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zhǔn)備了:李代桃僵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我們都知道李代桃僵指的是相互代替或者是代人受過,如果拿一個歷史事件來解釋這個成語,應(yīng)該是北宋真宗年間,劉妃與郭槐拿貍貓李代桃僵,換走了太子,后來在包拯的幫助下,為李妃平原雪恥,迎其還朝,這就是膾炙人口的貍貓換太子。
但是現(xiàn)在略有一點(diǎn)貶義詞的李代桃僵在古代卻并不是這個意思,在古代 ,李代桃僵比現(xiàn)在的寓意更深,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shí)關(guān)于李代桃僵是有一個典故的。
李代桃僵最早出自漢代樂府詩集《相和樂歌辭》,在這本詩集當(dāng)中有一篇《雞鳴》的文章記載有:“兄弟四五人,皆為侍中郎。五日一時來,觀者滿路旁。黃金絡(luò)馬頭,颎颎何煌煌!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意思就是說在古代有戶人家有弟兄四五個,個個都是當(dāng)大官的,但是卻各自忙各自的,本是親兄弟,但是居然生疏到五天才聚一次,而且到了聚會這天兄弟五個穿金戴銀,一個比一個打扮的花枝招展,找一個大房子,同來聚會,到這一天路上都是看熱鬧的人。在我們今天這種情況多發(fā)生在同學(xué)聚會,到了這一天無論有錢的沒錢的都搶著埋單,因?yàn)樘摌s心作祟都不想讓朋友知道自己過得不好,所以虛榮心古已有之,無用的虛榮心是中國人流傳下來的劣根。詩中后半段主要是發(fā)表議論,就是說井邊的桃樹與李樹相依為伴,蟲蛀桃樹,往往李樹代桃樹受蛀而枯萎僵死。李樹尚能夠以身代替,他們兄弟之間卻都是虛情假意,情誼連李樹不如。
據(jù)說詩中后半句的議論來源于他們無兄弟后來遇到的一件事,據(jù)說有一天五兄弟中有一個犯了罪,成了階下囚,要被砍頭,但是其余的四個卻各掃門前雪,緊閉府門,不聞不問,所以老百姓才用這句詩來反諷他們兄弟。
其實(shí)李代桃僵在我國古代除了表示互相代替,他還表示兄弟之間一定要齊心協(xié)力,互相幫助,不能薄情寡義,否則連沒有生命的植物都不如。
而且在古人眼中,李代桃僵也是怎么解釋的,比如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便有曹洪救曹操的典故用到了李代桃僵,在這一典故中記載有:追趕董卓的曹操中了徐榮的埋伏,大敗而逃。曹操被徐榮射了一箭,又被兩個小兵刺下馬來。正好曹洪趕到,殺了兩個小兵,曹操定睛一看,原來是曹洪。曹操說:“吾死于此矣,賢弟可速去!”曹洪曰:“公急上馬!洪愿步行。”操曰:“賊兵趕上,汝將奈何?”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辈僭唬骸拔崛粼偕?,汝之力也?!辈偕像R,洪脫去衣甲,拖刀跟馬而走。從這個典故我們可以看出曹洪的仁義與對兄弟有情有義的精神。另外在三國演義中還有祖茂救孫堅(jiān)也用了李代桃僵的詞語。
所以也許是現(xiàn)代人忘記了典故中的那一絲情懷,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李代桃僵的深層內(nèi)涵,不為其他的,只為做一個正直講義氣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52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