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太平天國運動,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
每每提及歷史上的太平天國運動,“天京事變”始終都是繞不過去的梗?!疤炀┦伦儭笔翘教靽鴼v史上最大的轉(zhuǎn)折點,其影響力甚至超過了最初的“金田起義”:
因為“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失去了一大批核心人物;
因為“天京事變”,曾國藩率領(lǐng)的湘軍才找到了可乘之機;
因為“天京事變”,如日中天的太平天國也開始走向窮途末路,直至敗亡;
“天京事變”是個悲劇,也是太平天國領(lǐng)導階層圍繞權(quán)力而展開的爭奪,其最尖銳的矛盾介于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之間,這種矛盾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由來已久。這樣一來就會出現(xiàn)一個疑問:楊秀清第一次“代父傳言”是在1848年,為什么事后洪秀全沒有及時阻止楊秀清呢?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綜合一下當時的環(huán)境和背景
“拜上帝會”是洪秀全創(chuàng)立,這個不容否認。但是,“拜上帝會”能夠發(fā)展壯大,卻完全是馮云山的功勞,畢竟,當時洪秀全到哪都不行,是馮云山憑借個人能力在廣西紫荊山地區(qū)為“拜上帝會”打開了局面,這才有了后來的金田起義和太平天國。值得一提的是,楊秀清和蕭朝貴等人也都是馮云山發(fā)展起來的,而馮云山這個人又沒有什么私心,竭盡全力在幫助洪秀全,因此,他也被洪秀全視為知己和戰(zhàn)友
1848年,馮云山因得罪當?shù)氐膱F練頭目王新作而被陷害下獄。洪秀全從廣西趕回了廣東,希望通過一位洋人朋友向兩廣總督耆英討個赦令。誰想,這卻為以后的內(nèi)訌埋下伏筆
當時“拜上帝會”的首腦人物只有洪秀全和馮云山,楊秀清等人也只是“小領(lǐng)班”的角色。但洪秀全和馮云山的離開讓正在發(fā)展的“拜上帝會”陷入停滯,一些已經(jīng)加入的信徒也開始焦躁不安。工于心計的楊秀清趁此機會,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借助“代天父傳言”的方式閃亮登場。還別說,這招挺管用,立馬就穩(wěn)定了人心,同時,楊秀清也成為“拜上帝會”的臨時首領(lǐng)
后來馮云山出獄回到紫荊山區(qū),他得知楊秀清“代父傳言”的消息后十分憂慮,就前往廣東和洪秀全匯合??神T云山剛走,又一個“心機婊”出現(xiàn)了,他就是蕭朝貴,他和楊秀清一樣心機重重,看到楊秀清稀里糊涂來個“上身”就能得到信徒的膜拜,他也模仿楊秀清,來了個“代兄傳言”,偏偏人們還都相信了。
洪秀全在廣東返回廣西時并沒有遇到馮云山,但他得知楊秀清和蕭朝貴的行為后又折返廣東尋找馮云山商量對策。兩人在洪秀全的老家花縣碰了面,可商量的結(jié)果卻是承認楊秀清和蕭朝貴的地位。洪秀全為什么這么做呢?
“拜上帝會”說白了就是一種利用迷信對人們進行思想麻痹的團體,洪秀全自稱是“天父之子”,這和皇帝們自詡為“天子”的道理一樣,虛構(gòu)成分也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如果這個時候捅破這層紙、揭穿楊秀清和蕭朝貴的故弄玄虛,那不就意味著自己也是招搖撞騙嗎?這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事,洪秀全是不會做的;
另外,當時連“金田起義”都沒有發(fā)生,誰也不知道這么一群人能鬧到哪一步,更不可能想到,后來竟然能締造一個政權(quán)。依當時的情況來看,只要能拉攏更多的人加入,洪秀全也并不在乎多了個天父和天兄
但洪秀全也并沒有視若不見,他和馮云山返回廣西之后,就對宗教的排位進行了調(diào)整。名義上依然奉上帝為天父、耶穌為天兄,洪秀全、馮云山、楊秀清、蕭朝貴分別為天父的第二、三、四、五子,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楊秀清和蕭朝貴可以代天父、天兄傳言。雖然承認了他們的地位,但這次調(diào)整也是在提醒他們,洪秀全和馮云山的地位依然在他們二人之上。
洪秀全的提醒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起到了作用,楊秀清和蕭朝貴在洪秀全面前也相對比較安分??墒?,當永安封王之后,楊秀清和蕭朝貴的野心就開始顯現(xiàn)出來,而到了攻下金陵時,局面已經(jīng)徹底失控了。
在太平天國前期的領(lǐng)導階層中,對洪秀全最為忠心的是馮云山,而才能最為出眾的應該是石達開。楊秀清雖然大字不識幾個,可他善于玩弄權(quán)術(shù),在“上身”之后就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偶爾還以“天父上身”為名震懾一下洪秀全。當然,他的指揮能力也在起義之后得到了體現(xiàn)。永安封王時,洪秀全雖然對楊秀清憂心忡忡,但鑒于他的能力,不得不封其為東王,實際上,成了太平軍的二號人物
1851年永安封王,1856年天京事變,為什么這期間洪秀全并沒有制止楊秀清呢?直白點說吧,當年沒有制止楊秀清是因為“拜上帝會”沒有強大,洪秀全對楊秀清有需求;永安封王之后洪秀全沒有組織楊秀清是因為他已經(jīng)失去對楊秀清的控制和約束。
永安封王之后沒多久,馮云山在攻占全州后負傷身亡,他的突然離去,使洪秀全失去了最大的盟友和依持。石達開的精力在軍事上,內(nèi)政就被楊秀清全部把持,在攻下金陵后,楊秀清和洪秀全甚至還因為定都問題發(fā)生了爭執(zhí)。洪秀全主張定都河南,可楊秀清卻竭力反對,他堅持定都金陵。沒想到太平軍的其他領(lǐng)導也都側(cè)重于楊秀清的提議,最終,洪秀全選擇了妥協(xié)。雖然楊秀清定都金陵的建議有很多戰(zhàn)略依據(jù),但是,在定都問題上可以看出,楊秀清已經(jīng)擺脫了洪秀全的掣肘
以前沒有制止楊秀清是“不想”,而此時的洪秀全想要制衡楊秀清已經(jīng)是“不能”了。
當定都金陵之后,洪秀全開始沉浸在醉生夢死的奢侈生活中不可自拔,這給了楊秀清進一步樹立自己權(quán)威的機會,逐漸,“東王府”的權(quán)力開始蓋過“天王府”,而楊秀清也開始肆無忌憚地利用自己的權(quán)力對其他人進行打壓,久而久之,引發(fā)眾怒,最終導致了“天京事變”的發(fā)生
關(guān)于洪秀全和楊秀清的恩怨,我們很難斷言某人的錯誤,因為楊秀清是在洪秀全的眼皮子底下發(fā)展起來的,他的陰謀陽謀固然存在,但也正是洪秀全的無能給了楊秀清崛起的機會。
從“不想制止”到“不能制止”,洪秀全和楊秀清之間權(quán)力的失衡又豈能全部歸咎于楊秀清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5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