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正的西漢名相蕭何,他是個怎樣的人
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硎捄蔚墓适拢信d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
蕭何的大名想必不用小編多說了
,秦末輔佐劉邦起義
,史稱“蕭相國”
。

,他是個怎樣的人.png" />
他對劉邦來說
,絕對是功高至偉且忠心耿耿的
。不管是當年的楚漢相爭時
,鎮(zhèn)守關中
,教化百姓
,勉勵耕作
,保障前方將士的衣食住行
,還是大漢初定后制定律法,整肅秩序
,恢復經(jīng)濟,醫(yī)治戰(zhàn)亂后的創(chuàng)傷
,他都扮演了一個無人可以替代的角色
。
在他死后,曾參接了他的班
,沿襲他的制度作風
,清靜無為,而大漢王朝依舊運轉很順暢
,因此也留下了“蕭規(guī)曹隨”的典故
,可見蕭何治理天下也是有超人的本事
。歷代史學家對其褒獎的筆墨
,自然也從來沒吝惜過
。
然而,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卻未必是真君子
,主要就體現(xiàn)在他對韓信的態(tài)度上
。
韓信當年就是因他舉薦
,才有機會被劉邦拜為大將軍,統(tǒng)領三軍
,才有后來軍事史上“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佳話流傳?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娛捄尾坏兄卫硖煜碌谋臼拢€兼有伯樂的美譽
。然而還是他
,卻在劉邦贏得天下之后
,最終將韓信給拋棄了
,而且還是夷三族的那種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哉f干凈利落,不留一絲后患。
當時
,韓信的一名家臣得罪了他
,韓信打算將他殺掉
,他的弟弟上書
,說韓信打算造反
。此時正值劉邦遠在前線討伐叛逆
,呂后便和蕭何密謀
,派人假意說劉邦已經(jīng)平叛歸來
,邀請群臣都來祝賀。恩公造訪
,韓信自然不知是計,就一同前往,結果被呂后埋伏的武士捉拿
,處死在了長樂宮。
其實
,那時候的韓信
,已經(jīng)因為私藏楚將鐘離昧
,被從楚王貶為了淮陰侯
,且賦閑在家
,倘若他真的想反叛自立的話
,未必還有如此實力。蕭何更是清楚
,韓信之所以步步被貶
,自身不慎不假
,但更重要的還是劉邦生性多疑
。對于這點
,他自己也是領教過的。
當年他坐鎮(zhèn)漢中
,運籌兵馬糧草
,好不威風
,結果后來發(fā)現(xiàn)劉邦起了猜忌之心,又只好將子孫多人派往前線作戰(zhàn)
,說是去建功立業(yè),實際上是送去當了人質
。如此
,才化解了劉邦的猜忌。
還有
,劉邦率軍圍剿反賊英布時,蕭何奉命主持政務
,安民息事
,且將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條
。結果不但沒得到劉邦的褒獎
,反而又遭到了他的懷疑
,說他這是趁機在提高聲望,收買民心
,意欲不軌
。最后沒辦法
,蕭何只得用脅迫百姓
、損民利己的辦法
,自污名節(jié)
,以求自保
。
蕭何這么做,當然無可厚非
,畢竟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蓡栴}是
,他在對待韓信時卻并沒有這么做,他深知劉邦生性多疑
,作為恩公,他本可以
,也應該為韓信振臂一呼
,可惜的是,他卻選擇了充當幫兇
。如此一來
,他的道德瑕疵便暴露無遺了。
這里我們且不說韓信到底該不該殺
,但又不得不懷疑
,密謀計殺韓信
,是蕭何的又一次自保行動
。韓信死后
,劉邦對蕭何更加的恩寵
,封邑晉爵,圣眷日隆
,這也從側旁證實了蕭何借名將之血
,為自己鳴鑼開道的不良之心
。
北宋的王安石和蘇軾曾同朝為官
,因為政見不同,他們曾多次互相廝殺
。那時的王安石已經(jīng)是丞相了
,蘇軾不過是開封府推事,不久后
,蘇軾敗走杭州,被外放當了太守
。后因“烏臺詩案”
,蘇軾命懸一線
,當時滿朝文武唯恐沾染血腥
,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話
,而王安石卻上書直言:“豈有圣世殺仕者乎!”從刀口上救下了蘇軾
。
同為丞相
,蕭何和王安石一比較,其品德相去甚遠
。
作為帝王
,屠殺功臣
,情有可原,那是為了自家王朝的永固長存;可是為了一己之私
,殺死同僚
,那就是人生的一大污點了
。
蕭何為人怎樣?
既然能留名青史
,則必有過人之處
。(自己寫的
,見笑)作為一代名相
,他識大體
,顧大局
,大公無私
,為人謙遜;他拉攏了諸如韓信
,張良等文謀武將
,直接構建了劉邦賴以逐鹿中原的后備智囊團
,以自己的謀略與膽識幫助劉邦由草包成功蛻變?yōu)橐淮_國英君
,可謂“西漢開過第一功勛”,此乃“平天下”;建國后
,制定內外法政
,恪盡職守
,兢兢業(yè)業(yè),此乃“封邦建國”之才
。作為一個杰出的政治家
,他又諳熟明哲保身之術
。由于他平時為人謙虛謹慎
,處事圓滑,從不邀功
,始終未給劉氏王朝誅殺的借口,致使他能在誅殺功臣的血雨腥風中得以自保。想想
,能夠全身而退的,史上又有幾人?應該是個老油條
,政治家都這樣,這也是本事
。
西漢開國名相蕭何怎樣?祖籍哪里人?
祖籍南蘭陵,南朝梁宗室后裔,乃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蕭統(tǒng)之后嗣
。西漢開國名相蕭何,功冠群臣聲施后世。蕭何
,江初謀略家
,漢王朝開國名相。秦末
,天下大亂
,蕭何乃一刀筆小吏,也能乘勢而起
,擁立沛公
,反了沛縣。勸劉邦避項羽鋒芒
,屈尊漢中王
,立穩(wěn)腳跟
,徐圖天下;他慧眼獨具,月下追回韓信
,使“漢興三杰”到了劉邦一人手下
,乃漢初開國兩件大事
,功在蕭何。楚漢相爭
,蕭何留守關中
,為劉邦大軍提供了充足可靠大后方
,首功在蕭何
!漢王朝初定
,治國安邦
,頒法立規(guī)
,更有“蕭規(guī)曹隨”之譽
。身居相位,歷時二主
,善始善終;“功冠群臣,聲施后世”的盛譽
,太史公受之無愧
!
蕭何是怎樣的一個人~??
蕭何:西漢開國名相 功冠群臣 聲施后世——西漢開國名相 蕭何(
?~前193)
漢朝初年丞相
。謚號“文終侯”
,漢初三杰之首
。
蕭何輔助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政權
。
西漢初年政治家
。沛(今江蘇沛縣)人
。蕭何不論在戰(zhàn)爭期間
,還是在漢初恢復時期,都表現(xiàn)出了中國古代杰出政治家的風度和治國才能
,幾千年來都被人們所稱頌。
早年任秦沛縣獄吏
。秦末佐劉邦(見漢高祖劉邦)起義
。攻克咸陽后,蕭何收取了秦丞相
、御史府所藏的律令
、圖書
,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
、郡縣戶口并知民間疾苦
,對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zhàn)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劉邦為漢王,以蕭何為丞相,蕭何推薦韓信為大將軍
。
楚漢戰(zhàn)爭時,蕭何留守關中
,侍太子
,為法令約束
,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后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zhàn)
,對劉邦戰(zhàn)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
。漢代建立后,以蕭何功最高封為侯
。采摭秦法
,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
。又協(xié)助高祖消滅韓信
、英布等異姓諸侯王
,被拜為相國。高祖死后
,蕭何輔佐惠帝
。惠帝二年卒
。
蕭何簡介
蕭何生平介紹
蕭何
,是漢朝初年丞相。
謚號“文終侯”
,漢初三杰之首
。輔助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政權
。
泗水沛(今江蘇沛縣)人
。曾任沛縣主吏掾
、泗水郡卒吏等職,持法不枉害人
。
秦末隨劉邦起兵反秦
,劉邦進入咸陽
,蕭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戶籍
、地理圖冊等收集起來
,使劉邦知曉天下山川險要、人口
、財力
、物力的分布情況。項羽稱王后,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
,立足漢中
,養(yǎng)百姓
,納賢才
,收用巴蜀二郡的賦稅
,積蓄力量
,然后與項羽爭天下。
為此深得劉邦信任
,被任為丞相
。他極力向劉邦舉薦韓信,認為劉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韓信不可
。
后來韓信在楚漢戰(zhàn)爭中的才干證明蕭何慧眼識人。楚漢戰(zhàn)爭中
,蕭何留守關中,安定百姓
,征收賦稅,供給軍糧
,支援了前方的戰(zhàn)斗
,為劉邦最后戰(zhàn)勝項羽提供了物質保證
。
西漢建立后
,劉邦認為蕭何功勞第一
,封他為侯
。后被拜為相國
。
劉邦去世后
,繼續(xù)輔佐惠帝
。蕭何病危時
,舉薦曹參接替自己
,保證了漢初政策的連續(xù)性。
但是他也幫助呂后
,錯殺韓信.留下了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的典故.這顯然在他光輝的一生中無疑是個敗筆~
!但同時也告訴我們,人無完人
,金無足赤的道理.其實名人并不比我們的境界高多少,只是做了一些一般人不能做的事罷了
,也正因為如此,也就足夠了. 蕭何之識 識,也就是見識
,眼光
。有見識,有眼光
,也就能品評
,會鑒賞
。
中國人推崇這種才能的傳統(tǒng)
,可謂源遠流長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風塵俠妓巨眼識英雄”等等
,便是這種傳統(tǒng)的典型范例
。
魏晉時期一度盛行的所謂“人物品藻”的潮流
,不過是這種文化傳統(tǒng)的流風遺韻罷了
。中國古人認為,人生在世
,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就是必須懂得欣賞
。
鑒賞
,而不是判斷;享受,而不是思考——這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欣賞的對象包括自然、文物
、藝術,也包括各種人物
。
而一個豪杰之士
,所鑒賞的對象就不是一般的人物
,而是鳳毛麟角般的天才或英雄
。對于這種天才或英雄
,不要著眼他的現(xiàn)在
,而要展望他的未來;不是盯住他的現(xiàn)實性,而是瞄準他的可能性
。
假如一個女子也具有了這種眼光和鑒賞才能
,我們就譽之為“女中豪杰”
。歷史上這種女中豪杰是很多的
,比方說卓文君、紅拂女
、武則天
,還有劉邦的妻子呂雉
。
說起蕭何所賞識的天才或英雄
,我們當然首先想起韓信
。 韓信墓有一幅對聯(lián):“生死一知己
,存亡兩婦人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兩婦人”指的是“漂母”和呂后
,“漂母”賜飯
,保存了韓信的生命
,呂后設計,斷送了韓信的生命
,所以說“存亡兩婦人”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耙恢骸本褪鞘捄?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韓信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與“生死一知己”的意思是一樣的
。由于蕭何的巨眼識才
,強力推薦
,韓信才得以施展胸中抱負,所以蕭何可謂韓信的知己
。
“蕭何月下追韓信”與“伯牙摔琴謝知音”可以相提并論
,都是千古佳話。 鴻門宴之后
,項羽自稱西楚霸王
,封劉邦為漢王
,封地在巴、蜀與漢中地區(qū)
。
劉邦返回巴蜀時
,韓信趁機棄楚歸漢
,隨劉邦前行
。劉邦“未之奇也”
,沒覺得韓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不曾重用韓信
,只是“拜以為治粟都尉”
。
主管糧草供給的韓信仍然“英雄無用武之地”
。但“治粟都尉”的職務
,使韓信有機會與蕭何接觸
。
幾次交談,“何奇之”,看出韓信乃是軍事上的全局之才
。當日劉邦返回巴蜀,為了迷惑項羽
,采納張良獻策
,燒毀棧道
。
此舉固然迷惑了項羽
,卻也給劉邦的部下造成錯覺。人人以為劉邦胸無大志
,欲茍安一隅
,終老巴蜀
,遂起他去之心
,一路上不斷有人開小差。
當時僅將軍一級的逃亡者就有數(shù)十人
,然而蕭何都沒當一回事。聽說韓信也掛印而去
,蕭何頓時大驚失色
,也顧不上和劉邦打個招呼
,立即策馬連夜便追。
這就是有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有人報告劉邦
,說丞相也逃亡了
。
劉邦驚怒交集
,如失左右手
。過一兩日
,蕭何回來見劉邦。
劉邦又喜又怒
,破口大罵:“蕭何
!連你也背叛我!”蕭何說:“我怎么敢背叛大王
?我是去追趕逃亡者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眲顔枺骸岸甲肥裁慈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蕭何答:“韓信
。”
劉邦勃然大怒:“將軍跑了幾十個,都沒聽說你去給我追回來
,你說你去追區(qū)區(qū)一個韓信,誰信哪
?這不是在耍我嗎
!”蕭何說:“那些二三流的將軍,隨便一抓便是一大把,不值得我蕭何去追
。只有韓信
,‘國士無雙’
。
陛下若要終老漢中
,當然無需重用韓信
;但陛下若要逐鹿中原
,沒有韓信萬萬不可!”一番說辭
,打動了劉邦。一番爭取
,又使劉邦終于拜韓信為“大將軍”
。
韓信能夠施展才華
,功成名就
,一靠蕭何的見識與眼光,二靠蕭何的動動嘴皮
,發(fā)發(fā)議論。古人有云
,“世有伯樂
,然后有千里馬
。
千里馬常有
,而伯樂不常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笔捄沃p識韓信
,眼光是如此的敏銳,判斷是如此的準確
,挽留是如此的誠懇
,推薦是如此的不遺余力,盡矣
,至矣
,不可復加矣
!作為一個世間“不常有”的“伯樂”
,難道竟會遜色于韓信這匹“千里馬”
? 不過,蕭何所識的最大的英雄
,不是韓信,而是劉邦
。
賞識韓信不難——除了蕭何
,項羽手下還有一個叫做鐘離眜的將軍了解韓信的才能
,發(fā)現(xiàn)劉邦卻不容易。西諺有云:仆人眼中無英雄
。
英雄的仆人與英雄太接近太熟悉了
,覺得。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明什么?
韓信之所以可以被重用是蕭何幫的 他的死是蕭何策劃的 所以人們說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具體如下 韓信(
?—前196年)
,字重言,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qū)碼頭鎮(zhèn))人
,西漢開國功臣
,初屬項羽
,后歸劉邦.中國歷史上偉大軍事家
、戰(zhàn)略家
、統(tǒng)帥和軍事理論家 他起初并未受到劉邦賞識
,只當個小糧官
,丞相蕭何卻很器重他.在漢王赴南鄭(漢中)后,未受重用的韓信與漢軍中思鄉(xiāng)將士一道出走
,蕭何聞訊
,來不及報告劉邦
,連忙星夜把韓信追了回來
,并報告劉邦說,韓信是國內獨一無二的杰出人才
,要想在天下爭雄
,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了.由于蕭何的大力推薦
,韓信被任命為大將.(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
,蕭何也十分賞識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實為排擠到漢中),從長安到達南鄭
,就有數(shù)十位將領逃亡.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漢王不用
,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軍中有人向漢王報告“丞相何亡.”(《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大怒
,如失左右手.過了一兩天
,蕭何前來進見
,劉邦且怒且喜,罵到蕭何為何逃跑
,蕭何說他不敢逃跑
,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韓信.劉邦又罵到“諸將亡者以十數(shù)
,公無所追
;追信
,詐也.”蕭何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
,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
;必欲爭天下
,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表示自己也想向東發(fā)展
,絕非甘居漢中
,定要取天下.蕭何說:“王計必欲東,能用信
,信即留
;不能用
,信終亡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看在蕭何的情面上同意讓韓信為將
,但蕭何堅持要再加以重用
,劉邦表示可以讓他做為大將.于是劉邦想把韓信召來任命他.蕭何說:“王素慢無禮
,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
,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
,齋戒
,設壇場
,具禮
,乃可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同意了蕭何的要求.)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前去征討
,韓信稱病不隨高祖出征
,暗地里派人到陳豨處聯(lián)絡
,要陳豨只管起兵
,自己定從京城策應.韓信與家臣謀劃:可以在夜里假傳詔旨
,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
,然后率領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部署已定
,只等陳豨方面的消息.這時韓信的一位門客得罪了韓信
,韓信囚禁了他并準備殺他.那位門客的弟弟就向呂后密告韓信要謀反的情況.呂后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恐怕韓信的黨羽不肯就范
,于是與相國蕭何商議
,假裝有人從皇上那里來
,說陳豨已被殺死,諸侯群臣都前來進宮朝賀.蕭相國欺騙韓信道:“雖然您有病
,還是要勉強朝賀一下.”韓信入朝進賀
,呂后派武士把韓信捆縛起來,在長樂宮中的鐘室里斬殺了他
,并被誅滅三族.韓信臨斬時說:“吾不用蒯通計
,反為女子所詐
,豈非天哉!”(《漢書·韓信傳》) 韓信的成功是由于蕭何的大力推薦
,韓信的敗亡
,也是蕭何出的計謀.所以民間就由這個故事概括出“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一句俚語.
。
介紹一下蕭何
西漢初期政治家,漢初三杰之一
,沛縣(今屬江蘇)人
。
早年任秦沛縣獄吏
,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后,諸將皆爭奪金銀財寶
,他卻接收了秦丞相
、御史府所藏的律令
、圖書
,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
、郡縣戶口
,并知民間疾苦
,對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zhàn)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
項羽稱王后
,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
。劉邦為漢王
,以蕭何為丞相
,蕭何極力推薦韓信為大將軍
,還定三秦。
楚漢戰(zhàn)爭時,他留守關中,侍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