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和朝鮮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引言
之前我有寫過一篇專門的文章,主要講了講明太祖朱元璋在當(dāng)政期間定下的15個不征之國的事情,而這十五個海外不征之國中朝鮮的排在第一個的,那么朱元璋究竟是何深意?為何對朝鮮這么友好呢?
其實談起這點,就不得不講一講元朝和朝鮮的“愛恨情仇”了。
元朝和高麗
元朝統(tǒng)一天下之后,和朝鮮是相當(dāng)玩不來的,那個時候朝鮮還不叫朝鮮,叫做“高麗王國”或者是“高句麗王國”。
元朝曾經(jīng)多次攻打高麗,最后高麗被迫臣服于元朝,并且成功地成為了元朝的一個省份——遼東行省。不過高麗仍然保留了高麗王國的國號,并且元朝通過采取“和親政策”,牢牢的將高麗控制權(quán)抓在自己的手里。
在多次的聯(lián)姻之后,高麗皇室已經(jīng)差不多有了一半的蒙古人血統(tǒng),故而高麗基本上成了元朝的“死忠”附庸藩屬國。
大明和高麗
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將元朝趕到了北方(故號稱“北元”)。這個時候的高麗仍然附庸于元朝,但是卻又非常忌憚這個新生的明朝,夾在里面很是難過。
朱元璋此人雄才大略,知道穩(wěn)固北方邊防是非常重要的,故而早早的派出了使臣到高麗去,大致的意思就是:北元已經(jīng)不行了,被我們打的落荒而逃,你們抓緊脫離北元,投奔我們大明吧。
高麗這邊也是立刻陷入了“內(nèi)斗”,一派親明,一派反明,斗了十多年硬是沒個結(jié)論。當(dāng)時的高麗王王顓是親明的,希望能夠接受明朝的冊封,但是由于眾多大臣的反對也是一直沒能實施。
直到王顓去世,其養(yǎng)子辛隅即位。辛隅是反明一派的,他主張親北元,但是又擔(dān)心大明,于是想夾在里面先看看情況,兩邊咱都不得罪。辛隅專門派人向朱元璋請求賜下其父親的謚號,其實這變相的也是一種服軟,朱元璋自然非常高興地答應(yīng)了。
可是偏偏朱元璋派出的使臣在回來的時候被刺殺了,雖然不一定是高麗人干的(可能性實在不大),但是朱元璋知道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借口,立刻將矛頭對準了高麗。
高麗王辛隅一看,這沒辦法了,于是轉(zhuǎn)而向北元求賜謚號,并且準備先發(fā)制人對明朝出手。
明朝和高麗之爭
公元1387年,朱元璋派出馮勝和藍玉平定遼東,被在鐵嶺建立了軍事指揮所來管理遼東地區(qū)。鐵嶺這個地方非常敏感,是明朝和高麗的緩沖地帶。不知道高麗王辛隅是咋想的,居然向朱元璋請求要這塊土地,朱元璋自然大罵一頓,你到底要不要臉?(此處腦補)
辛隅一聽也生氣了,咱高麗國小但是還是有脾氣的,立刻派出了4萬人去爭奪鐵嶺地區(qū)。當(dāng)時的遼東的明軍有20萬人,而且還是赫赫有名的大將馮勝、藍玉領(lǐng)軍。
藍玉
當(dāng)時高麗的首領(lǐng)是大名鼎鼎的李成桂,這人也很厲害,有時間咱再細說。李成桂自然是知道絕對打不過的,而且自己軍隊也是疲憊之軍,咋可能是明朝虎狼之師的對手?多次請求撤軍無果后,李成桂果斷撤軍了。
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李成桂回去之后經(jīng)過一系列的手段,成功篡國,變成了高麗王。
聰明的李成桂
李成桂這個人不得不說還是非常聰明的,他知道明朝的強大,于是專門派使臣來到明朝,請求朱元璋為之賜下國號。這是什么概念?自己的國家連名字都讓朱元璋來起,可見臣服之心溢于言表。
李成桂最后還是成功了,朱元璋答應(yīng)了李成桂的請求,這也就意味著明朝不會再追究之前的事情,李成桂松了口氣。
李成桂
朱元璋賜下國名:朝鮮,寓意為“朝日鮮明之國”,并欽點其為大明不征之國,而且以鴨綠江為界限,分治兩國,朝鮮成為了大明王朝的附屬國,而且尊稱明王朝為“天朝”。
朝鮮這個名字一直延續(xù)至今,只可惜當(dāng)初它是我們的藩屬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強大而自立門戶了,不過說起李成桂的后人倒也是蠻良心的,哪怕是到了清朝,依舊用明末“崇禎”的年號紀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76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