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馬常在,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馬常在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她出身漢軍旗,父親不過是個普通的小官,沒有什么家世。在雍正七年的時候,馬常在按照規(guī)定去參加這一年的選秀,被雍正看中,留下了牌子。雖然她是雍正親自選中的妃嬪,但是入宮之后只得到了一個答應(yīng)的封號。這個答應(yīng),算是后宮中的九品芝麻官了,只比最低等級的官女子高一點。
官女子是宮女才會獲得的封號,像她這種通過選秀入宮的正經(jīng)秀女,答應(yīng)這個封號確實太低了??墒怯赫龑Υ约汉髮m的妃嬪非常的苛刻,大部分的位分都不高。而馬常在,不對,應(yīng)該是當時的馬答應(yīng)。在入宮后很是得到了一陣雍正的寵愛,并且在第二年被雍正金口一開升了位分,成為了馬常在。
可是成為馬常在之后,雍正對她就失去了興趣。當時后宮中得寵的高位嬪妃很多,好比大將軍年羹堯的妹妹年妃,就是雍正的心頭好。而馬常在這種沒有家世地位的低級嬪妃,自此只能默認失寵的事實了。不過馬常在心很大,沒有雍正的寵愛,她也樂得逍遙自在。雍正是個勤勉的皇帝,也是個短命的,在位只有十三年。
馬常在進宮后的第六年,雍正就去世了。她死后,馬常在作為先帝妃嬪不能出宮和自己的家人團聚,而是要留在宮中,為自己的丈夫守寡。當然從前的宮室也不能居住了,而要騰出來給新皇帝的妃嬪們住。于是馬常在遷到了宮中專門為老一輩妃嬪們準備的宮殿中居住,這一住就是33年。
新帝如果有心,是可以為先帝的妃嬪們加以尊號提升位分的。但是馬常在不過是個常在,為太妃加封的好事總是輪不到她,至死她也不過是個先帝常在而已。馬常在在乾隆后宮中過了33年守寡的生活,從一個青蔥少女熬到了白發(fā)老嫗,終于在乾隆33年的時候,她撒手人寰。
一個先帝低位妃嬪去世的事情,是不需要驚動乾隆的。按照慣例,馬常在的遺體被送出宮,暫時安放在殯館,等待合適的日子下葬??墒秦撠熮k理馬常在喪事的官員們很看輕她,認為她的喪事上沒有油水可撈,所以對她的喪儀一拖再拖,甚至最后把她下葬的事情完全忘了。
馬常在的遺體就這樣在殯館中一放就是7年,后來乾隆偶然得知了這件事情,問起先帝的嬪妃們安葬在何處,才得知馬常在的事。他聽說之后雷霆震怒,嚴厲處置了為馬常在辦理喪儀的一眾官員,并且把馬常在的靈柩遷至妃陵下葬。
孝莊皇太后是大清正式建立國家以來的第一位皇太后,根據(jù)歷史記載,她是科爾沁的一位公主,后來嫁給皇太極。按照清朝的傳統(tǒng),嫡庶尊卑之分還是很看重的,一般都是先帝在世時,地位要是皇后,皇子登基后,死后才能葬入皇陵,與皇上葬在一起??蓪嶋H上,在皇太極在位時,大玉兒只是一個不太受寵的妃子,在皇宮里,只有她的姑姑哲哲,也就是皇太極的皇后一直為她保駕護航,哲哲一生為皇太極做了很多,但是可惜的是一直沒有子嗣,大玉兒的肚子又比較爭氣,替皇太極生了一個兒子,所以母憑子貴,因為順治的存在,以及哲哲的保護,大玉兒在宮里也能安靜的生活。
熟悉清朝歷史的人都知道,皇太極一生的摯愛是海蘭珠,他十分寶貴海蘭珠,海蘭珠雖然只是妃位,但是享受的待遇是六宮之中最好的,皇太極一直把他和海蘭珠的孩子視為皇子,想讓他繼承皇位,可是天不遂人愿,海蘭珠的孩子出生沒多久就夭折了,不多久,自己也跟著去了,皇太極失去海蘭珠后,整個人都萎靡頹廢了,甚至要大玉兒和順治他們陪葬,好像是順治的出生造成他們孩子的夭折,從這可以看出,皇太極并不是很喜歡順治和大玉兒,因此也就可以解釋了,為什么孝莊皇太后去世后長達37年也沒有入葬皇陵。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大玉兒與多爾袞之間的種種感情,很多野史也有記載,大玉兒和多爾袞之間的確有超出正常男女之間的感情,皇太極死后,是多爾袞鼓動大臣擁護順治即位,順治在位時,多爾袞自稱為他的干阿瑪,封為攝政王,順治一直也因為他的母親大玉兒與多爾袞之間的事情被大臣們議論紛紛,因此在順治成年后掌握大權(quán)后,便狠狠地處置了多爾袞。歷史上也記載了順治與他母親之間也因為多爾袞的事情不和,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大玉兒死后那么久都沒有下葬皇陵最根本的原因吧。
由寧靜、馬景濤領(lǐng)銜主演的電視劇《孝莊秘史》里也很真實地反映了大玉兒與多爾袞之間糾纏不清的感情,但是不管大玉兒到底有沒有背叛皇太極,她對清朝的貢獻是不可磨滅地。
當時僅有十三歲的布爾布泰成為了和親的最好人選,因為路程遙遠,為了保證她的安全,蒙古國特意派出她的哥哥吳克善護送她前往京都。之后便嫁給當時的皇太極,并封她為側(cè)福晉。等到皇太極繼承皇位之后,她的地位也水漲船高,成為了莊妃,但是莊妃并沒有受到皇帝的寵愛。
這樣一個不受寵的地位持續(xù)到了公元1643年,當時已經(jīng)年過半百的皇帝并沒有立下遺囑就駕崩了。當時的局面并不穩(wěn)定,造成這種局勢的原因為,當時皇帝沒有立下下一位儲君。一時間朝堂上都開始了不斷的紛爭,最終莊妃的兒子福林在多爾袞的擁護下登上了皇位,孝莊也理所應(yīng)當?shù)某闪嘶侍蟆?/p>
福林即位后,將年號改為順治。本以為孝莊太后可以過上安定富裕的晚年生活,但現(xiàn)實往往不遂人愿,當時的皇帝順治因為不滿意孝莊為她選擇的皇后,而跟孝莊據(jù)理力爭過,最后的結(jié)果是將這個皇后廢除,降為妃子。為了消除廢皇后這件事情對于宮中的影響,孝莊不得已只能再一次親自挑選皇后。雖然這次的皇后順治依舊不感興趣,但也沒有在想太后提過廢皇后的事情。
本以為兩人隨著時間的推移,能逐漸消除對于皇后人選的隔閡,但是天不遂人愿。順治皇帝年紀輕輕就病逝。按照順治的遺詔,立玄燁為皇帝。也就是歷史上很著名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對于孝莊太后很是尊敬,剛即位不久,就封孝莊太后為昭圣太皇太后。
他對這個祖母十分孝順,甚至細致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時外出巡京時還會給祖母寫信,匯報自己的日常。外出碰到美味的佳肴還會特意派人給祖母送過去。甚至在兩人外出游玩時,都要攙扶自己的祖母。在康熙皇帝的悉心照顧下,昭圣太皇太后75歲的時候被病魔折磨著,在自己臨死之前,她緊緊地康熙的手,對他說,自己不愿打擾先皇,想與自己的孩子順治和你待在一起。
但是這個遺囑給康熙卻是帶來不小的問題,這個難題困擾了康熙整整34年,因為這并不符合之前的先祖的規(guī)矩。
其實回看歷史也能從中看出一些蛛絲馬跡,當時后金不斷壯大,已經(jīng)開始威脅到了蒙古部落,科爾沁部落害怕繼續(xù)被金侵略,率先與金和解提出聯(lián)姻的辦法。當初嫁給皇太極的是一位叫哲哲的女子,為了表達誠意當時的皇太極駕馬幾百里去接哲哲。這足以看出皇太極對于哲哲的喜愛。
雖然和哲哲的感情非常好,但是哲哲一直都沒有懷有身孕,為了帝王家的顏面,皇太極不得已娶了孝莊。但是即使是孝莊的到來也并沒有帶來子嗣,所以又娶了海蘭珠。
皇太極對海蘭珠的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海蘭珠得到了皇太極的無盡寵愛,所以也成功的生下了一個兒子,在這個期間孝莊也成功生下了一個女孩和男孩,就連哲哲也生下了兩個女孩。皇太極將這些都歸結(jié)到海蘭珠的到來,所以對海蘭珠更加寵愛,甚至將海蘭珠所生的兒子定為繼承人。
從皇太極這些種種行為可以看出他對孝莊并沒有任何的喜歡之情,這或許是孝莊不愿意與皇太極葬在一起的原因。
除此或許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皇太極死后據(jù)坊間傳聞稱,當時孝莊太后和多爾袞在一起了。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多爾袞會支持孝莊太后的兒子為皇帝。這也是孝莊不愿意與皇太極合葬的重要原因。
既然是孝莊太后的臨終遺言,康熙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遵守,但是這其中的麻煩或許只有康熙懂,因為孝莊太后想和自己的兒子葬在一起,但是按照輩分來說,順治皇帝的位置不能比孝莊太后的位置好,但是按照貢獻來說,順治的貢獻有比孝莊的貢獻大。
這是一個非常麻煩且難以解決的事情。如果沒有解決好,不僅會被世人所說還對不起自己的祖母。最后沒有辦法的康熙干脆為孝莊太后建了一個地方,將孝莊太后的遺體放在那里,這一放長達37年。
康熙到死也沒有解決孝莊太后的遺體安放位置,但是卻被雍正皇帝簡單的解決了,當時雍正皇帝直接安排人在清東陵外直接建立陵園,將孝莊安排在里面。還有了很好的解釋,因為孝莊和皇太極的陵園屬于一個體系,埋葬地點也在昭陵的西邊,因此名曰昭西陵,符合祖制。
無論是在皇族還是在民間,一個人死后停幾天或者幾十天都很正常,但她已經(jīng)停了37年,不能下葬了。她是誰?她就是湘妹子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孝莊文皇后!
前面我們說過,孝莊文皇后是輔佐兩代英國領(lǐng)主的女政治家,可謂功勛卓著。但是,為什么康熙沒有為他的祖母建一座陵墓,導致她死后被吊了37年,為什么最后被葬在墓地之外?
據(jù)說順治死的時候,本來是打算傳到二兒子福泉的。因為孝順,皇帝倚重的傳教士湯若望勸他成為葉璇,導致康熙。葉璇8歲即位,10歲喪母,所以和他的祖母孝莊皇后非常親近??滴踉邛棸?,在三藩的時候,小莊給了他很大的經(jīng)濟支持,這讓康熙更加尊敬他的祖母,直到后來的小莊??滴蹙尤磺笊咸扉_恩,以自己的生命為條件換取奶奶的長壽。然而,康熙二十六年,孝莊皇后還是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病逝時,她問康熙:“我想跟你說一句背后的話:唐太宗文的自貢已經(jīng)服役很久了,這個時候葬在一起不方便。不踏足田間地頭,百姓和全民都難動,也不是合葬的意思。我心疼你們父子,舍不得走。一定要聽話,平平安安的過日子,我無怨無悔!”
但是孝莊文皇后下葬東陵的遺囑對康熙皇帝來說是個大問題,因為按照清朝的宗法制,孝莊文皇后死后應(yīng)該葬在昭陵,與太宗皇太極合葬。但是康熙皇帝對他的祖母總是很孝順,他服從她的命令。如果你遵從你祖母的指示,那就違背了祖先的制度,如果你不遵從她的指示,那就違背了死者的意愿。所以康熙皇帝經(jīng)過深思熟慮,決定在孝陵附近修建一座臨時的安風殿,先將他祖母的梓宮暫放在這里。
至于孝莊皇后最后葬在大紅門外的清東陵,而不是皇陵內(nèi),很多野史說法不一。有人說是因為娶了她的多爾袞丟了愛新覺羅家族的臉,所以沒有把她葬在皇陵里面,讓她世世代代為兒孫看門。
但經(jīng)審查,這些說法都是虛構(gòu)的,沒有歷史證據(jù)。不把孝莊皇后葬在陵墓里有幾個原因:
第一,順治皇帝的孝陵建在昌瑞山主峰之下,在陵區(qū)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孝莊皇后本來就是順治的母親,她在陵區(qū)任何位置的安葬都低于順治皇帝的孝陵,不太符合她的身份。
第二,清朝的時候,左方是有榮譽的。無論皇帝還是王公貴族,都不得不從輩分最高的墓主人的墓下手。她是順治皇帝的母親,在清東陵中資歷最高,所以要從孝莊皇后說起,大紅門是陵園的正門,也是必經(jīng)之地。她也可以在大紅門左側(cè)彰顯自己的尊嚴。
從這個角度來說,把她埋在大紅門外不是看門,而是彰顯她的尊嚴??滴醯墼谑赖?5年間,孝莊皇后建陵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于是孝莊皇后前后37年沒有合眼,直到雍正三年才正式安葬在昭西陵地宮。
因為馬常在的棺材被放到殯宮之后,殯宮官員玩忽職守就把這件事給忘了,直到7年之后,別的殯宮官員偶然發(fā)現(xiàn)了這具棺材才想起這件事。
馬常在在歷史上并沒有過多的記載,我們只知道她姓馬,出生很低,是通過宮女選秀進入宮里的。然后由于容貌出眾,于雍正7年被雍正選入后宮封為答應(yīng),第2年正月馬上又被封為常在??赡苁怯赫龑λ呀?jīng)膩煩了吧,她在此之后就沒有晉升過了,幾年之后雍正帝就得病去世了,導致她在正是壯年的時候就守了寡。乾隆登基之后,就對父親雍正帝的妃子進行了尊封,凡是生育過子女的嬪妃都被晉升了封號,可馬常在和雍正在一起的時間少沒有生過孩子,只能維持原來的地位,而且還被迫搬出了后宮獨居,從此開啟了30多年的獨守空房模式。
乾隆33年4月11日,郁郁寡歡的馬常在因病逝世,她的壽命只有50多歲,獨自寡居的時間卻達到了30多年,可以說是個可憐之人。但更可悲的事情卻還在后面,誰都想不到她去世之后,棺材會放在殯宮里無人管理無人下葬,任由灰塵和蛛網(wǎng)掩蓋。乾隆帝不記得了,殯宮的官員也忘了,可憐的馬常在因為沒有后人、在宮里的地位身份不高,就像一只渺小的螻蟻般死后無人打理,由此可見皇宮里面的人心無情、官員腐敗玩忽職守已經(jīng)到了何種地步。
一直到7年之后,殯宮官員才在偶然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了這具無主的棺材,經(jīng)過查證才想起來這就是當年尚未下葬的馬常在。乾隆知道這件事之后大為震怒,馬上頒布圣旨嚴厲懲處了相關(guān)的責任官員,并把馬常在的棺材立即移入了泰陵妃園寢的地宮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76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