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殷商代夏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大禹憑治水之功而得天下,建立夏朝,國祚五百年,同時,輔佐大禹治水的先商之祖——契,也因此得到了自己的方國——商。在長達四五百年的時間里商作為夏朝的方國,在屬地里上演著自己的興衰更替,絕未曾想過,有一天會取彼而代之,然而,時移世易,在夏桀和商湯的時代,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朝代更換就這樣發(fā)生了。當時距今3600年。
商朝從契到成湯時代,經(jīng)歷了十四世的傳承,遷了八次國都,可見,殷商先祖?zhèn)冞^得并不安穩(wěn)。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夏后君主在享受天下朝貢的福利時,微弱的先商卻在輾轉之中苦苦追尋未來的富強之路,最后在成湯之時,夏朝和商朝國力發(fā)生了質的轉變,強弱對象發(fā)生轉換,江山易主即是必然。在賢相伊尹的輔佐下,成湯率領諸侯敗夏師于有娀之墟,又敗之于鳴條,活捉夏桀。天下于是皆棄夏而稱臣于商,尊成湯為天子,遂開啟了又一個五百年的傳奇朝代。
縱觀殷商主宰天下以來,風霜雨雪五百年,凡十七代,三十一王,期間共經(jīng)歷五次興盛六次衰落,可謂曲折蜿蜒,不過最終在第六次衰落時,沒能等來第六次的興盛,被默默崛起的西周以商滅夏幾乎同樣的方式把商朝滅掉了,天道好還,因何得之,便因何失之,引人唏噓。從整個國史上來講,周取代商,屬于進步力量淘汰落后力量,文化一脈相承,大家都同屬一個系統(tǒng),我們不為可惜,處之亦淡然,不過作為當時的商人來講,衰落之后遭遇失敗,沒落便注定了,隨同往日的榮光漸漸湮沒于繁華的新時代,境況又何其慘然。
其實,殷商的歷史過程,就像我們整個中華文明的一個縮影,幾千年來,我們在不斷地興盛和衰落中輪回,一直到近代的閉關鎖國,我們國家又一次走向了衰落,然而,恰似命運安排一般,西邊穿過暗黑中世紀的歐洲文明,在經(jīng)過痛苦的反思之后,抖落滿身泥濘,發(fā)起了工業(yè)革命,超然的發(fā)展,迅速的膨脹,世界變得渺小起來,曾經(jīng)不斷接受東方饋贈的西方將彼此力量得以反轉,而反轉之懸殊,前所未有,在這新世紀的對抗中,我們敗下陣來,幾至亡國滅種,之前燦爛的文化也變得黯然失色。從整個人類文明來講,若西方文明取代了東方文明,其也未為不可,歷史上消逝的文明已不在個數(shù),但不影響整個人類的積極向前。但對于整個民族來說,或者整個接受漢文化影響的東亞人來說,這將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所幸,我們挺過了這次危機。不幸的是,我們并不能保證我們能避免下一次的衰落。歷次的衰落,我們都能僥幸再次興盛起來,但是,商人那跌宕的歷史告訴我們,機會不會永遠存在。讀殷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興盛與衰落之緣起。成湯立商,至小甲之時,八世興盛,到雍己時,諸侯或不來朝,此為第一衰,雍己崩后,他弟弟太戊繼位,經(jīng)過太戊謹慎克己,奉公為儉,于是國家重新變得強大起來,諸侯歸之,為復盛。一衰一盛,一代之間。隨后的盤庚五遷,武丁夢說等,都大類太戊。陽甲之亂,帝甲之淫,武乙"射天",帝辛(紂王)之酒池肉林無不充斥著奢靡之風自用之氣,一個帝王對自己監(jiān)管的丟失,也就意味著對整個國家的監(jiān)管丟失,敗亡之氣顯露無遺。而盛衰就在這平日瑣碎之間。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這是自然規(guī)律,我們似乎無法避免,不過衰而不敗,敗而不亡,卻也是不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舉個顯耀的例子,在悠長的歷史里,中國處于大分裂時期也有那么幾段,但唯獨我們對三國時代如此熟悉,如此著迷,是因為小說嗎?不是,是因為即使我們分裂了,相對弱小了,但是我們依然自強,一隅西蜀能夠制服南蠻,中原曹魏能夠屢敗北狄,亂而不弱,這是行的通的。至于敗而不亡,例子更不勝枚舉,大凡成功的人和事,都是在無數(shù)失敗的經(jīng)驗中強大起來的,自強不息,先敗而后勝。如今,全球文化交互日益頻繁,各國往來日益密切,但對抗也越趨激烈,中國將回到世界之巔,抗爭和壓力必不可少,國人強乃國家強,生于憂患,克己持儉乃是強人之本,強國之本。
殷商存在將近六百年,可以說是 一個統(tǒng)治時期較長的政權,但是這么繁盛的殷商為什么會在短期內突然滅亡呢?殷商繼承制度比較混亂,頻繁遷都導致實力受損。和東夷聯(lián)盟瓦解,也給殷商的經(jīng)濟實力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當時的外交手段僵化,頻繁的用兵對殷商的國力也是一種直接的消耗。最終在商王想加強自身的權威時候,曾經(jīng)強大的殷商政權就這樣土崩瓦解了。
一、殷商的繼承制度比較混亂。當時還沒有出現(xiàn)這種父傳子的繼承制度,所以對于殷商來說,他們還沒有明確的繼承制度。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九世之亂?,也就是說,九個世代的傳承都出現(xiàn)了混亂。這種長期的混亂制度,導致殷商時期,頻繁的遷都。但是殊不知,頻繁的遷都是對國內綜合實力的一種考驗,所以殷商的勢力,因為遷都損失巨大。
二、和東夷聯(lián)盟的瓦解無異于雪上加霜。殷商時期,文化已經(jīng)進入豫東東區(qū),在杞縣和東夷文化結盟。在商和夏的對戰(zhàn)中,夷商聯(lián)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商朝中期,他們之間的聯(lián)盟出現(xiàn)了瓦解。甚至根據(jù)考古學家的發(fā)現(xiàn),在鄭州的小商橋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商人和夷人殘殺的骨骸。由此可見,殷商和東夷聯(lián)盟的瓦解,也給殷商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三、殷商的外交政策比較僵化。殷商時期,對外用兵的次數(shù)還是挺多的,但是前期的統(tǒng)治者,還是可以合理的利用懷柔的政策來處理外交,但是到了帝乙、帝辛的時候,整個外交手段就發(fā)生了變化。他們對待外交的勢力比較強硬,比較僵化,更喜歡頻繁用兵。這種頻繁用兵給殷商帶來的直接損失就是國力下降,所以繁榮的殷商滅亡也就不足為奇了。
商朝是繼夏王朝之后的新部落聯(lián)盟王朝,中國歷史的第二個朝代。商王朝的建立是在夏王朝的累累尸骨上,商國國君湯在鳴條之戰(zhàn)中擊潰夏軍,這場戰(zhàn)爭成為夏王朝滅亡和商王朝建立的轉折點。商朝好似不是一個傳統(tǒng)的農耕民族組成的農耕王朝,更像是個游牧王朝,國都頻繁遷徙,直至商王盤庚遷徙都城到殷(今安陽),這才安穩(wěn)下來,不用再過四處飄零的日子,殷商之名在此時傳下,而殷作為商都時間長達273年。可以這么理解:在未定都之前的商王朝,實際算不上一個有著中原土地統(tǒng)治權的朝代。五六百年間多次遷都,試問從古至今哪個王朝像殷商如此,這樣統(tǒng)治牢固才奇怪。
這種國都遷徙是內部矛盾尖銳被強行激化的表現(xiàn),民眾好不容易精耕細作好的土地就被逼著去其他地方重新再來一次,試問誰人愿意。而且,商人統(tǒng)治者奉行“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于茲新邑”(將他們斬盡殺絕,不讓孽種留在新邑)的殘酷手段對待那些不愿遷徙的民眾。盤庚不過遷個都城徹底穩(wěn)定下來就被史學界譽為中興之主,足見當時頻繁遷都所帶來的危害。盤庚之后的第三代商王武丁,帶領商王朝走向強盛,在這片大地上建立了自己的王權,強盛時間長達五十余年。
處于奴隸制鼎盛的商王朝的統(tǒng)治權過繼向來不平凡,兄終弟及、父死子繼等,沒一個真正的繼承標準,每一任新王的出現(xiàn)都將伴隨腥風血雨和蠢蠢欲動。武丁開創(chuàng)的太平盛世在其死后就煙消云散,國內矛盾和國外矛盾十分尖銳。傳至商王帝辛一代,他不甘心“蟄伏平庸”休養(yǎng)生息,悍然向東南沿海的反叛諸侯出手,進行開疆拓土,最終致使國內空虛,商人統(tǒng)治被周人聯(lián)盟迅速推翻。商人統(tǒng)治雖然被推翻,然而只是代表朝歌城(即殷)的帝辛滅絕,其他地區(qū)還是有著龐大的商人勢力存在的。
這不,周武王分封諸侯時特別注意到這個問題,封帝辛之子武庚于殷,奉殷商宗祀;封降周的帝辛庶兄微子啟于商朝舊都商丘,建國號宋(這時武庚已死);殷商還有一支王族箕子不服周,帶著部分商人和先進的文明向北遷徙,建立朝鮮國,即秦漢史上常常提到的箕氏朝鮮。殷商的滅亡是由許多因素推動的,既是大勢所趨,也是人力所為,還是自然導致。天時地利人和,全棄殷商而去,來到周人身邊。
社會矛盾的空前尖銳
前面說到,商王朝頻繁的遷都,是因為統(tǒng)治階層內部斗爭殘酷導致的,這已經(jīng)是一種社會矛盾,之后遷都,再度引起社會矛盾,循環(huán)往復,社會矛盾一日嚴重過一日,雖然在盤庚之后定都穩(wěn)固下來,社會矛盾有所緩和,可是矛盾還是存在有的。商王朝可以分為奴隸、平民和奴隸主三個階層,外加上至高無上的商王,四者之間相互存在有矛盾。商朝后期,奴隸主貪婪殘暴,統(tǒng)治腐朽,時有平民反抗和奴隸逃亡。末代商王帝辛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社會危機,社會的中下層平民奴隸與高層奴隸主們產(chǎn)生了嚴重的對立情況,帝辛自持才高能穩(wěn)住大局,一味對國內民眾和國外諸侯進行剝削。
即便是成千上萬的人離帝辛而去,他也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自己的統(tǒng)治都將被推翻了,竟然還有心思去向東南擴張和鎮(zhèn)壓叛亂,連基本的攘外必先安內的順序道理都不清楚。商朝已經(jīng)失去民心,滅亡是民心所向的結果。
統(tǒng)治階層的空前分裂
統(tǒng)治階層的空前分裂,最大的奴隸主商王和奴隸主們商朝貴族大臣有著巨大的分歧,這是利益上的分歧和統(tǒng)治上的分歧。周武王伐紂曾提到帝辛的罪責之一,就是對祭祀宗廟這等大事不聞不問,置若罔聞。盡管是帝辛認為自己的王權被神權所限制壓抑了,但他敢這樣做,大量老牌奴隸主貴族和宗廟內的祭司就敢跟他離心離德。微子啟等貴族不斷向帝辛發(fā)難表示不滿,帝辛一點都不在意,最后宗室貴族和朝堂大臣只好紛紛投奔周武王而去。
同時,帝辛還打破依靠血緣關系的世卿世祿制選官,在奴隸中提拔有才干的人重用,那些無能的貴族則進行疏遠和調離。不得不說,這才是真正的捅了馬蜂窩,在奴隸等于工具的等級森嚴的社會,帝辛這樣做不是觸犯奴隸主貴族的整體利益嗎?這不是激化矛盾,使得自己眾叛親離嗎?商王統(tǒng)治商朝,靠的不是有才的奴隸,而是看似無能的貴族啊。
大軍外調頻征夷狄
帝辛在位期間,周邊的鬼方、羌方、東夷等部落不斷與商為敵,騷擾其邊境。帝辛不慣著他們,直接動起兵戈討伐起來,雖然使得大部分小國成為商的屬國和疆土,但也讓埋伏在商人身邊的定時炸彈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而帝辛不斷調動軍隊征伐東夷,所需要的糧草都是從屬國、各諸侯國和本國調用,但是這戰(zhàn)爭一直未能停息,不間斷地進行著,造成商朝國力大損、錢糧耗盡、軍隊厭戰(zhàn),并且在周武王攻來時,商朝能征善戰(zhàn)的主力部隊不在商都附近,只有匆忙組織起的十余萬烏合之眾迎戰(zhàn)有備而來的四萬周人聯(lián)軍。
可以這么說,若商朝主力在商都附近迎戰(zhàn)周武王,很有可能摧枯拉朽的打敗周人,獲得勝利,繼續(xù)商王朝的統(tǒng)治??墒?,若周朝主力在商都附近,周人聯(lián)軍敢起事伐紂嗎?恐怕是不敢的。《左傳》記有一句話特別精辟真實:紂克東夷,而殞其身。八個字,關于商朝滅亡的前因后果全講清楚了。
周人的崛起
帝辛曾賜周文王弓矢斧鉞,使得征伐,為西伯。即商王朝承認周人是西邊的霸主,對西方諸侯有名正言順的生殺予奪、征伐侵略的權力,也順理成章地擴張起自己的勢力。滅商之舉本在周文王時期進行,可是周文王猝然長逝使得計劃和安排全部打亂,得重新來。周武王在位,重視農業(yè)生產(chǎn),增強本國國力;吸收從商朝逃離出來的民眾;積極拉攏那些與商朝不對付的方國;周武王本人也是勵精圖治,禮賢下士且重用降臣貴族。之后趁車商軍主力遠征,迅速發(fā)起牧野之戰(zhàn)中,用先進的車兵在平原上與臨時拼湊起的商軍一決生死。
戰(zhàn)爭進行前后,還屢次使用心理戰(zhàn)術使得大量商軍、商人平民、商人奴隸和商人貴族臨陣倒戈。周文王時期開始,周人一日強過一日,商人卻一日弱過一日,周滅商實乃定數(shù)。
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劣引發(fā)自然資源的匱乏
據(jù)考古資料顯示表明,商人活動的過度頻繁和聚集,使得商朝本土的生態(tài)失衡。例如大興土木修筑城墻宮殿;大力發(fā)展手工業(yè)和畜牧業(yè)。前者使得大面積的森林倒下,繁茂的植被和豐富的森林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后者是一種不適合這個時代和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的發(fā)展,使得放棄古代社會之根本——耕作農業(yè)。各種資源的過度消耗,帶來水土流失、水旱災害、動物奔逃、各種可再生資源匱乏種種問題。使得殷商本土生態(tài)平衡遭到打破、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退化,導致社會平衡也會打破,這種生態(tài)發(fā)展觀其實就是竭澤而漁的毀滅發(fā)展觀。
而且在商朝本土,礦產(chǎn)資源本就匱乏,大量開采冶煉鑄造,也是會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被破壞的。況且這樣的行為持續(xù)有近三百年,生態(tài)環(huán)境怎能不惡劣,自然資源怎么會不匱乏呢?本地自然資源的匱乏,需要費一番功夫和手段從他處獲取,從而維持商都城內眾多人口的生活生存,尤其是統(tǒng)治階級,必須要去滿足他們享樂奢侈的生活需求;那么底層民眾和奴隸的衣食住行誰去管呢?只要是在古代,一個地區(qū)糧食產(chǎn)量不能滿足當?shù)厮腥说男枨螅捅仨殢钠渌胤竭M口,而且進口來的物資不能貴,不然底層民眾根本生活不下去,這是一個很嚴肅和、很嚴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恰好,商朝有這個問題,且商朝統(tǒng)治者沒有進行解決??梢哉f,周武王攻到商王朝腹地,下面的民眾奴隸都要擺出“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姿態(tài)了;可惜,他們沒有簞食壺漿,因為家里根本沒這東西。
殷商的始祖是其,其的母親名叫簡氐,是猶松氏部落的女子,帝嚳的次妃。
有一天簡氐和伙伴一起到河里洗澡,看見一只燕子身上掉下來一枚卵,簡氐撿起來吃掉了。之后便懷孕,生下了。其長大以后輔佐大禹治理洪水,立下了功勞。
舜帝對其說:“百姓們互相不親和,無常的倫理不順,我命你為司徒,去認真地實行教化,記住,一定要對百姓寬厚?!北惆哑浞獾搅松踢@個地方。
其死后,一直傳了十三代到了天意,這邊上成湯。在從其到湯的十四代里,商祖曾八次遷都,到成湯的時候才定居在泊這個地方,這是為了追憶先王帝嚳曾將這里成為國都。
成湯是夏朝的諸侯,擁有討伐鄰近諸侯的權利。當時,有一位賢人伊尹,名叫阿衡,想要求見成湯,幫助他成就大業(yè)。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于是伊尹便去做了尤申氏部落的陪嫁男仆。背著飯鍋,砧板來求見成湯。
接著為成湯烹湯的機會為他進言,勸成湯致力于王道事業(yè)。成湯認識到伊尹是一個有才能的賢人,便任命他管理國家的政事。
有一次成湯外出打獵,看見四面都張著網(wǎng),聽見張網(wǎng)的人禱告說:“希望從天上來的、從地上來的從四面八方來的鳥兒,都飛進我的羅網(wǎng)?!?/p>
成湯聽了很有感慨的說:"這樣會把鳥獸都捕盡的呀!”于是便命人撤掉三面的網(wǎng),讓張網(wǎng)的人重新禱告說:“想從左邊逃的就從左邊逃,想從右邊逃的就從右邊逃,不服從命令的就飛進我的羅網(wǎng)吧!”
四方的諸侯聽說這一件事后都感動的說:“湯的仁德真是到了極點??!既然連鳥獸都能感受到”
就在這個時候,夏桀荒淫無道,殘害諸侯和百姓,諸侯和百姓們怨聲載道。于是,湯便率領各路諸侯發(fā)兵討伐夏桀。
商湯對他們說: “不是我敢于興兵作亂,而是夏桀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惡行。雖然你們不想出兵,但是夏桀是有罪的呀!我畏懼上天不敢下去討伐他,我是奉上天的命令發(fā)兵的。夏桀把自己比作太陽,耗盡了民眾的力量,掠光了天下的財富,使百姓們民不聊生,百姓們怨恨的說道:'你這個太陽什么時候滅亡啊!我們愿和你同歸于盡。'他的暴行已經(jīng)到了這樣的地步,所以,我一定要去討伐他。希望你們和我一起去執(zhí)行上天對他的懲罰,我會重重的賞賜你們。如果,你們不遵從命令,我就會懲罰你們?!?/strong>
于是諸侯 的軍隊在成湯的帶領下,勢如破竹,一舉消滅了夏桀的軍隊,于是,夏朝滅亡。
成湯登上了天子之位。他修改歷法,更換了器物,服飾所崇尚的顏色,由原來崇尚黑色改為崇尚白色。天下安定了下來。
湯去世后,他兒子太丁還沒有等到繼位就去世了。于是,大臣們立太丁的弟弟 外丁為帝。
外丁繼位三年后也去世了。外丁的弟弟中仁繼位。
中仁在位四年便去世了。伊尹就擁立太丁的兒子太甲為帝。
太甲繼位后的三年時間里,混亂,暴虐,違背商的法度,敗壞仁德。伊尹為了懲罰他,將他流放到湯的安葬之地砼(tong)工去反省。
此后的三年時間里,伊尹代行天子的權利,管理國家事務。
太甲在砼工住了三年。這三年時間里,他悔悟自責,決心重新回到善道上來。伊尹得知后迎回了太甲,讓他重新掌握國家的權利。
此后,太甲勤修德政,天下太平。
太甲去世后,兒子沃丁繼位。
沃丁去世后,弟弟太庚繼位。
太庚去世后,兒子小甲繼位。
小甲去世后,弟弟永吉繼位。到這個時候商朝的國力已經(jīng)開始衰落,四方的諸侯漸漸的都不來朝拜了。
永吉去世后,他的弟弟太武繼位。太武用伊尹的兒子伊摯為相。當時,發(fā)生了一件怪事,桑樹和古樹合生在了朝堂上,一夜之間就長到了栓比合抱的那么粗。
太武很害怕,問意志是怎么回事,伊摯說道:“圣經(jīng)說:‘妖不能夠戰(zhàn)勝有德性的人,是不是你有什么過失呀?你還是實行德政吧!’”太武聽從了伊摯的話,不久以后那棵樹便消失了。
太武去世后,又經(jīng)歷了十位帝位,便到了盤庚為帝。
長期以來,商的都城受洪水威脅,不斷遷都,從湯到盤庚已經(jīng)遷都了五次。盤庚想要渡過黃河南下,將都城再次遷到泊。但是,百官、百姓們滿腹牢騷,不愿遷都。盤庚耐心的說服了他們,渡過黃河,重新修建了泊都,實行德政,殷商又逐漸興盛起來。
盤庚去世以后,他的弟弟小興繼位。小興在位的時候,商朝再次衰敗。
小興去世以后,弟弟小乙繼位。
小乙去世以后,兒子武丁繼位。武丁是一位很有才智的君主,他一心想要復興殷商,可是,一直沒有找到能夠輔佐他的人。于是武丁在位三年都不發(fā)表他的政見。一切大事都由大臣們自己決定,他只是在一旁觀察聆聽。
一天夜里,他夢到了一位圣人,領教說:夢醒后按照夢中人的相貌遍觀群臣沒有找到。于是,將相貌畫下來,讓百官到民間去找。
終于,在賦縣這一代找到了這個人,他正在服役,修筑道路。官員將他帶到武丁面前,武丁與他交談了一番,他這個人果然非常有才能,便任命他為相,處理國政。國政由此得到了很好的處理。殷商有強盛了起來。
因為,此人是在賦縣這一帶找到的,所以稱他為為賦稅。
武丁去世后,國家又漸漸的衰落了。此后經(jīng)過了五位帝王,到武義為帝。武義暴虐無道。他制作了一個木偶人,稱他為天神,和他下棋,讓別人代替他下子,如果天神沒有取勝,武義就砍殺他,侮辱他。
又制作了一個皮革袋子,里面裝滿了鮮血,仰天用弓箭射它,說:這是射天。
一次武義出去打獵,天空中突然打起了雷,武義被雷劈死了。
他的兒子文丁繼位。
文丁去世后,他的兒子氐繼位。殷朝的國勢更加衰落。
氐的長子叫微子其,他的母親地位低賤,所以,微子其不能繼承帝位。
氐死后,他的皇后生的兒子辛繼位。天下都叫他紂。
紂天資聰穎,有口才,行動敏捷,身材高大,力大無窮,能夠徒手與猛獸格斗。
他的智慧足以拒絕臣下的建議,他的話語足以掩飾自身的過錯。他經(jīng)常吹噓自己,認為誰的本領都比不上他。
他終日飲酒作樂,寵愛妃子妲己,對她言聽計從。
他建造了一座高臺,名叫露臺,儲藏收羅來的金銀珠寶。他還建造了酒池肉林,讓男男女女赤身裸體的在里面嬉戲打鬧,通宵達旦的尋歡作樂。
為了懲罰那些不服自己的人,他發(fā)明了一種新的刑法,炮烙之刑。讓人在涂滿油脂的銅柱子上行走,下面點燃炭火,銅柱子燒熱之后人在上面難以立足,便會掉進火堆里被活活燒死。
紂 還殘害各路諸侯,鄂候曾向他勸諫,紂一怒之下命人將鄂候殺死,把他的肉制成了肉干。
還將西伯候姬昌囚禁在羑里這一地方,西岐國向他進獻了一大批美女后,他才把姬昌釋放。
紂的暴行激發(fā)了天下人的不滿,西伯回到西岐國后,修養(yǎng)德性,收攬民心,并請來了富有謀略智慧的姜尚為相,幫助他處理國政,訓練軍隊。
西伯死后,他的兒子武王姬發(fā)率領八百諸侯國的軍隊,誓師討伐商紂。進軍到牧野這個地方,與商紂臨時拼湊起來的軍隊相遇。商紂的軍隊本來就不愿意為他作戰(zhàn),竟然倒轉戈頭向商紂發(fā)動了進攻。
最終,國都被攻破。紂登上露臺,一把火燒掉了自己搜刮來到財富,自己也穿上華貴的衣服跳進火中,自焚而死。
從此,商朝滅亡。周武王成為天子,成為天下共主。
智慧小錦囊:
從殷商王朝的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雖然出身低微,但是,富有才能。這樣的人早晚能得到賞識,有他們的用武之地。
比如:湯的賢相伊尹就做過奴仆,做過廚師,武丁的賢相賦稅服過苦役。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不能憑出身看待一個人,錐子藏在布袋里,早晚會漏出頭來。
是金子早晚會發(fā)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76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