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曾向隋煬帝表明忠心,為什么最后還是背叛了隋朝
每逢朝代更迭,便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根據(jù)小說隋唐演義的記載,“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家盜賊?!笨梢姰敃r有眾多有志之士,想在亂世之中獲得一番功績。
時值公元617年,李淵起兵造反,和其子李世民率領(lǐng)部隊打入長安城。擁立隋煬帝楊廣的孫子楊侑稱帝史稱隋恭帝,一年后隋煬帝在江都被殺,李淵便脅迫楊侑將皇位禪讓給自己,自此便開啟了大唐盛世。
李淵是隋朝重臣世襲唐國公,按理來說必是忠心于朝廷恪盡職守的忠臣,怎奈隋煬帝楊廣昏庸無道,天下煙塵四起起義無數(shù),大隋王朝已經(jīng)病入膏肓,無藥可救。由于李世民早就看不慣隋煬帝,也正值天下大亂,但是其父李淵并沒有什么表示。于是李世民便和劉文靜、裴寂合謀,在宴會之上將李淵灌醉,并找來隋煬帝的妃子與他同寢。李淵無奈之下只好自立為王,起義造反,并且成功打入長安城,建立了大唐盛世。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李淵本是朝廷重臣為何要背叛朝廷
隋唐后期天翻地覆,四方造反,當時的李淵也身臨其境,由于有幾位好兒子和官吏的幫助下變成唐朝的開國帝王,成為皇帝以后,李淵封李建成為皇太子,而有功最多的李世民則被封為來自秦王。
尉遲敬德以這副打扮去見李淵,名叫維護李淵,實際上是在威協(xié)李淵。怎么回事?由于尉遲敬德是“擐甲持矛”。古時候,一個重臣是絕不允許這類穿著打扮去見皇帝的,尉遲敬德這樣去見皇上,實際上是在威協(xié)皇上,讓皇帝拿出兵權(quán)。在那種前提下,李淵不拿出軍權(quán),還能怎樣呢?
大家還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在下方評論區(qū)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要論中國封建文明史中,各個大一統(tǒng)王朝的開國帝王誰最輕松,大唐王朝的開國君主李淵自然是能夠排得上號的。
李淵之所以能如此輕松地在亂世之中一舉消滅各大勢力,成為大一統(tǒng)帝國的創(chuàng)立者,與其先祖的努力和兒子們的辛苦奮斗離不開關(guān)系。
先說李氏家族的先輩。李淵他的爺爺是西魏時期的朝廷重臣,被譽為"八柱國",是位高權(quán)重的唐國公,其父親也世襲了唐國公的職位,可以說,李淵的爺爺和父親為李淵打下了非常優(yōu)秀的勢力基礎(chǔ),為李淵反叛提供了保障。
再說李氏家族的后輩。李淵之所以能先后擊敗各大武裝勢力,甚至包括比自己強大的勢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兒子們出色的軍事能力。大兒子李建成,二兒子李世民,三兒子李元吉,都是李氏集團最主要的將領(lǐng),尤其是李世民,李氏集團各大重要戰(zhàn)役都有李世民參戰(zhàn),立下無數(shù)戰(zhàn)功。
當然,李氏家族后輩可不止李淵這一個孫子,也不只李世民他們幾個重孫。李淵爺爺李虎的后代們,上上下下加起來,總共有數(shù)百人,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家族勢力。
而李世民這一輩中,其實除了我們熟知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人外,還有一位李世民的哥哥李孝恭當然不是親兄弟,是宗室兄弟關(guān)系,他在李淵打天下的時候,也為李氏集團立下了汗馬功勞,其戰(zhàn)績絲毫不輸于李世民。
也正是由于有這么給力的后輩,李淵才得以只需要坐鎮(zhèn)后方統(tǒng)籌規(guī)劃戰(zhàn)事即可,根本不需要上前線費神費力。
而前面說的李孝恭,就是本文的主角。
李世民在前期打江山的時候,立下的最大戰(zhàn)功,可以說就是平定了整個北方,將李唐勢力范圍向北方擴張。而李孝恭的最大戰(zhàn)績,就是平定南方。
李孝恭征戰(zhàn)四方的時候,他不花一兵一刃就將四川收服,并以此為據(jù)點,將后梁徹底消滅,橫掃南方武裝勢力,徹底統(tǒng)治了南方,成為當時南方各部聞風(fēng)喪膽的猛將。
當大唐王朝建立起來,并成功將各處敵對勢力消滅后,就來到了激動人心同時又暗藏殺機的功臣封賞環(huán)節(jié)了。
從古至今,皇帝唯一擔心,也是最擔心的就是皇位穩(wěn)固問題,因此,他們非常忌諱大臣功高蓋主,權(quán)勢過大,即使是幫助自己打江山的兄弟也同樣是威脅。而李孝恭作為宗室兄弟,并非是直系血脈,自然被皇帝忌諱的可能性更大,不過,李孝恭可不傻。
李淵封賞時,作為立下大功的李孝恭,自然是受到了極大的賞賜,不但被賜予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和美女,還被授予了左仆射一職,這在當時就是丞相之位。
李孝恭雖然照單全收了李淵的封賞,但是他深知皇帝就喜歡先封賞,以體現(xiàn)自己作為皇帝的英明大度,之后就會找理由把位高權(quán)重的大臣殺死。于是,李孝恭開始了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李孝恭一改之前在戰(zhàn)場上的英明神武,自從當上左仆射之后,他就開始過上了一邊領(lǐng)工資,一邊不干事的生活。在家看美女歌舞,生活極其奢靡。這李孝恭,徹底成為了一個只知道天天享樂的大臣,沒人再能把他與之前的戰(zhàn)神形象聯(lián)系起來。
李孝恭不干實事到了什么程度?就連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兩人為了皇權(quán)而兄弟相殘的時候,他都照樣在家中日夜笙歌,不問世事,從來不表示自己要站在哪一隊,仿佛誰當皇帝都與他沒有半毛錢的關(guān)系。
其實這恰恰體現(xiàn)了李孝恭的智慧,因為站隊的危險性非常高,一旦站錯隊,那基本就要掉腦袋了。而李孝恭不站隊,由于他特殊的身份,只要他不幫襯任何一方,反正兩個都是自己的宗室兄弟,誰當上皇帝,他都是皇室族人,沒有任何影響。
事實證明,李孝恭的做法是完全正確的。眾所周知,李世民成了最后的勝利者,成功當上皇帝,而他雖然沒有表現(xiàn)太多,但也明顯對當年跟著自己打天下,結(jié)果在皇權(quán)之爭時并沒有幫自己的秦瓊有所不滿,卻對沒有站隊的哥哥李孝恭尊重得很,甚至還將他排列為凌煙閣第二號人物。
正是由于李孝恭的玩世不恭,李世民對他非常放心,還鼎力支持其逍遙快活,只要他不貪圖皇權(quán)就行。
李孝恭后半生只做了一件事享受生活。他深諳皇帝心理,永遠不參與政治,才能享受一生的榮華富貴,安得始終。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皇帝即位都是嫡長子,可是在唐朝建立第二個皇帝卻不是的,李世民通過宣武門之變,殺了自己的兩個親兄弟,逼父親將皇位讓給他。那為什么當時所有的朝臣一面偏倒李世民,而不是當今皇帝李淵了呢?
對于唐朝歷史比較了解的就知道,李世民雖然殺了自己的兄弟,但是他的父親李淵依然在皇位之上,如果不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只需要一道圣旨。要知道李淵能夠擊敗隋朝的楊廣本身實力就不可小覷,在加上身邊有諸多的謀士處置一個李世民還是綽綽有余的,可是為何在玄武門之變后,李淵在整個大唐的威信就蕩然無存了呢?
經(jīng)過對一些史料的分析,大概有一下三點原因:
第一李世民是建立唐朝的中間力量,威信極高:我們都只知道當初李淵起兵反隋的時候猶豫不決,要不是李世民最后給他下定決心,估計唐朝都不可能建立起來。后來唐朝在統(tǒng)一天下的過程中,也是李世民多次帶兵擊敗了王世充、竇建德、劉黑塔等人,這才保證了大唐江山的長治久安。在這兩個條件的作用下,李世民在軍中的威望連李淵都不可代替,所以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并沒有將領(lǐng)愿意出兵相助他。
第二李淵已經(jīng)老了: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淵已經(jīng)有60歲了,在古代這個年紀大約也就過幾年就該死了。能夠占據(jù)朝廷高位的人哪一個不是老奸巨猾的,一顆是冉冉升起的太陽,一顆是垂死掙扎的老人,只要是一個聰明人無疑都會選擇前者。況且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去世之后,李淵的兒子就只有李世民自己了,那么皇位不傳給他傳給誰呢?這個時候如果不站在李世民這一方,那么以后的日子估計就不好過了。
第三李世民掌控了唐朝的軍權(quán)和中樞:皇宮是一個國家的中樞機構(gòu),誰能夠掌控這個地方,那么誰就可以號令天下,玄武門之變發(fā)生的時候李世民已經(jīng)派兵封鎖了皇宮,換句話說任何人已經(jīng)和李淵接觸不了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有心人想要幫助他也是無從下手的,此時最能幫助他的劉文靜也被他殺了。況且李世民在當時已經(jīng)建立了自己的天策府,也就是說手里面是有軍權(quán)的,在這個敏感時刻誰要是敢露出一點敵意無疑就是死路一條。
話說到這里我們也就明白了,為何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沒有人幫助李淵了,不是不想幫忙而是李世民的權(quán)利太大了。由此也可以推斷,李建成在玄武門設(shè)計想要殺死李世民的事情估計也是李世民自己給編寫的,因為按照嫡長子繼承的制度:即使李建成什么都不做,皇帝之位也必然是他的,為何又要犯傻去殺死李世民呢?這不是畫蛇添足嗎?
李淵年事已高,必須要立儲君。剩下的孩子中,李世民是最合適的,年紀正好,能力也出色。況且李世民既然有膽子發(fā)動玄武門之變,說明他在朝野中的勢力不小,殺不得。兄弟李世民都下得去手,父親又怎么樣。諸多考慮過后,為了江山,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李淵決定還是讓位于李世民。李淵讓位之后,李世民還算知道適可而止,給李淵面子。他在東宮批閱奏折面見朝臣,李淵還在太極宮住著。
幾年之后,李淵搬到了大安宮,一般不出來見人,什么也不管,就只是偶爾參加參加李世民舉辦的宴會啥的。地理位置的因素使得大安宮的夏天十分炎熱,李世民去避暑李淵也不去。直到“定襄會戰(zhàn)”那一次,李靖洗刷了大唐的恥辱,舉國上下都十分開心。李世民在宮中設(shè)慶功宴,這次李淵出席了,他可能是看到了兒子的勵精圖治,看到了大唐的貞觀盛世,他想感受一下普天同慶。于是在宴會上,李淵不顧自己的身份,也不管丟人不丟人,拿起了琵琶親自為眾人彈奏,開心的手舞足蹈。李世民應(yīng)該很久沒見父親這么開心了,他也激動地站起來獻上舞蹈。
貞觀八年,李世民開始為李淵修建避暑之地——大明宮。可惜大明宮還沒建完,李淵就在次年因病去世了。李淵臨終前留下遺詔,吩咐自己的后事一切從簡就好。沒想到李世民真的簡簡單單地就把李淵給葬了。修建李淵的陵寢用時前后不到四個月,而且是以土為陵。別的皇帝的陵寢少說都修幾年,用的材料一般都是木頭、石頭、磚。李淵的相比較而言真的是很簡單了。
我想“玄武門之變”對于李淵和李世民父子來說,心里都不好受。李淵失去的是至親骨肉和皇位,眼看著自己的兒子們互相殘殺,做父親的心一定很痛吧。李世民得到了皇位和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但是他手刃自己的親兄弟,因此與父親之間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隔閡。
玄武門之變就是李世民一次奪權(quán)的政變,因為李世民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做后盾,因此誰也幫不了李淵,更幫不了李建成。玄武門之變后,為何朝廷重臣不支持李淵,原因李世民太強大,你對此有何看法呢?
當上皇帝的人可以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待遇,可謂是其樂無窮。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當上九五之尊也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稍有不慎就被人架空或者毒害。
有的不愿意做皇帝了,就自己退位,也有的是被自己親人給逼迫退位,比如唐朝高祖皇帝李淵就是被自己兒子逼迫讓位的。那么玄武門之變后,?太上皇?李淵什么下場?
被后人忽視的唐朝開國皇帝李淵
由于隋煬帝的驕奢淫逸,隋朝步入了末年,各方勢力揭竿而起反抗隋煬帝的統(tǒng)治,這其中就包括李淵一家人。不同于其他人的草根出身,李淵祖上世代為官,并且他的祖父還做到了北魏的重臣。
李淵的祖父李虎不僅位高權(quán)重,更是在死后被追封為唐國公,后代可以繼承他的爵位。到了李淵這輩人,爵位就落到了李淵頭上。
李淵從武,為人灑脫豪爽,十分樂意結(jié)交朋友。當時李淵是獨孤皇后的外甥,他便很受隋文帝的寵信。
到隋煬帝登基之后,李淵因為喜歡結(jié)交各路豪杰,引起了不少隋煬帝對他明里暗里的猜忌。
在經(jīng)歷了隋煬帝的試探之后,李淵懂得了明哲保身之道,故意污蔑自己的名譽來自保。隋煬帝楊廣自從登基之后,開始大肆寵幸美女、修建宮宇、不理政務(wù),各地豪杰紛紛起兵反抗。
李淵調(diào)任太原留守之后,由于各地都在發(fā)生兵亂,李淵便有了起兵的心思。
他命令二兒子李世民帶人到各地招募士兵,又秘密召來大兒子李建成與三兒子李元吉商討謀反大事。
李淵首先設(shè)計殺死反對自己的朝廷爪牙,后來又逼退起兵來犯的突厥。同年,李淵率領(lǐng)人馬朝長安攻去。
在霍邑遇到隋朝老將宋老生,李淵率兵擊敗宋老生;后來又在河?xùn)|遇到南朝大將屈突通,這位南朝大將將通過黃河的橋砍斷,幸而當?shù)匕傩胀春匏宄谋┱瑤椭麄兌蛇^了黃河。
李淵突破了屈突通的攻擊,當時中原大亂,隋煬帝根本無暇顧及李淵,就這樣李淵的軍隊一路攻向長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7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楊玉環(huán)為什么成了歷史罪人
下一篇: 李世民臨終前為什么要流放徐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