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齊滅宋后果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隨著電視劇《大秦帝國》的熱播,說起戰(zhàn)國七雄,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周朝末年,周王室名義上天下共主,實際上名存實亡,諸侯國之間互相攻伐,戰(zhàn)亂不斷,周王朝境內諸侯國數量急劇減少,逐漸形成七個實力及影響力較大的國家,分別是齊、秦、韓、趙、魏、燕、楚,通俗的記憶法就是齊秦韓趙魏演出。在整個動亂的戰(zhàn)國時期,也夾雜著實力較弱的國家,比如蜀國、巴國、中山國、魯國等等。
戰(zhàn)國初期,逐漸七個國家強盛起來,也就是我們口中的戰(zhàn)國七雄。這個時候已經很少有所謂的諸侯國了,因為能吞并的都已經被這些大國吞并了,剩下的都是大國之間的較量了。不過在此之前齊國曾經對宋國進行了討伐,雖然消滅了宋,但是卻被后來的燕,秦等五個國家聯合討伐,以至于付出的沉痛的代價。那么處在同一時期的韓國滅鄭國為什么卻安然無恙呢?難道齊國太強遭人眼紅,還是韓國太弱存在感太低?
第一,齊國和燕國交惡
首先來說一下齊國和燕國之間的關系,在齊國滅宋國之前,齊國和燕國之間的關系就很緊張。不過因為兩個國家都是大國,誰也不敢先開戰(zhàn),就這樣矛盾得不到解決,兩國關系逐漸惡化。而在齊國滅了宋國以后,燕國深深感受到了威脅,齊國在滅宋之前實力和自己旗鼓相當,但是滅宋以后實力基本上和秦國沒有兩樣,這讓燕國滾輪很是忐忑。
眼看著自己的敵人強大,自己再無動于衷豈不是自尋滅亡。于是就有了燕國提出的五國聯盟伐齊的事件。其他國家之所以答應無非就是眼紅齊國軍事實力的提升,正好有人挑事,自己去湊湊熱鬧,即可以賣給齊國一個人情,也可以趁機分一杯羹,更可以抑制齊國的發(fā)展,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韓國滅鄭,軍事實力并無長進
韓國滅亡鄭的過程其實很復雜,如果鄭國沒有發(fā)生內亂的話,那么單單憑借韓國自身的實力是無法吞并鄭國的。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哪怕是鄭國發(fā)生了內亂,韓國也是費了九年二虎之力才吞并的鄭國。
戰(zhàn)國七雄雖然韓國占據一席,但是軍事實力遠遠不足和其他六個國家相提并論。哪怕是吞并了鄭國,韓國的軍事實力為沒有明顯的長進,對自己并不會造成實質性的威脅。因此,對于韓國滅鄭,其他六國并沒有太放在心上。
第三,鄭國不比宋國
戰(zhàn)國七雄雖然沒有宋國,但是卻不可小看宋國的軍事實力。宋國是七大諸侯國外最強的國家。其實力甚至可以和韓國相提并論,而且韓國的基地位置非常優(yōu)越,當時宋國的都城商丘是最繁華的商業(yè)城市。商丘不僅僅是在宋國,在當時所有國家中都是大都市,這樣的城市試問有誰不眼紅?而我們口中所說的鄭國,其實就是現在鄭州這個地方,鄭國的面積小的可憐,和宋國根本沒辦法相提并論。
而且鄭國也不是什么有名氣的國家,也沒有像商丘這樣的大都市,以至于在韓國滅鄭的時候六國都沒啥反應。其實簡單來看,齊國滅宋之所以備受矚目,除了有燕國這個敵人在一旁煽風點火之外,最主要的是因為齊國的吞并的是一個人人都想要的風水寶地,而韓國滅鄭,在六國眼中就像是兩個小孩子打架,無論是誰贏了,也不會動搖自己的地位。
事實證明,六國的判斷是正確的,韓國在后期確實沒有翻起什么大浪,而秦國在強大以后第一個吞并的國家就是韓國,由此可見,韓國確實是一個任人捏的軟柿子。在戰(zhàn)國歷史中,數不清的戰(zhàn)亂和紛爭沒日沒夜的爆發(fā),但是在一些大國眼里,只有真正對自己有威脅的戰(zhàn)爭才叫戰(zhàn)爭,其他都是過家家。而秦國為了能夠在對外發(fā)動戰(zhàn)爭的同時避免被其他國家聯合攻擊采取了遠交近攻的戰(zhàn)略措施,歷史向我們證明,秦國此舉才是真的高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50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