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砝钍烂袷窒伦罡C囊的武將李壽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起中國最有名的皇帝,相信每個人都會想到秦始皇和唐太宗這兩位,的確,中國共出了五百多個皇帝,都地位最高的無疑是一統(tǒng)戰(zhàn)國的秦始皇和創(chuàng)造出貞觀之治的唐太宗了。
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治理國家是一把手,在行軍作戰(zhàn)方面也十分厲害。有句俗話說得好,“強將底下無弱兵”,李世民自己打仗厲害,他手下那些將軍也都很厲害。
在李世民的帳下,有很多驍勇善戰(zhàn)的將軍,其中包括了擅長行軍打仗的李靖、李世勣等人,也有喜歡戰(zhàn)場沖殺的秦叔寶、陳咬金、尉遲敬德等人。
不過,今天筆者要為大家來說一名武將,他同樣是李世民帳下將領,但卻與其他人大不一樣,文不成武不就,十分窩囊,屢屢在戰(zhàn)場上吃敗仗,用現代人的話說,他就是個混日子的。
此人便是李壽,字神通。李壽雖然資質平庸,但卻有一個顯赫的出身,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堂弟,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叔父。
值得一提的是,大業(yè)十三年,李淵在太原起兵的時候,李壽立刻在長安舉兵響應。也正是因為這層原因,使得李壽被李唐皇室視為最信任的“自己人”。
李世民對自己這個堂叔父十分尊重,他曾多次對其委以重任。
武德二年,李壽帶兵出征,目標便是隋朝舊軍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是個出了名的軟柿子,他為人雖然十分殘暴,但對外卻十分軟弱,當他聽說李壽帶著唐朝精兵攻來的時候,嚇都嚇死了,“初聞大懼,色動流汗,久之乃定”。
但出人意料的事情發(fā)生了,李壽帶兵來到宇文化及盤踞地的時候,猛攻了幾天都沒有攻下。反倒是后面才來的竇建德率軍猛攻2日便打破了城池,活捉了宇文化及。
同年8月,竇建德與唐軍展開交戰(zhàn),李壽處于前線,聽說竇建德率軍前來,十分驚恐,直接帶著士兵逃到了黎陽,與徐世勣合兵一處,這才安下心來。
不過,最終唐軍還是寡不敵眾,四面潰敗,徐世勣與李壽都被竇建德俘虜了。徐世勣利用詐降之計逃了出去,但李壽卻一點都不動彈,一副混吃等死的樣子。
所幸竇建德是個非常仁德的人,他揮了揮手,就把李壽放回了長安。李壽吃了兩次敗仗,損失士兵不計其數,但因為他獨特的身份,李淵和李世民仍然對其十分信任。
武德四年,河北軍閥劉黑闥對唐朝很不服氣,李壽被任命為尚書右仆射,帶領大軍討伐劉黑闥。雙方大戰(zhàn)一場,明明兵力、將領、后勤輜重都強于劉黑闥,但唐軍最終還是被殺敗,五萬精銳折損三分之二,失去了大批來之不易的疆土。
這下子,李世民才對自己這個堂叔父徹底失望,每逢戰(zhàn)爭,只派他上戰(zhàn)場當一個吉祥物。在李世民的帳下,幾乎都是驍勇善戰(zhàn)之將,就算是打了敗仗,也是一時失誤,只要李世民給他們機會,很快便可卷土重來。
但李壽逢戰(zhàn)必敗,真的讓人無語。武德九年,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上位,他對部下將領論功行賞,李壽的位次被排在很后面,這讓他接受不了了。
正當他上書抗議的時候,李世民只是悠悠然的說了一句話,“竇建德吞噬山東,叔父全軍覆沒;劉黑闥再合馀燼,叔父望風奔北”。
聽了這話后,李壽不吭聲了。
讓人更出乎意料的還在后面呢,貞觀四年,李壽患病去世。按照唐朝律法,文武高官死后都要請文人撰寫墓志銘。但就這樣一個生前沒打過一次將領,死后卻被吹捧成了大戰(zhàn)神。
李壽家人請來了一個當時享譽京城的文人,希望他能夠“公正”的為李壽撰寫墓志銘。為了討李唐皇室的歡心,這名文人寫的《大唐司空公上柱國淮安靖王墓志銘》無視事實,都到了混淆黑白的地步。
這名文人從李壽的少年時期開始吹起,“倜儻大志,少懷沖天之舉”,長大后更是了不得了,“兼資文武,久蓄奇才”,“密運奇策”。
明明四處打敗仗,在墓志銘中卻成了“會彼神鋒,致茲城下,四兇服罪”。明明被劉黑闥殺得幾乎全軍覆沒,卻成了“劉黑闥作難洺水,承旨清夷,累致克捷”。
單從墓志銘看來,李壽簡直就是唐朝初年的大戰(zhàn)神。這樣一個生前沒打過勝仗、十分窩囊的將領,死后卻被吹成戰(zhàn)神,真是讓人無語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50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長孫無忌是什么出身她的背景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