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砘实坌诺赖奈恼?,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p>
道教存在我國歷史上已經(jīng)有很多年了。因此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很多醉心于道教,沉迷長生之術的皇帝。這種為了追求長生不老的狂熱到了明朝時期達到了頂峰,其中嘉靖皇帝為代表。縱觀整個大明王朝歷史,除了崇禎皇帝以外,其余皇帝大都信奉道教,尤其是對真武大帝的信仰。
道觀
明成祖朱棣通過造反從而登上皇位。因為之前朱棣被封燕王,負責鎮(zhèn)守北方,而道教的真武大帝也是負責鎮(zhèn)守北方。所以他認為自己是得到了道教大神真武大帝的幫助。就在朱棣登基后瞬間隨即敕封真武大帝為“北極鎮(zhèn)天真武玄天上帝”。加上嘉靖皇帝對道教的狂熱,甚至影響了后面的其它皇帝。
明成祖朱棣
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重振國政,開創(chuàng)了嘉靖中興的局面,為隆慶新政與張居正改革、嘉隆萬大改革奠定了基礎??墒堑搅撕笃?,嘉靖皇帝為了追求長生不老而崇信道教、并且還聽信奸臣嚴嵩等人,導致朝政腐敗。
嘉靖皇帝
為求長命,苦煉不老神丹,大量征召13、14歲的宮女,將她們的處女經(jīng)血煉制成丹藥。為保持宮女們的潔凈,在她們經(jīng)期時不得進食,只能吃桑葉、喝點露水。在1542年,爆發(fā)了“壬寅宮變”,宮女進行暗殺,使其幾乎死于宮女之手。 此后長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費民力,最終激起民變?!澳腺帘碧敗币渤霈F(xiàn)在了這段時期。
壬寅宮變
古代的皇帝對于道教的信奉,來自于長生的渴望,渴望能夠永遠擁有這國家,永遠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渴望擁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自己的宏圖。帶來晚年的時候難免會對道家的仙丹動起心思,秦始皇、漢武帝、李世民、朱厚熜,皆是如此。一些佛教的皇帝,像唐憲宗李純迎釋迦牟尼的指骨,也只不過是希望佛骨能夠給他帶來長生而已。韓愈在《論佛骨表》中干脆將釋迦牟尼的指骨稱為“枯朽之骨,兇穢之馀”已經(jīng)這種現(xiàn)象給痛批了一番。
論佛骨表
另外作為皇帝,后宮會有很多女人。歷史上的皇帝們或多或少都沉溺于美色。道教有所謂“采陰補陽”的說法,而佛教主張禁欲,這很難受到皇帝們的歡迎。皇帝們白天要忙于政事,后宮妃嬪又多,有時難免身體會吃不消。而道教的房中術,以及煉丹術又迎合了皇帝們想要解決的問題。
而對于百姓來說,道教的門檻很高,一般人就算有修道之意都無從入門,拜師入門都是需要銀錢的,佛教重視的是來世,道教重視的說今生。對比道教來說,佛教是有俗家信眾的,只需要燒香拜佛就是了。對于百姓來說今生想要改變很難,所以只能夠在來世可以得到幸福。況且佛教的理念對于百姓來說比較好理解,更容易受百姓的歡迎。
佛教
更主要的原因是佛教理論體系、教理教義、宗教儀軌等各方面都比道教完善。其道教中的神話人物比較亂,經(jīng)典書籍也缺少。在很多方面,道教都是在借鑒佛教的思想,比如地獄、輪回之類的。道教宣傳可以通過修行得道成仙,而有幾個是真的成了仙的。而佛教是講究來世的。這對于百姓來說起碼有一個心理慰藉。總而言之,對百姓來說佛教明顯更加靠譜。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都是因為階級和人們的欲望。在現(xiàn)代社會,百姓們不管信還是不信都在做好自己的角色。對于佛道而言,只不過是為了一個心理依靠而已。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nèi)容,粘貼到此文本框
講點政治給你聽吧。
百姓一般都有專一信仰,但皇帝一般沒有。即使有,也不能輕易表露出來。
百姓如果加入某要團體,往往能得到好處,但皇帝如果加入一團體而放棄另一團體,國家就得亂了。
關于你的問題,我可以這樣說。幾乎每一代皇帝都有一位道教的國師。張?zhí)鞄熂易鍘缀鯊墓诺浇衩恳淮^承者,都是國師。 但這并不代表這位皇帝不能同時找一個佛教國師乃至其它信仰的老師。
反面例子:
皇帝偏于一宗,最后自取滅亡的,如梁武帝,順治,嘉靖,雍正。
正面例子:
即平等看待宗教問題的皇帝,如李世民,忽必烈,康熙。
唐代李家人自稱老子后人,對道家極為崇敬,但李世民對玄奘大師為首的佛教團體一樣非常敬重。
忽必烈是少有的能對自己的佛教老師行跪拜禮的皇帝之一,但他的國家治理上,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與體制。都完全交付于他的道家劉老師。
康熙作為滿人,以佛為國教,但對儒家,道家,西方文化,都不排斥。是了不起的皇帝。
愿心生平等。
中國的古代官方意識形態(tài)漢代以后一直是儒家啊,就算是有佞佛的皇帝,那也是個人的偏愛啊。中國和西方的政治與宗教形態(tài)有很大的不同,基督教是一種排他性很強的宗教,而在某種程度上中世紀的基督教與意識形態(tài)緊密聯(lián)系,才會有很統(tǒng)一的宗教信仰,但其實就是是基督教內(nèi)部的派系也是很多的。而佛教本身是外來的宗教,在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漢化之后,在中國取得了大量的信徒,可是和官方意識形態(tài)不是一回事,大部分的皇帝支持佛教和道家并不是出于信仰的目的而是“神道設教”的考慮,即只是吧宗教作為鞏固和確保統(tǒng)治的手段而已。比如佛教和道教在起初很有矛盾,但是到了宋元明時代大家就都提倡三教合一了。比如“三五一宗”的滅佛也是基于經(jīng)濟等原因的考慮,而不是真的在信仰上的沖突。推薦湯用彤先生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宗教與政治還有社會是很復雜的課題,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有興趣自己研究看看吧。
古代皇帝大多崇信佛教,信道教的不多。
就拿大唐王朝來說,皇帝們都以老子后裔自居。一般人理所當然認為,道教自然是位居第一的國教。其實這就是沒有仔細研究歷史。
中國古代,自魏晉南北朝,至于大唐,乃至于宋,排位第一的,始終是佛教。當時的主流文化,就是佛教。這是歷史的事實。其中的例外,除了滅佛的幾位,也就只有唐太祖、太宗、高宗這三朝,道教是排在第一。
所以,在中國古代,歷代皇帝,大多信佛。歷代名臣,大多信佛。歷代文人,大多信佛。
正因為上層人士都在信佛,下層的百姓,自然也是有樣學樣,佛教的信仰,是從上而下自發(fā)展開的。
智慧的文化,產(chǎn)生燦爛的文明。
大唐盛世,是中華文明的高峰。這個高峰,主要的貢獻,來自于佛教。
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有什么樣的文明。文化是因,文明是果。
佛教是智慧的文化,其中宣講的都是般若大智慧。
在佛教文化的影響之下,大唐才有如此不可思議的文明。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文學、詩詞、書法、音樂、建筑、醫(yī)藥、健康等所有領域,全方位的高峰。
我認為朱棣是信奉道教的。
朱棣曾經(jīng)大修武當山,于是眾人傳言皇帝信奉道教,歷代的皇帝信奉宗教無非是以下兩點:一,為了自己的長生不老,二,為了穩(wěn)固自己的政權。但是尋求長生不老是歷代君王都貪戀和奢望的,朱棣這時候已經(jīng)有無數(shù)的前人嘗試都未曾成功,怎么能指望大修武當山去得到長生不老呢。第二點,為了穩(wěn)固自己的政權,朱棣雖然是朱允炆的叔叔,朱元璋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朱允炆并沒有給朱棣,朱棣經(jīng)過四年的反叛將皇位收于手中。從朱元璋開始,就信奉道教,雖然朱元璋早些年曾經(jīng)削發(fā)為僧,但是當年朱元璋起義之時,向外宣稱自己曾經(jīng)夢游天宮,見到了道家三清。于是在他登基之后,對正一道教禮遇非常,在洪武七年,朱元璋曾親自制定道教禮儀并在全國頒布執(zhí)行。于是到了朱棣這里也不例外,朱棣認為自己造反之所以會成功,是得到了真武大帝的幫助,真武大帝就是道教之神。真武大帝在道教的說教中負責鎮(zhèn)守北方地區(qū),而朱棣在早年正好被封為燕王,鎮(zhèn)守北方。在朱棣正式登基后,大規(guī)模修建武當山道教宮觀。供奉真武大帝。由于這樣的傳統(tǒng),除了最后一個崇禎皇帝之外,明朝的皇帝似乎都信奉道教。
個人認為朱棣之所以會去修武當山,有一部分原因是朱棣出于政治目的,想將武當山收為己用,由于當時藩王勢力較強,武當山處于一個較為關鍵的地位,如果武當山能夠為朱棣所用,將武當山與其他地區(qū)聯(lián)合起來鎮(zhèn)壓藩王,是行之有效的。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朱棣把自己當成了真武大帝照顧過的人,因此朱棣在自己正式登基后大修武當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62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