張魯,領地四邊都是別人的地盤,處處都要設防,根本無法全力用于發(fā)展。但是西川劉璋又是他劉備的同宗兄弟,劉備一向標榜自己是仁義之主,以此來立足于天下,他又不好直接將自己的這種內心欲望表現(xiàn)出來,況且,西川易守難攻,以劉備當時那點實力,也根本沒取西川必勝的把握。搞不好,出兵后西川沒取下來,荊州反而讓人趁虛而入占領了(以前劉備在徐州就有這種教訓,帶兵打袁術沒打下來,后邊徐州讓呂布給攻下來了,無家可歸了)。因此,厚待張松只是一種懷柔政策,籠絡好張松,等于在劉璋跟前留了個內線奸細,哪天有理由取西川了,還要用張松做內應呢!其實,張松只是劉備眼中取西川的一顆棋子,不取只是因為時機未到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2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