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被一老婦攔路為什么不生氣還一直賠禮道歉,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明太祖朱元璋生性狠戾、果于殺戮,但凡冒犯到他或讓他感覺有威脅的人,必定會毫不手軟地予以鏟除。但凡事都有例外,在稱帝后不久的某次出行中,朱元璋被一名老婦攔路痛罵,但明太祖了解實情后,非但沒有龍顏大怒,反而趕忙賠禮道歉,并優(yōu)待老婦,這是怎么回事呢?一切,還要從將軍韓成的死難說起。
韓成是元末濠州人,在朱元璋于鳳陽起兵后,便前往投靠他,在其帳下做了一名親兵。韓成性情忠厚,加上相貌與朱元璋酷似,所以深得主公欣賞,并被提拔為帳前牙將。對于主公的信任,韓成發(fā)誓要肝腦涂地以回報之,結(jié)果在鄱陽湖之戰(zhàn)中,他的這個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
朱元璋渡江攻取應(yīng)天后,逐漸成為割據(jù)東南一帶的大軍閥,由于實力發(fā)展迅猛,很自然地便引起割據(jù)兩湖一帶的大軍閥陳友諒(自稱漢帝)的嫉恨。陳友諒有統(tǒng)一海內(nèi)的志向,而阻止他完成這項大事業(yè)的對手,唯有朱元璋一人,所以要想實現(xiàn)抱負,必須首先消滅朱元璋(此時已自稱吳王)。
于是在1263年,陳友諒率水陸聯(lián)軍60余萬人、戰(zhàn)船千艘,在圍攻洪都多日未克后,與趕來救援的朱元璋20萬大軍碰面,雙方在鄱陽湖展開終極一戰(zhàn)。陳友諒來勢洶洶,史書稱其“聯(lián)巨舟為陣,樓櫓高十余丈,綿亙數(shù)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見《明史·卷一·本紀第一》),從一開始便在氣勢上壓倒朱元璋。
果不其然,朱元璋的艦隊跟敵軍甫一接觸,便被沖散的七零八落,連朱元璋的座船也被陳友諒的部將陳英杰緊緊追趕,在混戰(zhàn)中慌不擇路,擱于淺灘之上。朱元璋見狀面如死灰,不禁哀嘆道:“看來孤今日已是窮途末路,再沒有解圍的可能了。”身邊的眾將領(lǐng)也是無計可施,全都低頭不語。
正在這危急時刻,韓成挺身而出,對朱元璋說:“請大王賜臣龍袍、冠冕,與臣衣更換,待臣設(shè)計以退賊兵后,大王便可趁機與眾將突圍?!敝煸安蝗套岉n成代替自己去死,所以遲遲不肯同意。就在此時,敵艦越來越近,韓成顧不得君臣禮儀,指揮著侍從強行扒下朱元璋的冠冕、衣服,然后給他換上自己的衣服。
換完衣服后,韓成站在船頭,以朱元璋的口氣跟陳英杰喊話,若他肯放走自己的部下,自己愿意投水而死。陳英杰誤以為韓成真的是朱元璋,所以很高興地便應(yīng)允下來。韓成見時機已到,便毅然投湖而死,陳英杰見狀,便指揮眾將士下水打撈尸體回去邀功,并就此停止對朱元璋座船的圍攻。
癸卯四月,偽漢陳友諒罄舉所有兵,號六十萬,圍南昌急。七日,從太祖親征,大戰(zhàn)于鄱陽湖...交鋒既久,賊眾不退,因被圍。一時群將計無所出。上方設(shè)奇,成進曰:“臣聞古之人有殺身以成仁者,臣不敢辭也?!彼熨n成龍袍冠冕,與上服同,對賊眾投水中,賊遂退后。
朱元璋僥幸脫險后,采用部將郭興的建議,改用火攻破敵,幾番戰(zhàn)斗下來,竟然大敗陳軍,并成功地將其殘軍堵在湖中。1個多月后,軍糧殆盡的陳友諒冒死突圍,結(jié)果被流矢射中,當場斃命。陳友諒既死,便再無人能阻止朱元璋統(tǒng)一天下,5年后朱元璋在應(yīng)天稱帝建國,創(chuàng)建明朝。
韓成救回朱元璋一條命,但不知何故,后者在事后論功行賞時,竟然把韓成的功勞忘得一干二凈,即使在稱帝后大封功臣時,也沒有給與韓家任何恩賞。這種“忘恩負義”的舉動,在意料之中會給他招致尷尬。
話說朱元璋稱帝后,某日在出行經(jīng)過一座橋梁時,其鑾駕隊伍被一名衣衫襤褸的老婦人攔下。朱元璋覺得很奇怪,便命侍衛(wèi)將其押來相見,沒想到老婦人一見到皇帝,便在他面前歷數(shù)當年韓成鄱陽湖救駕之功,并痛罵皇帝忘恩負義,言辭甚是激烈、刺耳。原來,老婦人乃是韓成的母親,因兒子死后無依無靠,已經(jīng)淪落為沿街乞討的乞丐。
朱元璋被韓母痛罵一番后,既后悔又慚愧,忙不迭地向她賠禮道歉,并將其接入皇宮奉養(yǎng)。朱元璋回朝后,下令追贈韓成為安遠大將軍、輕車都尉,并追封高陽郡侯。朱元璋還下令,為韓成在康郎山建立功臣祠,命有司年年祭奠。如今,南京城內(nèi)依然留有韓家巷和罵駕橋兩處地名,前者為韓成被追封建宅之地,而后者則正是韓母怒罵朱元璋所在。
以成為首功,贈安遠大將軍、輕車都尉、帳前總制、親兵都指揮使司左副都指揮使,封高陽郡侯。建功臣祠于康郎山,設(shè)像其城中,成位第一,命有司歲時祭之。引文同上。
原來當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zhàn),朱元璋的部隊連連失敗處于下風。眼看自己將命喪于此,朱元璋身邊的侍衛(wèi)韓成主動站出來,要求和他交換身上的衣服,裝扮成他的樣子去吸引敵方的注意力,以此讓朱元璋脫身,隨后韓成便赴死了。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大封功臣,卻忘了封救命恩人韓成。韓成的母親喪子后,生活無依無靠,對朱元璋很不滿,這才痛罵朱元璋。朱元璋感到非常愧疚,所以向韓母道歉。并追封韓成為高陽侯,并修建了高陽侯府為韓成的母親養(yǎng)老。
說起明太祖朱元璋,大家肯定對其有所了解,在中國歷史上他可以稱的上是一位傳奇皇帝。朱元璋自幼貧寒,由于家里貧困無法讀書,朱元璋從小就給村里的地主放牛為生。父母和兄長均死于瘟疫,走投無路之下便入寺為僧。入寺不久當?shù)乇泗[饑荒,寺廟也得不到施舍,于是朱元璋也只好離開寺院走上了流浪生活。
在流浪的這幾年里,朱元璋走過了許多地方,見識了各地的人間疾苦與百姓的不易,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jīng)驗。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這段生活對朱元璋的一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因為有了以前的經(jīng)歷,在朱元璋稱帝后,很是關(guān)心百姓疾苦。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nóng)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nóng)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jīng)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jīng)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chǎn)逐漸恢復和發(fā)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有一次,朱元璋出訪的途中被一老太太攔住。這老太太衣衫襤褸,瘦骨如柴,卻怒火沖沖,對著朱元璋破口大罵。朱元璋十分生氣,但也感到特別奇怪,一個鄉(xiāng)野婦人,為何如此謾罵自己?于是就親自審問。這老太太是韓成之母。她一接近朱元璋就情緒激動,淚流滿面。
原來,這老太太的兒子韓成和朱元璋相貌頗為些相似。還因為這相似的外貌而救過朱元璋一命,可以說,沒有韓成,便就可能沒有朱元璋的今天。在潘陽湖之戰(zhàn)中,朱元璋軍隊被陳友諒包圍。陳友諒要求朱元璋自刎,才肯放朱元璋大軍出湖。當朱元璋已經(jīng)寫好了遺書,就只差揮劍自刎時,韓成挺身而出,勸阻朱元璋自刎,并說愿意替朱元璋赴死。
于是,韓成假扮朱元璋前往敵營與之談判后,談判完成就跳江自殺。朱元璋因此獲得了寶貴的機會,重振兵力,大敗陳友諒。鄱陽湖之戰(zhàn),可以說的上是朱元璋建功立業(yè)過程中最關(guān)鍵的一戰(zhàn)。那么韓成,則可以說是朱元璋鄱陽湖之戰(zhàn)能夠取得勝利的關(guān)鍵之人。也就是說,韓成可以說的上是朱元璋一生最關(guān)鍵,也是明朝成功建立的最關(guān)鍵的人之一。
然而,在封賞大大小小的功臣時,他卻將這最關(guān)鍵的一人忘了。韓成的母親因此愈發(fā)地感到悲憤不平,才在途中痛罵朱元璋。朱元璋聽完后慚愧不已,表示老婦人罵的對,并且親自向韓成母親道歉,然后重賞了韓成家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8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