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17歲公主難產(chǎn)而死
這位公主便是永泰公主。根據(jù)史料記載,很多的歷史學家推測,永泰公主不一定是韋皇后所生,她15歲時,就嫁給了魏王。
有史料記載成701年永泰公主與自己的丈夫和哥哥私底下討論著武則天的兩個男寵,結果被告密了,祖母武則天得知后十分氣憤,立即下令將其殺害。那時候,公主也才17歲,死后便與丈夫同葬在乾陵附近。
而在1960年,永泰公主的陵墓被發(fā)現(xiàn)了,而專家們在挖掘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永泰公主陵墓的墓志銘,上面清楚記載了永泰公主確切的死期。所以當時專們家推測,永泰公主并沒有被武則天逼著與其丈夫和哥哥一起死,但是大概率是因為她那個時候已經(jīng)懷有身孕了,又因為受到了哥哥還有丈夫慘死的刺激,于是在第二天便就難產(chǎn)而死了。
轉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唐朝17歲公主難產(chǎn)而死
歷史的古樸氣息,代表著時代印痕,我們雖然步入了快速發(fā)展的道路,但是對古人的生活方式仍舊念念不忘,而考古發(fā)掘無疑是能夠最為直接接觸古人的一條途徑。那些在墓葬中作為陪葬品的文物,雖經(jīng)歷歲月磨礪,但是仍舊傳達著古代信息,讓我們可以跨過時間感知歷史的溫度,在科學的研究進展中還原歷史真相,了解到古今間的差距,其實也是對于悠久文明的探究和傳承。
通過墓葬的不斷發(fā)掘,越來越多歷史中有名的人物被發(fā)現(xiàn),專家發(fā)現(xiàn)武則天孫女墓,除去更為了解其人外,還有著一處讓人詫異的發(fā)現(xiàn),原來其中有一盜墓賊,在金堆中枯坐了上千年。事情還要從墓主人的遭遇說起,墓主人的永泰公主,她是武帝孫女,是李顯的女兒。生在帝王家,本該在皇室當中獲得無憂無慮,但是永泰公主的命運卻十分悲慘,她在17歲時便離世,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眾所周知,武帝上位,成為我國歷史上的首位女皇帝,政治上的是非功過一向存在爭議,與此同時她生活作風問題也招致不少人的譴責。根據(jù)傳說,武帝的私生活十分混亂,她當政時養(yǎng)了很多“男嬪妃”,這種做法其實很難受到他人的理解,放在同時期更是很容易引來閑言碎語。永泰公主的丈夫便議論武帝的丑事,作為一位歷經(jīng)波折成功上位的女強人,怎么能忍受這種議論。
雖然是自己的孫女婿,但是武帝仍舊毫不猶豫地將這個多嘴的孫女婿除去,可憐永泰公主懷有身孕,受到此打擊悲痛萬分,難產(chǎn)而死,生命終結在了17歲。要知道,宮中本就危險頻生,很多人在權勢爭斗中謹言慎行,永泰公主的丈夫卻直言不諱,這種性格很難在宮中生存,最終迎來了慘痛的代價。永泰公主離世時,她的父親李顯還未上位,愛女離世,自然是父親心中的一個結。
因此在李顯當上皇帝之后,就追封這個苦命女兒為永泰公主,還將其墳墓稱為“陵”,要比其他公主的規(guī)格更高。時光荏苒,永泰公主的命運被封鎖在了黃土下,但伴隨著考古進程的推進被揭開,1960年,村民們發(fā)現(xiàn)了一處墓葬的痕跡,上報后經(jīng)過批準,考古專家們開始發(fā)掘,專家發(fā)現(xiàn)了墓志銘,了解到了這是武則天孫女墓,更直接地接觸了永泰公主,但還有著另外一個發(fā)現(xiàn)。
除去幕墻中精美壁畫,彩繪陶俑、三彩馬等文物外,專家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在墓中還有一位男性的骸骨,他坐在金堆之上,后來經(jīng)過調查才發(fā)現(xiàn),墓室有被破壞的痕跡,因此可以知曉他是一名盜墓賊。沒想到專家發(fā)現(xiàn)武則天孫女墓,其中有一盜墓賊,他在金堆中枯坐了上千年,因為一時的貪欲葬送性命,隨著考古進程的推進,才讓他的尸體重見天日。至于原因,可能是分贓不均被殺,也可能是遭遇了機關暗算。
苦命的永泰公主,在最美好的年華中逝去,這無疑是一種遺憾,其實也能夠看到政權裹挾之下,很多人都是身不由己的。永泰公主的丈夫雖然看上去不識大體,但是他其實也是對武帝生活作風不檢點的一種慨嘆,然而因此丟了性命,失去了美好生活,還導致永泰公主難產(chǎn)而死,無疑是一樁悲劇。好在李顯對女兒十分疼愛,追封公主還提升墓葬規(guī)格,也算是對她的一種慰藉。
永泰公主是難產(chǎn)而死
大足元年(701年)九月,兄長懿德太子李重潤和夫魏王武延基私議二張兄弟與武則天內幃之事,為武則天杖殺。據(jù)1960年9月出土的永泰公主墓志銘記載,事件發(fā)生后第二天,身懷有孕的李仙蕙因難產(chǎn)而死,
但《資治通鑒》、《舊唐書》、《新唐書》等史書記載永泰郡主亦死于坐罪。
李仙蕙(685年—701年10月9日),字秾輝,? 唐中宗第七女。 李仙蕙在其父李顯復位東宮之后,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長子武延基。
說法一: 長安之戰(zhàn)后,平陽公主的事跡就不再見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2月初,史書上才突如其來地記了一筆她的死訊。而之所以會記上這一筆,還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禮與眾不同,是以軍禮下葬的。 “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當時禮官提意見說女人下葬用鼓吹與古禮制不合,高祖李淵反駁他:“鼓吹就是軍樂,以前平陽公主總是親臨戰(zhàn)場,身先士卒,擂鼓鳴金,參謀軍務,從古到今何嘗有過這樣的女子?以軍禮來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特地破例以軍禮下葬平陽公主,并且按照謚法所謂“明德有功曰‘昭’”,謚平陽公主為 “昭”。這就是后世稱她為“平陽昭公主”的由來。 說法二: 這個問題,是當時在天涯和某棒子(可能,據(jù)說。他的所有文章只為了踩李二,估計是個泉蓋蘇文的粉絲)爭論平陽公主的時候提到的,整理如下: 首先說戰(zhàn)死的這種觀點,這是百度某人提得: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11月,李淵派李建成統(tǒng)兵討伐劉黑闥,開始雙方互有勝負。直到 12月25日才將其徹底擊潰。平陽公主駐守的娘子關就在前線,當然會率部參戰(zhàn)。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死于此時,則其尸體運回長安差不多要半個月。由于是公主,下葬的準備工作也差不多半個月。則時間上也吻合。 我對此觀點表示懷疑,我覺得,唐平定天下之后,平陽基本還是沒有再參與戰(zhàn)爭了,畢竟那個時候還有有很多不可避免的偏見,讓一個公主總是領兵在外,甚至是還有身孕在身的情況,可能性已經(jīng)不大了。尤其是武德四年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竇建德之后,唐朝也度過了緊缺武將的年代了。還有,公主以軍禮下葬的時候,是有人提出疑義的,如果當時她還在統(tǒng)兵,是戰(zhàn)死沙場的,那么以軍禮下葬就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誰還會對這個唧唧歪歪?當時李淵的回答是:“往者公主于司竹舉兵以應義旗,親執(zhí)金鼓,有克定之勛。”就是說公主統(tǒng)兵已經(jīng)是過去的事情了。 排除戰(zhàn)死的,那么剩下的就是病死或者其他意外而去世的,兩唐書資治通鑒都沒有提到她的死因是意外因素導致,那么病死的可能就很大了,考慮到李家有高血壓冠心病的遺傳史,忘了哪部正史或者野史看到說李元吉曾在老爹面前詆毀李二說他氣死姐姐(其實這娃也挺可憐的,從小爹不疼娘不愛的,估計還是做姐姐的多疼他點),那么平陽公主死于心臟病突發(fā)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再看一下新唐書的公主列傳,巴陵公主,就是平陽公主小兒子柴令武的老婆,在李世民的女兒中排第七,具體出生日期不詳,但是排第五的長樂公主有記載,是武德四年,那么往后推兩年的話,巴陵公主大約生于武德六年左右。巴陵公主和柴令武是皇家的表兄妹婚姻,年齡應該相仿,那么,柴令武的出生也大約是武德六年左右,或者稍早一些。如果是這樣的話,平陽公主死于難產(chǎn)的可能性也是有的。而且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她當時剛剛生下孩子,就幾乎不可能出現(xiàn)在山西戰(zhàn)場,那么她死于戰(zhàn)爭的可能就更小了。 關于棒子提到的李二篡改史書貶低公主,就更是胡說八道了,兩唐書對平陽公主的溢美還嫌不夠嗎,非要無限拔高才叫正視歷史?《舊唐書》讓平陽公主和唐儉、長孫順德、劉弘基這些名將合傳就足夠說明史官的態(tài)度了。話說唐朝的公主確實BH,平陽公主算是開先河者,難怪當時山東士族都不敢娶公主的說。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6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唐伯虎給茅廁寫對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