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的使命藺相如完成了嗎,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藺相如“和氏璧”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很多人驚嘆于藺相如的勇敢智謀,原本落入秦王之手就別想再拿回去,可是藺相如卻用智謀告訴我們:如何在老虎嘴里拔牙!有一個問題來了,和氏璧真的價值連城嗎?藺相如帶回去的那塊和氏璧到底是真是假?據(jù)許多野史記載,真的和氏璧早就被秦王給換走了,而藺相如費勁千辛萬苦帶回來的那塊卻是假的和氏璧,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先了解下和氏璧:
有關于無價之寶和氏璧的由來眾說紛紛,不過大多少證據(jù)都指向一個地方:荊山。一個叫卞和的男人,偶然在荊山采玉的路途中,發(fā)現(xiàn)了這塊純凈無瑕的寶玉;據(jù)說這塊寶玉拿在手上會有奇異的事情發(fā)生,寶玉既擁有夜明珠熒光的效果,并且通體晶瑩剔透,整個寶玉上面流露著異于天下萬物的美感,和氏璧就是這么獨一無二。
卞和把玉獻給了楚國的楚厲王,楚厲王懷疑玉的真假就專門派人去鑒定,誰知道鑒定玉的那個人嫉妒卞和的幸運,就對厲王說:“此玉是普通石頭。”這就直接把厲王給激怒了,直接砍去了卞和的左腳,把石頭扔給他。
當厲王的兒子登基后,卞和又跑去獻玉,倒霉的又被陷害,右腳被砍了;卞和只能帶寶玉回到荊山定居,據(jù)說卞和當時還哭了三天三夜,眼睛都哭腫了,他心疼這塊寶玉沒有人能夠欣賞。
楚文王后來上位,對于卞和的故事文王早就有所耳目,他也可憐這個工匠的境遇,文王和厲王、武王不同,文王比較儒雅公正,卞和再次把玉獻給了文王,文王看著他那雙被砍掉的雙腿頓生可憐,心想就算不是寶玉我也再不會砍他的腿;后來文王讓人打開了寶玉,發(fā)現(xiàn)里面真的是一塊稀世珍品,這塊玉仿佛根本不是這世間的寶物,仿佛是天上賜予的寶玉,文王為這塊寶玉取名“和氏璧”,也是為了紀念卞和的忠貞。
和氏璧流出楚國王室,出現(xiàn)在趙國
后來寶玉在楚國王室丟失了,很多人認為這是內(nèi)宮一些宦人偷走的,當時楚國全國戒嚴尋找這塊寶玉,不過找了很久就是找不到這塊玉的蹤影;又過了很多年后,這塊玉出現(xiàn)在趙國王宮里,提及這塊玉的由來,趙國王室一口咬定是本國出產(chǎn)的,楚國索要多年都無功而返。
而趙惠文王天天拿著寶玉愛不釋手,不過也因為這塊玉,趙國的麻煩就來了;首先就是諸國一些君主想要得到這塊玉,紛紛派遣人去趙王宮偷竊,其中楚國的意愿是最強烈的,他們認為這塊玉就是楚國的國寶,想盡辦法都要弄回來。
而秦昭襄王也是極喜歡這塊寶玉,也派人去偷,一時間邯鄲城里來了很多的盜賊和使臣,都想通過明里暗里想辦法弄到這塊玉,而秦國也開始鋪墊一系列圈套勾引著趙國。
秦王虛情假意,藺相如臨危受命
據(jù)說當時偷竊和氏璧的人非常多,但幾乎沒人得手過,原因也是和氏璧被保護的嚴嚴實實,根本看都看不到;秦昭襄王就想:這樣可不行,得想個辦法!秦昭王就派使臣和趙國商量:“我愿意用15個城池來換取和氏璧。”
趙惠文王一直都是被秦國欺負,趙國那時候被欺負的夠嗆,根本占不到便宜,趙王直接拒絕了;秦國使臣就說:“如果趙王不答應,那么秦王將親自來邯鄲取玉?!蓖{的意味和明顯了,趙國那時候的軍事實力根本無法和趙國相比,趙王愁得要死,玉只要拿到秦國境內(nèi),基本要不回來了,15座城池根本別想拿到。
但是不去的話,留下話柄,秦王就派兵攻打趙國,后來就有藺相如的一系列請命;藺相如帶玉去秦國面見秦王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藺相如拿起寶玉假意要摔,讓秦王無奈讓步,最終完璧歸趙。
不過這其中有一個疏漏,藺相如把玉獻給秦王觀看,秦王把玉遞給了大臣和妃子們一個個觀看,而這期間最容易換玉,藺相如一個人不可能完全看得過來,據(jù)野史稱:藺相如手中的和氏璧是假的,真的和氏璧早就被秦王掉包了,不然藺相如是不可能離開的了秦國。
大家沒懷疑為何藺相如離開那么順利,秦王都不阻攔的,后來藺相如回國,秦國也沒有發(fā)兵攻擊趙國,這一點非常的有疑點,雖說后來記載秦王一統(tǒng)后還是拿到了和氏璧,不過據(jù)說那時候的秦王桌子上早就擺著一塊和氏璧一樣的寶玉。
趙國王宮那塊和氏璧給獻給秦王后,秦王幾乎很少關注這塊玉,而是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都留給了自己的那塊玉,而傳國玉璽據(jù)說也是用自己桌子上那塊和氏璧,而并非使用趙國宮里那塊,種種疑點也有可能表明,藺相如去秦國時候,和氏璧早就被掉包了,只是藺相如沒注意到。
然而,歷史史料還是太少,我們無法得知到底是秦王宮那塊玉是真的和氏璧,還是趙王宮那塊是真的和氏璧,相信在不斷探索戰(zhàn)國史的未來,這個謎團也能打開;但是,我們現(xiàn)在不糾結“玉”本身的真假,要深度剖析一下其背后真正的故事。
“完璧歸趙”背后是秦王的驚天謀略
我們了解“完璧歸趙”的故事其實大多來源于從教科書《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文,藺相如的形象早已被司馬遷贊譽成機智勇敢,謀略過人,忍辱負重,忠于國家,視死如歸的人,而相比之下,秦王為一塊玉竟然要大動干戈,表現(xiàn)出貪婪,傲慢,狡猾,殘暴的形象,其實這是司馬遷給歷史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 “完璧歸趙”是在特殊背景下發(fā)生的,也是秦趙兩國政治、外交斗爭的結果,在錯綜復雜的局勢下,秦昭襄王的智慧表現(xiàn)得光彩奪目,其實真正受騙的不是秦昭襄王而是藺相如。那么秦昭襄王為何要致函趙王欲求和氏璧呢?他到底想干什么?以15城欲換一塊精美石頭是不是虧大了?
秦王想要的是趙國的江山社稷
秦昭襄王想要實現(xiàn)先祖?zhèn)冇喠⒌慕y(tǒng)一天下的夢想,秦王之所以提出欲以15城換一玉,因為他看到了當時的“國際形勢”,想找個借口入侵趙國;山東六國,齊國被燕國樂毅幾乎滅國,不可能再對其他諸侯國進行支援。
燕國處于對齊國的復仇戰(zhàn)爭中,無暇顧及他國;韓國、魏國在秦國的“恩威并濟”下被迫與秦交好,秦國也不好下手。楚國在楚懷王被扣留后,新上任的楚王也被迫與秦國交好;并且在地理位置上,楚國與趙國相距遙遠,此時孤立無援的趙國,并且是秦國東進的主要障礙,正是秦國最好的攻擊目標。
秦王刺探趙國軍事實力
趙國在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變法后,趙國軍事實力驟然強大,成為當時能唯一與秦國相抗衡的國家,與此同時,趙武靈王對秦國的軍事情報刺探也非常成功,導致秦國多年不敢對趙國用兵。
為了刺探趙國對秦國的態(tài)度,刺探其是否為了大戰(zhàn)做好準備,于是秦昭襄王導演了一部以城池換玉的政治游戲,以此窺測趙國的軍力;如果趙國態(tài)度強硬,對秦國的提議不屑一顧,那么,秦國也不能硬碰硬,或許放棄軍事行動;如果趙國示弱,秦王看出國力空虛的破綻,秦國就會采取戰(zhàn)爭行為。
“完璧歸趙”的史實告訴我們,秦王這種謀略是非常成功的,而不是藺相如完美地完成了使命,反而趙國暴露了破綻,首先君臣是否對“以壁換地”爭論不已,整個朝廷都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藺相如作為使節(jié)雖然表現(xiàn)的很成功,但也徹底走進了秦王的圈套。
趙國暴露破綻,秦國下定軍事攻伐的決心
因為包括藺相如在內(nèi)的趙國君臣均是以弱者形成出現(xiàn)在秦國朝廷的,舉國怯弱,為秦王攻打趙國有了心理上的自信;當藺相如奉壁給秦王時,秦王大喜,表面上是大喜,其實是探到了趙王的虛實和怯弱,為自己的試探成功而大喜,秦王早已忘記了藺相如是趙國使節(jié),忘記了兩國邦交應有的禮儀;當藺相如持壁欲以擊柱時,秦王從陶醉中醒來,并假意安撫藺相如,同意以十五城交換和氏壁,不是秦王怕了,而是秦王不想因為一塊玉而斷送自己的軍事計劃。
果然,在藺相如完璧歸趙不久,秦趙兩國就開啟了長達三年的軍事對峙,導致長平之戰(zhàn)爆發(fā),秦國坑殺趙軍40多萬,而此后的邯鄲之戰(zhàn),秦國大有滅趙國之勢;秦國發(fā)動了舉全國之力攻打趙國重大軍事行動,這是蓄謀已久的戰(zhàn)略,由此可見,秦王“空言求壁”只是攻伐趙國長遠戰(zhàn)略規(guī)劃的一個小步驟而已。
后記
和氏璧見證了秦趙兩國戰(zhàn)爭,也一直見證歷史的興盛,它后來被改成的傳國玉璽成為華夏文明的權力象征,和氏璧被秦王改成傳國玉璽后,基本上都是每朝每代正統(tǒng)天子的象征,每個朝代的皇帝都認為只有玉璽在手,自己才真正的是一個真龍?zhí)熳?而到了漢朝王莽篡漢時期,王莽去問漢朝太后王政君要玉璽,被這個太后直接砸掉了一個角,后來,王莽用純金補上了,自此傳國玉璽已經(jīng)是君王必備物品。
而這塊玉璽隨著時間的推移,東漢諸侯割據(jù)、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這些朝代之后,逐漸的傳國玉璽經(jīng)歷了一代代帝王,一代代的叛亂,一代代的混亂,終于這塊玉璽不見了,據(jù)說這塊玉璽最后還是遺失了,這塊歷史君王的象征也正式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后,表示愿意用十五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愿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后,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道,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jīng)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五天,然后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十五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五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1,完璧歸趙”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塊寶玉的名稱,有一段不平凡的來歷。相傳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塊玉璞(即未經(jīng)過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獻給了楚厲王。厲王就叫辨別玉的專家來鑒定,鑒定的結果說是石頭。厲王大怒,認為卞和在欺騙戲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腳。不久,厲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這塊玉璞奉獻給武王。武王也使辨別玉的專家來鑒定,結果同樣說是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腳。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聽說后,就派人問他,說:“天下被砍掉腳的人很多,都沒有這樣痛哭,你為什么哭得這樣悲傷呢?”卞和回答說:“我不是為我的腳被砍掉而悲傷、痛哭,我所悲傷的是有人竟把寶玉說成是石頭,給忠貞的人扣上欺騙的罪名?!蔽耐跤谑蔷团扇藢@塊玉璞進行加工,果然是一塊罕見的寶玉。于是就把這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由于這塊寶玉的珍奇,加之來歷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間所公認的至寶,價值連城。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為誘餌來騙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藺相如不畏強暴,甘冒喪失性命的風險,完璧歸趙,一方面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貴。
2. 戰(zhàn)國時候,趙王得到了一塊名貴寶玉“和氏璧”。這件事情讓秦國大王知道了,他就寫了封信,派人去見趙王,說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來換那塊寶玉。
趙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虧的人。這一次怎么這么大方吶?要不答應吧,怕秦國興兵來進攻,要答應吧,又怕上當。他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們商量。大臣們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來。
藺相如知道了,對趙王,說:“大王,讓我?guī)е褪翔怠ヒ娗赝醢?,到那里我見機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來交換,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趙王知道藺相如是個又勇敢又機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藺相如到了秦國,秦王在王宮里接見了他。藺相如雙手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非常喜愛。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一個一個地看,然后又交給后宮的美女們?nèi)タ础?
藺相如一個人站在旁邊,等了很久,也不見秦王提起割讓十五座城的事兒,知道秦王根本沒有用城換寶玉的誠意。可是寶玉已經(jīng)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來呢?他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計策,就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看著雖然挺好,可是有一點小毛病,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一聽有毛病,趕緊叫人把寶玉從后宮拿來交給藺相如。
藺相如拿著“和氏璧”往后退了幾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氣沖沖地對秦王說:“當初大王差人送信給趙王,說情愿拿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和氏璧’。趙國大臣都說,千萬別相信秦國騙人的話,我可不這么想,我說老百姓還講信義吶,何況秦國的大王哩!趙王聽了我的勸告,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來。方才大王把寶玉接了過去,隨便交給下面的人傳看,卻不提起換十五座城的事情來。這樣看來,大王確實沒有用城換璧的真心?,F(xiàn)在寶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腦袋跟這塊寶玉一塊兒碰碎在這根柱子上!”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對著柱子,就要摔過去。
秦王本來想叫武士去搶,可是又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摔碎,連忙向藺相如賠不是,說:“大夫不要著急,我說的話怎么能不算數(shù)哩!”說著叫人把地圖拿來,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從這兒到那兒,一共十五座城,都劃給趙國?!碧A相如心想,秦王常常會耍鬼把戲,可別再上他的當!他就跟秦王說:“這塊‘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寶貝。我送它到秦國來的時候,趙王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送寶玉的儀式?,F(xiàn)在大王要接受這塊寶玉,也應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接受寶玉的儀式,我才能把寶玉獻上。”秦王說:“好!就這么辦吧!”他就派人送藺相如到賓館去休息。
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到了公館里。就叫一個手下人打扮成一個買賣人的樣兒,把那塊寶玉包著,藏在身上,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趙國去了。至于秦王會把他怎么樣,他一點也沒有考慮。
后來秦王發(fā)覺這件事,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想發(fā)兵攻打趙國吧,趙國在軍事上作了準備,怕打不贏。最后秦王只好放藺相如回到趙國去。這件事情在歷史上就叫作“完璧歸趙”。直到今天,人們談起這段故事來,還對藺相如的英勇行為翹大拇指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51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宋仁宗為什么會深受百姓愛戴他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