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了一件“陶豬”,證明在炎黃五帝時期甚至更早,中國人就已開始馴養(yǎng)家豬,吃起了豬肉。
先秦時期,豬肉很常見,秦漢時期食用豬肉還達到過一個高峰。但與牛、羊肉相比,豬肉在古代長期以來都難登大雅之堂。
《禮記》中載,“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可見豬肉的地位在牛、羊肉之后?!冻o》的“大招”和“招魂”篇里提到的肉食有牛、甲魚、羔羊、鵝、雞、鵪鶉、狗,但都沒提豬。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羊肉始終占據(jù)肉食主流。在唐朝,親王伙食的供應(yīng)標(biāo)準(zhǔn)為每月20只羊、60斤豬肉、20條魚,可見羊肉所占比重之大。唐朝著名的“燒尾宴”上,牛、羊、魚俱全,甚至還有鵪鶉、青蛙,就是沒有豬。
宋朝吃羊是從皇家流行開來的。宋真宗時,御廚每天宰350只羊;仁宗時,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時,減少到每天40只;到神宗時,雖引進豬肉消費,但御廚每年仍消耗43萬多斤羊肉,而豬肉只用掉4000多斤,還不及羊肉消耗量的零頭。百姓為追趕潮流,都省出錢來買羊肉吃。
在古代,豬肉一直飽受偏見,《本草綱目》中說:“豕食不潔,故謂之豕??矠轷?,水畜而性趨下喜穢也。”時人不僅嫌棄豬肉臟,還說吃豬肉會生病,總之誰吃誰掉檔次。
豬肉如今能逆襲上位,不得不感謝蘇東坡。他不僅夸豬肉好吃,還要指導(dǎo)人們怎么做,使豬肉的食用深入人心,直到今日,“東坡肉”“東坡肘子”等打著蘇東坡旗號的菜品依然遵循此法,大受食客歡迎。
豬肉真正開始翻身是在明朝。照理說,明朝皇帝姓“朱”,吃豬肉就成了吃“朱肉”,形同造反,誰還敢呢?事實也是如此,明武宗曾禁止養(yǎng)豬更禁止殺豬,違者充軍發(fā)配。不過,這道禁令只堅持幾個月便撤銷了,畢竟豬肉好吃又便宜,連皇帝也擋不住豬肉的美味,何況百姓。
到了游牧民族滿人所建的清朝,豬肉更受重視,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清朝皇帝十分喜歡豬肉。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都愛吃豬肉,乾隆的一場御宴中有“豬肉65斤、豬肘子3個、豬肚2個、小肚子8個、膳子15根、野豬肉25斤、大小豬腸各3根”。歷經(jīng)幾千年,豬肉終于逆襲為飯桌上的肉類之王。
漢朝時,豬肉雖顯低賤,價格卻不便宜,買一頭豬的價錢相當(dāng)于中等年景一畝地的年收入,這就怪不得沒人吃豬肉了。
宋人雖愛吃羊肉,但豬肉確實是百姓的主要肉食,因為便宜。北宋淳化年間,一個叫牟暉的人丟了一頭豬,朝廷賠他1000文錢。而當(dāng)時一匹馬值25-50貫,也就是說一匹馬可換25-50頭豬。隨著豬肉稱霸餐桌,它的身價也水漲船高。明清時期的記載都表明,各地豬肉的價格甚至超過牛羊肉。
2010年,隨著物價上漲,豬肉價格突破了10元大關(guān),之后每年遞漲。直到今天,大眾還沒實現(xiàn)“車厘子自由”,吃豬肉竟也成了輕奢主義。
在古代,人們的飲食條件不好,新鮮的蔬菜種類少,而且尤其是在先秦時期,蔬菜非常珍貴。然而家畜的飼養(yǎng)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擅長,所以吃肉也成為了中國古代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傳統(tǒng)的肉類,在古代是有:牛羊豬狗雞,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吃的最多的都是牛肉和羊肉,而吃豬肉的人非常少,當(dāng)然,這也影響了現(xiàn)在的肉食市場,直到現(xiàn)在,牛肉和羊肉的價格都很高,而豬肉的價格卻非常便宜。不要以為這是中國現(xiàn)在獨有的,在古代就這樣。
在鴻門宴中,項羽見樊噲沖進了帳篷中,便下令讓樊噲喝掉了四升酒,并賜給他了一條大豬腿,樊噲直接拿出刀,切切就生吃了,項羽被樊噲的舉動所震撼,并不停的稱贊樊噲。但是實際上,有人卻提出了質(zhì)疑,讓樊噲吃生肉,還是豬腿,這分明是羞辱他,怎么能是稱贊他呢?
牛羊肉在古代一直都是飲食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對于牛肉,很多人卻是非常謹慎的,因為牛在古代可以幫助人們耕地種田,所以牛的低位自然也上升,甚至到了漢朝,明文規(guī)定不許殺牛,要么自己死,要么牛死,選擇一個,這個意思也就是人要是殺了牛,必須要給牛償命。這個規(guī)矩到了唐宋的時候也被保留了下來,要么牛自己死,要么平時就根本吃不著牛肉。那么牛肉既然那么少,而且豬肉又不吃,唐朝人究竟吃什么肉?答案只有一個,有且僅有羊肉。
在楚辭中,有兩個介紹菜譜的文字,其中牛肉的烹飪排在了首位,而在菜單中偏偏就是沒有豬肉,可見豬肉得是有多么招人厭惡。
從在唐朝之后的宋朝,吃羊肉更是成為了一個全民的熱潮,宮廷里每天殺羊吃羊肉竟然達到了350多頭,這個數(shù)字也是非常驚人了。但是很多人奇怪,當(dāng)時是沒有豬么?為什么都不吃豬肉?其實,豬肉在民間也是有吃的,只不過當(dāng)時有個現(xiàn)象而已,那就是富人不吃豬肉,而窮人又不會做豬肉,這就造成了豬肉境遇的尷尬。不過好在蘇東坡創(chuàng)造了東坡肉,甜甜膩膩的豬肉香滑可口,這也是為豬肉的普及增添了不少的話題。
到了明清時期,豬肉就逐漸的普及開了,當(dāng)時民間有肉包子,豬血腸、燒豬肉等吃法,這也說明豬肉逐漸已經(jīng)被人所認可。但是對于富貴人家而言,他們還是依舊只吃牛羊肉,因為豬肉實在太低賤了,只有貧民才可以吃,于是乎,豬肉就成為了民間的食物,當(dāng)時豬也開始頻繁的被屠宰,豬肉販子也開始盛行。
不過在歷史上,也有一些地方特殊,早在遼金時期,北方的遼金朝就完全相反,因為物以稀為貴,在他們的地界上,豬肉非常罕見,而牛羊則遍地都是,所以豬肉成為了他們那里的寶貝。每次和中原人交易時,能用羊換豬,這是多么興奮的一件事,而中原人能用豬換羊,這也是好事一件。
首先,中國古代人吃豬肉,但并不成規(guī)模,大規(guī)模吃的是羊肉,狗肉。豬肉有吃,不太受老百姓歡迎。蘇東坡有說明過。因為豬肉有豬騷味,老百姓不會做。而宋朝后,吃豬肉才開始有一定規(guī)模,但肉食主流還是羊肉,狗肉。直到清朝,情況變了,大概是明末辣椒傳入中國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旗人特別愛吃豬肉。漢族古代祭天都是用太宰(牛肉)。清朝用豬肉祭天,稱祚肉。豬肉從老百姓不愛吃的肉變成了旗人愛好,吃豬肉也就顯得有面子了。一下子受歡迎了。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糧食產(chǎn)量提高,養(yǎng)豬變得普遍多了。大概就這幾點,希望能幫到你。
愛好看古裝劇的朋友們,對“兩斤牛肉”十分熟悉,每每看到人物角色去吃飯,一直一份酒加兩斤牛肉,讓人不得不猜疑,古時候餐飲店的下酒小菜難道說僅有牛羊肉這一種?為何古人那樣喜歡吃牛肉,到當(dāng)今社會,牛羊肉反倒并不是大家下酒小菜?
實際上,在沒有任何機械自動化的古時候,尤其是我國那樣從古至今便是農(nóng)業(yè)國的區(qū)域,牛是不可或缺的生產(chǎn)要素,古時候官方網(wǎng)明確規(guī)定不可以擅自宰牛,由于殺一頭牛相當(dāng)于降低10本人勞動力。
早就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記》就記述當(dāng)年的諸侯國都不被允許宰牛,何況是普通百姓,因為當(dāng)時的進食里基本沒有牛羊肉。盡管“六畜”各是馬、牛、羊、雞、犬、豬,但是真正被用來當(dāng)做食材的僅有雞和豬。
直至唐朝時期,宰牛的處罰才慢慢緩解,宰牛者判刑期一年。到宋代,宰牛者罰做三年勞役。到清朝,宰牛者杖刑一百??梢钥吹贸觯殡S著時期拆換,對宰牛者處罰愈來愈輕。
即然古時候?qū)ε1O(jiān)管這么嚴苛,為何影視劇里也有吃羊肉下酒菜的橋段?所以這些吃羊肉得人,基本上都是賤民或江湖人士,她們沒把朝中公布的限令當(dāng)一回事,吃羊肉反而會突顯學(xué)生的反抗精神。
例如《水滸傳》的武松,打老虎前喝過三碗酒,搭配便是熟牛肉,武松一聽便說:“好一點的,切二三斤來喝酒?!崩纭短忑埌瞬俊分械膯谭?,都是叫店小二“十斤白酒,兩斤牛肉。”
看上去很帥,挺有江湖氣概,可現(xiàn)實的在歷史上,她們敢吃,別人商家不一定敢賣。上邊已經(jīng)說了,宰牛者是要懲罰的,這種江湖人士敢去買牛肉吃,別人本份做生意人不一定能賣牛肉。加上古時候牛羊肉十分稀有,一般是在“黑市交易”能買到。
如今再來看看這些影視作品,你就會發(fā)現(xiàn)往往有夸大的一部分。更是否有考察歷史的電視劇,連這些官宦人、名門世家子女也吃羊肉,真是不可靠。但是,說起來“兩斤牛肉”真的比“來二斤生豬肉”酷帥得多。
那為什么到了今天,我們不會以吃羊肉而驕傲,更多人挑選吃豬肉呢?這是因為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就喜歡吃豬肉,尤其是在宋代時期,恰好是民俗餐飲店、酒樓流行的情況下,再加上此刻恰好從西域三十六國傳到香辛料,主廚想法設(shè)法刻苦鉆研菜式。
而這時,生豬肉做為肉類食品意味著出類拔萃,針對豬肉的做法,就有許多文學(xué)著作展示了當(dāng)年的食譜,例如蘇軾發(fā)明東坡肉,例如宋抗金英雄人物宗澤發(fā)明香腸,都說明當(dāng)年的大家喜愛豬肉的菜式。
到清代,愛豬肉的滿族更是將東北的大菜營銷推廣下去,滿清皇帝原本就喜歡吃豬肉,71歲乾隆舉行除夕之夜的御宴時,用了65斤生豬肉、3個豬肘、野豬肉25斤、尺寸豬大腸各3根,所以用的牛肉僅有20斤。
而皇上祭拜時,用的就是生豬肉,典禮中一定會有“煮神豬”的步驟。選定一頭全身上下灰黑色,膘肉肥大的大胖豬,解決然后放入坤寧宮里的一口大鍋,這也是那時候清代皇室人員堅守的禮儀知識。
那為什么古人吃的東西生豬肉不如當(dāng)代呢?主要是因為養(yǎng)殖行業(yè)比不上當(dāng)代如此比較發(fā)達,能吃上生豬肉的就只有醫(yī)生以上等級,其實就是“皇室特享”,直至唐代之后,生豬肉才慢慢大眾化。到當(dāng)代,來源于其他國家的黑豬占有銷售市場,我們吃的新鮮豬肉才可以賣這么便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67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