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代黃金購買力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宋朝時期商業(yè)發(fā)達,開始出現(xiàn)紙幣,在此之前人們之間用來交換大多是用金銀銅這樣的貨幣進行實物交換,當然了遠古時期的物物交換不作數(shù)。
因為黃金白銀這種金屬十分的昂貴所以用來作為貨幣,那么一兩黃金能夠購買多少物品呢?清華大學歷史學專家李青說:還是現(xiàn)代好。專家為何這么說?一起了解一下。
這個要真問起來,還真的不能給一個比較明確的說法,因為黃金與白銀在不同的朝代,或者說不同的時間段內(nèi)所能夠表現(xiàn)的價值是不一定的,所以在每個時期黃金白銀能夠購買的商品的數(shù)量也是不同的。但是在短期時間內(nèi)比較的話,應該是差不太多。
民以食為天,我們今天如果把大米作為衡量單位的話,一兩白銀能購買三百斤左右的大米,折合成人民幣大約在七百塊錢左右,一兩黃金約是十兩白銀,因此一兩黃金大約七千塊錢。
但是這個數(shù)值只是粗略地一說,因為黃金與白銀在歷史上的價值差別還是很大的。都說物以稀為貴,在久遠的年代黃金和白銀都不容易開采,所以說黃金白銀都是相當值錢的。
至少比常見到的銅珍貴太多,但是隨著冶金技術的發(fā)展,黃金和白銀的數(shù)量增多,在唐宋時期還出現(xiàn)過一段時間的通貨膨脹,那個時候人們手中的錢就不值錢了,所以購買力下降,人們能夠買到的東西也就比較有限了。
但是總體上來說一兩黃金著實是很多的,有不少的人一輩子都賺不到一兩黃金。宋朝的時候二兩白銀就可以蓋房子,這要是換成黃金的話,估計可以蓋五六套房子了。所以說黃金珍貴,有不少的商戶都喜歡囤積黃金。
至于對白銀銅或者是紙幣就沒有那么熱衷了,原因就是黃金很少有貶值的時候,或者說因為是貴重金屬類,所以在什么時候都是比較值錢的,但是紙幣就不一樣了,紙幣恰逢戰(zhàn)亂的年代或者是朝代的更替那就真的不值錢了,與廢紙沒有什么兩樣。
白銀和銅也有自己的弊端,同樣的價值,白銀和銅占用積要比黃金大得多,重量也是重很多,這就不容易進行運輸,如果說要搬家或者是干別的事情都是很不方便的,因此世人皆愛黃金。
根據(jù)史料記載,一位秀才連續(xù)讀書八年得以高中探花,皇帝下旨封賞一百兩黃金,他僅僅用了五兩黃金就將皇上賜予的宅子裝飾的富麗堂皇。
廚房中的米是滿杠的,新鮮的瓜果蔬菜還有雞鴨魚肉應有盡有,池塘中養(yǎng)了不少的金魚,還額外又聘用了兩個老鄉(xiāng)當丫頭,書房中為自己換了筆墨紙硯,臥室內(nèi)的香爐也是用的最貴的。
另外為自己添了兩套上等的衣料,買了上等的茶葉待客,總之帶著奴仆在外面消費了一天一夜,府中的物品全部添置完成這五糧黃金方花完,所以說黃金這種東西真的是相當?shù)馁F重了,無論是金元寶還是金條世人得了一個一生都不愁吃穿了。
不過在現(xiàn)代,黃金并沒有太多的用武之地,且不易兌換,總體而言不是很好,所以專家才說:還是現(xiàn)代好。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
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wěn)定可信的數(shù)據(jù)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xiàn)在的外匯價格
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于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jù)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后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
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再有:“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zhàn)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價格
由于金銀銅制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
的價值就應該等于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xiàn)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
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后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
雖然單獨考慮糧價并不很準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在網(wǎng)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 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 九錢二分六厘八錢
下白米(石) 八錢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銀每兩換錢 一千文”
還有
“據(jù)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
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jù)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2元
結論
根據(jù)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1、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wěn)定,應當著重參考;2、現(xiàn)在白銀已作為工業(yè)品,所以現(xiàn)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3、由于農(nóng)業(yè)技術發(fā)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xiàn)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4、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5、湊整數(shù),便于換算,便于建立感性認識。所以,筆者建議,今后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采用以下?lián)Q算系統(tǒng),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 = 人民幣2000元 = 10兩白銀
1兩白銀 = 人民幣200元 = 1000文錢 = 1貫(吊)錢
1文錢 = 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
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驗證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shù)據(jù),便于驗證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 = 清朝的局級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 那些當官的,那個家里沒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臺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干部當當,明碼標價。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qū)之間有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庫平營造制”,與明代基本相同。
一斤約等于國際標準制的600克(597克多點)。這套度量衡
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還有殘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黃金的計量單位“兩”、“錢”就是用庫平營造制的計量單位。一“兩”相當于國際標準制37.5克,一“錢”相當于國際標準制3.75克。
我們常常看到古裝戲里用銀兩做錢的單位,那么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呢?經(jīng)查,得出初步答案。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wěn)定可信的數(shù)據(jù)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xiàn)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于100分這樣明確。
據(jù)描述:“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后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笨芍?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再有:“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zhàn)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笨芍G闆r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價格
由于金銀銅制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于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xiàn)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后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雖然單獨考慮糧價并不很準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
據(jù)查資料:“上白米(石)九錢五分,中白米(石)九錢二分六厘八錢,下白米(石)八錢三分,白面(斤)九文,銀每兩換錢一千文”
另記:“據(jù)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备鶕?jù)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2元
結論
根據(jù)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wěn)定,應當著重參考;現(xiàn)在白銀已作為工業(yè)品,所以現(xiàn)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由于農(nóng)業(yè)技術發(fā)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xiàn)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湊整數(shù),便于換算,便于建立感性認識。所以,筆者建議,今后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采用以下?lián)Q算系統(tǒng),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 = 人民幣2000元 = 10兩白銀
1兩白銀 = 人民幣200元 = 1000文錢 = 1貫(吊)錢
1文錢 = 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驗證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qū)之間有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庫平營造制”,與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約等于國際標準制的600克(597克多點)。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還有殘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黃金的計量單位“兩”、“錢”就是用庫平營造制的計量單位。一“兩”相當于國際標準制37.5克,一“錢”相當于國際標準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為了與國際接軌,并統(tǒng)一中國度量衡制度,解決不同地區(qū)之間度量衡差異給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的障礙 ,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進行了度量衡改革。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習慣需要,將“庫平營造制”改革為“市制”,為與國際接軌,將“市制”與國際標準制方便換算。特將“一營造尺”改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耙粠炱浇铩备臑椤耙皇薪铩钡扔?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稱“一二三制”。“市制”與“庫平營造制”計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與公制換算簡單,能為國際貿(mào)易接受。俗稱“斤有所短、尺有所長”,即市斤比庫平制重量小,市尺比營造制長。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稱成功。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至今仍在發(fā)揮其基本作用。
民國時期的另一個大的改革是幣制改革。北洋政府時期在幣制改革上的一個較大動作是“廢兩改元”。清末時,雖然中國也有銀鑄幣,但貨幣制度是以銀兩為單位,制錢(包括銅錢與銅元)為主要流通的輔幣。貨幣單位相當混亂。既有以庫平兩為單位的計量,也有以海關兩為單位的計量。同時,銀鑄幣和銀兩的成色也極不一致。這個混亂的幣制極大地阻礙著經(jīng)濟活動的正常進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幣制改革 :“廢兩改元”。即北洋政府頒布“國幣條例”,規(guī)定以銀元為基本貨幣單位,停止銀兩流通。一元銀元重庫平銀七錢二分,含銀量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銅元為輔幣,停止銅錢的流通。一元銀元與銅元的比價基本上在180--188之間漲落。俗稱“洋長洋短”。每日銀樓或銀行都會發(fā)布當日銀價。當銀價上漲時,稱為“洋長”,當銀價下跌時稱為“洋短”。民間小額交易基本上以銅元計價為主。銀行發(fā)行紙幣以元為單位,一元紙幣兌換一元銀元。貨幣以銀為本位。這次幣制改革使全國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統(tǒng)一。但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
另一次幣制改革是南京政府為解決金融危機而進行的。30年代時美國貨幣放棄銀本位,實行金本位制,規(guī)定1盎斯黃金等于35美元。同時,在國際市場上(倫敦)收購白銀,導致國際市場上白銀價格上漲。中國的貨幣制度是以銀為本位,但自己產(chǎn)銀不多。國際市場上白銀價格上漲使中國白銀出現(xiàn)大量外流,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者在東北、華北大搞武裝走私,使中國白銀出現(xiàn)大量外流。同時,銀價格上漲使中國的貨幣升值,進口狂增、出口受阻,影響經(jīng)濟與發(fā)展國際收支平衡,如不及時改革將導致中國金融崩潰。南京政府與英國、美國談判貨款為幣制改革提供外匯保證。最后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詳見《中美白銀談判》)。于是,南京政府決定進行幣制改革,停止銀元流通,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nóng)民銀行(后增加)四行發(fā)行的紙幣為法定貨幣,用于交易與完糧納稅。法幣與英鎊、美元掛鉤。
現(xiàn)在所看電視劇中,古人能名動輒使用幾十兩,甚至幾百、幾千、幾萬兩銀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夠從口袋里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這里有兩個誤區(qū)。一是以為古代一兩銀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錢。二是以為古代的銀票就是今日的鈔票或者支票了。
其實,古代中國銀子缺乏,銀子的價值很高的。一兩銀子等于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當于1.2市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幾兩銀子、幾十兩銀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兩銀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了。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所以戚繼光的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不足一兩。清代稍貴點,主要是鴉片戰(zhàn)爭前外貿(mào)順差大,銀子大量流入后,銀價下跌造成的。后來大量賠款后,銀與銅的比價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銅錢,清末時使用銅元,很少用銀子作為日常交易用。許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見過銀子。所以口語中表示沒有錢(貧窮)時用“銅錢(鈿)沒有”而不說“銀子沒有”。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常常以銀子為珍貴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國時候,就流通銀元了,稱為國幣。民間稱為“袁大頭”。它的價值也比較高,可兌換180多個銅元。按當時物價水平折算今日的購買力,一元銀元大約等于今日人民幣的35元左右。考慮到生產(chǎn)的發(fā)展,糧食和日用品價格的下跌,一元銀元大約等于今日人民幣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銀子價格算,大約等于今日人民幣的50-60元左右。當時辦一個比較好的印染廠投資也不到一萬元。買一較輛當時比較好的轎車大約是1000元。所以不會有拿出一個銀元買一個饅頭的情形出現(xiàn),最多一個銅板。
銀票其實是山西票號發(fā)的匯兌憑證,有密押的,不是見票即兌的銀行券(鈔票)。用銀票是要付匯兌費用的。
銀票做大宗買賣的商人用得著。它可避免攜帶大量現(xiàn)銀的風險,而且方便,并與自己攜帶大量現(xiàn)銀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員是用不著的。所以也就不會有從口袋里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來支付款項。即使你拿出來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個人支票還不如。
注:
這兩個月黃金價格升幅較大.比如
3月份上海老鳳祥有限公司千足金報價達到179元/克,南京寶慶銀樓金飾品價格已經(jīng)漲到每克188元,而周大福每克金飾品價格已經(jīng)接近197元。廣州、蘭州等地的價格也早就超過了180元/克的大關。
所以文中所提的黃金白銀價格都要變化.
知識豐富生活.
參考資料:/bbs/dispbbs.asp?boardid=30&id=2752&star=1&page=1
古代也有通貨膨脹,所以每個時期的貨幣購買力也不盡相同,物價高的時候貨幣購買力就低。我給你一個明朝初期的數(shù)據(jù)做參考。明初一兩黃金等于四兩白銀,一兩白銀等于一貫銅錢,一貫銅錢就是一千文。一兩黃金相當于四千文銅錢。米價為一石(95公斤左右)值一貫,即五文一斤。所以明朝初年一兩黃金的購買力相當于現(xiàn)在2000元左右。
唐朝有穩(wěn)定的貨幣政策,所有的貨幣折合成錢來算:進制都是10。x0dx0a高祖武德年間621年鑄行“開元通寶”錢,結束了秦漢以來以重量銖兩定名的錢幣體系,而開創(chuàng)了唐宋以后以“文”為單位的年號,寶文體系銅鑄幣?!伴_元”有創(chuàng)始,首創(chuàng)之意,“通寶”即流通的寶貨。其在重量單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銖為一兩。“開元通寶”開創(chuàng)十進位制,每枚重二銖四為一文錢,積十文錢重一兩,即十錢一兩“以錢代銖”。“開元通寶”有金、銀、銅三種都以十位進制。即是銅幣一個稱為一文,100個銅幣為一錢,十為一兩銀子,十兩為一金。而從這時開始,我國的衡法兩以下不再以銖為計算單位(唐以前是用銖,二十四銖為一兩,是二十四進位),而是改用兩、錢、分、厘的十進位法,其中一錢為3.73克,即指開元通寶一枚錢的重量,十錢開元通寶等于一兩。x0dx0a開元通寶在唐代鑄行二百多年而使幣制長期穩(wěn)定。唐以“文”計數(shù),以錢兩為重量單位的寶文錢體系沿襲到清朝歷時千年。另相傳唐高祖鑄行的“開元通寶”由初唐書法大家歐陽間所書的增文采,被譽書法幣。 x0dx0a提供一些唐朝的物價資料吧:x0dx0a唐朝建立初期,一枚足值五銖錢重4克,每斗米合今7.8市斤,以唐前期最低糧價米斗兩錢計,每克銅幣可購米0.98市斤,每文通寶可購米3.9市斤。x0dx0a這是盛唐時期的物價:x0dx0a米一斗:約20文錢 x0dx0a白面一斗: 37文 x0dx0a生絹一匹: 470文 [最常用的布料] x0dx0a火麻布一匹: 400文 [常見中高檔麻布] x0dx0a細綿綢一匹: 1880文 [高級綿織物] x0dx0a粗棉布一匹: 440文 x0dx0a紫熟綿綾一匹: 2640文 [高級絲織品,可能為三品以上官員官服的原料] x0dx0a絲割一匹: 1440文 [中等絲織品] x0dx0a棉鞋一雙: 27文 x0dx0a細鞋一雙: 100文 [估計是絲綿鞋] x0dx0a鋤一個: 50文 [鐵或鋼制的農(nóng)具] x0dx0a鑌鐵橫刀一口 石鉸:2000文 [貴重的鑌鐵刀器] x0dx0a梓霸刀子一鑌劍:200文 [含鑌鐵甚少的刀器] x0dx0a普通鋼或鐵質(zhì)刀:75文左右 x0dx0a波斯公駱駝一只:15510文 x0dx0a突厥敦馬一匹: 9400文 x0dx0a普通母馬一匹: 4320文 x0dx0a細健牛一頭: 4200文 [高等公牛] x0dx0a次健牛一頭: 3200文 [次等公牛] x0dx0a中等酒: 約為150~300文一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3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諸葛亮培養(yǎng)姜維做接班人,他有何過人之···
下一篇: 劉表病世后,魯肅為什么要出使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