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東漢黃金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大家都知道,黃金是一種非常貴重的金屬,其不僅是用于儲備和投資的特殊通貨,同時還是首飾業(yè)、電子業(yè)、現(xiàn)代通訊以及航天航空業(yè)等部門的重要材料,而在中國古代,它更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貨幣。
想當初,在秦漢時期,黃金作為當時流通的主要貨幣,動輒賞賜、饋贈以千萬計論,秦漢黃金之多令后世驚奇,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到了東漢年間,黃金卻突然大量消失不見,退出了流通領(lǐng)域。
在當時,不僅在商品交換中多以物物交換為主,而且以黃金作為賞賜的手段也變得極少見,轉(zhuǎn)而改為了賞賜布帛,有關(guān)這一奇特的現(xiàn)象,至今眾說紛紜,但并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正確的答案。
一種說法認為,文書上所說的西漢巨量黃金,其實并非真正的黃金,而是黃銅,因為從歷史上看,從秦漢黃金開采量上看,從對外貿(mào)易看,西漢不可能冒出那么多黃金,人們慣以“金”稱呼錢財,有可能把當時流通的銅稱作“黃金”。
一種說法認為,東漢黃金數(shù)量突然減少,“是由于黃金外流所致”,也就是通過對外貿(mào)易,導(dǎo)致黃金大量輸出國外,不過,雖然羅馬帝國和東漢帝國生意往來頻繁,但是根據(jù)羅馬帝國的資料表明,羅馬帝國和漢帝國的經(jīng)濟往來多為以物易物,如果是漢帝國首先出現(xiàn)黃金枯竭,那么,羅馬帝國不可能首先在經(jīng)濟上出現(xiàn)頹勢,因此這種可能性不大。
一種說法是,東漢年間黃金大量消失的原因是被埋葬到了地下,《西漢巨量黃金消失之謎考》中認為,西漢巨量黃金入東漢后突然退出流通領(lǐng)域而消失,唯一的答案是一部分黃金作為各種金器金物隨葬或遺落地下,另一部分則以金幣形式隨富商大賈和各級官吏而埋葬。
戰(zhàn)國至西漢,商人以賤買貴賣手段集中了大量的黃金,而封 建統(tǒng) 治者則運用國 家 機 器攫取占有了國家大部分黃金,當時人們紛紛貯存黃金,大批的黃金被這批人呆滯窖藏,比如梁孝王死時“藏府余黃金尚四十余萬斤”。
再比如漢末王莽時,“時省中黃金萬斤者為一匾,尚有六十匾,黃門、鉤盾、藏府、中尚書、處處各有數(shù)匾”。東漢時窖藏黃金者也大有人在,如董卓“筑塢于眉,塢中珍藏有金二三萬斤,銀八 九萬斤?!?/p>
并且從后來出土的錢幣看,中國歷史上窖藏金銀珍寶之量大確實驚人,為什么他們貯存巨量黃金而沒有用掉呢?一是掌握大量黃金的商人貯藏黃金以備用,二是西漢未年爆發(fā)了農(nóng)民大起 義,窖藏了大量黃金的富豪官吏,或死或逃,從而使其窖藏的黃金,就像納 粹德國隱藏的巨量黃金一樣,無從可考。
最后一種說法認為,大量黃金的消失是用于佛事上了,“后世黃金日少,金價亦日貴。蓋由中土產(chǎn)金之地,已發(fā)掘凈盡,而自佛教入中國后,塑像涂金,大而通都大邑,小而窮鄉(xiāng)僻壤,無不有佛寺,無不用金涂。以天下計之,無慮幾千萬萬,加以風俗侈靡,泥金寫經(jīng),貼金作榜,積少成多,日消月耗。泥金涂金則不復(fù)還本,此所以日少一日也。”至于哪種說法才是真的,在沒有確鑿的證據(jù)之前,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8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