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鏡為什么在康熙一朝60年都未獲重用,小編為大家?guī)硐嚓P內容,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田文鏡生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康熙二十二年由監(jiān)生出任福建長樂縣縣丞。當時康熙帝以寬仁為政,以恩德教化普天下的百姓,即使對于偶有過錯的臣子也往往大度為懷,不忍心過于苛責。但田文鏡的特點就是生性剛直,嚴于執(zhí)法,這與當時的執(zhí)政理念格格不入,因此直到康熙逝世,田文鏡已經61歲了,依然不過是個五品的內閣侍讀學士。
政局變換,出現(xiàn)契機
到了康熙末年,政治局面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朝廷內部,伴隨著太子廢立問題,諸皇子奪嫡之爭日趨激烈,而地方官員也因康熙帝施以寬仁政策,“怠于公務,不勤厥職,徒知自守,茍且偷安”。不但如此,文武大臣向所屬官弁索取陋規(guī)節(jié)禮”,濫征火耗,挪用庫銀,致使各省虧空動輒盈千累萬,整個官場呈現(xiàn)出一片頹廢景象。
雍正繼位后,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一改康熙帝之“寬仁”,推行嚴猛政治,自謂“朕在藩邸四十余年,于人情世態(tài),無不洞悉”,“凡臣下之結黨懷奸,夤緣請托,陽奉陰違,假公濟私之習,皆深知灼見,日以屈指可數(shù)者?!庇捎谒钪糁螐U弛的危害,因而認為“告今為政之道多端,究其根本,未有不以吏治為先?!蓖瑫r他指出:“治天下惟以用人為本”,“如能得人,何事不理”。于是,雍正皇帝雷厲風行地展開了澄清吏治、選賢任能的吏治整頓。
山西賑災,平步青云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田文鏡奉命赴陜西祭告華山。當時山西災情嚴重,大臣年羹堯進京覲見,建議及早賑恤,但是山西巡撫德音卻匿災不報,謊稱收成很好,無需賑濟。時隔不久,田文鏡回京復命,將目睹的災情作了詳細匯報。雍正皇帝深有感觸,稱贊他“直言無隱,深屬可嘉,若非忠國愛民之人,何能如此”。
于是,雍正皇帝派田文鏡前往山西賑濟災民。田文鏡抵晉后,竭盡全力處理賑濟,統(tǒng)籌策劃,多方核查,順利地完成了任務,隨即被任命為山西布政使,從此跨入了地方大員的行列。田文鏡以其超出常人的干練,迅速厘清了長期積累下的公務,剔除了原有的痼疾,使得山西吏治為之一新,進一步受到了朝廷的賞識。
力推新政,成為模范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雍正皇帝將田文鏡由山西調任河南,暫管河南巡撫之職,不久實授河南巡撫一職。4年后,即雍正六年,田文鏡奉命兼管山東,領特設河東總督一職。對于雍正皇帝的信任,田文鏡感激涕零,一絲不茍的在在河南、山東兩省全面貫徹雍正的治國方針,忠實執(zhí)行了雍正皇帝耗羨歸公、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士紳一體納糧等新政策,使得河南、山東兩省的政治、經濟發(fā)展都得到很大改觀。
為此,田文鏡他受到了雍正帝的表揚,稱他“實為巡撫之第一人”。
作為雍正的三大寵臣之一,田文鏡的官自然是當?shù)煤芨?,多次擔任地方重職,最后至太子太保??梢娪赫龑λ膶櫺胖畼O。
然而晚年的他官場之路卻是不暢,可謂是從平步青云到一落千丈。那么為何雍正為何要丟棄這位“模范疆吏”,寵信之臣呢?
先來說一說,為何雍正會重用不是科舉出身的田文鏡?與他的為官特點有關。
田文鏡做官是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偏心百姓,偏心窮苦人。這一點固然無錯,是清官的必備。
他“清理積牘,剔除宿弊,吏治為之一新”,不過是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他就先后參奏了22人,收回了拖欠的款項40萬兩。
此外他還革除陋規(guī),不許官員送禮,違者都會受到他的嚴懲,他如此清廉節(jié)儉,嚴酷執(zhí)法,因此雍正才會稱他為“模范疆臣”。
田文鏡確實是大器晚成,康熙朝時默默無聞,到了雍正朝時平步青云,意氣風發(fā),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田文鏡一味迎合、揣測雍正的意圖,為人處事不夠圓滑,而雍正最需要這樣的人,對他恩遇有加,關懷備至,只因田文鏡晚年犯下糊涂,因而失寵,他的仕途并沒有一落千丈,一直在重要崗位上工作著。
田文鏡在地方上遭到批評,雍正也是一味包容的,因為田文鏡和雍正是休戚相關的。田文鏡就是雍正皇帝樹立的模范督撫,是當時雍正希望臣子學習的對象。當然,雍正還通過各種方式來加強個人關系,除了加官進爵以外,還對田文鏡生活起居關懷有加,比如雍正七年田文鏡生病,雍正提醒田文鏡注意養(yǎng)病。甚至在第二年的時候,雍正考慮當?shù)乜赡軟]有名醫(yī),于是專門從京城派名醫(yī)去為田文鏡治病。不過乾隆皇帝繼位以后,改變了雍正“嚴猛為政”的治國方針,主張“寬嚴相濟”,實際上就是盡力恢復康熙那個時候寬松的傳統(tǒng)。
因此,乾隆對雍正的很多舉措都進行了改變。比如對汪曾祺、年羹堯等案從輕改判,對效法田文鏡的王世俊處以重罰。這個時候作為雍正朝作為積極的田文鏡自然成了眾矢之的,很多大臣開始對他群起而攻之。比如河南巡撫說田文鏡在河南,百姓至今怨恨。乾隆本人也直接對田文鏡進行批評,“河南地方,自田文鏡為巡撫、總督以來,苛刻搜求,剝削成風”。這個時候田文鏡失寵就再正常不過了。
那么為何后來田文鏡就突然不受重用了呢?這個也是與他為官的特點有很大關系的。
前面已經說了他為官做事十分嚴苛,他為了完成皇帝交給他的任務,對下屬和百姓十分刻薄。因為每年都有的皇考,也就是官員的施政情況考核。
他為了表現(xiàn)出眾,因此常常匿災不報,讓百姓流離失所。而雍正喜歡祥瑞之事,他就常常寫奏折說一些好話給雍正聽,博得他的歡心。
到了晚年,他更加變本加厲,甚至還妄自揣測皇上的旨意,經常迎合皇帝的地步。
雍正八年時,河南出現(xiàn)水患,導致了境內一片荒涼,有一些官員就向雍正上報了此次河南的災情。于是雍正就去詢問了田文鏡是不是如此。
而而作為主要負責人的田文鏡卻為了不讓皇帝怪罪于他,就上奏折道:“士民踴?躍輸將,所有特恩免之錢糧,?請仍照額完兌。”
意思是雖然河南有災患,但其影響不大。雍正是放心了,但是就苦了河南的百姓們。
在黃河治理水患期間,他提出鄉(xiāng)紳地主都要為治理水患出力,但是在康熙一朝時,清朝奉行的是鄉(xiāng)紳不納糧,不應工役的政策。
因此他這一舉動導致了縣的紳衿、武生等到衙門控訴,反對一律當差完糧,隨后又赴學臣衙門控告知縣。
鬧到最后,諸生員們還發(fā)起了罷考,雍正得知后就下令田文鏡嚴肅處理事,而他卻施展鐵腕手段,將一些生員處斬,可以說是得罪了天下的讀書人。
最后,田文鏡的所作所為被雍正知道了以后,逐漸疏遠了這位曾經的重臣。還曾當面說他年事已高,做事欠佳,不識大體。
田文鏡太在意雍正的看法,擔心自己做的事情沒有讓雍正滿意,就開始隱瞞真實情況,讓雍正以為田文鏡還是一樣有能力,可是他這樣做,苦的是他管理的百姓和讀書人,最后還是讀書人忍不了他,罷考引起雍正的注意,雍正才知道田文鏡干了啥,慢慢就疏遠了田文鏡。
田文鏡前期偏心百姓
田文鏡開始做官的時候,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什么事都是從百姓的角度出發(fā),這點在當官身上是非??少F的,雍正也是看到他這一點,就一直都重用他,把戶部交給他管理,要知道田文鏡為官不單單是清廉,他還敢揭發(fā)貪官。
就拿他戶部上,短短的兩年時間,經過他手下臺的貪官就有22個人,他把這些錢都用在百姓身上,為百姓謀取福利,加上他還帶頭讓官員不要送禮,要是他知道那個官員送禮,他都會出頭收拾他,讓他們知道花兒為什么那么紅。也是因為他嚴酷執(zhí)法,雍正慢慢對他非常放心,給他官位也越來越大。
田文鏡隱瞞真實情況
田文境前期做官是非常好的,真心實意為百姓為國家著想的,可是他的權力越來越大,官也越做越大,他擔心自己的官位會不保,只要是雍正安排下來的事情,他都想做到最好,不想雍正對他失望,所以他對手下也非常嚴格。
有一次河南發(fā)生水患,糧食收成都不好,百姓都沒有收入,田文鏡還上書讓雍正不用賑災,老百姓他們日子還過得下去,導致很多百姓活生生的餓死,更過分是他還看不起讀書人,老是嘲笑讀書人,最后讀書人全部罷考,雍正下令調查才知道田文鏡干了這么多錯事,看在他之前的功勞上,沒有太過責罰他,不過就是慢慢疏遠他,田文鏡自己也明白雍正的意思,就辭工回家養(yǎng)老。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繼位后,在地方上主要靠兩個人,一個是李衛(wèi),另一個就是田文鏡。關于李衛(wèi)的故事很多,但真正有歷史依據(jù)的并不多。至于田文鏡,則是有清洗歷史軌跡的。不得不說,田文鏡與李衛(wèi)不同,在受到雍正提拔時,他已經60多歲了。那么,雍正為何要提拔田文鏡?
一、由于沒有功名,所以不可能得到重用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尤其是宋朝之后,科舉出身成為官員選撥、晉升的唯一通道。尤其是明清兩朝,這一情況更加嚴重。當時,各級官員都是正經的科舉出身。只是名次高的留在翰林院,名詞低的分到各地做知縣而已。很不幸,田文鏡就沒有正經的科舉出身。田文鏡僅僅是一個監(jiān)生,在清朝有這樣的規(guī)矩,在官員出行空缺之后,只有肯花錢,就會得到補缺。田文鏡就是以這樣的方式進入了官場,從八品縣丞做起,經過20多年的時間,才做到了知州。因為按照清朝的規(guī)矩,沒有科舉功名的人雖然也可以做官,但很難進入高層。因此,田文鏡在康熙時期,最高也僅僅做到了六品,連中級官員都算不上。但是田文鏡把握住了一次機會,這對田文鏡影響很大。
在康熙在位的晚期,康熙皇帝對兩淮地區(qū)的鹽稅十分頭疼。田文鏡的官職不高,但是也上了一份治理鹽稅的奏折??滴趸实鄄]贊同田文鏡的建議,但當時還是親王的雍正卻十分贊賞。公元1722年,69歲的康熙皇帝去世。隨后,按照他的遺詔,雍正繼承了皇位。雍正在繼位的第一年,就把田文鏡提拔為陜西布政使,相當于山西的二把手。請注意,田文鏡可不是什么年富力強的青年。當時田文鏡已經61歲了,不比死去的康熙小多少。由此可見,雍正在用人方面確實有自己的辦法。1年多之后,田文鏡被任命為河南巡撫。當時雍正準備進行大改革,田文鏡和坐鎮(zhèn)江南的李衛(wèi)都是主要的推手。順便說一點,李衛(wèi)和田文鏡兩個人相互看不起。
二、田文鏡成為了特批的總督
當時清朝面臨的情況是國庫虧空,主要原因是大量擁有土地的鄉(xiāng)紳可以不繳納賦稅。那些耕地很少的百姓,所能繳納賦稅的能力有限。河南地處平原,那些鄉(xiāng)紳占有全省七成以上的耕地,朝廷的賦稅征收困難很大。雍正將田文鏡派到河南,就是為了應對這些情況。田文鏡到達河南以后,首先清理了一些腐敗至極的官員,然后開始清丈土地。這是為了掌握耕地的真實數(shù)據(jù),經過這些努力,朝廷對河南的耕地數(shù)量有了根本的了解。接下來就是攤丁入畝政策,這一政策有利于增加清朝國庫的收入。最后是鄉(xiāng)紳也必須服徭役,當然,如果自己不想去,可以花錢雇人去。在推行了這一系列的政策之后,河南地區(qū)普通百姓的日子好過了一些。
但是,田文鏡在推進政策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操之過急的情況。以至于得罪了很多人,包括讀書人。因此從乾隆朝開始,田文鏡一直以酷吏的名聲出現(xiàn)。雍正對田文鏡是非??粗械?,特批田文鏡為河南、山東兩省的總督。按照規(guī)矩,山西、河南、山東三省只有巡撫,為了嘉獎田文鏡,雍正特別建立了總督。田文鏡畢竟已經年近古稀,到了1733年,田文鏡去世。田文鏡去世之后,河南總督這個職位也廢除了。又過了2年,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繼位之后,上書彈劾田文鏡的奏折如同雪片。乾隆皇帝對這些奏折留中不發(fā),但也沒有對保護田文鏡的名譽。河南地方官員拆除了田文鏡的祠堂,清朝最高層采取了默許的態(tài)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63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