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梁山真正的老大是誰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边@是施耐庵在《水滸傳》里寫的,乾坤日月,用一壺濁酒即可囊括,《水滸傳》作為一部長篇英雄傳奇,名列中國四大名著。
以藝術的形式再現(xiàn)中國古代人民反抗剝削壓迫,與統(tǒng)治階級英勇斗爭的悲劇,全篇塑造出108個英雄好漢,都是有血有肉,快意恩仇的人物。其中排行老三的智多星吳用在叛亂失敗后自盡,那時他才明白了,整個梁山真正意義上的老大,從來都不是宋江,更不會是盧俊義,可惜一切為時已晚。
吳用是梁山好漢里的智囊擔當,生得機巧聰明,曾讀萬卷書,文韜武略皆有涉獵,足智多謀常以諸葛孔明自比,道號“加亮先生”,江湖上給他冠了個“智多星”的名號。
吳用原本是一財主家的門館教授,教幾個東溪村的小童識字為生,在書里出場時說他作一秀才打扮,戴著一頂桶樣的抹眉梁頭巾,穿的是麻布的寬衫,腳著絲鞋凈襪,長相是眉清目秀的模樣,面目白皙,留著一把長須。吳用也會些武術,使的武器是八門玄機鏈和一把羽扇。
北宋時期重文輕武,本應該是讀書人大有作為,揚眉吐氣的時候,但吳用為何只能屈居于一個小村落里?吳用籍貫鄆城,父親是那一帶有名的才子,通曉四書五經(jīng)、天文地理。
當時受父親之命,吳用也曾參加過科舉考試,主考官想點他為狀元,丞相蔡京卻因為吳用沒有拜訪他,也沒有厚禮供奉而記恨在心,從吳用的名字找茬兒,說要是取了個“無用”之人作狀元,那實在有損大宋朝的形象,就這樣讓吳用落了榜,甚至皇帝還開御口永不錄用。
就這樣他打消了入朝為官的念頭,他跟著一位偶遇的高人學習周易和兵法,結識了晁蓋,閑暇時為百姓解解難。
吳用落草為寇的原因在《水滸傳》的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綱”有所解釋。楊志奉命押送生辰綱前往都城東京,走到黃泥崗一帶被吳用使計,晁蓋、阮氏三兄弟等人動手奪走了生辰綱。
這一段故事集中展示了以蔡京、梁中書為代表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和廣大的勞苦人民之間不可緩和的矛盾,話里話外施耐庵都熱情歌頌了起義英雄的智勇雙全和組織得當。
這一回在全書里的作用很顯著,在前十五回里,都是單獨表現(xiàn)魯智深、林沖等個別英雄人物對現(xiàn)世的不滿和抗爭,但在“智取生辰綱”里,就開始了起義農(nóng)民的群體行動,是梁山泊一干英雄聚眾起義的開端,暗示了這群人與當局將展開長久的斗爭。
吳用在梁山泊的“軍師”生涯里,大可用神機妙算形容,無論是激將林沖取代王倫,還是大破祝家莊和曾頭市,都能看見他的能力,梁山108為好漢聚義時,他的第三把交椅坐得問心無愧。
梁山泊統(tǒng)治階級與吳用已經(jīng)是離心離德的狀態(tài),他落草看似不可思議,卻又是早有暗示的事,正是需要這樣一個人物,沒有了吳用,好幾個大關頭他們都是跨不過去的。
林沖主導梁山泊的起義
吳用早在取生辰綱之前,就已經(jīng)起了反心,他覺得有了資本做依靠,要么自己揭竿起義,要么找一方靠山,權衡之下,他選擇了上梁山。
而生辰綱的金銀珠寶就是一份投名狀,見面禮,吳用從一開始出面動手,就不是簡單的做一個匪寇,而是想著要做成氣候。阮氏三兄弟以打魚為生,可在水泊梁山一帶被白衣秀士王倫欺壓,撈不到些許好處,阮小七被逼無奈,甚至放話“一腔熱血只賣與識貨的”。
吳用不過是略施小計,就將兄弟三人收在了手下,他審時度勢上了梁山,看出王倫沒有能容人的胸襟,他立即制定了戰(zhàn)術,挑起林沖和王倫間的矛盾,再加以挑唆,給自家兄弟劃開一個安身立命的位置。吳用的這一步棋,基本奠定了梁山泊的基礎,這時候已經(jīng)算得上是初具雛形了。
接下來吳用招兵買馬擴大梁山規(guī)模,加快籠絡人心。宋江上山后,吳用立刻察覺到晁蓋與宋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多的人是奔著宋江及時雨的名頭上梁山,支持他的人也越來越多,這樣下去,沒有行動,肯定會將梁山分裂。
吳用雖然讀了萬卷書,但并沒有什么“忠臣不事二主”的固定思維,這就是他超出諸葛亮、劉伯溫的地方,沒有不必要的愚忠。
在看出那種形勢對自己更有利時,他就朝著那個方向去放棄舊友晁蓋,擁護新主宋江,就是一個心機的體現(xiàn)。
在宋江站穩(wěn)位置后,《水滸傳》有一段時間的發(fā)展就是要盡快招收仁人志士。每當宋江聽說了哪位英雄人物,都得思考怎么把人拉入伙,這時候就需要吳用出謀獻策,讓人產(chǎn)生對朝廷的反叛之心,走上梁山。
二把手盧俊義、美髯公朱仝、霹靂火秦明等人都是吳用使計招收而來,可以說吳用就是梁山108名好漢聚義的背后推動者,等同于暗地里的首領。
不僅是在梁山泊中吳用掌握了話語權,即使是在后來招安后,他輔佐宋江也是功勞不小,破遼、平田虎、平王慶、征方臘等多次戰(zhàn)斗,都是吳用為梁山好漢拿出計謀。
宋江和盧俊義對吳用的依賴已經(jīng)是無法舍棄的了,所以實際上梁山的老大就是吳用,只不過他臨死才參透這個簡單的關系,真是當局者迷啊。吳用之死的必然
在宋江被高俅等奸臣設計用毒酒謀害后,吳用也深感朝廷已經(jīng)是奸宦當?shù)?,早晚會危及自己,還不如趁早隨著頭領而去,自盡可能是他最好的選擇,甚至是必然的選擇。
吳用在招安前坐著梁山泊的第三把交椅,朝廷既然決意除去宋江和盧俊義,那離吳用的死期恐怕也是不遠了。
他看似沒有什么威脅,但當庭者向來是寧可錯殺也不放過。而且吳用雖然有大智,但也是耍過幾次小聰明的,能坐上高位,不可能是什么良善之人。
早先他就有了背叛晁蓋的嫌疑,不過一直被按而不發(fā),晁蓋一派的人物只能隱忍。其次吳用為了逼迫幾位好漢落草,手段可以說是殘忍陰暗了,盧俊義妻離子散的下場、李逵怒殺小衙內的行徑,背后都有他的推手,這樣令人膽寒的決策,肯定有人生出了異心。
宋江在世,還能勉強維持和睦團結的現(xiàn)狀,他一被害,人心大亂,吳用不能保證沒有人會伺機報復。自殺怎么說都比被自家兄弟暗下黑手,或是被朝廷追殺好得多,這也算得上是他保全自己的一種策略吧。
宋江在喝下毒酒時,一同帶著手下最忠心的兄弟李逵走了,這就讓吳用看出來了宋江的用意,防止沖動的好漢們再次結成黨羽謀反,將他守衛(wèi)了一輩子的忠義毀去。
吳用作為尚且存活的最大首領,必定成為一眾好漢的集結對象,可吳用早已看清,梁山泊大勢已去,反抗不過是垂死掙扎,他只能以死表露自己的態(tài)度,斷絕眾人再次起義的念頭。
《水滸傳資料匯編》:“一味權謀,全身奸詐,佛性到此,澌滅殆盡”
“智多星”吳用,相貌清秀,白面長須,性格沉穩(wěn),衣著穿戴得如同秀才一般,常以再世諸葛亮自居,故道號“加亮先生”。吳用本是縣城一財主門館老師,卻也滿腹經(jīng)綸,文韜武略兼?zhèn)?。每當閑暇之時,總是略略地感覺自己的才能未能得到最大的發(fā)揮。
吳用和晁蓋發(fā)小時期就是好朋友,當劉唐鼓動晁蓋打劫生辰綱之時,吳用自知當私塾先生沒有更大發(fā)展,便順勢運用自己的計謀幫助晁蓋劫取了十萬生辰綱(相當于1700萬人民幣),再策劃晁蓋一行人通過上梁山的方式,逃避朝廷追鋪。初上梁山,瞅準了機會,用激將之法,刺激林沖怒殺了王倫,晁蓋自然而然當上頭領,吳用也抓住機會走上領導崗位。
當宋江第一次上梁山時,吳用就與宋江惺惺相惜,同時吳用還發(fā)現(xiàn)宋江極具江湖威望,頗得人心,相當一部分梁山好漢也特別服宋江。吳用將晁蓋和宋江進行了對比,發(fā)現(xiàn)宋江更具有領導能力,悄悄產(chǎn)生了跟隨之念。隨后,宋江殺了閻婆惜,被迫再上梁山之時,急于立功,提出攻打祝家莊的想法,晁蓋當時是不同意的,但吳用堅持力挺宋江,晁蓋也只能無奈應允。
吳用宋江聯(lián)合攻破祝家莊,凱旋而歸后,晁蓋的威望開始走下坡,由于吳用和宋江走的越來越近,兩人組合作用和效果非常明顯,梁山兄弟們逐漸向吳用和宋江靠攏。反之,晁蓋在梁山上出現(xiàn)逐漸被架空的狀態(tài),晁蓋為了快速樹立權威,提出攻打曾頭市,吳用宋江均極不贊成,反而刺激晁蓋越發(fā)固執(zhí)己見,心中對吳用更是不滿。
晁蓋自信心爆棚,此次軍事行動特意沒有帶上吳用,只帶了自己信得過的“老梁山”兄弟,起兵攻打曾頭市。沒想到曾頭市易守難攻,多次全力攻擊,無法取勝。而晁蓋也是一個倔強之人,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不派人到梁山請求支援,最后晁蓋不幸中箭,只能兵敗而回。
當晁蓋中箭身亡后,吳用更是不顧晁蓋遺囑,協(xié)助宋江當上梁山的老大。吳用正是利用宋江的威望和人氣,保住了自己在梁山上的權力地位。此后,吳用主動發(fā)揮自身的“智多星”作用,積極出謀劃策,聯(lián)合宋江擊敗曾頭市、智取大名府,使得梁山黑道勢力快速上升。
在此過程,吳用頻頻幫宋江出主意、想辦法,收服眾多位江湖好漢。在水泊梁山達到鼎盛時期,梁山好漢多達108位,風頭一時無二。梁山好漢大聚義之后,吳用協(xié)助宋江兩次擊敗童貫的軍隊,三次戰(zhàn)勝高俅軍隊。而吳用也隨著梁山的發(fā)展壯大,進而走上自己人生的巔峰。
朝廷招安梁山,而宋江在上梁山以前,就是當過官的,因而也一心想歸順朝廷。但吳用對招安的后果也是沒辦法做出準確的判斷,也曾彷徨猶豫,但是書生出身的他,骨子里也有為朝廷效力的渴望,也不想一輩子做強盜。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吳用還是選擇了招安這條路,并配合宋江積極推進。
梁山歸順朝廷后,吳用宋江這一對老搭檔,繼續(xù)帶領梁山軍隊與多方朝廷敵對勢力作戰(zhàn),最后平滅起義軍方臘,梁山好漢已傷亡大半。隨著大面積戰(zhàn)爭結束,吳用被朝廷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在得知宋江被朝廷毒死以后,他才幡然醒悟,梁山的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而朝廷最終還是容不下梁山的,哪怕是已經(jīng)殘散的梁山,尤其是吳用,作為梁山的軍師,一定會被敵視,結局不言而喻。
吳用想得明白:與其被朝廷害死,不如隨宋江而去,至少還能保存一個忠義的好名聲,遂與花榮一起上吊,死在宋江墓前,埋葬于宋江墓的左邊?;厥讌怯眠@一生,除了奸猾多智,個人利益為先,善于利用和掌控他人之外,還算得上是一個心地比較端正的人。對于水泊梁山來說,“智多星”吳用還是充分運用自己的才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相信看過《水滸傳》的人都對書中武藝高強的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留下了或深或淺的印象,提起梁山的領袖,及時雨宋江,玉麒麟盧俊義,智多星吳用這三位首領各自都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其中梁山的一把手是宋江,他不僅是眾將士的精神領袖,還有著一顆渴望招安的心,也正是這招安的念頭最終毀掉了梁山。
而最初將宋江勸上這條道路的便是吳用,他在宋江死后,選擇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可也就是這一刻,他才恍然大悟,誰是真正的老大,這是怎樣的一種說法呢?
吳用這個人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謀略的人,他一直作為宋江的心腹和梁山的“大腦”。在晁蓋還活著的時候,梁山本來的權力集中于晁蓋,宋江和他的手中,然而事與愿違,他并不能接受梁山時任首領晁蓋所建立的類似于“土匪”的生存模式,他一心渴望仕途可是又受世局阻攔,于是他將希望寄托于宋江身上,借助于宋江官吏出身的身份和野心,助自己的初衷達成。
最終晁蓋不幸中毒箭身亡,權力便如他所望地分散到了他和宋江身上。一心渴望效力于大宋王朝的吳用,采取了曲線救國的謀略,借上梁山為鋪設,一步步將宋江引上招安之路。最終結果大家也都清楚,這條招安的道路毀掉了梁山,甚至導致了一百零八位好漢最終走向滅亡。
在宋江死后,這位運籌帷幄的將領終于醒悟了,自己一生神機妙算,卻未算準朝廷的險惡,自己也突然明白,梁山的一把手雖然是宋江,但一直卻是被自己的私欲所左右,梁山落得這般田地,他根本脫不了干系,本來塑造的一個完美的仕途夢最終破滅,他更無法面對存活下來的兄弟們,盡管兄弟們依舊視他為領袖,可他卻心如死寂,于是在兄弟宋江的墳前上吊自殺了,自殺前,他終于明白,原來梁山的老大并不是宋江,自始至終都是他,是他主導了一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6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