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年代,國力昌盛,征服朝鮮,結束百年的割據勢力,還能統(tǒng)一中華。長城是當時比較大的,一個都城,人口眾多,生產力豐富。在全球內是一個國土面積較大的國家。
國家統(tǒng)一強盛
在隋朝時期,國家統(tǒng)一強盛,交通四通八達,出行很是方便。從長安出發(fā)可以進入到朝鮮,還可以從西邊進入伊朗,印度,從海陸可以到達日本朝鮮。從廣州出發(fā)還能有機會進入波斯灣以及馬來半島。此外還有非常有知名度的京杭大運河。交通的便捷自然還能有效促進當時的經濟,在所有人的同心協力下,老百姓都能安居樂業(yè),過上舒適的生活,并不需要擔心太多。
政府推行輕搖賦稅政策
政府還會大力支持輕徭薄賦、勸課農桑的政策,其中比較有知名度的是租庸調制和均田制,這些政策在推行后,所有的農民都有機會得到生產時間,還有土地時間,在客觀上能有效促進農業(yè)的生產。民族和民族之間交往比較頻繁,隋唐時期各個民族都會進一步融合,有效促進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采取開放的態(tài)度
隋唐時期的政府還會對外開放,在這一項政策之下,中外經濟往來比較頻繁。隋朝時期和多個國家都有著不錯的友好關系,其中包括中亞,印度,朝鮮,日本,還有西亞等眾多的國家。另外隋朝還會專門設立對外貿易機構,希望能有效促進當時的發(fā)展。不可否認,當時的隋朝確實是一個很特別的年代,即便已經過去無數年,人們對于隋朝的歷史依然會有著濃厚的興趣,人們在說到隋朝歷史的時候都會嘆為觀止。
轉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隋朝是個什么樣的朝代 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特點:第一、長期結束了分裂割據的居面,實現國家的統(tǒng)一。第二、都因暴政而亡國。第三、都開創(chuàng)新的政治、經濟制度并被后世所沿用。第四、都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工程建設,都有問名于世界的著名建筑。第五、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秦(二世而亡)!
一、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
隋的建立;隋統(tǒng)一的原因和意義;興建兩都;廣設倉庫;開通運河;修筑馳道;隋煬帝的暴政和隋的滅亡。
二、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
1.隋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近四百年分裂的局面,實現了國家的重新統(tǒng)一,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趨勢,不僅開創(chuàng)了隋朝的繁榮局面,而且為唐的統(tǒng)一和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而說明國家的統(tǒng)一,安定,是社會發(fā)展繁榮的根本條件。
2.了解隋朝的建設及其重大意義,說明隋朝的建設及其目的,主觀上來說是為了鞏固隋朝的統(tǒng)治,客觀上有利于經濟的發(fā)展和文化的交流。隋朝的建設項目是隋朝統(tǒng)治者奴役勞動人民的歷史見證。
3.了解隋煬帝的暴政和隋滅亡的關系,說明在封建社會里農民戰(zhàn)爭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巨大動力。
三、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1.通過對隋統(tǒng)一原因和意義的分析,讓學生明白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處于分裂局面,但分裂中孕育著統(tǒng)一的因素,從而培養(yǎng)學生用聯系的、發(fā)展的觀點觀察歷史和解釋歷史的能力。
2.通過分析隋朝各項建設的具體內容,引導學生認識隋朝經濟的發(fā)展、國力的強盛,是建立在廣大人民辛勤勞動之上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象探求歷史本質的能力。
3.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指導學生歸納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以及對后世乃至今天的重要影響,培養(yǎng)學生依據史實,推理得出正確結論,形成正確認識歷史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隋朝統(tǒng)一的原因及意義,開通運河。
難點:評價隋煬帝。
教學要點
一、隋朝的建立和統(tǒng)一
1.隋的建立
2.隋的統(tǒng)一原因及意義
二、隋朝的建設
1.興建兩都
2.廣設倉庫
3.開通運河
4.修筑馳道
三、隋煬帝的暴政和隋的滅亡
1.隋煬帝的暴政
2.隋的滅亡
教學準備
1.投影儀(有條件的地方制作課件)2.投影片若干張(自制)
教學過程
【引言分析】
本章引言包括四層含義:第一層:說明了中世紀的西歐和亞洲的歷史特征有明顯不同:西歐處于黑暗時期,亞洲生機勃勃。由此可知:亞洲歷史的發(fā)展在當時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第二層:指出亞洲的生機勃勃主要表現為兩個國家,一是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一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特別是阿拉伯帝國主要為東西方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起了橋梁作用,使東方文明不斷傳入西方,有力地推動了西方歷史的進步。第三層:主要闡述了隋唐在中國歷史上的主要地位。第四層:進一步指出隋唐在歷史上對亞洲,尤其對東亞國家的深遠影響,由此說明中國對世界歷史的深遠影響和巨大貢獻。
【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中國封建社會開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過去了,經過了我國秦、漢——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fā)展時期,又經過了三國、兩晉、南北朝——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時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滅陳,重新統(tǒng)一南北朝。中國封建社會進入了繁榮時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四章: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
第四章: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
第一節(jié) 短暫的隋朝
【講授新課】
一、隋的建立和統(tǒng)一
1.隋的建立
提問:隋朝是怎樣建立的,又是怎樣統(tǒng)一的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即隋文帝)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年號為開皇,定都長安(即今西安)。
提問:楊堅(隋文帝)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投影)據《舊唐書·太宗紀》載,有一次唐太宗對大臣蕭瑀評論隋文帝說:“(隋文帝)勤勞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z8,太陽西斜,時已過午)。五品以上,引之論事。宿衛(wèi)之人,傳餐而食(皇帝的護衛(wèi)人員都不能下班,只好要來一些點心充饑)?!?br>
提問:這則材料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投影】隋文帝圖像:隋文帝(581年~604年在位)統(tǒng)治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國力日強。歷史上把他統(tǒng)治的時期稱為“開皇之治”。589年,他派楊廣(即隋煬帝)率軍攻入建康(今江蘇南京)滅陳,統(tǒng)一了南北。
隋文帝在位期間,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社會經濟發(fā)展,國力日強。隋文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有所作為的封建帝王。
2.統(tǒng)一的原因和意義
提問:為什么隋朝能統(tǒng)一呢?(教師分條分點指導學生分析主、客觀原因,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士族的衰落。因為士族勢力是南北朝分裂割據的政治基礎,士族勢力的衰落就削弱了這個基礎。這里應強調: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處于分裂狀態(tài),但仍孕育著統(tǒng)一的因素。
提問:隋的統(tǒng)一,為什么有人說是“重新”統(tǒng)一南北呢?(激疑,進行思維訓練,抓住“重新”一詞提問,可使學生讀書時用心,邊讀邊想,加強學生情商的培養(yǎng)。若學生一時答不上來,教師可提示:請大家想一想,在隋統(tǒng)一以前,有過哪幾次統(tǒng)一?(①公元前221年,秦統(tǒng)一;②公元前280年,西晉為時不長的統(tǒng)一;③隋統(tǒng)一是第三次。故稱“重新”統(tǒng)一。通過釋疑,學生可以得到前三次統(tǒng)一的綜合歷史知識)
提問:隋朝統(tǒng)一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隋的統(tǒng)一結束了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安定和社會發(fā)展。這是隋朝繁榮的前提,同時也為隋朝的建設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
二、隋朝的建設
隋文帝在立國之初,開始了多項建設。隋煬帝時,建設規(guī)模更加擴大。概括起來,其建設項目主要有哪些呢?
學生看書回答:興建兩都;廣設倉庫;開通運河和修筑馳道。
下面我們首先來看第一個項目:興建兩都。
1.興建兩都
提問:隋初為什么要興修大興城,該城的城市布局有何特點?有何重大意義?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原因:長安城始建于西漢,在隋初時已殘破不堪,于是文帝下令在長安城東南營建新都大興城,習慣上仍稱長安(即今西安),也叫西京。特點:該城市局整齊,街道寬闊。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話說:“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币饬x:大興城的興建,不僅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規(guī)劃高超水平的標志,也是當時國家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體現。它的設計和布局思想,對我國后世都市建設及日本、朝鮮都市建設都有深刻影響,堪稱“世界第一城”。
提問:興建兩都的前提條件是什么?洛陽的興建又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前提條件:隋朝具備了雄厚的經濟力量和一定的科技實力。洛陽的興建說明了經濟重心的南移。東都洛陽不僅成為兩段運河的銜接點,而且成為南北經濟交流和物質集中的樞紐。由此可知,舉世聞名的唐代長安和洛陽,實際營建在隋朝而不在唐代。
2.廣設倉庫
教師解釋:隋朝的倉庫主要分倉城和義倉兩種。倉城供應國家用糧,義倉設于鄉(xiāng)間,備水旱賑濟農民。提問:大家能不能舉一兩個例子?指導學生看《隋朝疆域圖》。學生回答:如洛口倉、含嘉倉等。
(投影)閱讀下列材料:《通典·食貨典·丁中》:“隋時西京太倉、東京含嘉倉、洛口倉、華州永豐倉、陜州大原倉,儲米粟多者千萬石,少者不減數百萬。天下義倉,又皆充滿。京都及并州庫布帛各數千萬。而錫賚(賞賜)勛庸,并出豐厚,亦魏、晉以降之未有?!碧釂枺簭倪@段材料你看到了什么?如何評價?
學生回答:隋朝農業(yè)的發(fā)展,倉稟富足。從這段材料我們看到廣設倉庫且倉城糧食儲量之大,令人驚嘆。這反映了在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之下,隋朝農業(yè)生產發(fā)展快,封建經濟日益發(fā)達,而另一方面說明封建統(tǒng)治者對農民的剝削沉重。
3.開通運河
(投影)《大運河揚州段今貌》提問:這幅畫是什么?學生回答:揚州的大運河。揚州隋時叫什么?學生回答:江都。提問:大運河最早是什么時候開鑿的?學生回答:隋時或隋煬帝時。提問:其目的是什么?(請結合當時社會條件和統(tǒng)治者的要求分析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和目的)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①經過西晉南北朝的開發(fā),江南經濟已開始趕超北方,隋建立后,江南經濟繼續(xù)發(fā)展,大運河的開鑿是為了便于對江南的掠奪??陀^上也反映了南北交流成為歷史的要求。②大運河南通余杭,北通涿郡,說明大運河的開鑿也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和便于對全國的統(tǒng)治,特別是滿足對北方的統(tǒng)治,尤其對高麗進行戰(zhàn)爭的需要。總之,大運河的開鑿,從根本上是為了滿足鞏固統(tǒng)治的要求。
(投影)大運河的概況(請學生看《隋朝疆域圖》,了解大運河概況,并與同座合作畫出大運河的簡圖,教師把畫得好的、有代表性的在投影上展示一下)
提問:大運河經過了哪些?。坑杀毕蚰蠝贤四膸状笏??
學生聯系地理知識作答:經過了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和浙江省;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邗溝是春秋時,吳王夫差為了溝通江淮而開鑿的,隋在此基礎上疏浚、修整擴大。
大運河開鑿的歷史意義:討論1.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但為什么有人說它的開通給當時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大運河開通后,隋煬帝巡游江都,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隋朝利用大運河搜刮江南,并不顧當時百姓的承受能力,同時開修了其他浩大工程,導致天下百姓徭役繁重。加上隋煬帝奢侈腐化與發(fā)動對高麗的多次戰(zhàn)爭,百姓無以生存。
討論2:大運河的開鑿對經濟有何影響,與政治興衰有何關系?
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隋大運河開鑿后,對經濟文化交流的作用日益體現出來,唐與北宋經濟的興盛都與之有關。政治根源于經濟,經濟的發(fā)展對政治有巨大的影響。但是,政治決策的正確與否,對經濟也會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隋煬帝雖然開鑿了運河,卻因此破壞了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基礎,導致政權的覆亡。
4.修筑馳道
提問:什么是馳道?學生回答,學生若一時回答不上來,教師解釋:專供皇帝馳行的道路。
【投影】《隋朝疆域圖》提問:請學生看教材并思考:隋煬帝修馳道的目的是什么?學生回答:為了巡游。從圖上你能不能找到北方修筑的兩條大道?學生回答:一條是自洛陽穿太行山到達并州(即今天太原),另一條自榆林至薊城(今北京)。
提問:你怎樣評價隋煬修筑馳道的客觀作用?學生回答:有利于改善北方的交通狀況。
(講完隋朝的建設項目后,教師可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討論3:你從隋朝的建設項目所產生的影響中得到什么啟示?
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①這些建設項目無疑鞏固了統(tǒng)一、繁榮了經濟。②這些具有重要意義的建設項目都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尤其是開通運河、興建兩都,更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chuàng)舉。③這些建設項目給勞動人民帶來沉重的徭役負擔,大運河、東西兩都是隋朝奴役勞動人民的歷史見證,大運河流淌的是隋朝勞動人民的血和淚!
三、隋煬帝的暴政和隋的滅亡
1.隋煬帝的暴政
提問:隋煬帝的暴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教師指導,學生看教材歸納:①濫用民力;②多次征戰(zhàn)高麗;③奢侈腐化;④嚴刑酷法。
2.隋的滅亡
提問:隋的暴政與隋滅亡有何關系?
學生看教材歸納:隋煬帝的暴政,使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加之天災嚴重,民不聊生,百姓被迫起而反抗,終于導致了隋末農民戰(zhàn)爭。在農民軍的打擊下,隋朝統(tǒng)治風雨飄搖。618年,隋煬帝被部將所殺,隋滅亡。
討論4:有人認為:隋煬帝是一個十足的暴君,毫無積極之處,因而對隋煬帝的評價應當全面否定。結合有關史實評論上述觀點。
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上述觀點不正確。隋煬帝是一個暴君,他奢侈腐化,濫用民力,奴役搜刮人民,窮兵黷武。如營建東都、巡游江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三次征戰(zhàn)高麗,勞民傷財;沉重的兵役徭役破壞了社會生產,激化了階級矛盾。但隋煬帝又促進了東都商業(yè)的發(fā)展,開鑿了溝通南北的大運河,改善了北方的交通狀況等,這些都有積極作用。上述觀點主張對隋煬帝全盤否定,既不符合史實,也不是科學的史觀。隋煬帝是一個有功有過,但過大于功的封建帝王。
教師點評:怎樣評價歷史人物呢?我們要從客觀事實出發(fā)。功與過的界限在于是否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否符合當時人民的利益。對于一個人的最后評價,要看主流和方向,比較功與過。因此,我也認為隋煬帝是一個過大于功的封建皇帝。
最后,請同學們結合本節(jié)史實歸納: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回顧本節(jié)的主要史實,舉例說明論從史出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依據史實,推理出正確結論,形成正確認識歷史的能力)
第一,從歷史的發(fā)展趨勢來看。隋朝結束了長期以來分裂割據局面,奠定唐統(tǒng)一與繁榮的基礎。隋是一個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朝代。
第二,從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看。隋開創(chuàng)了繼漢以后中國封建社會又一個盛世局面。
第三,從大運河對中國歷史發(fā)展所起的作用看。大運河的開通,鞏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至今仍在發(fā)揮作用。
第四,從對唐朝和后世的中國及東亞的影響看。隋朝的各項建設措施、創(chuàng)建和改革、律令在中國及東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課小結】
隋的建立和實現全國統(tǒng)一,是三國兩晉南北朝長期分裂局面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隋建立后采取的各項措施,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至于隋的短暫,其根源在于隋的暴政,這為歷代統(tǒng)治者,特別是唐朝的統(tǒng)治者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教訓。
【布置作業(yè)】
1.說一說秦朝和隋朝的歷史地位有哪些相同點。
2.對隋運河的開鑿,評論不一,下面是四位古代詩人對隋開鑿大運河的評價。
胡曾曰:“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于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br>
宗元鼎曰:“帝業(yè)興亡世幾重,風流猶自說遺蹤。但求死看揚州月,不愿生歸駕九龍?!?br>
李敬之曰:“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膏脂是此河?!?br>
皮日休曰:“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br>
據此請回答:
(1)公元617年,經水路從余杭到長安,依次通過的幾段人工運河是:
[ ]
A.江南河→邗溝→通濟渠→廣通渠
B.江南河→邗溝→永濟渠→廣通渠
C.邗溝→江南河→永濟渠→廣通渠
D.邗溝→通濟渠→廣通渠→江南河
(2)胡曾與宗元鼎對于隋亡與運河的關系是如何認識的?你的看法如何?
(3)李敬之與胡曾、宗元鼎在開鑿運河評價上的主要不同點在哪里?他的看法是否有道理?
(4)皮日休如何評價開鑿運河這件事?他的評價是否正確?為什么?歷史唯物主義者評價隋朝
只可參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趙云和呂布誰厲害 誰的武力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