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晉皇帝石敬瑭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靖康之恥在清朝滅亡之前被中國人覺得最恥辱的一件事,尤其是明朝,《永樂大典》記:靖康之變,恥莫大焉。仇雪恥,今其時矣。金人南下一路暢通無阻,那些要塞堅城形同虛設(shè),金兵都感嘆宋朝太無人了。許多正史和野史記載此事,真真假假的內(nèi)容,考慮到有時候人性之惡令人感慨“非人哉,似禽獸”,因此靖康之恥美化不了,只能用最極端最陰暗的想法去猜測半野蠻人的金人對亡國宋人做的那些事。靖康之恥,金人好似鄉(xiāng)下人土豪突然大城市,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買。靖康之恥,汴梁城內(nèi)外的王公貴族和販夫走卒都未幸免于難,金人強行索要和掠奪變量從附近的婦女和女童(及女童六百人、教坊樂工數(shù)百人),記錄的大致明白,還記有:完顏宗望(金人大將)掠婦女七十余人出城。
原定犒軍費金一百萬錠、銀五百萬,須于十日內(nèi)輪解無闕。短時間內(nèi)給不出這么多戰(zhàn)爭賠償,金人遂強行索取女子當貨物抵錢,以如此價格強買“帝姬、王妃一人準金一千錠,宗姬一人準金五百錠,族姬一人準金二百錠,宗婦一人準銀五百錠,族婦一人準銀二百錠,貴戚女一人準銀一百錠”,并且還特意注明了“婦女上自嬪御,下及樂戶,數(shù)逾五千,皆選擇盛裝而出”,好不屈辱。小卒到國相,皆有女子。為侍奉身份高貴者還特意選取三千處女分賜。如此這般被抵戰(zhàn)爭賠款的女子,不完全統(tǒng)計有一萬一千六百余,其中身份各異,大臣妻女、皇室妃嬪公主,平民商賈之女、女樂宮女等等。
在這樣的野獸狂歡盛宴中,只要是女子,日子都不好過。北上途中,宋欽宗的朱慎妃解手被金人千戶調(diào)戲,結(jié)果如何可想而知。剛開始的三千余宗室女,達到金人燕京時,只剩下一千余人,有將近兩千女子被蹂躪而死,而且活下來的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染病了。而這些剩下來的女子,全部都過得生不如死,要么被賞賜給有功金兵,要么被賣進娼寮,還有的被低價賣出,賣給金人、高麗人和蒙古人等。《燕人麈》記,有一鐵匠攢八金錢買來娼妓作為妻子,而這娼妓實際原是親王女孫、相國侄婦、進士夫人。在這亂象之中,并不是每一個女子都能羞愧自盡,多是茍延殘喘賴活著。這還沒加上被擄掠去金國的其余宋人的事跡。
說這么多靖康之恥的記載,是因為接下來的故事雖與靖康之恥是同樣惡劣的性質(zhì),但沒有過多的文人用筆墨記錄下他們的悲慘故事。后晉皇帝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給契丹人,及為了生存下去自愿當契丹之主兒皇帝七年,是眾多周知、讓漢人無比屈辱羞愧的事。然而后晉一朝,最屈辱的事并非這兩件,而是石敬瑭死后,養(yǎng)子石重貴即位后的事,由丞相馮道與當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景延廣輔佐,前者想必大家都熟悉,是位能人,后者就比較陌生了。
石敬瑭駕崩,新帝石重貴即位,該怎么將這件事告知契丹呢,群臣紛紛說“奉表稱臣告哀于契丹”,唯獨那位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景延廣十分憤怒,耍小聰明,覺得“致書稱孫而不稱臣”。咋一看稱孫比稱臣更屈辱,實則這是在表明我后晉朝不再臣服在你契丹人腳下了,多少維護了國家和民族顏面。況且石敬瑭稱兒皇帝,作為其養(yǎng)子的石重貴自稱孫皇帝也沒什么不對。反正他們是這樣想的。其他大臣據(jù)理力爭,認為這樣不妥,會給契丹大軍南下的口實,景延廣偏不聽,偏要這樣,而起決定性作用的馮道再次和稀泥。
此事敲定,送去書信。契丹主耶律德光見后大怒,派使臣前去質(zhì)問:“何得不先承稟,遽即帝位?”景延廣也不慣著,直接懟回去,這下子就捅了馬蜂窩了。944年和945年兩次交戰(zhàn),契丹大軍均未取得壓倒性勝利。946年,契丹大軍再度南下,后晉重臣杜重威、張彥澤等人主動率領(lǐng)后晉主力大軍投降,遂后晉在947年正月兵臨開封城下,之后出現(xiàn)滑稽的畫面:百官遙辭晉主于城北,乃易素服紗帽,迎契丹主,伏路側(cè)請罪。后晉就此滅亡,后晉宗室被擄到契丹,也就是在這時候契丹已經(jīng)把汴梁和中原都給打下來了,這可比靖康之恥早180年。
而耶律德光入當時叫做開封城、未來叫汴梁城時,準備做中原之主了,可惜統(tǒng)治手段過于粗糙:縱胡騎四出,以牧馬為名,分番剽掠,謂之“打草谷”。這都不算統(tǒng)治手段了,就是當作進森林打獵和下河流捕魚一樣的事。當時包括開封城在內(nèi)的中原地區(qū),被契丹人霍霍的不行,中原漢人所遭受的苦難比靖康之恥還更加屈辱難熬。因為各種原因,關(guān)于當時的慘狀沒有記錄下多少,但契丹人比金人更野蠻兇殘,可以以靖康之恥為背景原型再提升一個程度。這不禁讓人感慨,中華民族真是多災(zāi)多難啊。而這些東西,是電影電視都不好拍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77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