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劉秀。
建武二年中,劉秀召回了在家“漲臉”的馮異。
原來,馮異奉命征伐陽翟,戰(zhàn)事結束,極擅長做人的劉秀,讓馮異不急著回洛陽,而是順路回家祭祖。同時令太中大夫親送御賜的祭酒和牛,同時令方圓二百里內的官員,及馮氏家族子弟,一起參與祭祀。
皇帝讓官員參加大臣私人家祭,還搞得驚天動地,馮家祖先弄不好樂得地動山搖。
漲足了臉的馮異,被劉秀授予了一項新的工作——代替鄧禹西征。
臨行前,劉秀賜給馮異一把御用寶劍,鄭重其事地叮囑馮異:“三輔地區(qū)接連遭遇戰(zhàn)亂,百姓涂炭,你此番前去,攻城略地其次,安撫百姓為主。天下不缺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但大多喜歡劫掠,你善于管理士卒,要嚴加約束,不能給三輔再制造痛苦?!?/p>
后來馮異到達三輔才發(fā)現,劉秀這句話充滿政治智慧——三輔地區(qū)已經被各派武裝打成了篩子,攻城略地毫無意義,沒有糧食攻下來也守不住。要想站穩(wěn)腳跟,只有一個辦法,穩(wěn)定局面,保護百姓恢復生產。那幫軍閥們顯然眼窩太淺,依然圍繞著地盤打得頭破血流,充分地向天下人炫耀著他們僅有的幾兩智商。
馮異西征的路線跟鄧禹不同,鄧禹沿黃河北岸,從河東入左馮翌。馮異從洛陽出發(fā),從黃河南邊的弘農郡,進函谷關入京兆尹。赤眉軍就像播種機,不過播的不是谷子,而是稗草,沿途留下眾多盜賊武裝。好在這些人戰(zhàn)斗力都不強,馮異開著推土機,一路碾壓到了華陰。
終于,馮異碰上了灰頭土臉的鄧禹。
鄧禹要求馮異跟他一起,消滅聚集在華陰的赤眉軍。馮異表示反對,他說:“雖然我一路打敗了不少赤眉軍,但是他們的人數實在太多,不是武力一下子能解決得了的?;实垡呀浽跂|面澠池切斷了他們的歸路,到時候我們從西面進攻,而不應該跟他們硬碰硬?!?/p>
鄧禹不聽,車騎將軍鄧弘,單獨率軍跟赤眉軍展開廝殺。仗打了一整天,赤眉軍也學會了使詐,他們佯裝敗退,扔下一車車輜重。士兵們打開輜重一看:俺的娘哎,滿車的豆子!全軍呼啦一下子全都蜂擁而上,爭搶豆子,陣型立刻變成了馬蜂窩。
其實哪來那么多豆子,這么金貴的東西,赤眉軍怎么會舍得丟給鄧弘,車里裝的都是土,只是在表面撒了一層豆子。
就這點小伎倆,攪亂了鄧弘的部署,士兵們都餓瘋了,看到豆子眼都綠了,什么也顧不上了,相互爭搶,大打出手。
就在此時,赤眉軍反撲過來,鄧弘潰敗。鄧禹和馮異趕緊出兵救援,好容易打退了赤眉軍。馮異主張別打了,立刻。鄧禹完全喪失了理智,看到馮異,就讓他挫折感愈強烈,越想再掙扎一把。
鄧禹揮動全軍再次追擊赤眉軍,結果被赤眉軍的大熊掌回手一巴掌,全軍覆沒!連同馮異在內,全軍被打散了,馮異棄馬逃生,一路狂跑退到百里外的回溪阪,才慢慢召集失散的部眾數萬人,又站住了腳跟。
不久,東歸的赤眉軍走到回溪阪,被馮異設計伏擊,一舉俘虜八萬人,剩余的十幾萬赤眉軍繼續(xù)東逃,穩(wěn)穩(wěn)地掉進劉秀的口袋。
馮異算是挽回了顏面,繼續(xù)西進踏入關中,鄧禹則慘透了,全軍僅剩二十四騎,狼狽不堪地回到洛陽。
鄧禹一回朝,第一件事就向劉秀還回大司徒及梁侯印璽。劉秀受了他的大司徒大印,轉手授予尚書令伏湛,卻歸還了梁侯印璽。數月過后,劉秀給了鄧禹一個新官銜——右將軍。
至此,歷時兩年半的鄧禹西征,以失敗告終。
長期以來,人們因為鄧禹留下的這個“污點”,一直認為他不配位列云臺二十八將榜首。姑且不討論鄧禹的貢獻大小,單看鄧禹西征,難道他的失敗不蹊蹺嗎?失敗的責任真的在鄧禹嗎?
麥塵認為,劉秀才是鄧禹西征失敗的第一責任人!
西漢元封五年,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除京師附近七郡外,分天下為豫州、兗州、青州、徐州、冀州、幽州、并州、涼州、益州、荊州、揚州與交趾、朔方十三區(qū),各置刺史一人,巡察境內地方官吏與強宗豪右,稱十三刺史部,簡稱十三部,又稱十三州。百余年后,漢室經王莽之亂后復興,漢更始帝劉玄便派遣破虜將軍劉秀行大司馬事,持節(jié)鎮(zhèn)慰河北州郡,這里的河北州郡,主要指的就是冀州、幽州兩個州部。
于是,在更始元年十月,劉秀帶領護軍朱_、主簿馮異、校尉臧宮、門下史祭遵、功曹令史王霸、掾吏銚期等僚屬百數人北渡黃河,來到此行第一站冀州魏郡。這正是,抱一顆鐵血丹心,抄兩只赤手空拳,不赴九重龍鳳闕,正去那千丈虎狼穴,大丈夫意別,開創(chuàng)一片新天地。
但問題是:就憑這百十來人七八十條槍,再加一根遠觀像少林棍、近看似打狗棒的朝廷節(jié)杖,劉秀他能在這豪強流民遍地的河北打下自己的地盤來嗎?
剛開始,劉秀的招撫工作進行的還蠻順利,他沿途所過郡縣,便考察任用官員,慰勉百姓,理結冤案,廢除苛政,廣布惠澤,收攬民心。百姓重見天日,無不感恩流涕,皆爭持牛酒夾道迎勞,但劉秀一律婉言拒絕,同時規(guī)定僚屬們也不能收取地方任何好處與紅包,如此秋毫無犯清正廉潔,與其他更始使節(jié)又吃又拿貪得無厭的作風形成鮮明對比。
而得知劉秀持節(jié)北渡后,,那些從前曾與劉秀一起并肩作戰(zhàn)過,或曾交往、同學、共事過的故人們,陸陸續(xù)續(xù)從南方各地趕至河北,成為了劉秀政治集團最初的班底與骨干。
第一位故人,就是劉秀當年伐潁川時收的縣吏馬成,如今已因功升任郟縣縣令,他聽說劉秀北渡,便毅然掛印棄官,追來投奔。
第二位故人,就是曾跟隨劉秀一起參加過昆陽之戰(zhàn)的校尉傅俊,他因參加漢軍而使全家被官府滅族,所以回家處理喪事,但他聽說劉秀北渡后,便立刻放棄守喪,一直追到邯鄲前來投奔。
此后還有潁川郡吏堅鐔、南陽豪杰杜茂,以及南陽宗室子弟劉隆等故人陸續(xù)加入進來,但所有這些人統(tǒng)統(tǒng)都比不上一個22歲的年輕人,對劉秀的幫助大。
這位年輕人,便是劉秀當年在長安讀太學時的少年班同學新野人鄧禹。鄧禹十三歲游學長安,十四歲就能背誦整部詩經,學富五車,見識非凡,在太學中就連很多教授都常常請教于他,時人號之南陽神童。但這位大名鼎鼎的神童,卻對劉秀一見傾心,遂欲以身相許,永遠做他的忠實粉絲。所以長安一別數年,王莽政權與更始政權無數次邀請鄧禹入朝為官,鄧禹就是不去,于是錯過了舂陵起事,于是錯過了更始草創(chuàng),于是錯過了昆陽大捷,于是錯過了王莽敗亡,但他始終心如止水,當真是定力非凡,直到聽說了劉秀要去河北單干,他卻主動出山,一路杖策北上,在天寒地凍之中踽踽徒步千余里,直追至魏郡首府鄴縣前來投奔。劉秀見到當年的花季小正太,如今已長成一個二十二歲的帥哥花美男,心里非常歡喜,竟又玩性大發(fā),笑道:我奉命徇河北,專有封官拜將之權,子千里遠來,莫非乃借同學關系,想求個一官半職?
鄧禹笑道:禹之來,不求做官。
劉秀又笑道:即如是,何欲為?
鄧禹心笑你明知故問,我要做官老早就做了,干嘛還來找你,你這不是逼我夸你么?便答: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
鄧禹的意思很清楚,他并不奢望多偉大,他只愿與偉大同行,成為偉大的一部分。既然劉邦可以威加海內,鄧禹相信劉秀當然也可以威加四海!
劉秀大笑,說得好,果然是我的老同學,懂我!那今晚咱倆就一起睡吧,當然是一起睡在不同的床上,這樣便可以重溫咱們學生時代的臥談會了。
這天晚上,夜半無人私語時,鄧禹終于說出一番話來,有如在黑暗中點起一盞小燈,明晃晃照亮了劉秀的心房,也照亮了東漢兩百年的錦繡河山。中國歷史之中,論一段話改變歷史,此前有韓信,此后又孔明,而夾在中間的鄧禹,他這番鄴城對策論戰(zhàn)略操作性雖然稍遜,但其政治高度性卻不遑多讓。
鄧禹說:今更始雖都洛陽,然關東未定,赤眉、青犢等流民軍四處擾亂,其人數動以萬計。即便三輔關中,亦多有盜賊群聚。明公高見,試問更始前途如何?
劉秀嘆了口氣道:今莽賊雖死,大盜不止,朝廷前途堪憂也!
鄧禹見劉秀說話仍有保留,干脆一言道破說:今非堪憂而已,以禹之見,事必不諧也。吾觀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能剛斷,諸將皆庸才暴發(fā)戶,志在財幣,爭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謀遠圖、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離析,形勢可見。明公持節(jié)鎮(zhèn)慰河北,當未雨綢繆,早作打算。
劉秀在黑暗中連連點頭:鄧禹說出了他的心里話,但具體應該怎么做,他心里還沒有完全理出個頭緒來,便又道:既如此,君請言之。
鄧禹道:今明公雖建藩輔更始之功,猶恐無所成立,不足為長久之計。依禹愚見,莫如延攬英雄,施恩百姓,立高祖之業(yè),救萬民于水火。以公之威德,天下不足定也。
聽了這番話,劉秀心中忽然一個激靈,豁然開朗當年蔡少公讖言:劉秀當為天子。這個當字,豈不就是我的宿命與責任?天將降大任于我?
于是劉秀默認而沒有回答,他躺在床上,無聲的笑了。笑完,他懷抱著夢想,安然入睡,夢里,是一個洋溢著溫暖陽光味道的大海
一覺醒來,劉秀精神煥發(fā),感覺仿佛高祖附體;而那個說出驚天之語的帥小伙鄧禹,則越看越覺得像少年拜將的韓信。可惜劉秀也只是一個破虜將軍,沒資格筑一個拜將壇來封鄧禹做大將軍,只好退而求其次,宣布從今天開始,大司馬府所有僚屬一律稱呼鄧禹為鄧將軍。并且從此,劉秀便與鄧禹如太學時般每夜同宿舍共寢室,膩在一起如膠似漆,天天都有說不盡的話,道不完的事兒。如此親昵曖昧,讓諸多僚屬也不覺有些嫉妒,有些浮想聯(lián)翩。
僅僅兩年后,劉秀稱帝,24歲的鄧禹便被拜為大司徒,受盡榮寵,后又與四子皆被封為列侯,成為東漢第一開國功臣,云臺二十八將之首。
不過,鄧禹身為云臺二十八將之首,其實軍事能力普通,更非野史評書中所謂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無所不知的半仙。他的功績,主要還在于大政方針以及人才方面對劉秀的幫助,比如這東漢開國二十八將之中,幾乎有一半都是鄧禹給推薦的,活脫脫一個劉秀的組織部長,其表現倒更像蕭何張良多些,當然也有點像明初的李善長。
高密侯鄧禹,云臺二十八將第一位,應當是漢朝中興之主劉秀手下的第一功臣。
漢明帝劉莊,也就是光武帝劉秀的兒子,為了紀念幫助其父劉秀平定天下的的功臣,特地征召當時最好的畫師在洛陽的云臺閣繪制了28位大將的畫像,此后,世人都以云臺二十八將來紀念東漢王朝的開國功臣。鄧禹從小就十分好學,通讀經史,年僅13歲便已經名聞鄉(xiāng)里,在同輩中有很高的聲望。劉秀和鄧禹最初在長安相識,二人當時都在拜師游學,一見如故。
在王莽取代漢朝建立新朝之后,朝野一度非?;靵y,民不聊生。于是劉秀和鄧禹就決定遠離長安這塊是非之地,各自回到家鄉(xiāng)等待時機。在綠林軍、赤眉軍先后起義的同時,劉秀也在家鄉(xiāng)招兵買馬,為推翻王莽政權,光復漢室做準備。鄧禹也在此刻不遠萬里前來輔助劉秀。鄧禹為劉秀統(tǒng)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奪取城池的過程中,他向劉秀進言要收攏民心,得到百姓擁戴才是最重要的事。劉秀十分贊同鄧禹的建議,奪取城池之后的第一項工作就是約束軍隊,安撫百姓。這一舉措得到百姓的強烈支持,為劉秀日后稱帝打下基礎。
鄧禹不僅謀略出眾,還有極高的軍事指揮才能。在鄧禹的帶領下,建世政權的主力赤眉軍被成功殲滅,劉秀得以進軍長安。鄧禹在劉秀統(tǒng)一天下的過程中立下數不清的功勞,并且鄧禹是最早追隨劉秀的謀士之一,功勛卓著,是開創(chuàng)東漢的最大功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3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