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涼州馬超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建安十六年,剛從赤壁之戰(zhàn)中走出失敗陰影的曹操已經(jīng)按耐不住了,他摩拳擦掌的準備尋找下一個對手。此時天下的諸侯已經(jīng)沒剩幾個了。除了在南方的孫劉二人之外,為數(shù)不多的諸侯就剩盤踞在西涼的馬超韓遂等人和益州的劉璋還有漢中的張魯。
曹操經(jīng)過慎重考慮決定先進攻張魯。為何?赤壁之敗讓曹操充分的認識到了自己士兵不習水戰(zhàn)的弱點,河北之兵雖然在馬上作戰(zhàn)是一把好手,可是到了南方的山川沼澤之中則就是一群任人宰割的羔羊,此時只有暫時放下荊州。
而且因為荊州的歸屬權,此時孫劉二人鬧得很不愉快,所以暫且讓劉備和孫權二人在荊州斗個你死我活去吧。西涼馬超又太遠,而且當時馬超的父親馬騰還在自己手上做人質諒他也不敢造次。所以他就把目標定在了川蜀大地上,但是自己和劉璋不接壤,所以只能先攻張魯。
于是他命令鎮(zhèn)守長安的鐘繇去討伐張魯,同時讓自己帳下的頭號大將夏侯淵從河東出發(fā)會師鐘繇,平定漢中張魯。但是此時高柔不同意曹操的做法,他認為:“鐘繇鎮(zhèn)守長安就是為了對付馬超他們的,現(xiàn)在鐘繇的大軍有所動作,馬超等人肯定以為是要對付自己了,反而會引起他們的警覺。因此要平定張魯需要先平定三輔?!钡遣懿傥从枥聿?。
果然不幸被高柔言重了,鐘繇大軍的調動引起了關中馬超等人的警覺,馬超、韓遂、成宜、馬玩、程銀、張橫、梁興、李堪、楊秋、候選共計十路諸侯聯(lián)軍十萬人兵犯長安。
《三國志》:太祖欲遣鐘繇等討張魯,柔諫,以為今猥遣大兵,西有韓遂、馬超,謂為己舉,將相扇動作逆,宜先招集三輔,三輔茍平,漢中可傳檄而定也。繇入關,遂、超等果反。
而曹操在盛怒之下立馬兵遣將并親率大軍前往關中之地迎擊馬超聯(lián)軍。這場戰(zhàn)爭就是三國著名的“渭南之戰(zhàn)”,這場戰(zhàn)爭最后以馬超的慘敗而告終。
后世有學者也認為,這其實也是曹操逼反西涼諸部的一種策略,因為西涼之地太過偏遠。率軍遠征的話耗時耗力,但是如果他們自己主動過來那就會不一樣了,可以省去很多麻煩。
但是事實究竟是如何,我們已經(jīng)不得而知。這其中的是是非非恐怕也只有曹操本人才知曉了,不過后世也有疑問,馬超占據(jù)的西涼之地不過是苦寒之地,為何敢就憑借這苦寒之地的十萬兵馬就和曹操對抗,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對于馬超的這種行為,有許多人認為馬超是憑借西涼的精銳騎兵才敢和曹操對抗的。對此小編也有更多看法,認為馬超敢反抗曹操不單單是因為這層原因,小編認為其中有更多的原因在里面。
其一,此時的曹操剛經(jīng)歷過赤壁大敗,并且后方不穩(wěn)。
我們都知道三國三大戰(zhàn)役之中,影響最深的,被后世言談之間講的最多的就是赤壁之戰(zhàn)。
比如北宋著名的詞人,蘇東坡的那首《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還有唐朝杜牧的《赤壁》,其中那兩句: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p>
這些詞句字里行間之間都體現(xiàn)出赤壁之戰(zhàn)的影響有多大。因為此戰(zhàn)讓雄心壯志的曹操徹底失去了一統(tǒng)天下的機會,并且真真切切的嘗到了大敗虧輸?shù)淖涛丁?/p>
此戰(zhàn)在歷史上其實還有很多疑云,首要的就是曹操的參戰(zhàn)兵力一直是個迷。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夸大了曹操的兵力說是八十三萬,其實真要有八十三萬這仗其實也不用打。
然后也有歷史學家認為其實就五千虎豹騎,可是這種說法也不靠譜,要真是五千多人孫劉還需要聯(lián)手嗎?
所以小編還是信服某種說法:曹操的兵力應該在十到二十萬之間,大部分是荊州劉表所部的七八萬荊州降兵外加上自己從北方帶來的部分兵馬。
但是這一戰(zhàn)曹操因為過于心急,因此犯了諸多兵家大忌。比如士兵水土不服,不習水戰(zhàn)等等。后面雖有鐵索連舟克服了水土不服這個困難,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改變了這場戰(zhàn)爭的命運。
最終一把大火讓曹操在赤壁損兵折將,并永遠的失去了一統(tǒng)天下的機會。
但是此時不禁有疑問了,既然曹操在赤壁大戰(zhàn)中被打的大敗,此時的馬超為何不進攻呢?反而要等到赤壁之戰(zhàn)三年后才進攻?
對此我是這樣認為的,曹操雖在赤壁之戰(zhàn)中大敗潰輸,但是就如很多歷史學家講的一樣。曹操在北方的兵員,財產(chǎn),田畝都還牢牢掌握在曹操手中。而且長安之地有鐘繇那個老家伙在,這個老頭雖然癡迷于書法,可他還是有幾把刷子的,使得馬超不敢妄動。
而赤壁之戰(zhàn)過后,曹操已經(jīng)無力收拾南方局勢,東吳的孫權率軍十萬趁機發(fā)起第一次合肥之戰(zhàn),另一路在東吳大都督周瑜領導下趁勢率軍攻取荊州,曹仁被迫退往襄陽。
而彼時的劉備呢,也在南方趁勢收復荊州南部的郡縣,孫權和劉備在南方打成這樣。就是在這么混亂的情況下,此時曹操卻毫無動靜。沒有出兵救援荊州和合肥之地。此時的曹操在干嘛呢?他在打造銅雀臺。
恐怕這一系列舉動其實給了馬超一種錯覺,認為曹操無力收拾南方殘局,赤壁之戰(zhàn)過后曹操損失的不僅僅是兵員,恐怕還有其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壯志,否則怎么會在這種情況下都不去救援荊州和合肥呢反而花重金打造銅雀臺呢?恐怕就只有一種解釋,沒有再戰(zhàn)之力,其主力精銳都報銷在赤壁一戰(zhàn)了,所以只能讓南方諸將自力更生。
而漢中張魯本身手下并無多少兵將卻占據(jù)著這塊肥沃之地,漢中有數(shù)十萬百姓,倘若讓曹操平定了張魯和劉璋那么接下去對付的不就是西涼了嗎?那么與其如此,不如自己主動出擊趁其未恢復元氣之際打垮其主力,覓得一線生機。
所以后世史學家認為這是曹操逼反西涼的一種策略其實也不無道理,畢竟唇亡齒寒,張魯一垮,接下去倒霉的不就是自己了嗎。當然這也是小編的猜想 。
第二點,就是馬家賴以成名的西涼鐵騎。
現(xiàn)在提到的西涼軍其實主要分兩部分,一個是董卓的西涼軍,另外一部分是馬超韓遂所部的西涼軍。但是董卓和馬超又有所不同,董卓是正兒八經(jīng)的東漢王朝的官員,也就是說他是吃皇糧的;而馬超韓遂等人則一直是東漢王朝的心腹之患,他們時常在西涼地區(qū)作亂,搞得東漢朝廷好不頭疼。
最后只好采用大棒加胡蘿卜的方法,就是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封他們個一官半職讓他們消停會,少鬧騰。而韓遂等人得了好處之后也就消停了一會,過一會則又會起來搞事情,所以西涼之地一直是東漢朝廷的心腹之患,終東漢一朝都無法徹底解決西涼之患,以至于被生生拖垮了財政。
西涼因地處西域所以此地胡漢混雜,也造就了西涼人彪悍斗狠的性格。他們打起仗來往往悍不畏死,光這一點就已經(jīng)在氣勢上就壓倒敵人了。以至于在開戰(zhàn)前,就連曹操的心腹大將曹仁都認為這一仗不好打,他認為:“關西軍實力強勁,他們善用長矛,如果不是最精銳的部隊恐怕根本擋不住他們”。
《魏書》:議者多言“關西兵強,習長矛,非精選前鋒,則不可以當也”。
而且西涼地區(qū)盛產(chǎn)良馬,有“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譽。而且胡人本身就是馬背上的民族,他們幾乎從一生下來就會拉弓射箭。所以西涼一直是精銳騎兵的發(fā)源地。關于西涼鐵騎有一種說法叫:秦始皇得之,便掃平六國,唐太宗得之,便虎視天下。
三國時期盛產(chǎn)良馬的地區(qū),主要是與匈奴、鮮卑、烏桓、羌等游牧民族相鄰的幽州、并州、涼州。后來曹魏能力壓吳蜀就是這個原因,因為吳蜀所在的地區(qū)都不是良馬的盛產(chǎn)區(qū),后期諸葛亮六出祁山不單單是希望得到長安,他更希望收復隴西之地為蜀漢奪得一個優(yōu)質的產(chǎn)馬地和曹魏抗衡。
馬超的西涼騎兵和中原地區(qū)的騎兵有所不同,西涼馬超兵團有點類似于羅馬軍團建制的技術型部隊。馬超軍團不擅弓弩,而擅長使用投標,且以脫手長標為特色,這種脫手飛標有點像古羅馬的投槍。它的殺傷力強,對于當時甲胄簡陋的輕裝軍隊攻擊力遠勝弓弩。軍陣也不同,前軍是密集的盾牌兵,盾牌的強度和重量都遠超一般軍隊,實際上就是斯巴達希臘式盾牌的翻版,這種盾牌極高,前進的時候,兵士基本都是把盾牌立在地上作戰(zhàn)。騎兵全是輕騎,配置與步兵分開,不作為主力,而是作為奇襲隊使用。這樣的軍陣,正是古羅馬前期使用極為廣泛的希臘密集軍陣。
而馬超就是憑借著這只精銳的騎兵部隊和曹操六戰(zhàn)渭水,殺的曹操割須棄袍。連曹操自己都說過:“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p>
第三,馬超所憑借的就是西涼之地本身。
是不是不懂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且不急,聽我慢慢道來?首先我們來講講涼州的歷史。
西涼又稱涼州,其西涼之意為地處西方,常寒涼也。此地為大漢十三大州之一.,漢武帝令衛(wèi)青霍去病北擊匈奴,也因此將河西走廊納入了漢朝的版圖,漢武帝在此設武威、敦煌、酒泉、張掖四郡。
西涼之地在漢以前是匈奴、大月氏等胡人居住的場所,后來漢武帝將遷數(shù)十萬大漢居民到此,也因此這里的局勢并不穩(wěn)定。
后來,王莽宣漢建立新朝。可惜王莽的改革太過與時俱進,所以導致天下大亂。而混居在此地的羌族開始強大起來,他們在新朝末年經(jīng)常侵入邊塞侵入內地。
后來漢光武帝劉秀派遣大名鼎鼎的馬援前往西涼平叛,馬援雖成功進行平叛,可惜沒能改變涼州之地混亂的局勢。由于羌人的大規(guī)模內遷,因此和居住在河西走廊的居住民發(fā)生了沖突。外加西北的官員大多數(shù)殘暴苛暴,東漢王朝從建立到滅亡為止,羌人之亂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當年“涼州三明”之中的皇甫規(guī)、張奐力主將降服人內遷至內地,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上Т藭r的東晉朝廷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了,因此也沒有一個長遠規(guī)劃。外加上另外一個涼州名將段颎的方法對當時的羌人之亂更為有效,因此他們兩人的建議遲遲沒有奏效。
但是此地雖然局勢混亂,但是對軍閥來說這里就是他們發(fā)家致富的地方。而董卓、馬騰就是靠著西羌人的暴亂才因此發(fā)家致富,最終割據(jù)為一方諸侯。
馬超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恐怕憑借的就是涼州地區(qū)的混亂局勢。
馬超本人是馬援之后,而且其本人也智勇雙全驍勇善戰(zhàn),也因此在羌人之中威望極高。外加此地遠離中原地區(qū),山高路險。因此就算打不過曹操馬超還能回到西涼繼續(xù)自己的西涼候。
而曹操一開始將目標定在張魯也并非沒有原因的。因為西涼地區(qū)太遠,那里人煙稀少,土地荒蕪。占領此地之后要花大力氣去建設,反而會得不償失,最主要的是這里的胡漢關系太過復雜。馬超本人又在羌人之中威望太高,可以說達到了一呼百應的地步,就算自己占領了西涼之地,但是得到一個戰(zhàn)亂不止的西涼之地又有何用呢?最終也會和東漢朝廷一樣,被生生的拖垮財政。
也因此渭南之戰(zhàn)后,曹操沒有繼續(xù)進攻馬超,因為馬超主力已經(jīng)盡失,暫時掀不起大的風浪了。可惜馬超目光太過短視,他在渭南之戰(zhàn)后并沒有休養(yǎng)生息恢復軍力,反而又在曹操背后搞事情??墒撬奈鳑鼍J盡失,還怎么可能是曹操的對手。
他雖然初期的確占了一些上風,可是部隊損失過大他已經(jīng)難以壓服西涼諸部了。最終在楊皋的策劃下,很多是曹操舊部卻不得不投降馬超的人舉兵反叛,馬超雖然英勇無比,可惜渭南之戰(zhàn)前的他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最終只能卷土涼州投奔張魯。
而曹操本人對馬超恨之入骨,后來打敗張魯之后,馬超的兒子馬秋遭到處斬,而他的妻子董氏最終改嫁他人。此后馬超雖然在劉備帳下效力,卻一直得不到重用。
因此歷史紛紛擾擾雖然精彩卻也是造化弄人,這其中究竟埋藏著多少遺憾我們也不得而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54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