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今天小編為您講述嚴憲的故事。
嚴憲是魏晉時期一位很有名的女人,以“貞淑有識量”聞名。
十三歲時,嫁給杜有道,這個杜有道在歷史上名聲不顯,不過他的家族是長安的名門望族,出過很多大人物。
十八歲的時候,短命老公死了,留下了一兒一女。雖然年紀輕輕就守了活寡,但為了拉扯大這雙兒女,嚴憲發(fā)誓不再嫁。
在她的精心培養(yǎng)下,兒子杜植聞名一時,后來官至一方太守。女兒杜韡(wěi)賢良淑德,求婚者幾乎踏破了門檻。
如果僅此而已,還不足以讓她在歷史留名,真正讓她名垂青史的是另外兩件事:一是看穿司馬懿是猛獸裝睡;二是指點“杜武庫”杜預。
第一件事和女兒杜韡有關。杜韡長大后,求婚者很多,不過嚴憲最后選擇把她嫁給傅玄當繼室,這令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
歷史上,傅玄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年少出名。雖然是二婚男,但也沒什么。不過,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他,因為他和何晏、鄧飏等人是死對頭。
何晏號稱魏晉第一“娘炮”,是東漢大將軍何進的孫子,又是曹阿滿的養(yǎng)子加女婿。他父親死后,曹阿滿把他母親收了,順便把他也給收養(yǎng)了。何晏從小聰明過人,深受曹阿滿喜愛,后來把女兒金鄉(xiāng)公主嫁給他。
說起來,何晏也算是曹家人。不過,曹丕和曹叡這兩父子對他不太感冒,覺得他虛浮不實,在位時,基本把他晾在一邊。曹爽掌權后,何晏才開始被重用,和鄧飏、丁謐等人組成了一個小團伙。
當時,曹爽在朝中如日中天,何晏也是水漲船高。傅玄被這樣一個人物惦記,大家都覺得他遲早會玩完。
所以,當嚴憲決定要把女兒嫁給傅玄時,杜氏族人勸她說:“何晏他們勢力大,如果要搞死傅玄,那可是像排山壓卵,以湯沃雪一般,千萬不要和他做親家?!?/p>
但是嚴憲對傅玄很看好,她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何晏等人就像秋后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司馬太傅(司馬懿)不過獸睡而已,到時候,卵破雪融的自有人在,絕不會是傅玄。”
當時,司馬懿垂垂老矣,很多人都覺得他行將就木,已經半只腳踏進棺材了,并沒有察覺到他的危險。他們不知道,猛獸終究是猛獸,就算快死了依舊能咬人。
不久后,司馬懿發(fā)動了高平陵之變,掌握了魏國大權。曹爽、何晏等人被殺。
而傅玄活得好好地,成為西晉的名臣、文學家和思想家,在哲學和政治上都有所建樹,最終于六十二歲時去世。
這正好應驗了嚴憲的那句話!
身為女人,平日里藏在深閨之中,卻能對朝局做出如此精確的判斷,看出司馬懿是猛獸裝睡??梢?,嚴憲的見識,遠超眾人。
如果曹爽、何晏等人有嚴憲一半的見識,估計司馬懿只能憋死在床上。
另外還有一件事,也能證明了嚴憲的不凡。
杜植的堂兄杜預,做秦州刺史時,遭上司誣陷,被征召回京問罪。嚴憲知道后,給他寫了信,告誡他說:“懂得忍辱負重的人,才能身居高位。你若能忍得今日之辱,他日定能位列三公?!?/p>
杜預后來在西晉滅吳之戰(zhàn)中,因功被封為當陽縣侯,入為司隸校尉。去世后,追贈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同時還著有《春秋左氏傳集解》及《春秋釋例》等,成為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牛人。
綜上,雖然不能全觀嚴憲的智慧,但從中可以領略到她超人的見識和女政治家般的智慧,所以她的名字也被歷史所記載,寫入《晉書·列女傳》。
空城計,歷來被說成是諸葛亮的一大成功之計。事實上果真如此嗎?
年輕時我就不止一次的想過:假如司馬懿先派出幾千人馬殺進城去,諸葛亮會是怎樣對待呢?如果他不關上城門,幾千人進去橫沖直闖的一殺,城內必將是一片大亂。若是他關上城門,里面那2500人的老弱殘兵,本來就已經難以抵擋,外面的大部隊再一攻城,里應外合之下,就是有他十個諸葛亮怕也是沒有半點兒作用了吧?您瞧,連我這個當年的毛頭小子都能夠想得到的問題,他深謀遠慮、久經沙場的司馬懿就真的沒想到嗎?那他為什么不這么辦呢?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對空城計的描寫極為簡單,可以說是一帶而過,并沒有過多的渲染。為什么呢?我以為就是沒的渲染!所以只是簡簡單單描寫了幾句:說司馬懿帶領十五萬大軍來到了城下,看到城樓上諸葛亮在焚香彈琴,當即大疑,令后軍為前軍,前軍為后軍,望北山路而退。對此,司馬昭很是不解,問道:“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tài)?父親何故便退兵?”司馬懿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當然,事后諸葛亮也是以此作為自己敢玩空城計的把握之所在。但是,這種解釋能說得通嗎?
所以,有人認為,司馬懿是故意放了諸葛亮一馬。理由就是所謂的“養(yǎng)匪自重”,即故意留下諸葛亮的勢力,以保留自己在魏國的重要地位。這種說法,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也不能完全服人。為什么?因為即使蜀國沒了,東吳還在,司馬懿應該不會在活捉了諸葛亮后就立馬被解甲歸田的吧!那么,怎樣解釋才能更加合乎情理呢?下面,我來推理一下:
諸葛亮安安靜靜、坦坦然然的坐在城樓上彈琴,彈的是什么曲子呢?有人說是《臥龍吟》,有人說是《鳳求凰》,還有人說是《十面埋伏》,我以為都不是,我覺得他當時彈的曲子應該是:《知音》。
什么?在這個生死攸關的危機時刻,他諸葛亮還想和司馬懿成為知音不成?這,肯定是不會的。但是,他會不會是想借此曲告訴司馬懿:你我是相互依存的兩個人,也是當今智商最高、且還互相都能夠看懂對方的兩個人,這,我們還算不上是一對知己知彼的知音么?所以,我才能夠如此安靜的等著你上來抓我,你就真的不明白我的用意了嗎?
那么,他彈《知音》一曲的第二個理由,便應該是:他在告訴司馬懿,城破了,你敢私下做主殺死我嗎?絕對不敢吧!那好,見到魏國皇帝后,我只需要私下里跟他說上一句:“以前我是為劉備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現在劉備死了,他的兒子是個扶不起來的阿斗,而我又不能明目張膽的去投奔魏國,輔佐您這個明主去完成大業(yè)。所以才出此下策,以此來達到良禽擇木而棲之目的!”司馬懿先生,以我諸葛亮的才華,要想跟曹丕成為知音、知己,不會是什么難事吧?到時候,你司馬懿還會像現在這么得煙兒抽嗎?
司馬懿跟諸葛亮,不僅是伯仲之間的水平,且更是能看懂對方心思的人。
因此,我們有理由懷疑,在聽到琴聲之后,腦筋轉得飛快的司馬懿不僅果斷做出了退軍的選擇,還當即封殺了他兒子司馬昭發(fā)出的質疑。如果他再猶豫一下,怕是就沒有退路了。因為他回去后,還要為給曹丕的交代留一個退路和說辭呢……
司馬懿不攻城的原因,要我說除了是養(yǎng)匪自重,更擔心的還是怕諸葛亮真的會鳩占鵲巢。
故而,我的猜疑是:諸葛亮也許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才敢玩空城計的了!
習馬懿才華橫溢,文韜武略,智慧過人,雖然一眼看穿空城計,為了自保不攻城,他明白道理,狡兔死,良弓藏。
兔死狗烹,存在對手才體現價值
司馬懿從政幾十年,對用人之道是看的清清楚楚,曹魏有一個強大的對手 ,司馬懿有用武之地 ,對魏國來說是人才 ,如果司馬懿活捉了諸葛亮,蜀國就會被魏國所滅 ,司馬懿就是魏國最大的功臣,那時 ,司馬懿手握重兵 ,隨時可以自立為王 ,危及曹魏政權 ,這一點 司馬懿再明白 不過 ,所以司馬懿明知諸葛亮擺的是空城計 ,故意說:“諸葛亮一生用兵謹慎,城中必有伏兵 ,快快退兵 。 ”事實證明 ,司馬懿奸雄也。
歷史 上諸葛亮根本沒擺空城計
演義里,司馬懿就算懷疑城里有埋伏,也完全可以派個百十個人進入直奔城樓,沒人直接抓諸葛亮,有埋伏撤軍也來得及。但連一個人都不派,只能說司馬懿根本不想諸葛亮死
宣穆皇后張春華(189年-247年),河內平皋(今河南溫縣)人,曹魏粟邑令張汪之女,晉宣帝司馬懿之妻,晉景帝司馬師和晉文帝司馬昭的母親。
正始八年(247年),張春華去世,時年五十九歲,葬于洛陽高原陵,追贈廣平縣君。咸熙元年(264年),追謚為宣穆妃。泰始元年(265年),張春華之孫晉武帝司馬炎登基,追謚她為宣穆皇后。
基本介紹 本名 :張春華 別稱 :宣穆張皇后 所處時代 :漢末三國 民族族群 :漢人 出生地 :河內平皋 出生時間 :189年 去世時間 :247年 陵墓 :高原陵 配偶 :司馬懿 子女 :司馬師、司馬昭、南陽公主等 人物生平,受夫看重,不得寵幸,去世追謚,歷史評價,史籍記載,家庭成員,父母,丈夫,子女,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三國是一個男人的戰(zhàn)場,但是要說到三國中哪個女性起的作用最大,可能很多人都覺的是張春華甄宓貂蟬這些大家比較熟悉的人物,這些人物確實在各種演義以及電視劇里面出現得比較多,但是要說正史上的話,那肯定就要數郭皇后(后來是郭太后)了,這個郭皇后可不是曹丕的那個郭女王,而是她養(yǎng)子曹叡的皇后,在魏晉后期她的話基本上都是一言九鼎,雖然很多時候是被逼的。
在魏明帝曹叡在位的時候。郭皇后還沒有什么話語權,曹叡死后,曹芳繼位,尊郭皇后為皇太后,但曹爽輔政的時候為了爭奪權力,排擠司馬懿,還把這個郭太后給軟禁了。249年,司馬懿利用皇帝在高平陵祭奠的時候發(fā)動了政變,這次政變就是以郭太后的名義發(fā)出的,當時,司馬懿這邊只有一個太后。而曹爽那邊還有一個皇帝,最后曹爽都沒干過司馬懿,可見這個郭太后的威信有多么大了。就算她被幽禁,一個懿旨也能讓司馬懿在名義上占據了上風。
司馬懿去世后,魏國的所有權利都到了他的兒子司馬師手里,司馬師又借助郭太后的名義廢除了曹芳的皇帝位置。當時他想讓曹丕的弟弟曹據當皇帝。但是郭太后不同意,她說。曹據是他的叔叔,如果曹據當皇帝的話,那她這個太后怎么辦呢?這時候司馬師也不敢強逼,于是立了曹叡弟弟東海王曹霖之子曹髦為皇帝。這可以說是在后期曹魏政權和司馬政權交鋒中的一次大勝利。
后來,毌丘儉文欽在淮南起兵,一起討伐司馬師。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一般起兵的時候就需要一個名義,那他們是用的誰的名義呢?還是郭太后!看來大家都知道她的話比較好使啊!不過最后他們都起兵失敗了,被司馬師鎮(zhèn)壓,但是完全沒有影響到郭太后的地位。
在司馬師去世后,司馬昭掌握了魏國的大權。曹髦這時候人也比較大了,他就不滿司馬家族的專權,想反抗。在反抗之前,他還是向郭太后說了一聲,郭太后也沒阻止。然后他就出去了。當然,他的這次起兵直接在皇宮里面就被鎮(zhèn)壓了,然后郭太后這時候又來收拾殘局,說是由于自己的德行不夠所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64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