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代打更職業(yè)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夜半三更,小心火燭?!边@是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經(jīng)常聽到的一句話,每到夜色降臨就會有打更的人出現(xiàn),然后他們就在那扯著嗓子喊。
以前看電視劇的時候,別的人物和臺詞都沒記住,就記住了這句話,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在夜晚的時候模仿他們,拿一個鑼在那里不斷的打“小心火燭”,這感覺別提有多酸爽。
但怪異的是,大家已經(jīng)習慣了這個職業(yè),卻沒有搞清楚它的存在到底有何意義。因為對于我們來說,他一直在喊著防火的小心,但是好像這個打工的又沒有帶消防儀器,又沒帶水,即使起火了他又能怎樣?
所以,真的有點感覺這個職業(yè)是多余的,而且如果以現(xiàn)代人的觀點來看,在夜晚的時候,如果有人在不斷的打鑼敲鼓,還要在那里吶喊,估計會被周圍的鄰居給譴責。那么,古代的這個打更的職業(yè)到底有何含義呢?難道說背后另有真相嗎?
一、打更人之由來
其實,如果仔細查閱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資料,我們還真的會發(fā)現(xiàn)打真人這個職業(yè)歷史悠久,但我們無法確定它到底是哪個朝代形成。只知道根據(jù)史書記載或者一些傳說的描繪打更人,他是專門以恐嚇鬼神,保境安民為主要任務(wù)的。
在古代人的認知中,夜晚是百鬼夜行之際,所以老百姓感受不到安全感,就必須要一些中氣十足的人,能夠一口嗓子喊破天,驅(qū)除邪魅,諸鬼避之。這樣的習慣逐漸的被保留了下來,于是就成為了最早的打更人的由來。
所以,一般在歷史記載中打更人,身強體壯,而且嗓子特別的足,頗有一種一嗓子之下震天動地的感覺。
不過,隨著歷史的變遷,這個驅(qū)邪的存在,也就慢慢的變得職業(yè)多樣化。因為我們都知道,伴隨著后來的發(fā)展傳說又多了,神仙也多了,所以靠一個打更人來恐嚇百鬼夜行根本不靠譜。
因此。這個用來恐嚇鬼神的存在,慢慢的變得與現(xiàn)實掛鉤,他們開始有了另類的職責。這些侄子種類比較多,但基本上還是以服務(wù)社會和服務(wù)百姓為主,主打的品牌特質(zhì)就是安全感。
那么,打更人又有哪些新的職能呢?
二、天干物燥,小心火燭
根據(jù)史書記載,這個打更人,最常見的一個職能也是最普遍的一個職能就是防火,這是我們影視作品中最??匆姷囊环N職能。大家可能會覺得有點疑惑,打更人手中又沒有消防材料,又沒有其他的手段,他憑什么防火呢?
其實,我們仔細想想就會弄明白,因為古代都是木質(zhì)的材料,無論是房屋結(jié)構(gòu)還是各種各樣的器械,所以在天干物燥之時極容易著火。
雖然古代沒有消防水槍等等,但是只要火災(zāi)發(fā)現(xiàn)的早,那么就極容易處理。如果大家都在睡覺的時候突然哪里起火了,然后火借風勢,再加上這些木質(zhì)的結(jié)構(gòu),一下子就能毀掉半座城。
因此,打更人只要每天夜晚到處巡游,看見有哪里冒煙,就立刻打響銅鑼,把大家叫起來,就不會發(fā)生太嚴重的火災(zāi)。所以打更人的防火功能就在于此。
當然了,除了小心火災(zāi)以外,打更人最主要的職責還是報時。
三、報時功能
根據(jù)史書記載,打更人通過不停的打擊銅鑼,然后根據(jù)不同的頻率來告訴大家是幾點鐘了。
首先,打更人是兩個小時打一次更,而每一次在遞增的時候,都會以一聲重敲,然后好幾聲快敲的方式來表示幾更天了。第一次敲的時候是表示一更天,然后是晚上7:00。緊接著,二更天三更天,四更天,都是一兩個小時為間隔不斷的遞增。并且每次敲打完都會吆喝一嗓子,二更天到了。
可能如果生活在現(xiàn)代,大家面對打更人肯定會覺得非常氣憤,兩個小時敲一嗓子,那么估計誰都睡不著,肯定會拿刀砍了他。但是在古代社會,我們并不會對此抗拒,相反已經(jīng)習慣了。
道理很簡單,在夜晚之時大家害怕鬼神,害怕各種各樣的東西,跟人不斷敲打聲音的時候會帶給大家一種安全感。而且我們的文化信仰中有這么一種說法,“閻王要你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只有當打更人出現(xiàn)報過三更天的時候,大家才會放下心來。所以打更人的報時有著凝神安心的效果。
除了以上兩個作用以外,其實打更人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防盜。
四、防盜
正所謂防火防盜,這是古人的常識,但是古代的防盜功能基本上都交給了官府,而官府的這些老爺們都需要睡覺。所以,每到夜色來臨之際,都是小偷縱橫之時,即使像狄仁杰這樣的存在,也需要打個盹。
但是,打工的人不需要這樣,他們晝伏夜出,所以到夜晚時候精神狀態(tài)十足,不僅打得跟扯著嗓子喊,而且還到處巡逛,看是否有盜賊之人再次出現(xiàn),如果有大聲吆喝說,前面那廝站住,如若不然我就會報官。
我們可不要小瞧了這些打工的人,他們的中氣十足一聲,嗓子喊出來鬼神都怕,何況是做賊心怯的小偷。因此,這些打工的人防盜能力十足,走南闖北,各路神仙都對他們有點懼怕。
五、打更人的無奈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打更的非常的神氣,但其實他們也有很多的無奈。因為首先第一點,雖然他們是政府工作人員,但是他們的工資待遇卻是真的很低,因為他們是不入流的,存在不入流就沒有待遇,沒有待遇就無法好好的改善生活。
除此以外,打更的人走南闖北,又要防止火災(zāi),又要防止盜賊,因此很容易遭到一些邪門的事情。
例如,有的時候發(fā)生火災(zāi)了,自己一嗓子想要叫大家過來,結(jié)果大家沒來得及時自己去救火,結(jié)果自己死掉了。還有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盜賊,盜賊惱羞成怒,直接拿把刀子把他給殺了,那也是未可知。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更加麻煩的事情,就是打更的人中氣十足,而且還需要祝福演出,更重要的是對體力消耗頗大,因此打更的人必須身強力壯,但一般來說都無法堅持太久,因為他們的身體機能會繼續(xù)下降。這樣的工作強度可比在富士康每天工作13個小時連續(xù)工作三年還要恐怖。
結(jié)語
所以說,當我們看到影視作品中那些打更的人登場的時候,可能我們會覺得他們喊出的那些話頗有意思。但其實他們的背后有著更加沉重的責任,他們不僅僅要保境安民,而且還要承擔的驅(qū)魔的任務(wù)。
但就是這樣一個身兼多職的人物,卻也無可奈何的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工作壓力大就算了,而且工資待遇還低,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人還找不到老婆。
并且,在很迷信的說法之中,打更的人雖然中氣十足能夠驅(qū)邪,但是這樣的人物八字太硬,所以一般找不到很好的老婆,因為他們非常的克妻。
更有一些夸張的傳說認為,打更的人和包公一樣,包公是地府的判官和閻王,而這些打更的人則成為了地府的小鬼上身的對象。所以這些人楊素一般不長身體,有的時候會負擔很大。
所以,不管是歷史記載還是傳說中的一些讓人不能理解的東西,都向我們說明了打更這個職業(yè),非常辛苦而且責任重大。是我們在看影視作品調(diào)侃這些打工的人的時候,也要意識到他們背后的無奈與痛苦。
【參考資料】
《中國民俗》
《歷史趣聞
打更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由此產(chǎn)生了一種巡夜的職業(yè)——更夫,更夫也俗稱打更的。
打更是個較為普遍的職業(yè)。在古代,人們?nèi)鄙倬_的報時手段,晚上的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農(nóng)村城鎮(zhèn)都有打更的。那時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娛樂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按慣例該做什么,人們都過著一種按部就班的平靜生活。解放后,隨著人們物質(zh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鐘表的普及,人們對時間的要求遠非打更可以滿足了。自然而然的,打更這門古老職業(yè)也就逐漸消失了
古代為何有打更這一職業(yè)?另外打更不僅僅是為了報時,也是為了防盜。古代曾存在過宵禁,就是到了規(guī)定時間,人們是不允許上街的。古代的治安并不像現(xiàn)在那么完善,房屋也比較矮,使得偷盜更加容易。小偷一般都會利用晚上的時間來偷盜,而打工人的出現(xiàn)不僅對這些小偷有震懾作用,在發(fā)現(xiàn)這類情況也可以及時報官,就類似于保安的存在,在古代,打更人也算是高危職業(yè)了。
除了"天干物燥小心火燭"這類我們比較熟悉的話,其實還有一些口號是關(guān)于關(guān)門關(guān)窗防偷防盜的。但口號也不能亂喊,一般只會到了具體的時間才能喊,民間的打更一般是兩人一組,相互照應(yīng)配合。打更人是每天都必須工作的,所以為了克服下雨,刮風,大雪這類惡劣天氣,打更人都會配有蓑衣,斗笠,雨鞋等。
打更人如何計算時間
那打更人是怎么計算時間的呢?古代人的智慧絲毫不屬于現(xiàn)代,他們會借助外物,如燃香,滴水,流沙等方法來計量時間,除了依靠外物,還有一些比較有技術(shù)含量的方法,如依靠天上的星辰,由此可見,打更也是一門技術(shù)活。
打更人基本上是間隔兩個小時打一次更,一個晚上大概會敲打五次左右就是所說的"五更",他們的手里會拿著鑼和梆子走街串巷地給人們報時。第一次敲,一快一慢的節(jié)奏,表示一更天了,也就是我們說的晚上七點鐘。緊接著先打一次再來一次,喊著"關(guān)門關(guān)窗,防偷防盜",表明是二更天了,也就是晚上九點。
之后的,一慢兩快的節(jié)奏,是三更天,喊"平安無事"。一慢四快是四更天,喊"天寒地凍",也就是凌晨一點。同樣是一慢四快,如果喊的是"早睡早起",那便是五更天,也就是凌晨三點。人們會根據(jù)這個打更來判斷時間,然后做這個時間該做的事情。但一晚上打五次鑼,每兩個小時一次,在現(xiàn)在我們看來是很影響睡眠的,可是對于古人來說,打更是生活的一部分,時間久了便習慣了,有打更的聲音他們也會更加的心安,因為有人在他們附近巡邏,也不用怕小偷小盜,若沒有打更的聲音,他們還可能睡不著覺。
打更的人要求眼神要好,而且要能熬夜不會打瞌睡,嗓門兒還要大。因為古代的人多迷信,許多人都怕鬼,更夫就必須膽子大,畢竟半夜在街頭走來走去,忽然竄出來一只貓都會嚇人一跳。如果天實在黑,更夫也看不清前面是否有人,他們就會裝腔作勢的說:嘿,前面那個,大晚上不要亂跑,別以為我看不到你,小心我報官。這些話一方面是給自己壯壯膽子,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有盜賊也可以震懾到他們。
更夫也屬于政府工作人員,但工薪相對較少。皇宮中也有打更的人,與民間打更不同的是,民間打更是敲鑼,而在皇宮里是打更人提著燈籠憑著嗓子喊。在富裕一些的地方,更夫會挑選兩個身強力壯的男子,而在窮些的地方,一般都是一些老頭子甚至女子。打更的作用兼報時,防災(zāi),防盜集一身,在科技和治安不發(fā)達的古代,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古代為什么有打更這個職業(yè) 如果沒有打更又會怎么樣
在古代時期,深夜的寧靜感更為強烈,因為當時沒有夜間照明的設(shè)備。而在古代深夜中,為了保證居民安全和城市的治安,打更就成為了一項非常必要的工作。那么,古代深夜為何需要打更?打更也是有講究的,不打更的后果有多嚴重呢?下面,我們來一起探討這個話題。
一、古代深夜為何需要打更?打更,簡稱更夜,是中國古代夜間守衛(wèi)制度的一種形式。最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周代,當時是為了控制盜賊的出沒。到了漢代,打更在城市管理中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是城市治安維護的必要手段,而且還能較為有效地維護城市的治安,讓城市的居民更加安心。
古代打更的時間一般是在晚間的兩更之間,即晚上十一點到早上一兩點的時間段。打更人一般由士族或武將擔任,他們一般是佩帶著兵器,巡邏著城市或者駐守著城門。同時,為了警醒和儀式,一些公共場所如鐘鼓樓也會啟動打更的儀式。敲響鐘鼓意味著現(xiàn)在是“更夜”點,打更人員也開始巡邏城市、守護居民。
打更制度在古代城市建設(shè)中至關(guān)重要,不僅因為可以有效地維護城市安全,而且還具有非常堅實的監(jiān)管手段。在古代社會中,許多城市并沒有受到完善的法律管轄,雖然已經(jīng)有了若干制度,但實際維護城市治安的還是打更。另外,打更的存在也能夠讓城市的居民更加放心,抗拒盜賊和闖入的犯罪行為??傊?,打更無論是在古代還是今天,都是一個重要的制度和守護者。
二、打更也是有講究的雖然打更制度是古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是打更也是有講究的。古代打更人員在守夜期間,需要保持清醒,不能夠睡眠或者飲酒。同時,打更人員的語音要變得柔和緩慢,以避免驚擾到可能潛藏在黑暗中的盜賊。
此外,打更人員還需要避免嘈雜的行為和情緒化的言辭,以保證城市的安靜和平穩(wěn)。打更人員的巡邏路線也是有分區(qū)分層的。他們一般會沿著城市的街道和巷口進行巡邏,同時還需要關(guān)注城墻中的洞窟和隱秘的角落。
他們一般會設(shè)立一些閘門和瞭望塔來進行標記。若有情況發(fā)現(xiàn),打更人員要發(fā)出特定信號,吸引同事幫助。在極端情況下,打更人員還可以使用兵器進行反擊和制服罪犯??傊?,打更工作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和力量,還需要反應(yīng)迅速和機智等優(yōu)勢。
三、不打更的后果有多嚴重?如果沒有打更制度的執(zhí)行,城市治安容易失控。在深夜中,如果沒有打更人員的巡邏,可能會出現(xiàn)小偷小摸、賊人作亂等危險情況,其中最慘痛的后果就是竄門入室盜竊,甚至可能會帶來人身傷害等嚴重后果。
另外,如果深夜中有噪音和過度夜生活的情況,也會對周圍居民產(chǎn)生極大的干擾,妨礙他們的工作和正常作息。城市管理中,打更是一個重要的制度和保障,通過打更的執(zhí)行,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的治安水平,保護居民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同時,通過打更這種守護儀式,可以讓城市的居民更加有認同感,增強他們的歸屬感。
總之,打更作為古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超出了皮毛,它們既是城市的監(jiān)管者,同時又是居民的保護神和保障。古代的打更形式或許會因時代和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而有所更改,但“守護城市和居民”這一基本宗旨卻沒有改變。打更制度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不管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城市治安和居民安全的保護,都是一項永不落伍的工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4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