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晉文公退避三舍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城濮之戰(zhàn)發(fā)生在公元前的632年,是晉國和魏國在城濮地區(qū)進行的爭霸中原的大戰(zhàn)。但是晉文公兌現(xiàn)了流亡楚國時期許下的退避三舍的諾言,晉軍避開楚君的鋒芒,子玉不顧楚成王的勸誡,最終導致楚大敗。
在春秋時期,諸侯之間相互征戰(zhàn)。其中楚國的實力比較強大,想要征戰(zhàn)其他國家,然后稱霸整個中原。但是在北方也有強國,晉國從晉國公上位開始,國家的實力就逐漸變強,并且晉文公也知道楚國的圖謀,就先下手為強,發(fā)起了戰(zhàn)爭。
戰(zhàn)爭的原因是因為晉國當時內(nèi)亂,公子重耳逃到了楚國,當時楚成王是熱情招待他,楚成王就問他說要是他能夠回到晉國,并且成為晉國的國君,將來怎么來感謝楚王。重耳聽到楚成王的問話回答說,如果要是真的能夠回到晉國,成為了國君,想金銀財寶等你們國家都是有的,如果要是兩個國家要交戰(zhàn),我就退避你三舍。后來重耳回到了晉國,回國是在秦國的幫助下,并且做了國君,就是當時的晉文公。
楚國的雄心一直在持續(xù),先是攻打宋國,宋國就向晉國求救,兩個國君交好,這種情況怎么辦,大家開始商量,最后想出來一個辦法,就是先答應宋國,就是讓齊國、秦國與楚國交涉,然后送禮物給他們,晉國出兵伐曹和衛(wèi),再把他們的土地分給宋國,這樣的辦法兩全其美。
楚成王知道晉國救宋國,子玉去和晉國打仗,楚成王勸誡不要去,但是子玉偏偏要去。楚成王給子玉的軍隊比較少,子玉進攻,晉文公告訴晉師向后退。當時的晉國的將士們都不懂,以為自己國家的君主是害怕了,后來才知道國家的君主是受到過楚國的恩惠,這樣我們不忘恩負義,士氣一下高漲,退了三舍,子玉卻窮追不舍,戰(zhàn)爭就是這樣開始的。
城濮之戰(zhàn)的交戰(zhàn)雙方就是晉三軍,楚國的三軍。在四月六日,晉軍在城濮等待楚軍,等到軍隊一到開始戰(zhàn)爭,最終在這場戰(zhàn)役中,晉國勝利,楚國受到了挫折,最終楚國大將子玉羞憤自殺了。最終晉文公掌管霸權(quán)。
在這場戰(zhàn)役當中,最開始晉國的軍隊實力是比不過楚國的軍隊,但是晉文公能夠洞察戰(zhàn)局,虛心采納別人的建議。在戰(zhàn)役開始之前,就定下了“楚始得曹而新昏于衛(wèi),若伐曹、衛(wèi),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的方法,以曹和衛(wèi)為突破口,爭取到了齊秦和自己的國家站在一個戰(zhàn)線。
之后在戰(zhàn)爭中奪取主動權(quán),先是主動退避三舍,之后伺機而戰(zhàn),和秦國、齊國、宋國的軍隊會合,劃分優(yōu)勢的兵力,針對地方,最后各個擊破,達到了勝利。這也就是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對比,韜光養(yǎng)晦,伺機而戰(zhàn),有所作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54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