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格格和公主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相信很多朋友都在影視劇里看到過,一些清朝時期皇帝的子女一般都叫阿哥或者格格。其實清代也有公主的稱謂,這兩種稱謂之間有矛盾。清朝皇帝的女兒到底是怎么稱呼的呢?
滿語中,格格的意思其實就是大小姐,但是這樣的稱號到了近代就有了,甚至努爾哈赤家中的后金可汗也叫格格。但當皇太極建立清王朝稱帝后,就開始仿效明朝的制度,在稱謂上自然也繼承了明朝。
眾所周知,當年的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對于漢人是排斥的,盡管他們最后逐漸開始接納漢人,但是那種對于漢人的態(tài)度上卻無法與滿人相比。清初文化特色也以滿文為主,所謂“固倫”,在滿文中意為天下。
在這些人中,親王的女兒被稱為“和碩格格”,好比就是一個郡的郡主;而貝勒的女兒也是一樣,地位上相當于郡主。如此一來,除了名稱上的差異外,就像清以前的朝代一樣。
只有皇帝和王后聯(lián)合生下的女兒,叫公主,這個在當時可以算得上是女性當中比較尊貴的稱呼了,而后宮妃子所生下的女兒,外邊有一些貴族之女來到宮中,由后宮或太后養(yǎng)大的也會被封為公主。而格格這個稱謂,一開始甚至連一般大戶人家的女兒也可以使用,后來在制度的不斷完善下,才成為皇族女兒的稱謂,由此可見格格的地位是無法與公主相比的。
此外,清代的格格又分為漢族格格和滿族格格,而天下有是滿族人的天下,所以皇族當中大部分都是格格,而漢人當中的格格卻是極少的。清朝初,漢人格格仍然很多,漢族格格只是在清朝早期才存在,康熙執(zhí)政后,漢族女兒格格便不再被封為皇后。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清朝并非完全照搬明朝的稱謂,而是將其與滿族的稱謂融合在一起。這樣頗具漢族特色的文化,即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風采。
但是格格這個稱謂在民間的影響相當大,在信息閉塞的古代人眼中,皇室和貴族等上層人士的女兒都稱格格,皇帝的女兒也應(yīng)該如此。長久以來,格格的稱謂逐漸深入人心,這也許就是人們認識錯誤的原因。
清朝雖然是滿族統(tǒng)治,但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也多少成了外族與中華文明相互包容的真實寫照。
公主這個稱呼出現(xiàn)的時間已經(jīng)非常早了,特指皇帝的女兒。在歷史上面最為有名的公主就要屬唐朝的文成公主,所以在等到了清朝入主中原之后,也就效仿了漢人的制度把自己的女兒稱之為公主。
格格這個詞語在滿語里面的意思是小姐,一般用來指貴族的女兒,所以作為皇帝的女兒當然也可以算是格格,有很多王公貴族的女兒或者親王的侍妾也可以是被稱之為格格的。
到皇太極登基后,此人利用洪承疇等明朝官員開始創(chuàng)建明朝制度。這一時期不光有了滿八旗和漢八旗,以及6部制度,皇太極才開始規(guī)定宮廷規(guī)矩。不過在此次改革中,格格這個稱呼被徹底從天子圈子踢出,天子的女兒被尊為公主,只有王公貴胄之女才氣稱為格格。
也就是說,今后刻開始,公主高人一等,格格要下一層。但值得肯定的是,這一時期的格格也不是平凡人的稱呼了,也代表著一層貴族身份。但還是得夸大,這一時期的改革還較為粗糙,真正大刀闊斧的改革還需要到順治天子時期,這一時期清朝已經(jīng)入主中原,大清國正式創(chuàng)建。
在順治統(tǒng)治第17年,這位天子又對后宮進行改革,這一次的改革更加細化,不過針對的對象卻是格格。按紀錄,本來指代王公貴族之女的格格,已經(jīng)被分成5個品級,其中分別為親王、世子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鄭國公,輔國公,依次逐級遞減,地位越來越低。
所以,按照級別來說,格格與公主的差距又再次體現(xiàn)出來,二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語。不過,史書中還是有一些例外,因為某些特別的女性也可以被稱為格格,她們甚至可以沒有任何爵位。例如康熙天子的依靠,蘇麻喇姑,此人只不過是一個平凡的宮女,但也被稱為格格。
更為重要的是,公主們不光本身享有繁華富貴,而且公主的駙馬們更是往往代表著身份貴重,其候選人也只能是世家大族和朝廷高官之中入選。到了清王朝時期,實在也同樣云云。正如上文所說,在皇太極時期的第1次改革中,公主就已經(jīng)取代了格格,成為了天子女兒的唯一稱呼。
而且當時有明文規(guī)定,皇后生的公主稱為固倫公主,而皇妃生的公主則稱為和碩公主。有趣的是,史書中還曾經(jīng)提到了公主的具體級別,以固倫公主為例,她的地位非常高貴,平時享有的規(guī)格以及服裝,那但是和親王的福晉一樣。
道理很簡單,既然小燕子是乾隆天子的干女兒,就算不是皇后親生的,也應(yīng)該可以得到一個和碩公主的稱呼,再不濟也不至于淪竣工格格。至于說紫薇格格,那就更加是這樣,畢竟是夏雨荷的親女兒,這但是真正的公主血脈。
在今天的清朝電視連續(xù)劇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皇室的女兒,有時叫公主,有時叫格格。
事實上,格格這個詞來自滿語,它是滿族婦女的一種稱謂,即漢語中長女的意思?!案窀瘛币辉~在后金開始使用。后來國王和貝勒的女兒叫格。例如,清朝皇帝努爾哈赤的大女兒叫“東郭格”,二女兒叫“能哲格”。一開始沒有定制化,所以有時候普通的未婚女孩也可以叫格格。
清朝的皇室女兒叫公主,其實是中原制造的。清朝太極皇帝登基后,開始稱女兒為公主,并規(guī)定王后的女兒叫“古倫公主”,公主的女兒和王后的養(yǎng)女,它被稱為“和碩公主”,而“格格”已成為王子高貴女兒的特殊名字。公主的稱號始于西周據(jù)《公羊傳》記載:“太子娶女子,必使同姓之君為君。”故稱公主。西周時,頭銜分為六級:王、公、侯、伯、子、滿。在皇帝的統(tǒng)治下,有五個等級。當皇帝把女兒嫁給王子時,他并沒有親自舉行婚禮,而是讓同一姬姓的王子結(jié)婚。這就是“公主”的由來。
周代姓姬,周帝之女為王姬。在西周和春秋時期,許多皇帝的女兒成為了王姬,公主的女兒也叫公主。西漢時,皇帝的女兒叫公主,等級是郡公主,國王的女兒叫翁大人。除了公主和格格,有時還有一種皇室女兒叫公主。公主實際上是在東漢以后產(chǎn)生的,意思是縣里的公主??たh公主和郡縣公主都是公主的等級,這是建立在秦朝的郡縣制度的基礎(chǔ)上的,秦朝的郡縣制度是漢代的。此外,王子的女兒還包括鄉(xiāng)村公主和亭子公主。
從魏晉南北朝到隋朝,皇帝的女兒被稱為縣公主,王子和王子的女兒被稱為縣公主和村公主。唐朝以后,皇帝的女兒是公主,王子的女兒是公主,王子的女兒是郡主,一直使用到清朝。
格格和公主的區(qū)別:定義不同、身份地位不同。
1、定義不同
格格是滿語,意為小姐。是滿族和清朝對女性的一種稱謂,為清皇族女兒的統(tǒng)一稱呼。公主是中國古代對皇女、王女、宗女的稱謂。公主并不等同于皇女,而是作為封號與男性皇族的王爵相對應(yīng),未出嫁即早夭的皇女在大多數(shù)朝代不會被授予公主稱號。反之也有皇帝養(yǎng)女,和親王女、宗女會被授予公主身份。公主下嫁稱適,迎娶公主則稱尚。
2、身份地位不同
格格是清朝王爺?shù)呐畠旱姆Q號,作為正式稱號使用時,在后金時期,國君和貝勒的女兒稱為格格。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漢人習慣,重新規(guī)定了封號。作為非正式稱號時,被用于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另外,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公主是帝王、諸侯之女的稱號。
公主的封號
1、以國名:如寧國公主,霍國公主、岐國公主、陳國公主等。
2、以郡縣名:稱某某郡公主,如新城公主、館陶公主、長樂公主、平原公主、平陽公主等。
3、以美名:以各種褒義詞命名,如太平公主、文成公主、藥茶公主、安樂公主、寧定公主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52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