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魏晉時期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有人說,中國能成為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統(tǒng)一國家,這與秦始皇的一統(tǒng)天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還有人說歐洲歷史上也缺少一位秦始皇。沒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對后世有著深遠影響。但是西歐歷史上的貴族政治在我們中華大地上同樣發(fā)生過,讓我們一起走入這個非常時代——“魏晉南北朝”。
說到魏晉南北朝,可能有一些朋友會感到疑惑,說“魏晉南北朝”到底是哪朝什么代呢?發(fā)生了什么呢?讀完這篇文章,相信有此疑惑的朋友一定會打消這些疑惑的。
我們的古代歷史最廣為人知的是隋唐宋元明清,魏晉南北朝在教科書或者影視劇中被刻意淡化,以至于有一段時期平臺上掀起了一場“隋以前是什么朝代?”的討論。如果說對于魏晉南北朝大家不甚了解的話,那在他之前的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相信大家一定熟稔于心了吧!
接下來我們介紹一下魏晉南北朝這個以混亂為特征的時代。說他混亂,除了東漢末年的天下紛爭,還有西晉滅亡后的各路政權,“十六國時期”。我將在本文中著重介紹兩晉的宗族戰(zhàn)爭以及與皇權的關系。并簡單論述魏晉南北朝在中國古代歷史所占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
總的來看魏晉南北朝是前繼秦漢,后接隋唐的一次長期分裂歷史時期。是門閥士族(也可以說是貴族)居于歷史舞臺中央的特殊時期,是民族大融合的時期,也是封建典章制度不斷變動,孕育新體制的時期。
西晉短暫的統(tǒng)一
在東漢的統(tǒng)一政權瓦解后,地方勢力并起,地方軍閥混戰(zhàn),最后形成三國并立的穩(wěn)定局面,后又經過90年的戰(zhàn)爭動亂,西晉在公元280年統(tǒng)一全國。
由于司馬氏是權臣上位,因此統(tǒng)治階層的內部矛盾重重。
為了加強統(tǒng)治,同時錯誤估計曹魏政權的滅亡原因在于沒有分封宗室,于是晉朝采取了與曹魏時期截然不同的宗室政策,比如曹魏時期嚴厲規(guī)定宗室權利,除了食邑戶若干,任何政治活動都不允許參與,沒有官員任免權,沒有人身自由權(禁止離開封地),處處受到官員節(jié)制,更有形同虛設的護衛(wèi)“老兵百余人,以衛(wèi)其國”。與之相反,西晉王朝不僅以宗室諸王為藩王輔助皇帝執(zhí)政,而且多次擴大其權力,使受封的諸王可以自己遴選地方主要官吏,也可以置辦軍隊,甚至西晉允許諸王都督各州軍事。
權力不斷擴大的西晉宗室諸王野心也日益增長,最終導致了皇位爭奪的八王之亂,致使黃河南北生靈涂炭。常理而言,西晉分封的諸王應當恪盡職守,竭盡全力得輔佐皇帝,雖然中央集權因此被嚴重削弱,但地方諸王盡心盡力,不爭權奪利的話,國家應當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可惜晉武帝的兒子是低能兒,造成了中央的權力真空,對于地方諸王也沒有節(jié)制的規(guī)定,隨著朝政的混亂,諸王間大打出手爭奪中央權力便容易理解了,晉武帝過于相信宗族的忠心程度了。八王之亂,諸王相互攻殺,千里無雞鳴,西晉的統(tǒng)一安定局面僅僅維持了30余年。
可以說西晉王朝的“八王之亂”是他亡國的重要推手因素,除了宗室相殘外,西晉統(tǒng)治階級的奢靡腐化也應當擔負責任。西晉統(tǒng)治階級的奢靡歷史罕見:開國之君晉武帝“后宮殆盡萬人”;貴族官僚日食“萬錢”卻仍抱怨道“無下箸處”,再加上貴族之間相互攀比,斗富,皇帝縱容,剛剛建立的國家便迅速沒有了朝氣,只剩下思想的空虛和道德的淪喪,給黑暗的政治推波助瀾。
再說八王之亂時諸王為了戰(zhàn)爭不擇手段,不惜重金大量招募胡族雇傭軍,又為永嘉之亂埋下了禍根。最終中央衰弱,西晉后期匈奴軍攻破晉都,俘虜晉帝,滅亡了西晉。西晉滅亡后皇族司馬睿,這個西晉的皇子在南渡士族的扶持下,在江南建立了東晉。
貴族的力量
西晉時期的貴族主要指晉的宗族勢力,大力分封諸王并給予大量權力,導致諸王入朝即是卿相之列,出朝則可以掌握地方軍政大權,不是專權,而是典型的擅權,當時各王爺?shù)呐时认嘈糯蠹乙捕悸犨^,什么百米絲綢,什么千年珊瑚,無一不是在宣示著諸王的財富,不僅貪財,而且貪權,八王之亂屬于皇室內亂,貴族用自己的力量毀滅了自己。
與西晉的皇室貴族不同,由于八王之亂影響太大,破壞太大,東晉皇帝的宗族,就是原西晉的皇族或者諸王大多兵敗身死,宗室貴族實力大大降低。東晉也是在南渡士族的扶持下建立的,因此東晉時期皇權衰微,士族作為新進貴族,以士人加家族的方式取代舊的宗室貴族,并開始出現(xiàn)士族專政的格局?;实鄄粷M士族專政,多次利用宗室進行壓制,但是東晉的高位幾乎都是名門士族掌握著,滿朝官員可能出自同門,至高無上的皇權此時受到壓制,以皇帝為代表的司馬宗室,自然也被這個新貴族打壓。
在九品官人法和譜牒等制度保障下,大的士族相沿數(shù)百年,東晉尤甚,四五個門閥家族相繼控制朝政,皇帝大權旁落。
如果說舊貴族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不可靠的話,那這個新貴族以利益為紐帶就比前者稍稍可靠一些,九品中正制也是晉朝貴族政治在教育上的表現(xiàn),我舉薦提拔你,你就要感恩,投入我的門下,日后飛黃騰達則不能忘了老師,門閥政治,十分盛行。任人唯親,使得整個晉朝時期“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當時比較顯赫的士族有瑯琊王氏,清河崔氏,陳郡謝氏等。其中,又以瑯琊王氏最為顯赫。西晉滅亡時,瑯琊的王導、王敦兄弟憑借他們所處的高位,輔佐瑯琊王司馬睿創(chuàng)建了東晉,可以算是開國重臣,東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位皇帝都“以殊禮待”,甚至有“天下與共,御床同登”的特殊關系,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這反映了門閥士族實力的強大,以及在門閥政治下皇權依賴世家大族支持而維持統(tǒng)治的狀況。
但作為皇帝老被壓著,他也不愿意啊,于是東晉皇權與宗室聯(lián)手,一定程度上用宗族力量壓制士族力量,其中的斗爭不再贅述。這種狀況一直到東晉后期士族專政的局面才有所改變。但是士族的影響力一直延續(xù)到唐后期。
北方的變化
此時的北方,眾多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一共建立了近二十個割據(jù)政權,統(tǒng)稱為“十六國”,實力比較大的有氐族建立的前秦,曾一度統(tǒng)一北方,并試圖征服江南,與他相對,東晉也多次北伐,雖然一度有祖狄收復黃河以南大部,但最終依然未能完成統(tǒng)一。最終是鮮卑族的北魏在較長時間內實現(xiàn)了北方的統(tǒng)一。
東晉時期在內地還有一些流民所建立的政權,比如割據(jù)益州的成漢政權等。
魏晉南北朝的結束
北魏在實現(xiàn)北方統(tǒng)一后,東晉被劉宋取代,劉宋是中國南朝時期的第一個朝代,其后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經過前后兩百年的南北對峙小,隋軍于公元581年滅陳,統(tǒng)一全國。
結束了這個幾百年的亂世,在這個歷史時期,南方經濟由落后到初步發(fā)展,北方經濟由發(fā)達到破壞,再重新開始發(fā)展,使得中國南北方經濟發(fā)展程度逐漸趨同。總體而言,南北經濟地位在這個時期開始持平。民族融合程度也在這個時期進一步加深。
而一開始所說的典章制度變化,也在這個時期發(fā)生了極大的改動,有一些當時的權宜之計得到保留等。中國漢制和唐制的極大差別,也是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演變有關系,可以說,魏晉南北朝的制度建設和政治思想,奠定了隋唐一統(tǒng)以后的政治格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3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司馬懿生平兩次裝病是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