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因此對于皇帝的生活起居是要非常小心的,一日三餐都有人精心打理,而且我們知道在古時候皇帝的生活規(guī)范都是有嚴格要求的。
就拿吃飯這件事來說,以前我們認為皇帝是想吃什么吃什么,然而根據(jù)末代皇帝溥儀的記載,皇帝吃飯都沒有那么自由,因為為了避免有心人士投其所好,所以皇帝每道菜都只能吃三口,就算這之后你再想吃都不行了。
而且有句話叫做“天威難測”,皇帝有時候假設(shè)批奏章批得晚了,立馬想要吃飯了,而御膳房的伙夫們要立馬把飯菜端上來,否則的話可能會有掉腦袋的風險,所以古時候就算在皇宮當差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當然,我們也會為此產(chǎn)生一個疑問,那就是這些飯菜會如何處理,畢竟有些菜皇帝動都沒動過就不吃了,假設(shè)因此倒掉的話不免有點可惜,而古時候很多皇帝都崇尚節(jié)儉,如此鋪張浪費的話實在是不該。
首先就是第一種方法,賞賜給那些大臣或者妃子。在古代我們經(jīng)??梢钥吹交实圪p賜大臣一些金銀珠寶之類的,可是在這些大臣的眼中,賞很多的金銀珠寶還不如皇帝的一道菜來的恩寵。
因為我們都知道邀請人吃飯的最高禮儀是請對方到自己家里去吃飯,而皇帝將自己的飯菜賞賜給手底下的大臣這對于大臣來說是天大的恩惠,因為這在某種程度上就代表自己和皇帝有吃同一道菜的榮譽。
而且更主要的是,一般的大臣會有這種榮譽嗎?按照古代的禮法制度來說,能被皇帝賞賜飯菜的大部分都是皇帝的寵臣或者朝中元老級別的人物,說明皇帝一方面也認可他們的功績,另一方面也代表信任他們,這就和請人到家里吃飯是一個道理,唯有真正的朋友你才會請他到自己家里吃飯,別人可能嗎?
所以這看似是簡單的一道菜,背后的價值卻勝過萬兩黃金,《瑯琊榜》之中就有這么一段,除夕夜皇帝給那些大臣賞賜御宴,名單上的大臣要么是自己的兒子要么是朝中的德高望重的大臣,一般官員能入皇帝法眼嗎?
而第二種處理方式你可能說起來有點不相信,因為這種方法可能皇帝自己都被蒙在鼓里,怎么說呢?因為當時宮里的太監(jiān)宮女都喜歡搶這些剩菜剩飯,他們用來干什么,是吃嗎?當然不是,他們常年待在深宮之中,雖然不說每日三餐山珍海味,可是卻也算見多識廣。
而他們搶這些飯菜的目的自然是給自己謀私利,原來當時的太監(jiān)宮女都會偷偷地將這些飯菜打包好然后帶到宮外去賣給那種大酒店,這些菜皇帝只吃了三口基本上沒動,所以一般人還真看不出來,而且古時候?qū)m廷御廚的手藝是沒得說的,故而這些菜往往都能夠在宮外賣出高價。
而且當時有些酒店會專門收集這些剩飯剩菜,一個是研究這些菜,然后有模有樣的復制出另一份,并聲稱是皇帝吃過的,而有些人為了沾點皇帝的福氣無論價格多高都會前去哄搶。
所以這樣子就形成了一條獨特的產(chǎn)業(yè)鏈,太監(jiān)宮女把飯菜帶到宮外,而那些老板買下之后鉆研菜品,然后根據(jù)利益“分紅”,而這種方式在當時也是肥了一些人的腰包,所以有時候不得不感慨無論什么時候都有投機者。
給其他人吃了,反正不會隨便倒掉。古時候的皇帝吃飯有很多講究,首先肯定是要吃好的,其次是吃飯不能超過三口。這個?三口?是指同一盤菜,皇帝最多只能夾三筷子,不能再繼續(xù)多吃。原因是古時候為了防止讓外人知道皇帝喜歡吃什么,然后針對性地害皇帝?;实蹠粫驗槎喑粤四骋坏啦硕蝗私o禍害了我們不知道,但是皇帝把一盤菜夾了三次之后,這盤菜一定會被旁邊侍奉的太監(jiān)給撤掉這倒是真的。一盤菜的分量自然是不止三口的,那么必然會有很多的剩余,如果就此倒掉的話肯定會產(chǎn)生很大的浪費,就算皇帝再奢侈也不會就這么把飯菜倒掉,所以對于剩余飯菜的處理,實際上皇宮中是有一定流程的。
首先,皇帝可以選擇把某一道菜賜給其他人吃。例如某個看上去很順眼的小太監(jiān)、小宮女,例如某個大臣,或者是隨便的一個人?;实鄣馁p賜,首先不說這飯菜的質(zhì)量如何,可不可口,單就其所代表的含義就讓那些被賞賜的人無法拒絕,因為這代表著皇帝的寵信!能夠吃皇帝剩下的飯菜,在古時候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擁有這份榮耀的,這代表著身份和地位。
其次,皇帝也懶得每道菜都點名給誰吃,畢竟時間就是這么被浪費的,所以絕大部分的剩菜剩飯其實都不是皇帝處理的,而是那些負責飯菜的太監(jiān)們處理的。那么他們是如何處理的呢?很簡單,基本上都被賣掉了,很少有人自己吃掉。
古時候不要說皇帝吃過的剩飯,就算是皇帝拉過屎的馬桶那也是寶貝,有很多有錢人認為皇帝用的東西擁有某種神秘的力量,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所以在民間購買皇帝用過的東西的人從來不缺少。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皇帝吃過的剩菜剩飯都被那些太監(jiān)給賣掉了!
天上神仙府,世上帝王家
要說投胎也是個技術(shù)活,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皇帝過的就是神仙一樣的生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晚上睡覺還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可謂是極盡奢華!
而對于皇帝的御膳,自古以來就被世人所津津樂道!但是你知不知道,皇帝的一頓飯到底有何講究,吃不完的御膳又去了哪?
滿漢全席
宮廷御膳代表的都是當時朝代烹飪的最好水平,從南到北,南味以金陵,益都,臨南為首,北味以長安,洛陽,開封,為代表!不過無論南北,它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貴!俗話說,皇帝一餐譜,百人數(shù)年糧。甚至連皇帝的用水,都是從遠處山泉運來的!
而做為烹飪文化的代表,清代的滿漢全席就是集滿族和漢族之大成制作的108道菜!南菜北菜各54道。大部分是黑龍江特產(chǎn),如猴頭菇,熊掌,鹿尾等?。ㄔ敿氁娯灴诙巫颖巢嗣?br>
一、賞賜御膳
在古代皇宮里,皇帝吃飯有個規(guī)律,“吃菜不許過三勺”,就是說無論什么菜,頂多吃個一兩口,吃過三口的菜就要撤下!
根據(jù)末代皇帝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中記載,雖然當時的大清朝已經(jīng)沒落,宮內(nèi)用度也已經(jīng)非常節(jié)儉,但是每頓飯自然有近百道菜!
一般因為太過奢侈,皇帝有時候會邀請身邊的大臣和皇子一絲用膳。而作為臣子來說,能得到皇帝的賞賜那也是莫大的榮耀,就比如乾隆皇帝就特別喜歡賞賜紀曉嵐肘子吃。
二、被太監(jiān)和宮女吃掉
和現(xiàn)在飯店里的服務(wù)員一樣,有時候太監(jiān)和宮女也會偷偷的吃一些剩菜。要知道即使是剩菜,那也是山珍海味,而且有的菜皇帝壓根就沒動過一筷子,所以在端下去之后忍不住香味的下人們也會偷偷吃一點。
不過宮廷里也是有明文規(guī)定的,就是太監(jiān)和宮女是不允許吃皇帝剩下的御膳的,所以只能偷著吃!
三、宮外產(chǎn)業(yè)鏈
在明清時候,行走于皇宮內(nèi)外的采購太監(jiān)竟然琢磨出了一條御膳的交易產(chǎn)業(yè)鏈。在皇宮里,一般皇帝吃剩下的飯菜很多都沒有動過,這些飯菜就被一些太監(jiān)賣給京城的一些飯店。
而這些飯店得到這些菜之后,還會舉行類似于拍賣會似的模式將這些菜再賣出去。要知道這些菜雖然和平時吃的樣子看起來差不多,但是名頭可不一樣。掛了個御膳的名頭,這可是皇宮里出來的,就是金字招牌。所以啊,一些有錢的人甭管貴賤都會買來嘗嘗,因為一般人可吃不到。一旦吃過御膳,那就是和別人吹噓起來都有底氣。
作為一國之君的皇帝,平時忙碌的事情也比較多,所以對于吃食這一塊也不會太過在意。對于剩余的御膳最終的去處,皇帝就更不會管了。也因此,才讓這些太監(jiān)們有了可乘之機。
雖然說皇帝吃穿用度都是錦衣玉食,但也不是所有皇帝都出生在蜜罐里的。很多的開國皇帝也是吃著最苦最澀的飯長大的,就比如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和他有關(guān)的最出名的一道菜就是“珍珠翡翠白玉湯”。
珍珠就是剩米粒,翡翠就是白菜幫子,白玉嘛,就是豆腐了。就是這么一碗再簡單不過的飯菜,卻救了朱元璋的命。也因此,即使在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后仍然對它念念不忘!
古代的帝王們,都被民間百姓奉之為是天子,因此都對他們尊敬無比。這一份尊敬,從皇帝的吃穿住行上就能看出?;实鬯玫囊磺卸际亲詈玫?,更別說皇帝一日三餐的飯食,那每頓飯都是奢侈無比。
大家應該都知道,皇帝吃飯的時候,排場非常大,他每一頓的菜品很多,每一道菜肴都要精致,菜的口感又要好。但皇帝畢竟是一個人,即使可能有一些受寵的妃嬪陪他一起用飯,也就才幾個人,這么一點人根本就吃不了多少東西。如此一來,皇帝每吃一頓飯,都會有非常多的剩菜剩飯。那這么多的剩菜剩飯,他們會怎么處理呢?難道全部倒了嗎?
在溥儀曾寫的自傳,我的前半生當中,他就這樣寫到過:在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宮中已經(jīng)不復當年繁華,一切吃穿用度已經(jīng)被縮減了數(shù)倍。
但既是如此,我每月還是要消耗掉810斤的豬肉,要用掉240只雞鴨,還有各種各樣數(shù)不清的山珍海味,以及品類繁多的點心。想想看,那時候的溥儀還是小孩子,宮中的用度還被縮減了很多倍,但即使如此,他也要用到這么多的食物。
更別說在以前了,宮中繁榮的時候,那皇帝們的每一餐不知道就要吃掉多少。但也說了,人的胃口畢竟是有限的,皇帝每一餐都吃不完,那當然就會剩下很多。那這些多出來的飯菜,又該怎么處理?當然不可能全部倒掉,畢竟皇帝吃的東西,怎么能讓牲畜來食用呢?這不就是貶低了皇帝嗎?因此,皇上的剩菜剩飯通常有兩個途徑處理掉。
皇帝給別人賞賜飯菜,也是表現(xiàn)一種恩德的方式。畢竟,連皇帝用的東西都能賞給別人,可見是看得起他的。
被皇帝賞賜了飯菜的人,通常都要表現(xiàn)出感激的樣子,要當著皇帝的面吃下去,同時還要滿心歡喜,表示出味道好極了的樣子。這樣一來,皇帝才會覺得高興,認為這些人識抬舉。但是皇帝的賞賜也不是天天都有,再者來說,他賞賜給別人,別人也不一定吃得完,所以還是會有剩的。那這后面剩下的飯菜就會由第2種方法處理掉。
運到民間售賣。皇帝吃過后的剩菜剩飯,撤下去,宮女小太監(jiān)們也會偷吃一部分。而后剩下的飯菜,再拿到民間去售賣。
有三種主要的處理方法。一種是獎勵其他人,比如各種朝臣、太監(jiān)等,但不可能給他們皇帝自己動過的菜,因為這樣會讓其他人知道皇帝吃什么。如果你選擇皇帝喜歡下毒的菜,那將是危險的。大多數(shù)意外死亡的皇帝死于中毒。不是因為暗殺之類的。
有一種特殊的情況,食物不僅給下屬,也給老人。在清朝,康熙為成千上萬的老人舉行了宴會,他們都有65多歲了。用酒和食物獎勵老人。就連遠道而來的老人也有銀子可拿。當然,這樣大規(guī)模的宴會舉行起來太難了,而且人太多了。因此,在清朝,它只舉行了四次,以促進孝道在中國。
也有一個泔水作為直接倒,或者運出去私人出售。皇帝吃了剩菜后,如果退了,皇宮的小太監(jiān)會偷一些。然后剩下的飯菜將由人民出售。而這些剩菜,老百姓也很喜歡吃,上到有錢人家,下到老百姓,都愿意爭相購買。人們覺得皇帝是天子,是上天保佑的。如果你吃了他的剩菜,能消除疾病和災難可能會有點幸運。因此,皇帝的御膳一運到百姓手中,就可以立馬被洗劫一空。
總結(jié);皇帝的剩飯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因為皇帝處于政治中心。一舉一動都與大局息息相關(guān),所以皇帝的剩菜也能反映出一些信息。例如,清代的剩菜數(shù)量和慈溪的奢華和淫欲,表明清朝的頹廢并不遙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73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