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砬貦u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1155年,這個時間很好記,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
這一年,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奸臣,后人最為痛恨的大奸臣,秦檜大人病入膏肓,迎來了他人生的末路。
是啊,這個世界上,無論生前多么權勢熏天、權傾朝野、享受榮華富貴,但終歸有去世的那一天,在面對死亡這件事上,真的是做到了人人平等。
秦檜眼看自己不行了,馬上把他最重要的兩個心腹找來,安排后事。秦檜把持朝政將近二十年,在朝廷根深蒂固,門生故吏很多,形成龐大的派系體系。
雖然他走了,但他依然想把自己的思想留在人世間,讓他的后人或者繼承者們來繼續(xù)踐行他的思想。 人不就是如此嗎?
所以,他把他最重要的兩個心腹董德元和湯思退找來了。這兩個在當時都已經(jīng)身居高位了,都是宰相級的人物。
董德元這個人有點意思,他是江西永豐縣人。他在永豐縣很出名,因為他是永豐縣歷史上的第一位狀元郎。不過他的這個狀元來的有點坎坷。
董德元從小就很聰明,是一個學霸,很早在鄉(xiāng)試中奪魁。于是他自信滿滿,想一路高歌,可惜在赴京考試碰了壁,名落孫山。
這次落榜后,讓他很不服氣,于是在靖康元年(1126)再次去參加考試,但依然在省試時被淘汰,此后屢試不第。
多次失敗的經(jīng)歷,讓董德元從一個心高氣傲的少年變成了一個油膩的中年大叔,看淡了人世間的冷暖。什么功名利祿,都是浮云,我這么努力,為什么命運不垂青于我?
不甘心的他在宋高宗紹興五年,50歲時再次赴省試,這次總算有點小收獲,以特奏名補文學,被委派到湖南寧遠當了一個類似于現(xiàn)在辦公室主任的位子。
三年后,董德元決定再次去參加大考。經(jīng)歷了一生的他這一次變得很現(xiàn)實,也很滑頭,他摸準了宋高宗和實權派人物秦檜的心思,于是對癥下藥。
果然這篇文章得到了宋高宗的賞識,大為點贊,想欽點為第一,但董德元也是有官職的人,雖然官不大,但也有官職。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第一名不能給他,于是將其改為第二名進士,而讓第二名的王佐成了第一名,當了科舉狀元。
不過,董德元被賜“恩例”,與狀元相同,也就是說等同狀元,叫“恩榜狀元”。類似于現(xiàn)在的享受xx級待遇一樣。
董德元這個人考了一輩子,53歲才得到一個“恩榜狀元”,所以,他對自己的仕途看的特別重。他知道秦檜是實權派人物,于是極力迎合、依附秦檜。
這個時候了,還要什么清高?還要什么尊嚴?還要什么讀書人的種子?都是虛的。我要的是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當然,他要的,都得到了。
依附于秦檜的董德元創(chuàng)造了人生登頂而短暫的輝煌,進士及第短短七年時間就做到了“參知政事、掌左仆射”高位。如果他不是投靠秦檜,能有這么快的提拔嗎?根本不可能。
這就是董德元快速致富的方法,人生的捷徑。要想成功,就要先放下你所謂的清高。
《續(xù)資治通鑒》評價董德元:“德元登第七年而執(zhí)政,自呂蒙正以后所未有?!?/p>
意思是他的上升速度除了北宋呂蒙正外,無人能比啊。
湯思退和董德元也有些類似,湯思退也是個學霸,小時候讀書用功,機警靈敏,他成名也很早,很早就聲名鵲起。后來湯思退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名列第一,主考韓造見其容貌壯偉,斷言:“此生日后定大貴為相”。
考上科舉之后,湯思退被分配當福建建甌縣令。據(jù)說他剛上任的時候,就趕上了考驗。當?shù)匕l(fā)了洪災,入城洪水深達數(shù)丈,黎民百姓溺亡數(shù)千人。
湯思退二話沒說,立即開倉賑濟災民,勘察水情,組織人力疏通河道,取得抗洪救災的勝利。
可以說表現(xiàn)的很不錯,因為政績好,被提拔上來。到了中央后,整個系統(tǒng)都在秦檜的控制之下,湯思退別無選擇,只能依附于秦檜,成了秦檜的心腹。
秦檜眼看自己快不行了,就把董德元和湯思退叫了過來,分別給二人黃金千兩,考驗二人的忠誠。
那么,面對黃金千兩,二人會如何抉擇呢?當然,對于他們來說,黃金千兩根本算不上什么,但這是秦檜的考驗,二人不得不接招。
董德元先接招, 他認為如果不收下這黃金千兩,怕秦檜認為自己跟他不是一條心,只有收下才能讓秦家把我當自己人——史稱“不敢辭”。
但湯思退的邏輯卻截然相反,他拒絕了秦檜的黃金千兩。 他認為收了黃金,秦檜會認為他希望自己早點死,所以史稱“不敢收”。
那么,二人誰對誰錯呢?
答案不在秦檜這,因為他就要死了,答案在宋高宗手中。
宋高宗的邏輯是董德元收下秦檜的黃金,就是秦檜死黨,將庇護秦家子孫。而湯思退不受黃金,說明他和秦檜、秦家作了割裂。
所以,湯思退的不收給宋高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于是,同為秦檜朋黨的兩個人有了截然不同的命運。
湯思退加官進爵,先后任同知樞密院事和宰相,官越做越大。而宋高宗去世后,宋孝宗繼位,湯思退依然是宰相。
當然,他接了秦檜的班后,大家都說是“一檜死,一檜生”,秦檜死,另一個秦檜(湯思退)生。
而董德元呢?因為沒做好秦檜的選擇題,結(jié)果一貶再貶,最終沒能再得重用。
其實,無論董德元還是湯思退,當時的選擇其實都不算錯,只是二人的邏輯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結(jié)果導致了兩種不同的人生結(jié)局罷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77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盤點那些太平天國里的女將,結(jié)局都不太···
下一篇: 嘉慶帝為什么他救不了大清真相是什么