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咸豐,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自從周公“制禮作樂”以來,“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皇位繼承規(guī)則深入人心,成為鐵一般的規(guī)律。不過,清朝的皇位繼承制度比較特殊,不按“嫡長子繼承制”這一套出牌。入關(guān)前,新皇帝由“議政王大臣”會議選舉,帶有些許原始民主色彩;入關(guān)后,曾試圖搞“嫡長子繼承制”,但無疾而終,還釀成“九子奪嫡”之禍;雍正之后,則搞“秘密立儲”,不宣布繼承人,而是將理想人選“藏起來”,立儲詔書一份放在正大光明匾后,一份則在皇帝手中??梢哉f,雍正之后,皇子中誰能當皇帝是個未知數(shù),就看平時表現(xiàn)如何了。文武兼?zhèn)湔?,?yōu)勢明顯;碌碌無為或者品行較差的,則幾乎沒有繼承機會。不過,咸豐繼承大統(tǒng)靠的不是能力,而是“哭”,實在是有意思。
由于滿清特殊的婚姻制度,皇帝擇偶對象幾乎都是來自富察氏、鈕鈷祿氏、瓜爾佳氏、博爾濟吉特氏、烏拉那拉氏等幾大家族,“近親結(jié)婚”現(xiàn)象嚴重。如此一來,隨著時間推移,滿清皇帝的生育能力直線下滑,皇子經(jīng)常夭折,能過到成年就是莫大的幸運。道光晚年時,年紀較大的皇子只有兩位,即是四子奕詝(后來的咸豐帝)和六子奕?,皇位只能從他兩中選擇。奕詝,母親是鈕鈷祿氏,孝全成皇后,算是道光的嫡子;奕?,母親靜貴妃,算是道光庶子。從出身來說,奕詝要強于奕?,但這并不代表他就有優(yōu)勢,畢竟大清不搞“嫡長子繼承制”,況且自己的母親還死得早,典型的缺乏保護者。此外,奕詝還跛腳,能力平平,沒有特別之處。相反,奕?則文武兼?zhèn)洌湃A過人,思想開明,還深得道光喜愛。
從兩者各項指標對比來看,若是不出意外,道光必定會把奕?作為下一任皇帝的候選人,也就是皇儲;奕詝則毫無優(yōu)勢可言,只能當親王。但是,結(jié)果卻大出人們意料,道光帝臨終前最終決定由奕詝繼承大統(tǒng),奕?為恭親王。那么,才能平庸的奕詝憑什么繼承大位呢?一個字“哭”,且不說是決定因素,但在關(guān)鍵時刻就是一把殺手锏。道光病重時,召集諸皇子入寢宮覲見,詢問治國方略。先是六皇子奕?入見,他口才很好,講得滔滔不絕,道光萬分高興。下一位入見則是四皇子奕詝,這家伙口才不好,若是談?wù)撝螄铰?,必定比不過奕?。為此,他的老師杜受田給他支招,即是“哭”:入寢宮時,無論道光如何問,你只管下跪并痛哭流涕,說父皇身體不好,兒臣哪有心思想治國之事,只想父皇身體快點好起來,搞“藏拙示孝”。
奕詝全部按照老師杜受田說的去做,道光很高興,說他孝順,是繼承大清帝位的最佳人選。要知道,道光自己就標榜以孝治天下,奕詝和自己是一條線的。1850年,奕詝繼承大統(tǒng),改元咸豐。此時,大清王朝并非“康乾盛世”,而是典型的爛攤子,破房屋。咸豐繼位沒多久,洪秀全、楊秀清、馮云山等利用拜上帝教搞金田起義,太平軍如秋風(fēng)掃落葉般吊打清軍八旗、綠營,東南半壁江山不到兩年時間就淪落太平天國之手。1856年10月,英法兩國因“修約”遭拒為由,悍然炮擊廣州城,活捉總督葉名琛并將其送往印度加爾各答囚禁,挑起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在八里橋擊敗蒙古馬隊,而后直搗北京,咸豐被迫攜帶百官逃往承德避暑山莊,還美其名曰“狩獵”,實在搞笑。
咸豐跑到承德之后,并沒想著要如何去“匡扶清室”,如何去挽救這危機重重之困局,而是整天吃喝玩樂。1861年7月,咸豐因縱欲過度,暴死于承德避暑山莊,結(jié)束了自己無奈的一生。咸豐自己雖死了,但他臨死前的一個決定卻給大清王朝帶來無窮的災(zāi)難,并影響近代中國歷史的走向。咸豐病重時,將唯一存活的兒子載淳立為太子,即是后來的同治皇帝。不過,當時載淳只有五六歲,不可能親政。所以,咸豐為了避免出現(xiàn)“外戚專政”局面,便設(shè)立八大輔政大臣,即是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此外,賜給皇后(慈安)和懿貴妃(慈禧)兩枚印章,即“御賞”和“同道堂”,皇帝諭旨必須蓋上兩枚印章才能生效,這顯然是為了制約八大臣勢力。
咸豐如此安排權(quán)力劃分,存在很大問題,壓根就不理性。首先,八大臣人選上不合理,奕?、僧格林沁、文祥等留守北京的親王、統(tǒng)兵將領(lǐng)、軍機大臣等被排除在外。奕?,文武兼?zhèn)?僧格林沁,八旗名將;文祥,五位軍機大臣之一,這些人留守北京幫咸豐善后,此時卻得不到應(yīng)有權(quán)力,內(nèi)心必定不滿。其次,沒有考慮到肅順與慈禧之關(guān)系,賞給兩宮印章,無疑會挑起兩者矛盾。要知道,肅順才是名副其實的八大臣之首,他平時看不起慈禧,還曾建議咸豐殺慈禧,理由是“子少母壯,于江山社稷不利”,這事被慈禧打聽到,慈禧十分惱火。此外,肅順看不起滿人,時常嘲諷他們是“混蛋”,一無所知??上攵?,肅順掌權(quán)后,恭親王奕?、僧格林沁、文祥等留守京師的政治勢力以及兩宮太后,豈能有好日子過。為了維護手中權(quán)力,兩宮太后和在京的奕?、僧格林沁等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對付八大臣,發(fā)動“辛酉政變”,打破了咸豐安排的權(quán)力格局。
1861年11月,“辛酉政變”爆發(fā),八大臣要么被殺,要么被流放,兩宮太后和奕?走上前臺,形成“太后垂簾,親王攝政”之局面。1884年,慈禧再次發(fā)動“甲申政潮”,將奕?趕下臺,自己一家獨大。在內(nèi)憂外患的晚清時期,慈禧掌握國家大權(quán),這無疑是巨大災(zāi)難。那么,咸豐臨死前,該如何進行權(quán)力分配才能保證局面穩(wěn)定,實現(xiàn)“王朝中興”呢?歡迎留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75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