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石亨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明朝近三百年歷史中功臣武將不勝枚舉,若論最恃寵而驕,囂張跋扈的,非天順年間的石亨莫屬,不管洪武、永樂年間的一眾開國功臣還是后期力挽狂瀾的救世名將都遠遠不及,自從擁護明英宗朱祁鎮(zhèn)復辟后,自持功勞,大肆培植黨羽,只其親朋好友冒功騙官者就達四千余人,大興冤獄,陷害殺死兵部尚書于謙,甚至每日無故入宮,向皇帝要官要賞,稍有不從就勃然色變,一時有“朱三千,龍八百”的說法。
石亨是陜西渭南人,身材高大,善騎射,出身武官世家,早年繼承其父親官職,任寬河衛(wèi)指揮僉事,正統(tǒng)元年,石亨擊敗瓦刺軍首次立功,升任都指揮僉事,此后陸續(xù)在邊疆多次擊退瓦剌軍的襲擾,立下不少戰(zhàn)功,升至都督同知,成為邊將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人才,深得朝廷倚重。
土木之變后,郕王朱祁鈺代理朝政,石亨經(jīng)于謙推薦,掌管五軍大營,晉升為右都督。也先兵臨北京城下,于謙主導北京保衛(wèi)戰(zhàn),命石亨等九位將軍把守北京各大城門,石亨在德勝門將也先軍隊擊退,也先轉(zhuǎn)攻西直門,石亨又領(lǐng)兵救援,激戰(zhàn)數(shù)日,最終擊退了也先大軍,此戰(zhàn)后,石亨因功獲封武清侯,后加封太子太師。
景泰八年,代宗朱祁鈺病重,石亨與太監(jiān)曹吉祥、御史徐有貞密謀,擁立英宗朱祁鎮(zhèn)復辟,石亨率家兵1000多人潛入長安門,由曹吉祥作內(nèi)應,進入南宮接上朱祁鎮(zhèn)直奔皇宮,等到早朝時,已經(jīng)端坐在朝堂之上,徐有貞說:“太上皇復位了,你們還不拜見?!”眾臣見此,只好跪倒參拜。朱祁鎮(zhèn)復位后,認為石亨有首功,封其為忠國公。
石亨從此便以功臣自居,權(quán)利欲望逐漸膨脹,先是安排其直系親屬當官,后來愈演愈烈,親戚朋友冒功進官者多達四千余人,敢有與他作對的官員,都被他逐出朝廷,而朱祁鎮(zhèn)對他的寬容也更加讓他肆無忌憚,收受賄賂,買官賣官,大興冤獄,挾私憤誣陷殺死兵部尚書于謙,將朝廷各地巡撫都換成自己一黨,大權(quán)獨攬,為所欲為地干預朝政。
甚至每日不等皇帝召見,就無故入宮,向朱祁鎮(zhèn)要官要賞,皇帝稍有不從,便勃然色變,加以訓斥,出宮之后又大肆宣揚,鼓吹自已的權(quán)柄,后來朱祁鎮(zhèn)實在受不了,敕告左順門:“非宣召,不得放進武官?!笔噙M宮次數(shù)才減少,石亨甚至要朝廷給他祖墓立碑,朱祁鎮(zhèn)認為自成祖永樂年以來,朝廷沒有為功臣祖宗立碑的先例,讓其自立。石亨的侄子石彪封定遠侯,其驕橫猶如石亨一般,他們兩家擁有數(shù)萬材官猛士,朝廷內(nèi)外將帥有半數(shù)都是石家的門下。
天順三年,石亨侄子石彪事涉謀反和凌辱親王罪被懲治,石亨受牽連被削官為民,其一眾黨羽也被悉數(shù)罷黜,天順四年,錦衣衛(wèi)指揮使逯杲上奏石亨心懷叵測,圖謀不軌,當時朝廷重臣莫不憎恨石亨專政跋扈,皆言不可輕饒,于是石亨被判以謀反罪,等待處斬,家產(chǎn)被沒收,不久石亨病死獄中,結(jié)束了他囂張跋扈、功過分明的一生。
石亨以擁戴之功自傲,身破名裂 ,徐有貞改名、殺于謙留下惡名 。
也就是說,朱啟玉沒有做皇帝的能力。
要想成為皇帝,就必須有執(zhí)行力、決斷力和過硬的尺度。意思是皇帝應該是殘忍的,有毒的,虛偽的。
俗話說,小量不是君子,沒有毒藥,沒有丈夫。
然而,朱啟宇不僅不殘忍、不有毒、不虛偽,也不是一種誠實善良的紳士;嚴格地說,他是一種很小、很慷慨、心胸狹窄的人。
奪門變故后,明朝英宗朱啟真復辟。許友珍和施恒的結(jié)局如何?
朱啟宇的性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出來。
1、 這還不夠仁慈。
在文堡的更迭中,英王朱啟玉因是代皇帝或過渡皇帝而被稱為代宗。因為太后跟你說好了,太子是英宗朱岐鎮(zhèn)的兒子朱建慎。但朱啟宇一上臺,就違背了廢除太子的諾言,讓兒子當了太子。
英宗回國后,朱啟玉被軟禁。如果你信守諾言,你就會放棄政權(quán)。如果你貪圖王位,你應該清除異見人士,讓英宗消失或病逝。
然而,朱啟宇卻選擇不依靠二人,虐待英宗,繼續(xù)任命前大臣。這是怎么一回事?
奪門變故后,明朝英宗朱啟真復辟。許友珍和施恒的結(jié)局如何?
2、 沒有軸承。
徐友珍曾任英宗大臣。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任命他,如果你不喜歡,可以解雇他。但朱啟玉很娘,既任人唯親,又厭惡,不自找麻煩?
徐友珍是一個有能力的官員,但在圖木保事變后,他卻因為提議遷都而遭到戴宗朱啟宇的鄙視。事發(fā)幾年后,他仍然很擔心。
當時,于謙的部下向代宗推薦徐友珍,代宗一聽到這個名字就拒絕任命他,因為有人建議他遷都。
人們習慣稱主要的戰(zhàn)爭派英雄和和平派叛徒。然而,明末崇禎不主張張千度,卻被稱為渾君,說如果遷都,明朝政權(quán)可能會枯竭。
說白了,遷都的想法只是為了倡導不同的政見,所以沒有必要貼上道德標簽。不,用意是好的,但朱啟玉沒有這樣的心思。
奪門變故后,明朝英宗朱啟真復辟。許友珍和施恒的結(jié)局如何?
后來,徐震不得不改名為徐友珍,他被任命了。
景泰三年(1452年)1452年,黃河在沙灣決口七年。沒人能辦好。徐友珍自愿去那里,但他管理得很好,把水災消滅了。那是什么意思?徐友珍顯然是個能干的人。戴宗皇帝朱啟玉不僅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而且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喜好。這樣的人能成為好皇帝嗎?
說這么多,就意味著人是多方面的、復雜的,而不是面部表情,不忠就是通奸。
史衡是政變的發(fā)起者。當時是三等官員的徐友珍覺得自己受到了于謙的排斥,資歷過高。他總是不滿意,所以參加了政變。
政變成功后,徐友珍被提拔為兵部書記、華蓋堂學士(宰相)。他很成功,很滿意。
徐友珍和于謙原本是政敵。政變發(fā)生后,徐友珍利用英宗的手除掉了于謙。因為于謙在那里,徐友珍永遠不會當領(lǐng)導;于謙在那里,徐友珍沒有安全感。但徐友珍卻忘記了政治是骯臟的,是生死攸關(guān)的。只要當?shù)氐牧α慷窢幘蜁罒o止境。
奪門變故后,明朝英宗朱啟真復辟。許友珍和施恒的結(jié)局如何?
徐友珍一人掌權(quán)后,便開始與史衡、曹繼祥等爭奪權(quán)力和利益。最終,施恒和許友珍失寵,被英宗打消了士氣。他回到家鄉(xiāng),死于抑郁癥。他65歲了。
我們來談談世恒吧。
石衡是一位戰(zhàn)斗力很強、在抗擊瓦拉方面成績突出的軍事將領(lǐng)。因為于謙是被皇帝利用的,石衡和徐友珍一樣,覺得自己被打倒了,資歷過高。
明朝石亨
他是石亨渭南人,屬于明朝。他是明朝的軍事統(tǒng)帥。在他人生的巔峰時期,曾經(jīng)擔任過太師太子一職。
明代石亨畫像
石亨出生在明朝的武將家庭。當時明朝武官的職位是可以繼承的。所以他被視為二官,繼承了他叔叔的位置,因為他叔叔沒有自己的孩子,外表也比較強勢,也算是一個能打仗的人。
我們知道,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一直存在著一個矛盾,就是外族人和漢族人的矛盾。明朝也存在這種矛盾,所以每三天就有外國人入侵明朝。石亨在朱祁鎮(zhèn)第一次當皇帝期間立下了許多戰(zhàn)功。他兩次打敗瓦拉人,1449年打敗烏蘭哈的軍隊。雖然他不是這些戰(zhàn)斗的總指揮,但他在助理指揮官的位置上表現(xiàn)突出。后來,他憑借作為支持朱祁鎮(zhèn)再次掌權(quán)的主要支持者之一,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他的職位達到了效忠國家的地位。
可惜明朝的石亨能力不錯,但是情商不是很高。即使你的上級對你非常信任,你也應該有個度。但他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憑借皇帝的信任,做了很多對好官不利的事情。比如他自己的家人朋友,憑借關(guān)系,騙了各種官職,據(jù)說達到4000多人。他接受賄賂??傊隽撕芏鄩氖?。
作為一個皇帝,那些賄賂之類的事情,只要不觸動他的耐心,也就是不表現(xiàn)出對皇位的興趣,就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然而,明朝的石亨并不這么認為,所以他也肆無忌憚地培養(yǎng)自己的黨羽,影響力越來越大。這讓皇帝忍無可忍,于是皇帝利用他侄子的腐敗,把他拖下水,免去了他所有的官職。
然而,石亨仍然忙于明朝,并想篡奪皇位。不幸的是,朱祁鎮(zhèn)很早就知道了,所以他被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并被殺了。
石亨為什么會死?
一般來說,一旦沒有努力的皇帝,就會出現(xiàn)一個厲害到所有大臣都害怕的大臣,這個大臣一般都不會有好下場。而石亨就是這樣的人。
石亨的肖像
石亨是幫助朱祁鎮(zhèn)登上王位的人?;实蹖λ男湃问撬w的原因,也是他最后沒有自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石亨在朱祁鎮(zhèn)當了皇帝后,成了皇帝身邊的名人。甚至他的許多親戚都得到了官職、田地和白銀。即使是皇帝也會完全聽取他的意見。因為皇帝的認可和信任,他開始變得驕傲和迷人。他越來越放縱自己。朝廷之上,很多人因為他的權(quán)勢而倒向他,導致皇帝懷疑他的信任。軍事上,他開始謊報戰(zhàn)功,這引起了其他軍隊的抗議。在民間,他也不是一個好官。他隨意掠奪百姓的農(nóng)田,引起了很多官員的不滿。
石亨倒臺的導火索是他的一名下屬的腐敗。后來他發(fā)現(xiàn)了親戚的不端行為。他的親戚對他提出了許多指控,因此他被解除了所有的職務,并被趕回家閑著。然而,他畢竟什么也做不了。他想起自己的種種貢獻,就覺得不服氣,就想造反。但他卻遭到了皇帝信任的大臣的聲討,于是皇帝和那一批與他交往密切的手下也被他牽連,接連被處死。
這是石亨之死。和大多數(shù)電視劇里的功臣一樣,他是因為皇帝或者其他大臣的忌憚,再加上他的縱容而死的。
石亨結(jié)局
石亨的盡頭是什么?這取決于他的一生。石亨是明朝的軍事統(tǒng)帥。他的人生雖然不算精彩,但也算是跌宕起伏吧!當然,說到石亨的結(jié)局,那肯定是不好的。
石亨地圖
作為一名軍事指揮官,石亨因抗擊外敵有功而被提升。后來,他因為一個錯誤被降職。然后,他遇到了伯樂于謙,又因為于謙的賞識而被重用。后來在奪門之變中,也就是支持朱祁鎮(zhèn)當皇帝,他就成了主力,于是就成了皇帝身邊的大紅人,直到后來,他當政。
縱觀他的一生,其實很輝煌。雖然中間也有一些挫折,但最后還是挺得意的,成了皇帝身邊的臣子。有人評價他是一個通過一戰(zhàn)打開了通往權(quán)力坦途的“暴發(fā)戶”!然而物極必反,正是因為他的輝煌,他的結(jié)局才悲慘!
人們都說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石亨一生的起起落落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由于皇帝對他的信任,他變得非常驕傲,甚至縱容自己。在皇帝面前,他培養(yǎng)自己在朝廷的政治伙伴。慢慢的,他甚至給人一種鄙視皇帝,故意無視皇帝權(quán)威的感覺。比如他曾經(jīng)把自己的兩個下屬直接帶進皇帝的辦公室,他很丟臉,直接要求皇帝給自己的兩個下屬升職。
從這些可以看出,石亨的存在已經(jīng)對天皇構(gòu)成了威脅。因此,皇帝利用石亨侄子的腐敗來解除石亨的職務!石亨不服氣,想篡位,但這個想法很早就被皇帝知道了。于是他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受盡折磨,最后被處死。
石亨的結(jié)局與他的所有行為密不可分。前面的行動都是因,結(jié)局是果。
石亨后裔
石亨,陜西渭南人,明朝將軍。他是一個王子和一個姓氏。太子太師是古代官職,主要輔佐、教導太子。
石亨斯蒂爾斯
早期,石亨多次與瓦刺作戰(zhàn),同時幫助被軟禁的朱祁復位??吹街炱顜妥约簭臀唬瑢λ苡H切。那時,石亨掌權(quán)。后來,由于他的強大地位,石亨的私欲膨脹,他接受賄賂。很多大臣都在抱怨他,連皇帝都忍不了很久。后來他的侄子李密因有意謀反而受到牽連,被貶為庶人。第二年,他對孫氏很重視,就收買了一些無賴,觀察朝廷動向,伺機謀反,最后被判叛國罪。
李密也是明朝的將軍。他參加了保衛(wèi)首都的戰(zhàn)斗,后來打敗了蒙古,被封為定遠侯。后來,他企圖謀反。經(jīng)過審訊,他告訴自己,自己私自繡了黃蟒和龍服。他的床的布局超過了國家規(guī)定,所以以謀反的罪名被殺。同時,當時掌權(quán)的石亨也受到牽連,導致石亨被貶為平民。
侯石也是明朝的一名官員,他經(jīng)常為石亨出謀劃策。石亨被貶后,錦衣衛(wèi)發(fā)揮石亨因被貶而產(chǎn)生的怨恨和不滿,與侄兒侯石四處造謠,籠絡無賴,伺機謀反。朝臣都認為他們的罪行不可饒恕,最后石亨和侯石被下令斬首。
總之,最終,因為石亨的權(quán)利而得到官職的親友被免職,石亨的黨羽也被鏟除。石亨死在獄中,李密和侯石被殺。
之所以發(fā)生奪門之變,跟朱祁鈺的人品有關(guān),換句話說,朱祁鈺不具備當皇帝的才能。
當皇帝必須要具備執(zhí)行力、決斷力和過人的度量。等于說一個皇帝要夠"狠"、夠"毒"、夠"虛偽"。
俗話說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概莫如此。
但朱祁鈺不僅不夠狠、不夠毒、不夠虛偽,也不是那種憨厚仁義的君子;嚴格說來,他倒是那種很小人、氣量和狹窄的人。
從以下幾件事就可以看出朱祁鈺的人品。一、不夠仁義。
土木堡之變,大家讓郕王朱祁鈺出來當老大,讓他當代理皇帝,或者說過渡皇帝,所以叫代宗。因為皇太后跟大家約定了,太子還是英宗朱祁鎮(zhèn)的兒子朱見深。但朱祁鈺一上臺就失約廢了太子,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英宗回國后朱祁鈺就給人家軟禁了起來。如果你守信,就讓出政權(quán),如果你貪戀皇位,那就清除異己,把英宗失蹤或者病故。
但朱祁鈺卻選擇了兩不靠,虐待軟禁英宗,繼續(xù)任用前朝大臣,這不是作死又是什么?
二、 沒有氣度。
徐有貞是英宗時的臣子,你要喜歡就任用,不喜歡就罷官免職。但朱祁鈺很娘,既任用,又厭惡,不是自討苦吃嗎?
徐有貞是個有能力的官員,但因為在土木堡之變發(fā)生后建議遷都被代宗朱祁鈺鄙視,事過幾年還耿耿于懷。
當時于謙部下向代宗推薦徐有貞(當時叫徐珵),代宗一聽名字就不任用了,就因為人家曾經(jīng)建議遷都。
大家習慣把主戰(zhàn)派叫做英雄,把主和派叫叫做奸臣??墒敲髂┑臅r候,卻又把不主張遷都的崇禎稱為昏君,說要是遷都,明朝政權(quán)也許會茍延殘喘。
說白了,提出遷都只是主張不同政見不同,沒有必要貼上道德標簽不是,用心都是好的,可是朱祁鈺卻沒有這個胸襟。
后來徐珵不得不改名叫徐有貞,這才得到任用。
景泰三年(1452),黃河在沙灣一段決口已有7年,誰都治理不好,徐有貞自告奮勇去了,竟然治理好了,根除了水患。這說明什么?徐有貞分明是個能人,代宗朱祁鈺不是任人唯才,而是根據(jù)個人好惡,這樣的人能當好皇帝嗎?
說了這么多,意思是說,人都是多面的、復雜的,不是臉譜化的,非忠即奸。
奪門之變,石亨是始作俑者,徐有貞當時是三品官,覺得自己是受到于謙排擠,大材小用,一直心懷不滿,于是就跟著參加了政變。
政變成功后,復辟的英宗論功行賞,徐有貞高升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宰相),可謂功成名就、志得意滿。
徐有貞跟于謙本來就是不共戴天的政敵,政變成功后,徐有貞借著英宗的手除掉于謙,因為于謙在,徐有貞就永無出頭之日;于謙在,徐有貞就沒有安全感。但徐有貞忘了,政治是骯臟的,也是你死我活的。只要權(quán)力的地方爭斗就會無休無止。
徐有貞獨掌大權(quán)后,與石亨、曹吉祥也開始了爭權(quán)奪利,明爭暗斗。最后石亨們棋高一著,徐有貞失寵,被英宗削職為民,回到原籍,郁郁而終,享年65歲。
再說石亨。
石亨是一名武將,戰(zhàn)斗力爆棚,在抗瓦剌的時候功勛卓著。因為于謙得到皇帝重用,石亨和徐有貞一樣,覺得自己被打壓了,大材小用了。
其實,如果站在老朱家的立場來看,奪門之變是利大于弊的。
因為當時朱祁鈺病危,他自己又沒有兒子,大明沒有接班人。
而接班的最佳人選,就是朱祁鎮(zhèn)。
一、 朱祁鎮(zhèn)當過皇帝,有工作經(jīng)驗。二、朱祁鎮(zhèn)口碑不錯,在百姓中威望很高。三、朝中大臣多是朱祁鎮(zhèn)下屬,愿意聽從他的領(lǐng)導。四、朱祁鎮(zhèn)人品不錯,仁德寬厚。
關(guān)于人品,想說幾句朱祁鎮(zhèn)的故事,朱祁鎮(zhèn)是個非常厚道的皇帝,跟看大門太監(jiān)阮浪見了就像朋友一樣,一點皇帝架子也沒有,還送給阮郎皇家金刀做禮物。
朱祁鎮(zhèn)在瓦剌當俘虜?shù)臅r候,跟看守他的也先弟弟關(guān)系很好,朱祁鎮(zhèn)回國的時候,也先弟弟依依不舍,痛哭失聲:"今天一別,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見到我的皇帝?"
因此說,朱祁鈺之后,朱祁鎮(zhèn)當皇帝,于情于理于法都說的過去,于國于民都是大好事。
不過當時執(zhí)掌大權(quán)的于謙沒有出以公心,讓朱祁鎮(zhèn)接班,給了野心家石亨們一個邀功的機會。
石亨當時是從自己立場考慮的,于謙把持朝政,立誰為太子自己都得不到好處,還不如讓英宗復辟,自己可以立頭功。
于謙對待英宗的態(tài)度也是值得商榷的,在朱祁鈺把朱祁鎮(zhèn)迎接回京師后,囚禁英宗于南宮,名義上尊為太上皇。但卻派了錦衣衛(wèi)對朱祁鎮(zhèn)嚴加看管,不僅把宮門上鎖,還灌進了鉛,吃喝拉撒就在里面,送去的食物只能打小洞遞過去。如此虐待曾經(jīng)的最高領(lǐng)袖,于謙當時是第一權(quán)臣,就沒有一點責任嗎?
另外,代宗朱祁鈺病危,于謙為什么沒有出以公心,讓英宗復出呢?
所以說,所謂的忠奸需要一分為二,不能臉譜化。
不過這個石亨也真不是地道東西,他仗著自己有功,在朝中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不僅殺了于謙,而且還把反對派給事中成章、御史甘澤等九人貶黜官職。制造冤獄,打擊報復耿九疇、岳正,將楊宣、張鵬趕至邊關(guān)。不作死不會死,不懂得文臣之道,只能自取滅亡。
天順三年(1459年)秋,石亨被侄子謀反株連,被英宗罷官。
天順四年(1460年)正月,昔日政敵、錦衣衛(wèi)指揮使逯杲落井下石,上奏朝廷說石亨圖謀不軌,朱祁鎮(zhèn)下詔將石亨逮捕,以謀反罪判處死刑,沒收財產(chǎn)。沒等執(zhí)行死刑,石亨就病死獄中,兩個兒子也被斬首。
好的制度可以把好人變壞,石亨、徐有貞他們都不是天生的壞人,但因為制度設(shè)計有問題,讓他們不能靠才華升職,施展自己的才華,他們把聰明才智都用到了爭權(quán)奪利和害人、防人上面。
石亨如此,中國歷代王朝的官員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恰在此時,天有異象,雷電閃個不停,朱祁鎮(zhèn)認為這是上天示警,放了徐有貞,貶為廣東參政。
石亨并不罷休,自己作了一封痛罵朱祁鎮(zhèn)的投書,嫁禍給徐有貞。朱祁鎮(zhèn)大怒,將走到德州的徐有貞抓回下了詔獄,沒多久,又有異象,承天門被燒,朱祁鎮(zhèn)大赦天下,也有放徐有貞出來的跡象。
石亨又加了一把勁,再次中傷徐有貞。
最后,朱祁鎮(zhèn)將徐有貞貶為庶民,流放金齒(今云南瀾滄江一帶),天順四年(1460年)被赦免回鄉(xiāng),成化元年(1465年)恢復了官員身份,但因讒殺于謙一事,遭到世人的仇視,未能再入官場,成化八年去世。
跟徐有貞比起來,石亨野心更大,下場更慘石亨是真正的心腸狠毒之人,于謙對他各種提拔重用,讓他有機會接近權(quán)力中心,朱祁鈺對他也很是信任,重病時命他守候在旁。
可他卻翻臉無情,一切從自身利益出發(fā)。看出朱祁鈺命不久矣,立刻就為自己打算,"擁立太上皇復辟"這種奇葩思路就是他首先想到的,說服了曹吉祥,然后才找到了徐有貞。
他對朱祁鈺狠,對有知遇之恩的于謙也毫不手軟,力主殺于謙。
朱祁鎮(zhèn)登基后,石亨以功臣自居,囂張跋扈,整個家族都飄了起來,《明史》上的記載是"其弟侄家人冒功錦衣者五十余人,部曲親故竄名'奪門'籍得官者四千余人。"
徐有貞在的時候,對他還有一些制衡,徐有貞倒下后,他為所欲為地干預朝政,將朝廷文職巡撫全部撤換成忠于自己的武將。最過份的是,他對朱祁鎮(zhèn)并無多少尊重之心,把皇宮當自家,哪怕沒有傳召,他想去就去了。
朱祁鎮(zhèn)起初還忍讓,后來受不了了,對另一個心腹大臣李賢埋怨道:"閣臣有事,須燕見。彼武臣,何故頻見?"意思是石亨是武將,怎么有資格隨時入宮來見朕?
之后敕告左順門:"非宣召,不得放進武官。"
石亨的入宮次數(shù)這才變少了,他卻似乎不明白皇帝已經(jīng)對他不耐煩,專橫如初。
他的侄子石彪封定遠侯,家里有數(shù)萬猛士,后來涉及謀反及凌辱親王被治罪,石亨也受到牽連削官為民,其黨羽全被罷黜。后又被人以"謀反罪"告發(fā),石亨病死獄中,侄子石彪、侄孫石后也被處斬。
史書上關(guān)于此事的記載很簡單,但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其中的腥風血雨、殘酷斗爭。
總之,徐有貞和石亨擁立朱祁鎮(zhèn)是出于私欲,他們本身并不是正直忠義之人,有這樣的結(jié)局大快人心。順便一說,那曹吉祥也沒好下場,被磔刑處死。
石亨(?~ 1460),明渭南(今屬陜西)人。嗣父職,為寬河衛(wèi)指揮僉事,善騎射。正統(tǒng)中累遷都督同知, 石亨充參將,佐朱冕守大同。以功漸至都督同知。也先寇大同,兵敗,單騎奔還。降官,募兵自效。以于謙薦詔掌五軍大營,進右都督,封武清伯。守北京,論功進侯。景泰元年(1450年),佩鎮(zhèn)朔大將軍印敗敵大同,予世襲誥券,加太子太師提督團營。為感激于謙的知遇之恩,他向皇帝請求封賞謙子于冕,于謙斥為徇私,竟與于謙交惡。代宗病重,遂與曹吉祥,徐有貞等迎英宗復辟,進忠國公,因私憾殺于謙等。
策劃參與奪門之變,明英宗成功復辟后,石亨因首功,進封為忠國公。天順四年,石亨大肆培植黨羽,干預朝政。明英宗不能忍受,罷其職,得罪瘐死獄中,盡誅其黨羽。后又以家屬不軌,下詔獄,坐謀叛律斬,沒其家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68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