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碇T葛亮和周瑜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都知道,諸葛亮和周瑜都是《三國演義》中的杰出人物。他們兩人能力相當,但可惜的是周瑜走得早,才使得諸葛亮少了一位對手。
那么,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給氣死的嗎?
《隆中對》是我們了解諸葛亮對天下大勢判斷的材料,在諸葛亮為劉備策劃奪取天下方針之時,第一步就是坐擁荊州、益州。大家都知道,荊襄九郡是中原的腹地,其位置非常重要,是很多勢力爭奪的必要之地,而赤壁一戰(zhàn)便能決定荊襄九郡的歸屬。
那時候,周瑜跟諸葛亮聯(lián)手拒曹,最終,曹操沒有得到這塊肥沃的土地。但是,在聯(lián)合的過程中,他們也相互爭斗。雖然,東吳獲得了荊州,但是,周瑜卻落敗于諸葛亮,以至于,他留下那句“既生瑜,何生亮”后,就撒手人寰了。所以,就有人說:周瑜是因為氣量小被諸葛亮氣死的。
其實,這是《三國演義》有意塑造的周瑜形象,而歷史上的周瑜卻是一個有著寬廣胸襟的人,他只是跟程普有些不和而已。《江表傳》中提到:“(程)普頗以年長,數(shù)陵侮瑜。瑜折節(jié)容下,終不與校。普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謹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瘯r人以其歉讓服人如此?!?/p>
所以,歷史上的周瑜跟《三國演義》中的周瑜相差很大。但奇怪的是,后人卻沒有為周瑜辯解,反而遵從了《三國演義》的這種說法。
唐宋時期,人們認定赤壁之戰(zhàn)的統(tǒng)帥是周瑜。李白在自己的作品《赤壁歌送別》中提到:“二龍相爭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zhí)?,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碧K東坡在自己的作品《念奴嬌》中也提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由此可見,這些作品都沒有提到諸葛亮!并且,在北宋時期,朱熹在《通鑒綱目》中為劉備正名,說明他皇室正統(tǒng)的身份,借機提高諸葛亮的地位。接著,朱熹提到東吳統(tǒng)治者患得患失,趁關(guān)羽不在偷襲荊州,使得諸葛亮恢復(fù)中原的策略最終流產(chǎn)。
而且,后人也沿用了這樣的說法,元代的戲劇《隔江斗智》便將周瑜的形象貶低了??梢?,周瑜在《三國演義》中是用來襯托諸葛亮的,他的作用跟后來的司馬懿很像,使得諸葛亮能一線貫穿,一直保持睿智的形象。所以,有讀者認為,《三國演義》讀到五丈原之后,就可以不讀了。
此外,東吳和蜀國相爭的地方就是荊州,如果,諸葛亮能盡早說服劉備拿下荊州,那么,便沒有東吳什么事了。當時,諸葛亮在給劉備說“三分天下”的大勢之時,其前提就是劉備能取得荊州的治理權(quán)。但沒想到的是,荊州卻被東吳奪了去,而劉備還是跟東吳借用的荊州。
所以,對于荊州,劉備等人如何奪取、什么時候奪取,這些都是很關(guān)鍵的,其戰(zhàn)略價值完全不一樣。
那時候,曹操在北方,孫權(quán)跟劉表相持,因此,此時正是劉備奪取荊州的最好時機。如果,當時劉備能獲得荊州,北方的曹操必然會引兵來襲。但此時,劉備如果主動提出聯(lián)吳抗曹,那東吳必然會答應(yīng)。所以,等到擊敗曹操后,荊州自然還是劉備的,而東吳也不會挑起事端。只有這樣,諸葛亮的“隆中對”才能順利實施。
然而,最好的機會錯過了,使諸葛亮只能想方設(shè)法弄到荊州。他使用計謀,從東吳手里弄到荊州,暫時讓軍隊駐扎在那里??墒牵G州始終是東吳的,他們?nèi)宕吻皝碛懸?,而諸葛亮卻不肯歸還,只能再三推脫。所以,在這個事情上,蜀國并不占理,他們始終被人唾棄,為荊州的不穩(wěn)定埋下了伏筆。
之后,關(guān)羽鎮(zhèn)守荊州,從心里認定荊州是劉備的,不愿意跟東吳談歸還荊州之事。但是,東吳覺得吃虧,一直向蜀國討要,最終,東吳與關(guān)羽交惡,使得關(guān)羽痛失荊州。
其實,這里不能全怪關(guān)羽,還要怪諸葛亮當初沒有早早拿下荊州。有人說,這個事情不能怪諸葛亮,畢竟,當初他屢次向主公劉備說明情況,請求劉備務(wù)必取下荊州。可是,劉備礙于道德束縛,只能屢屢拒絕。其實,身為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必須給劉備找到一個破除道德束縛的理由,讓劉備沒有顧慮。
在這一點上,龐統(tǒng)就做得很好。當初,劉備領(lǐng)兵入川,他的屬下一直勸他奪取西川,可他還是礙于道德束縛,遲遲不肯動手。此時,龐統(tǒng)給他找了一個理由(龐統(tǒng)設(shè)計讓西川對劉備下手),讓他徹底突破道德束縛,成功奪取西川。所以,我們還是要怪諸葛亮當初沒有做好。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使被《三國演義》神化的諸葛亮也是一樣,并不是完美的,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想得那么周到,那么完善。他只是一個比別人聰明智慧的軍師,并不能決定當時所發(fā)生的一切,只能根據(jù)事情的發(fā)展做出相應(yīng)的對策。
所以,不管諸葛亮如何,不管他是否真的那么神通廣大,他對蜀國都是盡了最大的力。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五》】
所以,文學(xué)、影視形象太深入人心啊,反而真實的歷史形象,往往被我們忽視。還記得蘇軾的,“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檣櫓灰飛煙滅”。這樣的蘇軾,會因為嫉妒諸葛亮,被氣死,哪有這樣的氣勢,難不成蘇軾凈睜眼說瞎話呢?只要上過小學(xué)的人,都能聽出,蘇軾這句話,無不透露出羨慕之情啊,你看,抱得美人歸,而且還那么有本事,檣櫓就在扇扇子的間隙,說滅就滅,這氣勢,感覺都快超神了。
如果,周瑜是那種小家子氣的人,因為妒忌諸葛亮,被氣死,那一定是同名同姓之人,搞錯了吧。
《三國演義》,就是個小說而已,人物雖真,但是就看著一樂,消遣罷了,要追尋這個人真實的歷史形象,還是要去看《三國志》的。只能說,羅貫中寫的這部小說,太TM深入人心了,還有之后的那些影視作品,害人吶,周郎如此才俊,竟然變刻畫成氣度狹小,甚至還有點猥瑣之人,嘖嘖嘖。如果周瑜泉下有知,可能真的會被氣活,與世人,辯上幾句。
況且,其實周瑜,完全不用嫉妒諸葛亮,因為他本人也是相當優(yōu)秀的。周郎這個稱呼,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稱之郎的,首先要有才,還要有貌,英年才俊啊,而且還娶了小喬,你說這不是妥妥的人生贏家嘛,還有啥讓他要嫉妒的呢?難不成,氣自己家的老婆比諸葛亮的太過于好看,沒有安全感?
其實被氣死的確是一小部分原因,但是大部分的原因是中了曹仁的毒箭,沒有這支毒箭的話,周瑜不會氣得金瘡迸裂,墜馬而死。
歷史上的周瑜心胸開闊,以德服人,只是曾經(jīng)一度與程普不睦。程普認為自己年齡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卻始終折節(jié)容下,從不跟他計較。程普后來敬重佩服周瑜,曾對人說:“與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飲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周瑜不僅僅文韜武略,能夠領(lǐng)兵作戰(zhàn),而且少通音律,正所謂“曲有誤,周郎顧”,誰彈錯了,周瑜就能夠察覺出來,與蔡文姬通曉其父蔡邕彈斷琴弦有相通之處。
周瑜在攻打南郡的時候,中了魏國名將曹仁的計,被射了一只毒箭,他在一開始的時候,是昏迷不醒的,當時周瑜中了毒箭應(yīng)該是發(fā)的高燒、一直屬于昏迷的狀態(tài)。凡是受過傷的人,應(yīng)該花時間靜養(yǎng),方可痊愈,可周瑜為了為吳侯打天下,所謂舊傷復(fù)發(fā),也就是他本身就沒好利索,又復(fù)發(fā),導(dǎo)致再一次毒發(fā)死亡,這次的毒發(fā)肯定比第一次更嚴重。那時候的醫(yī)療水平,尤其是治療外傷,水平是很低的,而且還不會防止感染。至于有名的諸葛亮三氣周瑜,那是三國里虛構(gòu)的,只是為了把諸葛亮崇拜的神一點,周瑜心胸狹窄一點,愛生氣一點。
當時周瑜不管是身份還是經(jīng)驗都遠強于諸葛亮,而且周瑜也絕不是一位小心眼的人。所以說周瑜被諸葛亮氣死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實際上諸葛亮根本就沒參與過赤壁之戰(zhàn),所以什么草船借箭、借東風(fēng)這些事情和諸葛亮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對于孫策、孫權(quán)以及整個東吳來說,周瑜存在的意義是極大的,他盡心輔佐孫氏兄弟,他開拓江左,聯(lián)劉抗曹,為東吳的安定與強大打好了基礎(chǔ)。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74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