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平民生活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人生在世,不過“衣食住行”4個字,無論混到什么地步,都要有一口熱乎飯吃,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對現(xiàn)代人來說,貧窮算是一個較為遙遠(yuǎn)的詞匯了,除了少數(shù)幾個偏遠(yuǎn)山區(qū),曾經(jīng)的苦日子早已一去不復(fù)返。然而,古代平民卻過得不怎么樣,也許在古裝劇中,他們一個個能吃飽穿暖,但歷史上真實的他們,生活卻無比艱難。
衣
穿金戴銀、綾羅綢緞都是貴族人士的裝扮,他們從來不用考慮穿衣問題。絲織品是古代的上等材料,其制作過程復(fù)雜,耗費人力物力,最終成品也只供皇室貴族享用,普通平民百姓根本用不起。另外,白居易在《紅線毯》中言道:“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p>
織就一丈地毯,就要耗費千兩蠶絲,這是一個勞民傷財?shù)男袕?。宣州太守為了高官厚祿,不惜奪走人民賴以織衣保暖的絲,地不知冷暖,但百姓卻要靠衣服生存。在中國古代,棉花和麻布是廣泛種植的作物,平民百姓穿的衣服大多也是棉麻制品,無論是透氣性還是舒適度,都遠(yuǎn)遠(yuǎn)不如絲織品,尤其到了夏天,夫人、小姐為防走光,甚至要穿上3層之多,實在悶熱至極。
食
實際上,糧食問題已經(jīng)困擾了中國上千年,即使到了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也是如此。中國古代糧食稀缺,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低下,農(nóng)民一年到頭收獲的糧食,幾乎都要上交朝廷,留在手里的還不夠一家人吃,為了活下去,每天只能喝稀粥,若遇到什么洪災(zāi)、旱災(zāi),更是會顆粒無收。
此外,《禮記· 苛政猛于虎》一文中曾提到:“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笨鬃訂査秊楹尾浑x開這里,她說這里沒有苛政,這便是所謂的“苛政猛于虎”。另外,白居易在《觀刈麥》中也說過:“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笨梢姡糯矫竦纳顦O為艱苦,與統(tǒng)治階級簡直天差地別。
住
杜甫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中言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古人居住的基本都是破房子,比起貴族居住的豪宅,他們只能用茅草和黃泥搭房子,不但造價低廉,還十分簡陋,往往一場風(fēng)雨過后,辛苦建造的“房子”就會遭到毀壞,與現(xiàn)代的鋼筋混凝土相比,古代平民的居住條件可謂差到了極點。
行
在出行這一塊,從李白的《蜀道難》中就能略窺一二:“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騎馬固然是古代的一種趕路方式,但對平民來說,一匹馬的價格卻不是能負(fù)擔(dān)得起的,尤其在川蜀之地,起碼也不見得方便多少,“出門全靠走,貨物全靠背”也不是說說而已,那時古代平民的真實寫照。
總之,若是回到古代,相信很少有人能適應(yīng)得了那種生活環(huán)境,古代錦衣玉食的生活雖好,但也要有命享用才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75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