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孫子反唐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薛仁貴的后代介紹
長子:薛訥,字慎言,唐玄宗時大破突厥,復封平陽郡公(薛仁貴封平陽郡公),謚號昭定,年七十二卒。也是《說唐三傳》人物薛丁山的原型。
另有四子: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
孫
薛嵩,薛楚玉之子。膂力過人,不治生產(chǎn),少年時誤入歧途跟隨安史叛軍,后歸唐,為昭義軍節(jié)度使,封高平郡王,后改封平陽郡王。生平喜好蹴鞠,大歷七年卒,贈太保。
薛昽(《舊唐書》作薛崿),薛嵩之弟。大歷七年繼承兄長薛嵩節(jié)度使位,但在大歷十年,被部將裴志清所逐,將兵馬歸田承嗣,逃到?jīng)持?。后入朝請罪,唐朝廷免其罪,將其地一分為三,以薛嵩族子薛擇為相州刺史,薛?薛慎惑之孫,薛光之子)為衛(wèi)州刺史,薛堅(薛訥之孫,薛直之子)為洺州刺史。田承嗣引誘薛雄造反,薛雄不從,被田承嗣派去的刺客殺害了。
薛平,字坦途,薛嵩之子。以司徒致仕,封魏國公,年八十卒,贈太傅。
薛從,字順之,薛平之子。官終左領軍衛(wèi)上將軍,贈工部尚書,與父親同為一時之名臣。
薛仁貴的孫子為何反唐?
在有關薛仁貴一族的民間文學中,除了《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外,還有一部膾炙人口的小說《薛剛反唐》。小說講述的是薛仁貴的孫子薛剛因滿門遇害,遂起兵反唐,輔佐廬陵王李顯,討伐武則天的故事。這雖然是小說之言,但在真實的歷史中,薛仁貴的孫子確實曾叛亂,反抗李唐王朝,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參與叛亂的薛氏后人又有著怎么樣的人生結局呢?
在真實的歷史中,薛仁貴這位造反的孫子名叫薛嵩,他的父親是薛仁貴的第五子薛楚玉。薛楚玉曾擔任范陽、平盧節(jié)度使,后因其兄薛訥被朝中保守派排擠,薛楚玉也被人告發(fā)瀆職,因而被免官。薛楚玉離職后,張守珪接任范陽、平盧節(jié)度使,張守珪后來收養(yǎng)了一個養(yǎng)子,名為安祿山。
再說薛嵩,他出身將門,自幼隨父生活在燕、薊之間,氣度豪邁,嫉惡如仇,他憑借門蔭為官,不肯從事生產(chǎn),史書記載他“有膂力,善騎射,不知書”。此時李唐王朝的皇帝唐玄宗也走向暮年,整日與楊貴妃廝混,朝政被楊國忠掌控,薛嵩本來就不善于逢迎,自然升遷無路,此時他看到了一個“機會”。
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造反,因家族被排擠,自身被壓抑,早就對李唐王朝深為不滿的薛嵩參與其中。由于薛嵩作戰(zhàn)勇敢,后來被安史叛軍提拔為相州刺史,成為封疆大吏。但情況急轉(zhuǎn)直下,安史叛軍屢屢失利,史朝義被唐軍擊潰。李唐王朝派遣仆固懷恩率軍收復河朔地區(qū)。薛嵩聞訊大驚失色,為了保全家族,薛嵩選擇向李唐王朝投降。
而仆固懷恩心懷二意,平定河朔后,他上奏朝廷要求封賞歸降的安史叛將,朝廷遂下詔封薛嵩為檢校刑部尚書、相衛(wèi)洺邢等州節(jié)度使。薛嵩從安史叛將搖身一變,成為朝廷的地方節(jié)度使。薛嵩雖然不讀書,但感念朝廷恩義,奉職謹慎,頗有治名。大歷初年,朝廷加封薛嵩為高平郡王、檢校尚書右仆射等職,薛嵩的官爵遠遠超過了他的父祖。
772年,薛嵩病死任上,后歸葬山西運城,時至今日薛嵩墓仍存。薛嵩死后,其子薛平歷任平盧軍節(jié)度使、河中節(jié)度使,出將入相,深受百姓愛戴,也為李唐王朝對抗地方藩鎮(zhèn)立下赫赫功勛,年屆八十時病死。薛平之子薛從,也官任右領軍衛(wèi)上將軍,統(tǒng)領李唐王朝的禁軍。
總體而言薛氏一族并未因參加安史之亂而遭到滅門,反而隆興一時。這是薛氏一族的榮耀與榮幸,但卻是李唐王朝的悲劇。由于對安史叛將的姑息,唐朝地方形成諸多藩鎮(zhèn),成為唐朝末年尾大不掉的問題。藩鎮(zhèn)經(jīng)過幾輪洗牌,最終在唐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新興的藩鎮(zhèn)朱溫滅掉唐朝,建立后梁,歷史進入大動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唐朝初年,名將輩出,薛仁貴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薛仁貴為唐朝南征北戰(zhàn),可以說是忠心耿耿,可是誰也沒有想到,他的孫子居然成為唐朝的叛徒!民間小說中,有?薛剛反唐?的故事,然歷史上卻并不是這么一回事!薛仁貴的這個孫子不叫薛剛,他投靠的是安祿山、史思明,參加了安史之亂,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本文的主角名叫薛嵩,他的父親名叫薛楚玉,而薛楚玉正是薛仁貴的兒子。
據(jù)史料記載,薛楚玉也是一員將領,在唐玄宗時期擔任過范陽節(jié)度使,不過后來遭到免職。薛嵩自幼隨父親生活在北方,深受環(huán)境的影響,?生燕、薊間,氣豪邁?,?有膂力,善騎射,不知書?,堪稱是一位豪俠。
此時朝廷重視科舉,薛嵩雖然是個將才,但卻不通文墨,只能靠著祖父、父親的功績混個官職。由于薛嵩勇猛過人,他得到了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的賞識。755年12月,安祿山在范陽起兵造反,薛嵩參加了叛軍,?自天下兵起,束身戎伍,委質(zhì)逆徒?。應該說,薛嵩并不是被迫造反的,他確實是安祿山的親信將領。
758年,郭子儀等九位節(jié)度使率領數(shù)十萬大軍,圍攻叛軍占據(jù)的相州。安慶緒親率主力部隊來援救,薛嵩名列其中,?安慶緒與其驍將安雄俊、崔乾佑、薛嵩、田承嗣悉其眾來援,分為三軍?。不過,安慶緒并沒有取勝,于是他派薛嵩為使者,向史思明求援。由此可見,薛嵩在叛軍中的地位很高,而且是親信將領。
安慶緒死后,薛嵩為史思明、史朝義父子效力,還被封為節(jié)度使,駐守相州地區(qū)。762年,史朝義兵敗洛陽,唐朝大將仆固懷恩率軍一路追擊。消息傳來,薛嵩意識到叛軍大勢已去,于是他決定投降唐朝,?聞賊朝義兵潰,王師至,嵩惶惑迎拜于懷恩馬前?。為了迅速解決叛軍,仆固懷恩沒有追究薛嵩這些叛將的罪責,反而上表朝廷請求予以封賞。
朝廷的任命書很快就到了,?詔遂以嵩為相州刺史,充相、衛(wèi)、洺、邢等州節(jié)度觀察使?。歸降之后的薛嵩還算不錯,?感恩奉職,數(shù)年間,管內(nèi)粗理?。朝廷不斷進行褒獎,首先將薛嵩等人的畫像放到凌煙閣之中;接著又下詔,加封薛嵩為高平郡王、昭義軍節(jié)度使、檢校尚書右仆射、平陽郡王。
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造反,因家族被排擠,自身被壓抑,早就對李唐王朝深為不滿的薛嵩參與其中。由于薛嵩作戰(zhàn)勇敢,后來被安史叛軍提拔為相州刺史,成為封疆大吏。但情況急轉(zhuǎn)直下,安史叛軍屢屢失利,史朝義被唐軍擊潰。李唐王朝派遣仆固懷恩率軍收復河朔地區(qū)。薛嵩聞訊大驚失色,為了保全家族,薛嵩選擇向李唐王朝投降。
而仆固懷恩心懷二意,平定河朔后,他上奏朝廷要求封賞歸降的安史叛將,朝廷遂下詔封薛嵩為檢校刑部尚書、相衛(wèi)洺邢等州節(jié)度使。薛嵩從安史叛將搖身一變,成為朝廷的地方節(jié)度使。薛嵩雖然不讀書,但感念朝廷恩義,奉職謹慎,頗有治名。大歷初年,朝廷加封薛嵩為高平郡王、檢校尚書右仆射等職,薛嵩的官爵遠遠超過了他的父祖。
772年,薛嵩病死任上,后歸葬山西運城,時至今日薛嵩墓仍存。薛嵩死后,其子薛平歷任平盧軍節(jié)度使、河中節(jié)度使,出將入相,深受百姓愛戴,也為李唐王朝對抗地方藩鎮(zhèn)立下赫赫功勛,年屆八十時病死。薛平之子薛從,也官任右領軍衛(wèi)上將軍,統(tǒng)領李唐王朝的禁軍。
總體而言薛氏一族并未因參加安史之亂而遭到滅門,反而隆興一時。這是薛氏一族的榮耀與榮幸,但卻是李唐王朝的悲劇。由于對安史叛將的姑息,唐朝地方形成諸多藩鎮(zhèn),成為唐朝末年尾大不掉的問題。藩鎮(zhèn)經(jīng)過幾輪洗牌,最終在唐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新興的藩鎮(zhèn)朱溫滅掉唐朝,建立后梁,歷史進入大動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薛剛反唐的故事,此故事最早見于清代的《反唐演義全傳》。在演義故事中,薛剛是大唐名將薛仁貴的孫子,薛丁山和樊梨花的兒子。說是薛剛在元宵節(jié)鬧花燈,一腳踢死了太子李奇。本來皇帝中宗李顯打算按律處罰薛剛,不累計薛家眾人,不過武則天奪取大權,將薛氏一門處斬,下令捉拿外逃的薛剛。后薛剛結連一幫豪杰,起兵討伐武氏,最終滅了武氏一族,為家人平反昭雪。這是小說演繹的故事,薛剛本人也是不存在的,而他的原型人物-薛仁貴的孫子薛嵩,也不像小說當中那樣為了報仇雪恨、匡扶李唐皇室而起兵,而是為了一己私利而走上造反之路。 史書記載,薛嵩和父親生活在燕、薊之間,氣度豪邁,疾惡如仇,他憑借門蔭當了個不大不小的官。
網(wǎng)絡配圖
但他顯然不滿于現(xiàn)狀,畢竟他“有膂力,善騎射,不知書”,從這九個字當中就可以看出來他是想要通過在戰(zhàn)場上建功立業(yè)來取得功名的。但是現(xiàn)實卻是那么的殘酷,此時的唐朝皇帝唐玄宗已經(jīng)走向暮年,整日與楊貴妃廝混,朝政被楊國忠掌控,薛嵩不善于逢迎,想要升遷是不可能的了。正當薛嵩為升遷無望而苦惱時,一個“機會”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
網(wǎng)絡配圖
公元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造反,因家族被排擠,自身被壓抑,早就對李唐王朝深為不滿的薛嵩參與了這場叛亂。由于薛嵩作戰(zhàn)勇敢,后來被安祿山提拔為相州刺史,了卻了自己想當大官的欲望。但在薛嵩任刺史后不久,安史叛軍的情況急轉(zhuǎn)直下,史朝義被唐軍擊潰。李唐王朝派遣仆固懷恩率軍收復河朔地區(qū)。薛嵩聞訊大驚,為了保全家族,薛嵩選擇向朝廷投降。
網(wǎng)絡配圖
而仆固懷恩心懷二意,平定河朔后,他上奏朝廷要求封賞歸降的安史叛將。朝廷降旨封薛嵩為檢校刑部尚書、相衛(wèi)洺邢等州節(jié)度使。薛嵩從叛將搖身一變,當上了軍區(qū)司令。薛嵩感念朝廷恩義,奉職謹慎,頗有治名。大歷初年,朝廷加封薛嵩為高平郡王、檢校尚書右仆射等職,薛嵩直接變成了王爺,比他祖父當年還風光。
公元772年,薛嵩病死于任上,歸葬山西運城。薛嵩的兩個兒子也歷任大將,次子薛從更是掌管朝廷的禁軍。從薛嵩這個例子來看,造反然后被招安,或者自己投誠,往往比在戰(zhàn)場上玩命獲得的好處更多。怪不得宋江想造反,不過自己的皇帝是怎么一個人,這就由不得自己了,沒準他秋后算帳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52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