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硭纬F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現(xiàn)代餐飲廚具發(fā)展得非常配套完備,廚具形式多樣化,關于制作廚具的材料也是多種多樣,尤其是現(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研制出了具有獨特優(yōu)勢的不銹鋼廚具,大家習慣了現(xiàn)代先進的廚具,若是讓大家一下子說出古代人用的廚具是什么,可能大家會啞然失聲,對呀,古代人是用什么作為餐飲廚具的,什么樣的材料能夠耐高溫用于古人炒菜煮飯呢?古代的冶鐵技術并不發(fā)達,宋朝才誕生了鐵鍋,那么在此之前古代人吃的炒菜是用什么器皿做的呢?
從遠古時期的人類第一次吃熟食之前,人類一直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沒有器具,沒有調味品,當他們學會用火烤食生食時,已經邁出了一大步人類文明的一大步,進入舊石器時代,通過打磨石器作為用具,進入新石器時代后,人類發(fā)明了陶制飲食器,用此來制作和盛飯食物。
等到商周時期的青銅冶煉技術發(fā)展到高水平后,但制作并不容易,一般都是貴族統(tǒng)治階級所用的,精巧復雜的青銅器主要分為禮、樂、兵、車四大類,直到現(xiàn)代,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也具有很高的歷史、學術、藝術等價值。
此時,古代的餐具已經有了鼎、鑊、甑、甗、鬲等,原本是用陶制的,后來用青銅制作,“鼎”是三根立腿,兩只提耳,是用來調和各種味料的寶器,它的作用就相當是鐵鍋,用來煮飯和盛放食物,同時也是立國重器,是權力的象征,或許是“民以食為天”,作為當時的主要炊具,鼎對于一個國家和百姓的重要性實在太大了。即便是當時的統(tǒng)治者所吃的天下最美味的佳肴放到現(xiàn)代也算不得是美味,因為陶器和青銅器的導熱性較差,鼎壁甚厚,受熱慢,火在其下燃燒,所以用這樣的炊具做出來的食物不會太好吃。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古人研制出了一種新的方法“烹”,在《韓非子》中記載著“治大國若烹小鮮”,只不過這里的烹又和現(xiàn)代的烹煮不大一樣,大概是和現(xiàn)代的煎炸食物一般,不過整體上還是沒有太大變化,中下層使用陶器,貴族階層仍然使用青銅器。等到歷史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民族的大融合使得文化多樣化,這個階段的炊具變得多樣,進入隋唐五代時期后,陶瓷、金屬制品達到高水平,繁盛的唐朝還有了華麗精巧的金銀、玻璃、陶瓷器皿。此后的朝代基本都是以這幾樣炊具為根本,不過又多了一樣新的炊具——鐵制炊具。
秦漢時期主要還在用鼎烹煮食物,經常是熬粥熬羹,他們還沒有炒菜的概念,吃的菜更像是現(xiàn)代的拌菜。古人食五谷,五谷通常是指稻、黍、稷、麥、菽,但他們是如何想到用這些制成面試饅頭之類的,當時有一人突發(fā)奇想,他磨碎小麥支撐饅頭面片之類的,一直到唐朝,從波斯引進從未有多的食物,人們對于吃的追求越來越高,多種多樣的菜品和小吃應運而生。明代又引進了土豆玉米等,這些都提高了人們的飲食生活質量。
冶鐵術在北宋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人們開始用煤冶鐵,根據(jù)記載,當時一年鐵的產量大約有八百多萬斤,這些鐵全部制作鐵鍋的話,可以造出一百萬口,經過多年冶鐵,北宋百姓基本都用上了物美價廉的鐵鍋,鐵鍋的外表極其普通,沒有精致的雕紋,只有通體黑黢黢,但誰也沒想到這在當年遠銷海外,宋朝的繁榮發(fā)達的貿易將鐵鍋遍及印度洋的海上,只要是航海家,幾乎人人必備一口鐵鍋。
北宋的鐵鍋對于外國人有多么稀奇,通過幾個故事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當時有一位波斯商人看到宋朝商人船上的灶臺上有一個黑乎乎的東西,于是便問那是何物,宋朝商人告訴他們,這是煮飯炒菜用的鐵鍋,波斯商人當下花了大價錢買下鐵鍋。因為他們平時吃的飯菜基本都是用陶器煮出來的,如今有了輕便的鐵鍋,這讓他們稀奇不已,甚至是見慣了奇珍七寶的歐洲君主也會認為鐵鍋是個稀罕物,還想要將鐵鍋作為傳家寶。
宋朝商人敏銳地察覺出這是個商機,他們在國內收購了大量的鐵鍋,當時不僅是絲綢瓷器馳名海外,鐵鍋的銷量也甚高。1987年,廣東附近發(fā)現(xiàn)了宋朝時期的沉船——南海一號,船上還有不少的鐵鍋。宋朝被滅后,蒙古族繼承了宋朝的一切,尤其是鐵鍋,這對于身為游牧民族的他們,可是最為便捷之物,他們經常需要烹煮牛羊肉,可陶土器皿不如鐵鍋經久耐用,所以鐵鍋可是為他們解決了一個大困難。據(jù)傳蒙古男子家中若是沒有鍋,蒙古女子都不愿意嫁過去。
等到明朝一統(tǒng)中原后,統(tǒng)治者下令禁止商人將鐵鍋賣給商人,他們擔心蒙古人會熔掉鐵鍋以制作成兵器,漢族實在是不知曉鐵鍋對于蒙古人有多么的重要,哪怕是破了的鐵鍋,他們都不愿意熔掉,而是要用牛皮補好,繼續(xù)用。沒了鐵鍋,他們就去中原邊境搶劫鐵鍋,不是搶劫財物,還為此引起了爭端,當他們成功搶上鍋后,還會齊聲歡呼,這樣的場面著實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在宋朝之前并非沒有鐵鍋,只是較少。
從考古數(shù)據(jù)上來看,鐵的出土是在春秋戰(zhàn)國后期,相對于銅來說,鐵的普及運用較晚,
據(jù)資料記載,在戰(zhàn)國時期,鐵已經開始投入使用,由于當時鐵的開采量很少,普通家庭想要用鐵制成的炊具或者是其他工具是不可能的。因為在當時,鐵的生產由朝廷直接把控,主要用于制造兵器,也存在少數(shù)鐵制造成鐵鍋,但只針對皇室貴族享用,這些鐵鍋都是淺口的,外形和現(xiàn)代人所使用的鐵鍋有很大的差別。
在宋朝之前,雖然鐵鍋沒有普及,并不意味著人們就要餓肚子。鐵鍋時主要作用就是能翻炒,用于炒菜,而沒有鐵鍋之前,只是在烹飪手法上有所限制而已。
在石器時代,人們基本上可以選擇生吃或者用火烤,操作簡單,也很好吃。
石器時代之后,人們有了做飯時,有了炊具的概念,添加了陶瓷,主要有“鬲”(li)和“鼎”,鬲是一個卵形的大罐子,頂部有環(huán)形外沿,底部有三個支撐腿,主要用來燒水、煮菜和煮飯。
鼎上有兩個耳朵,方便鼎吊起來,煮一鍋美味的豬肉湯,相對于原來燒烤的單一模式,不僅可以吃肉,還可以喝下美味的湯。
在東周時期,隨著青銅器的發(fā)展,在炊具方面出現(xiàn)了“釜”,釜衍生到今天有兩個著名的成語:釜底抽薪,破釜沉舟,遙想當年,西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把鍋和船全部砸破,表明自己已沒有退路,振奮士氣,一舉擊敗秦軍,釜的樣子類似于如今的鍋。
“釜”相對于鼎來說,把三條腿去掉了,更方便加熱,也更接地氣。
在南北朝時,人們?yōu)榱朔奖?,把“釜”從中間割成兩半,下半部分和今天的鍋極為相似,無論是炒菜,煮菜都非常的方便。
在隋唐時期,由于鐵產量的提升,鐵鍋的耐高溫及受熱快的特點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到宋朝時期,鐵鍋很快被人們所普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65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令妃得乾隆寵愛多年,為什么沒有被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