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歐陽修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熟悉宋朝歷史的人,大概都聽過這句話,“北宋缺將,南宋缺相”。與南宋相比,北宋的名將確實并不多,狄青算是比較出名的將領(lǐng)。然而,戰(zhàn)功卓著的狄青卻被人陷害,最后郁郁而終。陷害狄青的人并不是秦檜那樣的奸臣,而是北宋歷史上的一代名臣歐陽修!歐陽修堪稱是忠臣,狄青也對朝廷忠心耿耿,那么忠臣為何要陷害忠臣呢?
一、狄青是誰?
狄青出身貧寒,十幾歲的時候代兄受過,以“賊配軍”的加入北宋的軍隊。狄青善于騎射、武藝高強,很快就得到了提升,被選入御馬直(禁軍的精銳部隊)。西夏、北宋開戰(zhàn)后,朝廷派遣禁軍前往前線作戰(zhàn),狄青入選其中。在西北戰(zhàn)場上,狄青作戰(zhàn)勇敢,屢建戰(zhàn)功,每次作戰(zhàn)的時候,他披頭散發(fā),帶著青銅面具殺入敵陣,勇冠三軍。
由于狄青戰(zhàn)功顯赫,在宋夏戰(zhàn)爭結(jié)束后,他得到了很高的提升,“以彰化軍節(jié)度使知延州,擢樞密副使”。之后,南方又爆發(fā)了儂智高的叛亂,狄青主動請纓,率軍迅速平定叛亂。宋仁宗大喜,“帝嘉其功,拜樞密使,賜第敦教坊”。狄青從一個普通士兵成為樞密使,他的經(jīng)歷堪稱傳奇,但卻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
二、歐陽修的攻擊
歐陽修是文學大家,他以手中的筆作為武器,不斷上書攻擊、詆毀狄青。狄青剛當上樞密使,歐陽修就寫了一篇奏折,后世稱為《上仁宗乞罷狄青樞密之任》。在這份奏折中,歐陽修將狄青的戰(zhàn)功輕描淡寫,“自用兵陜右,已著名聲,及捕賊廣西,又薄立勞效”,還說“以臣愚見,如青所為,尚未得古之名將一二”。然后引用歷史典故,勸說仁宗免去狄青的職務(wù)。
歐陽修這篇奏折寫得非常具有煽動性,然而宋仁宗并沒有理會。歐陽修沒有放棄,之后不久京城發(fā)生水災(zāi),他又趁機上書皇帝,利用“天人感應(yīng)”來詆毀狄青。在歐陽修的倡導下,許多官員紛紛上書,面對群臣的壓力,仁宗不得不“罷青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判陳州”。沒過多久,狄青就郁郁而終,害死他的正是以歐陽修為首的這些文官。
三、歐陽修為何陷害狄青?
狄青由士兵成為樞密使,犯了北宋政治的忌諱。當年,宋太祖趙匡胤是后周的大將,他率領(lǐng)禁軍發(fā)動陳橋兵變,奪取了皇位。為避免歷史重演,北宋朝廷一直推行“重文輕武”的政策。當時,狄青戰(zhàn)功顯赫,官至樞密使,而且在軍中具有很高的威信,這讓歐陽修這幫士大夫非常擔心,他們怕狄青成為第二個“趙匡胤”。
歐陽修在奏折里明確指出,“且武臣掌國機密而得軍情,豈是國家之利?”“雖其心不為惡,不幸為軍士所喜,深恐因此陷青以禍,而為國家生事,欲乞且罷青樞務(wù),任以一州。既以保全青,亦為國家消未萌之患。”將狄青趕出朝廷,就是為朝廷消除禍亂的萌芽。在這種情況下,才有了歐陽修對狄青的攻擊。攻擊狄青的是歐陽修這些文官,其實害死狄青的是北宋王朝的體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66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