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為什么被稱為全才
蘇軾,大家看到這個名字肯定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這是個宋代的詩人,但是,蘇軾其實(shí)是宋朝的一大才子,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來看看文學(xué)方面,可以說所有涉及文學(xué)的類型,蘇軾都會,并且都有留下代表作,不僅有留下詩作,大家也都知道,宋朝流行的是詞作,那么作為大才人的蘇軾,自然是也有留下不少的詞作,不僅如此,還有散文,比如我們所學(xué)過的前后兩篇赤壁賦,以及還有繪畫,蘇軾也是有留下代表作的,比如說枯木怪石卷。
不僅這些,蘇軾還有很多的書法代表作,當(dāng)時的蘇軾也可以說是位書法大家,留下的書法大作也有很多是保留至今的。除了這些文學(xué)方面,蘇軾在美食方面也是很有研究,比如說我們現(xiàn)在都很喜愛的紅燒肉,還有一個名字叫東坡肉,便是那時候蘇東坡發(fā)明的。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中國古代第一全才蘇軾,還有什么是你不會的
1、三蘇指
①北宋散文家蘇洵(號老泉,字明允)
②蘇洵的兒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稱為蘇東坡)
③蘇洵的兒子蘇轍( 字子由,自號潁濱遺老。1039~1112) 。
2、蘇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號老泉,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xué)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并以文學(xué)著稱于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
蘇轍(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xué)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拓展資料:
“三蘇”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 (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宋仁宗嘉定初年,蘇洵和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都到了東京(今河南開封市)。由于歐陽修的賞識和推譽(yù),他們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爭相傳誦,一時學(xué)者競相仿效。
參考資料:三蘇_百度百科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三蘇(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王安石、曾鞏。
八位大咖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建立起嶄新的文風(fēng),拓展了散文創(chuàng)作新領(lǐng)域,使詩文發(fā)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因此,他們又被后世稱之為“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主要成就如下: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思想家。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yùn)動的倡導(dǎo)者。主要有《原道》、《論佛骨表》、《師說》、《雜說》、《獲麟解》等詩文及雜文作品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成語流傳至今。
【柳宗元】字子厚,漢族,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著有《柳河?xùn)|集》、《永某氏之鼠》、《臨江之麋》《非國語》、《貞符》、《永州八記》等。一生留詩文作品達(dá)600余篇。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xué)家、書畫家、散文家、詞人、詩人,是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上被公認(rèn)文學(xué)藝術(shù)造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著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東坡志林》等作品,其中《水調(diào)歌頭》、《浣溪沙》《前赤壁賦》,《后赤壁賦》等堪稱絕品佳作。蘇軾也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一全才”。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詩文作品《六國論》、《衡論》、《管仲論》等。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謚法>三卷,均《宋史本傳》并傳于世。
【蘇轍】字子由。與父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著有《欒(luán)城集》84卷,《欒城應(yīng)詔集》13卷。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和詩人。詩文說理暢達(dá),抒情委婉,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fēng)。著名的詩文作品《醉翁亭記》、《秋聲賦》、《賣油翁》,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其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詩文作品有《游褒禪山記》、《答司馬諫議書》等。
【曾鞏】字子固,北宋政治家、散文家。著有《寄歐陽舍人書》、《贈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詩文作品。世稱“南豐先生”。
唐宋兩代,是中國詩歌文學(xué)史上的黃金時段,唐詩、宋詞更是中國古典詩歌大花園中最為燦爛的兩朵奇葩。
“唐宋八大家”正是這兩朵奇葩中的一員,他們更是散文史上的領(lǐng)軍者和倡導(dǎo)者,是文學(xué)史上一顆顆璀璨奪目的星星,給予當(dāng)時和后世的文壇極其深遠(yuǎn)的影響。
如果沒有“唐宋八大家”這些大咖級人物對古文學(xué)的革新和不斷創(chuàng)作,以及他們的思想、哲理和人格,中國古代文學(xué)乃至當(dāng)今文學(xué)史、思想和文化史上,必定會失色很多。
三蘇指北宋散文家蘇洵(號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1039~1112) 。宋仁宗嘉定初年,蘇洵和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都到了東京(今河南開封市)。由于歐陽修的賞識和推譽(yù),他們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爭相傳誦,一時學(xué)者競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才識》記載:“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也?!薄叭K”的稱號即由此而來。蘇氏父子積極參加和推進(jìn)了歐陽修倡導(dǎo)的古文運(yùn)動,他們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來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蘇之中,蘇洵和蘇轍主要以散文著稱;蘇軾則不但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成果甚豐,而且在詩、詞、書、畫等各個領(lǐng)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三蘇生平記事
宋真宗大中祥符2年己酉(1009):蘇洵生。
歐陽修《蘇明允墓志銘》有“君以疾卒,實(shí)治平3年(1066)4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語,治平3年上推五十八年,當(dāng)生于此年。
大中祥符3年庚戌(1010):蘇洵二歲。
妻程氏生。司馬光《程夫人墓志銘》有“夫人以嘉皊2年(1057)4月癸丑終于鄉(xiāng)里……年四十八”。本此,當(dāng)生于此年。
大中祥符4年辛亥(1011):蘇洵三歲。
大中祥符5年壬子(1012):蘇洵四歲。
大中祥符6年癸丑(1013):蘇洵五歲。
蘇洵長兄蘇澹之子蘇位生,蘇洵《祭侄位文》有“昔汝之生,后余五年”語。
石昌言舉進(jìn)士,蘇洵戲于父側(cè),昌言以棗栗啖之。
大中祥符7年甲寅(1014):蘇洵六歲。
大中祥符8年乙卯(1015):蘇洵七歲。
大中祥符9年丙辰(1016):蘇洵八歲。
天禧元年丁巳(1017):蘇洵九歲。
天禧2年戊午(1018):蘇洵十歲。
天禧3年己未(1019):蘇洵十一歲。
天禧4年庚申(1020):蘇洵十二歲。
天禧5年辛酉(1021):蘇洵十三歲。
眉州有所謂茅將軍神顯圣,洵父蘇序毀其神像,拆其廟宇。
乾興元年壬戌(1022):蘇洵十四歲。
天圣元年癸亥(1023):蘇洵十五歲。
蘇洵之仲兄蘇渙“始就鄉(xiāng)試”。
天圣2年甲子(1024):蘇洵十六歲。
蘇渙與蘇洵之妻兄程?同科進(jìn)士及第,父蘇序至劍門迎蘇渙,再毀茅將軍廟。
天圣3年乙丑(1025):蘇洵十七歲。
天圣4年丙寅(1026):蘇洵十八歲。
天圣5年丁卯(1027):蘇洵十九歲。
娶程氏,司馬光《程夫人墓志銘》有“生十八年歸蘇氏”語。
天圣6年戊辰(1028):蘇洵二十歲。
長女夭折。蘇洵《極樂院六菩薩記》:“自長女之夭,不四五年,而丁母夫人之憂,蓋年二十有四矣?!倍臍q前四五年,可見此女出生不久即夭折。
天圣7年己巳(1029):蘇洵二十一歲。
天圣8年庚午(1030):蘇洵二十二歲。
蘇洵游成都玉局觀,得張仙畫像,祈嗣。
天圣9年辛未(1031):蘇洵二十三歲。
明道元年壬申(1032):蘇洵二十四歲。
蘇洵之母史氏卒,事見前天圣6年譜。蘇渙去官,回家居母喪。
明道2年癸酉(1033):蘇洵二十五歲。
蘇洵始知讀書,他在《上歐陽內(nèi)翰第一書》中說:“洵少年不學(xué),生二十五歲,始知讀書?!?br> 景皊元年甲戌(1034):蘇洵二十六歲。
蘇洵長子景先生于此年或其前后。
景皊2年乙亥(1035):蘇洵二十七歲。
蘇洵始大發(fā)憤,刻苦讀書。歐陽修《蘇明允墓志銘》:“年二十七始大發(fā)憤。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戶讀書為文辭?!?br> 蘇洵幼女八娘生,其《自尤詩并序》有“壬辰之歲(1052)而喪幼女”,“年十有八而死”語,自壬辰上推十八年,當(dāng)生于此年。
景皊3年丙子(1036):蘇洵二十八歲,蘇軾生。
蘇軾生于12月19日,蘇軾《送沈逵》有“嗟我與君同丙子”語,《李委吹笛》有“十二月十九日東坡生日”語。
景皊4年丁丑(1037):蘇洵二十九歲,蘇軾二歲。
長兄蘇澹卒。蘇洵舉進(jìn)士再不中。
寶元元年戊寅(1038):蘇洵三十歲,蘇軾三歲。
蘇洵長子景先卒,蘇轍《次韻子瞻寄賀生日》詩有“兄弟本三人,懷抱喪其一”語。
寶元2年己卯(1039):蘇洵三十一歲,蘇軾四歲,蘇轍生。
蘇轍生于2月20日,宋孫汝聽《蘇潁濱年表》:“仁宗寶元二年己卯二月丁亥蘇轍生?!?br> 康定元年庚辰(1040):蘇洵三十二歲,蘇軾五歲,蘇轍二歲。
慶歷元年辛巳(1041):蘇洵三十三歲,蘇軾六歲,蘇轍三歲。
蘇洵幼姊卒。
慶歷2年壬午(1042):蘇洵三十四歲,蘇軾七歲,蘇轍四歲。
蘇軾開始讀書,其《上梅直講書》有“軾七八歲始知讀書”語。
慶歷3年癸未(1043):蘇洵三十五歲,蘇軾八歲,蘇轍五歲。
蘇軾入小學(xué),其《記陳太初》有“吾八歲入小學(xué),以道士張易簡為師”語。
慶歷4年甲申(1044):蘇洵三十六歲,蘇軾九歲,蘇轍六歲。
蘇洵與郫縣處士張俞交游。蘇轍亦入天慶觀小學(xué)讀書。
慶歷5年乙酉(1045):蘇洵三十七歲,蘇軾十歲,蘇轍七歲。
蘇洵教蘇軾作文,王宗稷《蘇文忠公年譜》有“東坡十來歲,老蘇令作《夏侯太初論》”語。
蘇洵舉制策,東游京師,見石昌言于長安,與魯人顏醇之、僧保聰?shù)扔?。蘇洵游學(xué)在外,母程夫人親教蘇軾兄弟讀書。蘇洵次女卒。
慶歷6年丙戌(1046):蘇洵三十八歲,蘇軾十一歲,蘇轍八歲。
蘇洵舉茂材異等,不中。
慶歷7年丁亥(1047):蘇洵三十九歲,蘇軾十二歲,蘇轍九歲。
蘇洵下第,南游廬山、虔州。父蘇序卒于家,洵匆匆返蜀。悉焚舊稿,絕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學(xué)術(shù)。精心培養(yǎng)二子,作《名二子說》。命蘇軾擬作《謝宣詔赴學(xué)士院表》。
蘇渙亦赴喪返蜀,蘇軾兄弟始識伯父,渙教育他們要“師其寡過”。
慶歷8年戊子(1048):蘇洵四十歲,蘇軾十三歲,蘇轍十歲。
蘇洵杜門家居,其《憶山送人》有“到家不再出,一頓俄十年”語;以己學(xué)行授二子,以明其學(xué)。
蘇軾兄弟就學(xué)于城西劉巨。
皇皊元年己丑(1049):蘇洵四十一歲,蘇軾十四歲,蘇轍十一歲。
蘇洵杜門家居,蘇軾《答任師中、家漢公》有“先君昔未仕,杜門皇皊初”語。
蘇軾兄弟等在學(xué)舍作《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近乎完美的皇帝
下一篇: 天子守國門,永樂遷都北京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