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明朝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明朝存在著二百多年,能靠朱元璋這地痞流氓的基因撐下來也確實不易。明朝的皇帝從武宗開始一個不如一個,到最后也奈何不了滅亡的命運。
多爾袞進京之后,搜查紫禁城,發(fā)現(xiàn)一道兩百年前的圣旨,這是明永樂帝朱棣所擬,上面寫著"當面臨外敵入侵,國破家亡時,寧愿死也不向敵人低頭,也絕不向外邦人稱臣納貢",并因此讓清朝統(tǒng)治者所敬服。
但事實上卻并非如此。
明朝統(tǒng)治者自稱"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納貢,少數(shù)民族就時常襲擾中原,天子守國門,明英宗就被抓走了。君王死社稷,崇禎皇帝就上吊了;確實做到了這條祖訓。
明朝看似仁義道德的根本實際上是一種鋪張浪費,永遠用最高成本解決問題,沒有辦法節(jié)省國庫開支,還大肆征發(fā)民力,加重負擔。明朝的君王中后期一個比一個不行,都有自己的業(yè)余愛好,大部分時間不上朝,把事情都交給手底下人去做。
國家一有危難,皇帝身上的朱家流氓基因就發(fā)作了,挽起袖子掄圓了胳膊就要開打。打仗是件燒錢的買賣,錢是從老百姓的賦稅中抽取來的,連年征戰(zhàn)國庫必定空虛,而且還不像前幾朝那樣保持和平關(guān)系。
和親實際上是互相交換人質(zhì)的過程,這樣兩國就不敢輕易動手。不與周邊國家保持關(guān)系,結(jié)果就是明神宗時期,明朝的疆域退縮到了秦朝那么大的領(lǐng)土。
如果說,明朝知識分子有氣節(jié)那更是胡說。明亡之際,沒有一個知識分子殉節(jié),跟崇禎皇帝走的只有他身邊一個小太監(jiān)。這群東林黨大臣,排著隊等著李自成封官,每天李自成的府上都排著長隊等著賞賜。
原先當首輔的插隊查到原先當尚書的前面,說:“我以前比你官大,我應該站在你的前面”;前尚書當然不干,于是兩個知識分子為了爭奪前面的排隊的位置打了起來。李自成看到之后笑著說,明朝都是這么一群無能之輩在主政,豈又不亡之理啊!
李自成走后,滿清入主中原。這群東林黨大臣立刻又開始巴結(jié)滿清皇族,其中還有人提到了讓全民留辮子的意見,令當?shù)匕傩丈類和唇^,并諷刺東林黨書都讀到狗肚子里了。
這群人有一部分做了新朝廷的奸臣。再后來,清高宗給這些人編撰了一本人物集《貳臣傳》,給這些人都寫了進去,遺臭萬年。
有些事情,并不像明成祖想的那樣簡單,后世的事情也非他能預料。也許他的想法是對的,確實保住了明朝所謂的尊嚴。但是,卻失去了原本它不該失去的一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8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