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隋朝滅亡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歷史上影響較大卻又短命的大一統(tǒng)王朝,一個是吞并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的秦帝國;另外一個就是本文的主角——隋帝國。
短命的隋朝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過一段時間分裂后蓬勃興起的大一統(tǒng)朝代,傳到二世龐大的帝國就轟然倒塌。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王朝更替就像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雖然說自古沒有不滅亡的帝國,但是每一次的興衰總是有著它的疑點和偶然。
史書惜字如金,留給后世無盡的猜測和聯(lián)想,本文就隋朝滅亡,闡釋一下肉眼看不到的歷史,隋朝究竟亡于何事?
說起隋朝就不得不提起秦朝,這兩個朝代都是二世而亡,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一起。一個留下了萬里長城,一個留下了京杭大運河,爭議滿天下。都說事在人為,帝國的興衰和決策者有著直接的關系。從史書上看,隋朝的決策者楊廣,謚號“煬帝”,就是說他荒淫無道,那隋煬帝究竟是個什么人?
楊廣是個什么人?
隋煬帝楊廣
同樣是二世而亡,秦二世胡亥和隋煬帝楊廣比起來,無論從個人才能,還是在歷史上的影響來說,這位秦二世差得遠呢。胡亥完全是趙高的傀儡,在歷史上留下了指鹿為馬的笑談。但是楊廣在歷史留下的最顯著的成績就是開通了大運河。
除了開通大運河之外,楊廣創(chuàng)科舉制,滅吐谷渾,收青海等地區(qū),復絲綢之路,使萬邦來朝,天朝二字就由他而來的。此人絕對不是無能之輩,反而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楊廣亡國是因為不惜民力,人民不得休養(yǎng)生息。其實歷朝歷代開國之后都沒有少打仗,明朝就是一個例子。大明開國之后經歷短暫和平后就爆發(fā)了“靖難之役”,接下來朱棣六次北征蒙古,北征的第一場戰(zhàn)役的主帥是邱福,10萬精兵被全殲。這個損失都沒有讓大明滅亡,反而是大隋,三征高句麗后就頂不住了。這是為什么呢?
還有人說隋煬帝荒淫,其實咱們即使不說君王,就說當代社會有點權力金錢的主,許多的事跡都能讓楊廣望塵莫及。
楊廣作為亡國之君,謚號史料幾乎都是唐人所做,正所謂勝者王侯敗者寇,楊廣的遺臭萬年實在是有些名不副實。
說了這些可以看出,楊廣本人在能力上并不差,按照封建王朝300年一循環(huán)的規(guī)律來說,時間還早,怎么偏偏亡國了呢?(挖坑)
高句麗為什么比吐谷渾難對付?
隋朝三征高句麗
史學界認為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征遼東。從611年開始,楊廣四年之間三次征伐遼東,耗盡國力,中間不斷發(fā)生官逼民反事件,加上楊玄感造反,直至天下大亂。如果不征遼,隋朝就不至于滅亡。
隋軍出征
其實征遼并不是楊廣能掌控的,因為這件事的發(fā)起者是他的父親,隋文帝楊堅。公元598年隋文帝征遼東,因疾病流行,死者十有八九。隋朝之后,唐太宗征過遼,直到唐高宗時期才徹底消滅了高句麗。
話說回來,楊廣征遼東正是隋朝軍心士氣大振之時,此時的隋軍連破吐蕃、吐谷渾、高昌、薛延陀、南詔。此時楊廣集結一百多萬大軍攻伐高句麗可以說是探囊取物一般。但是,歷史總是愛開玩笑,楊廣偏偏失敗了。
這就很費解了,高句麗的威脅其實遠不如當年突厥??纯赐回试谔瞥涞履觊g入侵都深入到哪里就知道。并且高句麗滅國的時候人口三百五十萬,戶數(shù)不到七十萬,考慮到戰(zhàn)爭對人口影響。高句麗最多算是一個割據(jù)一方的諸侯,在朝廷面前不過是一碟小菜。
征遼失敗實在很讓人意外,遼東到底有什么神秘力量,一次又一次打敗中原的軍隊呢?(挖坑)
填坑
其實上文已有線索,“598年隋文帝征遼疾病流行,導致死者十有八九”。“605~617年(大業(yè)一~十三年),重以遼東覆敗,死者數(shù)十萬。因屬疫疾,山東尤甚”。對照一下時間表就可以發(fā)現(xiàn),隋唐時期正是人類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查士丁尼大鼠疫200年流行的中點。第二、第三次大鼠疫爆發(fā),在東西方都出現(xiàn)了,就像如今的新冠肺炎和非典,這第一次的鼠疫大流行也不例外,必定是全球性的流行。
在遼東反復出現(xiàn)的大規(guī)模的瘟疫很可能就是鼠疫,公元612年山東爆發(fā)大疫,很有可能就是由于征伐高句麗帶來的鼠疫。
其實隋朝征遼與鼠疫大流行是否有關聯(lián),也許永遠沒有準確答案。因為隋朝的歷史由勝利者唐朝書寫,為了體現(xiàn)繼承者的合法地位,必須得是你隋煬帝昏庸無道,導致民怨沸騰。必須是你隋煬帝指揮失誤,導致大軍滅亡。
其實這個論點也有科學界作證。公元540年,第一次大鼠疫流行之前,地球的氣候十分異常。中國和歐洲都記載了幾百年不遇的異常現(xiàn)象。專家認為,就是這種異常氣候,導致野生嚙齒類動物身上的鼠疫菌發(fā)生了變異,使其在人類中流行,遼東的鼠疫菌也不例外。
瘟疫的流行和人員聚集有很大的關系,征遼軍隊數(shù)十萬人,這個后果是災難性的,由此看來,隋朝亡于鼠疫可能性很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71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