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袁崇煥被殺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袁崇煥
袁崇煥(1584—1630),字元素,籍貫廣東東莞石碣,通籍廣西梧州(籍貫爭議)。明朝末年薊遼督師。
萬歷四十七年中進士,后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zhèn)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后金)戰(zhàn)爭中先后取得寧遠大捷、寧晉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xiāng)。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袁崇煥被重新啟用,于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京師之圍后,魏忠賢余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刻袁崇煥,皇太極又乘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死。
皇太極
看袁崇煥的畫像是個白臉書生 ,這是乾隆找人為袁崇煥畫的像。畫得很儒雅,并且表彰其是忠臣,民主英雄。其實明末著名歷史學家,誓死不降滿清的張岱在《石匱書后集.袁崇煥列傳》中稱其“袁崇煥短小精悍,形如小猱、性格暴躁,攘臂談天下事,多大言不慚,而終日夢夢、墮幕士云霧中、而不知其著魔也?!本褪钦f此人短小身材,長的像個猴子,而且脾氣暴躁,喜歡談論國事,大言不慚,自命不凡。
袁崇煥被崇禎帝啟用后,確實是做出不少貢獻,一,本身他文武雙全,也有一定軍事才能。二,寧遠大捷中炮轟努爾哈赤,使其炸成重傷而死 。三,力挫皇太極。明末,滿清(后金)威脅明朝的江山,袁崇煥可以說是保衛(wèi)國家的唯一的希望。崇禎帝卻以極刑殺了袁崇煥,由此可見崇禎是多恨袁崇煥這個人,在殺袁崇煥的時候,老百姓也非常恨袁崇煥,爭搶著生吃他的肉。難道全是中了后金皇太極的反間計。大北京城沒有一個明白人嗎?
我們看看魏忠賢余黨彈刻袁崇煥的幾個主要罪名:一,擅殺島帥毛文龍:后金不敢大膽的與明朝打仗就是他的后方有個毛文龍的牽制。就是毛文龍作為左都督平遼總兵官,長期駐扎在東江鎮(zhèn)和皮島。天啟年間毛文龍率領200多個士兵把沿海2000海里島嶼收復還俘虜了那里的后金官員,數(shù)百里的地方都歸降了毛文龍,就是等于毛文龍在后金的腹地扎下了一個巨釘,時不時搗亂一下后金,令皇太極苦不堪言。明政府封毛文龍為平遼大將軍。結果因為人家在那里自由慣了,發(fā)展副業(yè),日子過得比袁崇煥的軍隊好,沒有聽從你的意見,就把同級別的朝廷命官擅自殺了,還不請示朝廷。權利大的很,所以毛文龍死后3個月,致使皇太極毫無后顧之憂的跨過蒙古,進長城,直抵北京城下。二,與清廷(后金)擅自議和:確實有此事,袁崇煥剛經營遼東的時候,想更多地了解后金虛實,便派出使者到后金向皇太極提出過議和,目的在于爭取更長時間備戰(zhàn)?;侍珮O也派使者來見袁崇煥,就議和一事提出種種條件。雖然議和是權宜緩兵之計,但是議和是國與國之間的大事,你一個大明臣子居然能代替皇帝做主,開始還不上報朝廷,居功自傲,還是憑著自己有作戰(zhàn)的軍事才能,完全不把皇帝和其他大臣放在眼里。太膨脹了吧。三,市米資敵,就是賣糧資敵。把糧食賣給蒙古,(自古蒙滿一家,他卻忽視了他們鐵哥們式的結盟),而蒙古直接就把糧食給了和明朝打仗的滿清后金。崇禎帝為了支持袁崇煥的工作答應了,結果是間接的資助了滿清后金,崇禎帝看到結果不高興了 。對袁崇煥很是不悅。四是當清兵逼近北京城的時候,袁崇煥帶兵解圍,但是不與清兵面對面作戰(zhàn),按袁崇煥的意思:清兵糧草有限,只要進不了北京城,幾日后就會撤退。期間,滿清皇太極故意放走了 ,被擒獲的崇禎身邊的兩個小太監(jiān) ,且故意讓他們聽到了袁崇煥要投降的假話,當崇禎聽到太監(jiān)的講述,更加判斷袁崇煥是判國賊臣。
崇禎帝朱由檢
袁崇煥為了得到崇禎帝的重用,曾在崇禎面前許下諾言,5年之內收復遼東,哄的崇禎帝滿足袁崇煥的一切要求,為的是支持袁崇煥收復遼東,結果財資耗盡,也沒有實現(xiàn),那時的明朝已經走下坡路了,沒有把握的事,袁崇煥為了得到重用,盲目許諾,結果犯了欺君之罪,普通人之間的一個承諾,沒有兌現(xiàn),信任的一方都很生氣。更別說臣對君主的承諾。哄著皇帝玩可不行,崇禎帝是什么樣的人,他能放過你嗎?
由以上袁崇煥的行事作風,和崇禎帝的個性可見,崇禎帝殺袁崇煥是長期積累的憤怒,而不是完全中反間計誤殺,因為崇禎收監(jiān)袁崇煥6個月的時間,足可以調查出他是不是通敵叛國的人。崇禎帝也不是個傻皇帝,中反間計不調查,就以極刑殺了做出過很大貢獻的袁崇煥。
1、袁崇煥斬殺毛文龍,有排除異己集權的可能,任何皇帝都是這么過來的。毛雖腐爛,但尚能打仗,對后金牽制極大,但問題在于,他不聽袁崇煥的安排,若袁崇煥想在未來稱帝,必須除掉這個不聽話的。殺掉毛,毛的手下會叛變,這個袁崇煥不可能不明白。
2、袁崇煥經營遼東若干年,打造了戰(zhàn)斗力不弱的關寧鐵騎,同時也不停地索要餉銀,耗費無窮錢財,擁有火炮、火槍等武器無數(shù),卻不能對經濟能力極低的后金予以致命打擊,在皇帝看來肯定匪夷所思??陀^地說,完全存在這個可能,袁崇煥在挖皇帝的墻腳,為自己積蓄威望和實力,準備稱帝。朱元璋在發(fā)家以前也是擁戴劉福通為皇帝,最后搞掉韓林兒才成大業(yè),袁崇煥和崇禎都明白這些歷史。
3、后金繞道圍困北京的時候,袁崇煥只帶領5千騎兵救援京師,居然就在北京城下打了場勝仗,這在任何人看來都存在陰謀的可能,也就是后金軍隊主動撤退。因為后金6萬騎兵曾打敗數(shù)十萬明軍若干次,戰(zhàn)斗力不可能這么弱。況且當時北京城下大戰(zhàn),崇禎不可能不登上城樓觀戰(zhàn),可能他當時看出來這是一次后金的詐敗。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一直以來備受世人的爭議,他繼位后勵精圖治,一心想中興大明,奈何明熹宗將大明折騰的已是千瘡百孔,結果國家是越治理越亂,崇禎自己也落了個身死國滅的下場。世人批評崇禎的眾多理由當中,第一條就是殺死了袁崇煥,做出了自毀長城的舉動,如果袁崇煥不死的話,大明朝便不至于滅亡。那么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換言之崇禎皇帝為何非要殺死袁崇煥?
提起袁崇煥的功勞,我們便會想到他鎮(zhèn)守遼東,將后金女真族牢牢的堵在關外,但這是袁崇煥的功勞嗎?不可否認這里面確實有他的功勞,然而功勞最大的卻不是他,而是孫承宗。孫承宗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他文武雙全是大明真正的棟梁,當時負責遼東地區(qū)的防御,整個遼東的防御體系就是他設立的,當時他還準備北上反攻女真,但后來由于種種原因被罷官。
公元1627年,明熹宗駕崩,他的弟弟朱由檢登基,登基之后的崇禎先是設計處死了魏忠賢,后又大力整頓軍武,在朝臣的推薦下,袁崇煥得以重新被啟用。袁崇煥被崇禎任命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1628年袁崇煥返京,向崇禎皇帝匯報遼東軍情,他聲稱可以五年收復遼東失地,崇禎聽了大喜,對袁崇煥也大加褒揚。當時有大臣問袁崇煥五年復遼的計劃,袁崇煥竟說自己只是為了讓皇帝寬心。
后來袁崇煥感覺自己失言了,便又向崇禎上書,說五年復遼的計劃比較困難,需要戶部、工部、吏部和兵部的配合,崇禎便下招令四部臣工配合袁崇煥。當時崇禎對袁崇煥可以說是推心置腹的信任,因為袁崇煥的一句五年復遼,整個大明朝緊衣縮食,國內是民不聊生,為了平定遼東女真族的威脅,崇禎甚至將賑災救民的錢都搭在了遼東上。崇禎為了表達自己對袁崇煥的絕對信任,授予他全權處理的大權,還賞賜他玉帶、蟒袍,而袁崇煥竟然上表拒絕了。
公元1629年,駐守寧遠的來自川、湖等地的士兵,因為軍餉的事情而發(fā)生嘩變,袁崇煥設計平定后請求將寧遠與錦州合為一鎮(zhèn),并推薦自己的心腹祖大壽鎮(zhèn)守錦州、何可剛替代朱梅駐寧遠。并上書崇禎稱贊祖大壽等人的才能,說自己的五年復遼計劃沒有這幾個人不行。還說五年后計劃沒有實現(xiàn)的話,便親手斬殺祖大壽等人,自己再去有關部門領罪服死,崇禎聽了大喜并加封袁崇煥為太子太保。
袁崇煥拿祖大壽等人的性命來寬皇帝的心,這種行為真的讓人很無語,作為上司,失敗之后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殺死自己的下屬,然后再去領罪服死,這讓下屬心里怎么想,也難怪忠心耿耿的祖大壽最后投靠滿清。后來袁崇煥殺死了毛文龍,他擔心島上的士兵叛變,便增加了他們的餉銀,而島上的士兵因為主帥被殺,人心向背,最后也是逃的逃。但是袁崇煥給皇帝的上書說東江鎮(zhèn)的地理如何重要,需要每年餉銀四十二萬。崇禎皇帝自然不傻,對于士兵減少餉銀反而增加的事情也有疑慮,但考慮到是袁崇煥的上書,便也答應了。
公元1629年,皇太極率領十萬清軍攻克龍井關、大安口,之后接連攻克遵化、三屯營,最后越過薊州直逼京城。袁崇煥問訊急忙回救,經數(shù)次苦戰(zhàn)終于擊退清軍,京城之圍得解。但是后金退兵之后,袁崇煥卻被治罪了,他以為自己千里迢迢的趕來救援,非但無罪更是有功。但是朝中的大臣認為這是袁崇煥故意放清軍入關,于是紛紛誹謗袁崇煥與后金有勾結,后金也趁此來了一招離間計。而崇禎對此本來就有疑慮,在加上王永光、高捷等人的煽動,最后以擅自與后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將袁崇煥處死。
毛文龍在于后金的戰(zhàn)爭中頗有戰(zhàn)功,但是這個人為人驕縱,謀略也有限,每年浪費的軍餉不計其數(shù),但這也不是你袁崇煥說殺就能殺得啊,你將崇禎置于何地。盡管毛文龍能力平平還貪污腐敗,但他的存在就是對后金最大的威脅,假如毛文龍沒有死的話,后金敢這樣的大舉進兵嗎,只怕走到一半老家就被毛文龍的端了。毛文龍死后,他手下的大將多數(shù)都投靠了滿清,多疑的崇禎自然會想,你袁崇煥是不是與后金有勾結,是不是妄圖將遼東打造成自己的獨立國度呢。
當時袁崇煥給崇禎立下了五年復遼的軍令狀,崇禎皇帝也是舉全國之力來支持他,甚至將賑災銀兩輸血給遼東,后來袁崇煥也承認自己就是忽悠崇禎,這就犯了欺君之罪。袁崇煥也知道自己立下了軍令狀,這事兒就必須得去做,要么滅了后金,要么就與后金和平相處,滅掉后金自己的能力不足,那就只能與后金議和了。袁崇煥也多次向崇禎建議議和,這也是崇禎一生在戰(zhàn)與和的糾結中走向滅亡的最主要原因。、
其實當時后金也是想議和來著,郎有情來妾有意,奈何家中原配不同意,朝中大臣一直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組訓來說話,大明只能戰(zhàn)不能和,這也是后來后金偷襲京城的原因。既然要議和袁崇煥自然與后金有不少的接觸,這里面的細節(jié)就不得而知了。后來京師被圍,對崇禎來說,你袁崇煥存在的意義就是防備后金,不管后金是從哪里突進來了,你袁崇煥都是第一負責人。
總而言之,崇禎帝最大的錯誤不是殺了袁崇煥,而是罷免了孫承宗,假如鎮(zhèn)守遼東的依然是孫承宗的話,軍費就能少了一大半,并且只要孫承宗存在一天,后金就必須小心翼翼一天。當時孫承宗一直在訓練反攻的軍隊,謀求將整個遼東再次收回大明,后金也就只能防備孫承宗的反攻,哪有什么精力去遠程奔襲京師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73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