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今天小編為您講述陳叔寶的故事。
陳后主陳叔寶是我國南北朝時期陳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生活奢侈腐化,不理朝政,整日與嬪妃、文臣宴樂,制作艷詞,可謂是醉生夢死地度日。
陳后主極為寵愛貴妃張麗華,他對所有軍國政事,皆不聞不問,陳后主甚至讓大臣們奏請的國事先交由張麗華審閱,她同意之后,再稟告給自己。當(dāng)時還有傳言:“江東小朝廷,不知陳叔寶,但知有張麗華?!?/p>
張麗華不僅長的貌若天仙,而且非常聰明,她雖然受到陳后主的百般寵愛,但也能寬宏大量,毫無嫉妒之心,對陳后主后宮內(nèi)的其他嬪妃也都能搞好關(guān)系。這樣一來,后宮中的人也都在陳后主面前說貴妃娘娘的好話,陳后主對張麗華就更加寵愛了。
張麗華雖然得到了陳后主的專寵,卻仍有一件事情不能隨心所欲,那就是他為陳后主的兒子陳深的地位。
張麗華雖然是貴妃,寵冠后宮,成了后宮內(nèi)實(shí)際的主人,但她畢竟不是皇后。雖然陳后主也將陳麗華的兒子陳深封為始安王,還兼著揚(yáng)州刺史和軍師將軍這兩個職務(wù),但是,無論官多大,陳深的地位永遠(yuǎn)不及作為儲君的太子陳胤。
陳胤是陳后主的庶長子,因其母早亡,被沈皇后沈婺華收為養(yǎng)子,很早就被立為太子。沈皇后出身名門,是望蔡候沈君理的女兒,也是陳朝開國皇帝陳武帝陳霸先的外孫女。
沈皇后雖然受到陳后主的冷落,獨(dú)自居住在求賢殿,但沈皇后性格溫良賢德,深得宮內(nèi)外的敬重,所以,她國母的位置依舊無人敢于輕視。
陳后主寵愛張麗華,很少去看望沈皇后,往往是一年半載才來一次,而且這種拜訪也大多是禮節(jié)性的,很少留宿于皇后之處。沈皇后雖然對此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一次,陳后主到皇后處,坐了一會,就準(zhǔn)備起身離開,他看到沈皇后也不出言挽留他,就故意作了一首俗詩來打趣沈皇后: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自去。
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沈皇后一看陳后主如此這般嘲諷,不禁心酸,當(dāng)即賦詩回答:
誰言不相憶,見罷倒成羞。
情知不肯住,教妾若為留。
沈皇后在詩中對陳后主的無情發(fā)出暗暗的抱怨。陳后主聽罷,當(dāng)即翻臉,拂袖而去。
陳后主雖然大怒而去,但他這首詩的最后一句“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卻成了后世極為流行的俗語,甚至延伸成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豪語。這些,大概是陳后主始料未及的吧。
【詞 目】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讀 音】cǐ chù bù liú rén,zì yǒu liú rén chù
【釋 義】指這里不可居留,自會有可居留的地方。
【出 處】《警世恒言·三現(xiàn)身包龍圖斷冤》:“先生道:‘若要奉承人,卦就不準(zhǔn)了;若說實(shí)話,又惹人怪。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成語故事
南朝陳國時期,張貴妃得到皇帝陳后主的寵愛,沈皇后受到排斥,經(jīng)常是半年以上得不到皇帝的臨幸。一次皇帝臨幸沈皇后,剛坐一會就要離開,皇后也不挽留,皇帝感到奇怪就作詩:“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處不留人,會有留人處?!?/p>
注:下面是我1個字1個字打的,可不是復(fù)制的哦。
你的2個問題答案只有1個,那就是:沈皇后跟本不宵于爭寵。這是她的性格、為人決定的。
沈皇后,名叫沈婺華,出生十非高貴,母親是陳高祖陳霸先之女“會稽公主”,父親沈君理,官至儀同三司。
她本人不僅美麗,而且是位才女,有《沈后集》十卷,可惜沒有流傳下來,現(xiàn)在是欣賞不到她的文才了。她為人簡樸,衣服無錦繡之飾,對一般女子熱衷的爭寵斗艷毫無興趣,唯一的愛好是翻閱古籍、練字,又喜歡安靜。史載她“性端靜,寡嗜欲。聰敏強(qiáng)記,涉獵經(jīng)史,工書翰。”
沈婺華遇見陳叔寶這樣的丈夫,真的是明珠投暗,太可惜了。而荒淫好色的后主也自然不會對這樣的女人有興趣,對皇后很不好,冷落她。但是沈皇后并不在意,只一心讀書寫字做文。
據(jù)載,后主有次突然來了興趣,到沈后住所,想寵幸她,但進(jìn)去后不久就出來了,寫了一首詩《戲贈沈后》: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去也。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沈婺華《答后主》: 誰言不相憶,見罷倒成羞。情知不肯住,教遣若為留。
可見,沈皇后是位很清高的女子,她有自己的興趣與志向,壓根就沒把皇后的鳳冠當(dāng)回事,也不想討好荒淫好色的丈夫,自然更不宵與張麗華等女人爭寵了。所以,“壓制龔貴妃和孔貴妃的氣焰”一類事情,她是想都不會去想的,更別說做了。
另:沈婺華高傲,從不刻意討好丈夫,但是當(dāng)后主被殺后,她十分哀傷,寫了不少懷念丈夫的文章,文甚酸切。 可見,她不僅美麗、有才華,而且心地善良,是個很“真”的女人,只可惜荒淫的丈夫不懂得欣賞和珍惜她?! ?br> 隋煬帝很欣賞沈婺華的才華與為人,對她比較禮遇,史載他每次出宮巡幸,都命令沈婺華跟隨車駕一起出巡。10幾年后隋煬帝被殺,隋朝滅忘,沈婺華自廣陵過長江,于毗陵天靜寺出家為尼,法名“觀音”。她一直活到唐朝貞觀初年,至少活了70歲。比起雖盛寵而驕橫一時、陳國亡后就被殺死的張麗華等女人,她的結(jié)局還算不差。
詞牌名 后庭花為一種詞牌名。 釋義一 雙調(diào),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仄韻。又有《后庭花破子》,單調(diào),三十二字,七句,五平韻。 釋義二 曲牌名。屬北曲仙呂宮。字?jǐn)?shù)與詞牌《后庭花破子》同,但末句前可增加五字或戲曲《后庭花》 元·鄭廷玉作。寫包拯明察秋毫,破獲兩樁命案的故事。全劇共四折。劇情是:廉訪趙忠得皇上所賜一女王翠鸞,趙妻擔(dān)心日后自己失寵,命手下王慶殺死王翠鸞及其母親。王慶與酒徒李順之妻張氏有奸情,二人設(shè)計(jì)謀害李順,讓李順殺人。李順放走翠鸞母女二人,王慶乘機(jī)以此要挾他休掉張氏,李順知道中計(jì),憤然揚(yáng)言要去告狀,王慶索性殺了李順,藏尸井里。翠鸞母女途中走散,翠鸞投宿獅子店時,店小二欲迫她為妻,以斧恐嚇,見翠鸞被嚇?biāo)?,在她發(fā)間插一桃符,也藏尸一井底。翠鸞鬼魂夜間來到書生劉天義房中,與他作《后庭花》詞相和,恰好翠鸞之母也投宿此店,聞女兒聲又不見人,懷疑天義私藏其女,便拉他見官。 趙忠此時也疑心翠鸞母女遇害,便請開封府尹包待制調(diào)查。包待制將王慶、劉天義及翠鸞之母一干人帶到開封府,審問不得結(jié)果,便命劉天義回店里,向翠鸞索一信物。翠鸞將發(fā)間桃符送給劉天義,包待制見后,令手下人找出另一配對之桃符,終于查到店小二是殺害翠鸞的兇手。在這當(dāng)中,因查找線索又在李順家中井底發(fā)現(xiàn)其尸體,王慶也得到懲處。兩件案子均被查獲。《后庭花》全名《包待制智勘后庭花》或《包龍圖智勘后庭花》,現(xiàn)存版本有:明脈望館校《古名家雜劇》本、《元曲選》己集本、《元曲大觀》本、《元人雜劇全集》本。六字句??捎米餍×睿部捎糜谔浊??!昂笸セā笔侵戈惡笾髟鲆皇住队駱浜笸セā?。南朝陳后主的貴妃張麗華本是歌妓出身,她發(fā)長七尺,光可鑒人,陳后主對她 張麗華畫像一見鐘情,據(jù)說朝堂之上,還常將其放在膝上共商國事。當(dāng)時楊堅(jiān)正積蓄兵力,有奪取天下之心,而陳后主并不在意,還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陳后主在光照殿前,又建“臨春”、“結(jié)綺”、“望仙”三閣,自居臨春閣,張麗華住結(jié)綺閣,龔孔二貴妃同住望仙閣,整日只做飲酒賦詩之事。 陳后主曾做一首《玉樹后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zhì)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jìn),出帷含態(tài)笑相迎。 妖姬臉?biāo)苹ê?,玉樹流光照后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這首詩被認(rèn)為是亡國之音、不祥之兆。唐詩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這是唐人杜牧《泊秦淮》里的絕句。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注解】 1、秦淮:河名,源出江蘇省溧水縣,貫穿南京市。 ?。?、商女:賣唱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樹后庭花》,后人亡國之音。 【韻譯】 煙霧彌漫秋水,月光籠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邊酒家。 歌女為人作樂,那知亡國之恨? 她們在岸那邊,還唱著《后庭花》。 【評析】 這首詩是即景感懷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華一時。目睹如今的唐朝國勢日衰,當(dāng)權(quán)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轍,無限感傷。首句寫景,先竭力渲染水邊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敘事,點(diǎn)明夜泊地點(diǎn);三、四句感懷,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灑脫;由歌曲之萎靡,牽出“不知亡國恨”,抨擊豪紳權(quán)貴沉溺于聲色,含蓄深沉;由“亡國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調(diào),借陳后主之詩,鞭撻權(quán)貴的荒淫,深刻犀利。典故 這個典故出自《陳書.列傳.后主沈皇后》。南北朝時期,陳國國君后主陳叔寶于公元584年在光照殿前,建造起臨春、結(jié)綺和望仙三樓閣。陳叔寶住在臨春閣,張貴妃住在結(jié)綺閣,龔貴嬪和孔貴嬪住在記仙閣。這三座樓閣,都用架空的平道相通,可以直接往來,陳后主每次召賓客與貴妃在一起游樂、飲酒,就叫來各個貴人以及有才學(xué)的宮女和狎客在一起作詩,互相贈答。從中選出特別艷麗的詩作,當(dāng)做歌曲的詞,再配上新的曲調(diào),挑選一千多名長得漂亮的宮女,命令她們學(xué)唱。 學(xué)會后,再分隊(duì)輪流演唱。他用這樣的形式來享樂。陳后主編的新曲子有《玉樹后庭花》、《臨春樂》等,其歌詞大概的意思,都是稱頌張貴妃和孔貴嬪姿色美麗的。由于陳后主昏淫無道,使張貴妃與孔貴嬪的權(quán)勢很大,氣焰威逼朝廷。朝廷中文官武將,也不得不順從她們的意向。而那些個宦官以及靠阿臾奉承度日之人,更是內(nèi)外勾結(jié),公開行賄受賄,獎賞與處罰也沒有什么標(biāo)準(zhǔn)。結(jié)果國家的政紀(jì)、法紀(jì)全亂套了。 現(xiàn)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歷代帝王敗國亡家的預(yù)兆(先兆),故此曲被喻為“亡國之音”。詞語解釋 【名稱】:后庭花 【拼音】:hòu tíng huā 【注音】:ㄏㄡˋ ㄊㄧㄥˊ ㄏㄨㄚ 釋義一 花名。雞冠花的一種。 【出處】 宋·王灼 《碧雞漫志》卷五:“ 吳蜀雞冠花有一種小者,高不過五六寸,或紅,或淺紅,或白,或淺白,世目曰后庭花。” 釋義二 花名。雁來紅的異名。 【出處】 徐光啟 《農(nóng)政全書》卷五九引明·朱橚 《救荒本草》:“后庭花,一名雁來紅,人家園圃多種之……其葉眾葉攢聚,狀如花朵,其色嬌紅可愛,故以名之。” 釋義三 樂府清商曲,吳 聲歌曲名。 唐為教坊曲名。本名《玉樹后庭花》,南朝陳后主制。其辭輕蕩,而其音甚哀,故后多用以稱亡國之音。 【出處】 唐·杜牧 《泊秦淮》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示例】 清·孔尚任 《桃花扇·罵筵》:“出身希貴寵,創(chuàng)業(yè)選容,《后庭花》又添幾種?!?/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59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